本雅明与马克思主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哲学 2012年第6期(总第125期)/十一月号
MODERN PHILOSOPHY No.6 2012/General No.125/November
本雅明与马克思主义
王才勇4
【摘要】本雅明思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马克思主义的接收。这个接收虽然主要体现在唯物史观上,但是他并 没有将之理解成单纯的经济基础决定论,而是披露了其中内蕴的时代因素决定论思想,进而身体力行地分析出了时代 因素影响下,当时社会文化呈现出的一系列新特点,从而实施了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方法上他虽然有来自犹太 教的影响,但思想上,他主要还是一位马克思主义思想家。 【关键词】本雅明;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 中图分类号:B089.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7660(2012)06—0001—07
就是将生产决定论不是教条化地理解成阐释历史 现象的唯一武器,而是从中挖掘出了方法论指 引,那就是当下经验对历史的建构。历史不是由 自身的纵向传承,而是由横向的社会生产活动决 定,那就潜在地是说,历史是在当下因素的参与 下出现的。本雅明从唯物史观中读出了这一内蕴
①Walter Benjamin:Eduward
Historiker,in:Gesammelte furt/Main 1980,S.467.
F“chs,曲Samrrder“甜der
Verlag Frank—
Sch嘶en,11—2,Suhrkamp
②同上。 ③同上,S.468。 ④同上。 ⑤同上,S.472。 ’⑥同上,S.479。 ⑦同上,S.479。 ⑧同上,S.48。
其文学和艺术研究中努力依循唯物史观揭示的当 下意义,即当下对意义生成的参与。正是基于此 他说道:“艺术和科学的存在不仅归功于刨造它 们的伟大天才,而且还不同程度地归功于它们同 时代人的众多无名的劳役。没有哪一种文化记载 不同时也是一种野蛮记载。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化 史触及到了这一问题的根本,当然,也很难有望
活,主要是经济生产活动决定了人的其他活动。 如果机械地去理解这一观点,很容易将经济生产 活动看成是解释社会历史现象的唯一途径。如此 一来,将本来是基本的东西看成是唯一的,这无
条。本雅明对唯物史观的理解将要义置于当下对 意义的参与,显然旨在呵护马克思主义的生命 力。唯有如此,唯物史观才能不断焕发出生命力。
在。”②从方法论角度看,唯物史观告诫人们,没 有什么东西会是现成地有用的,唯有与当下的结 合,唯有在当下经验的参与下,事物才会显出其
以轻易对非财产占有者提出同样的建议。假如后
者接受了这样的建议,那么他们的态度对财产占 有者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且他们的态度对自 己以及所属阶级越没有益处,那对财产占有者的
要义,.从而使唯物史观没有成为教条,而是焕发 出了生命力,即从当下出发,从历史角度去看待
万方数据

本雅明与马克思主义
史的”①“人类对自然的提问总是受到他们生产
良心视为最高的主宰。良心的标志是无私,它劝
告财产拥有者按照概念来行为,这些概念的施行 对一同拥有财产者也有间接的好处,这样也就可
水平的制约,这恰是实证主义有所缺失的关键所
随着每一个……自己就寓于其中的现时的到来,
这幅画面就有消逝的危险。”②辩证唯物史观在本 雅明理解中开启的就是历史由当下建构的视野。 他说道:“历史主义展现的是过去的永恒画面, 而历史唯物主义展现的是对过去的每一次经验, 这种经验是以唯一的方式出现的。……历史唯物 主义的任务就是开启这样的经验,它祈求的是一
本雅明到底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还是犹
太教思想家,对此虽有不同看法。但是,他在布
Utopie)一书,随即在知识社会学名下引起了一 场指向马克思意识形态论的讨论,核心问题是: 人的思维方式是绝对地由意识形态左右进而可以 提出“错误的意识形态”这样的说法,还是人的 思维方式最终由人所处的社会状况决定。曼海姆
冲破了传统历史瓣c|¨冯克思主义之前的传统历史
观将历史看成是传承,即历史主要由前史得到说
一、唯物史观的内蕴要义
本雅明1923年结识阿多诺,1924年结识拉
西斯(Asia Lacis),随后开始研读马克思主义理
明,以致自然科学史,宗教史或艺术史等具有了 独立自足的意义。唯物史观从社会生活出发去解 读历史,其要义并不是将历史单一地约减成政治 经济活动,而是凸现了历史由当下建构这一基 点。在本雅明看来,正是历史唯物主义拓开的这 一视点使人明了,艺术作品“是如何超越创作
异于抹杀理论本身具有的生命力。本雅明在许多 著作如《作为生产者的作家》、《机械复制时代
的艺术作品》中虽然直接沿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
二、唯物史观的方法力量
在唯物史观的视野中,一切都是历史的,即 便“技术也不是纯自然科学性的,它同时也是历
史观的思想方法,乃至一些基本概念,但这并不 意味着他将唯物史观简单理解成这些命题本身。 事实恰恰相反,在专门论述唯物史观的著述中, 他刻意挖掘出唯物史观中蕴含的理论生命力,那
资产阶级与他们利益相符的态度需要无产阶级的一种态度来补充而这又?符合无产阶级自己的利益于是资产阶级就将3万方数据现代哲学2012?第6期基于这样的唯物史观的立场本雅明对迄今的唯物原则出发坚持经济生活对文化方式的决文学艺术研究中只专注于作家艺术家的做法展定意义但是他没有流于单纯的比附而是从开了抨击指出了这样的研究忽略了接收进而社会生活出发深人揭示了现时代特有的东西没有触及到使一件作品真正存在并产生影响的根那就是时代所造就的现代人感知方式和知觉形式源
心目中无疑在于依循唯物史观的方法启迪,将文 化史方面的大量财富与不同时期的当下经验结 合。否则,过去的东西只能成为当下的负担,更 不要说焕发出什么当下的生命力了。
本雅明曾就当时德国社民党的方针评述道: “社会民主党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 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到这一口号的双重含义。他
史观的艺术研究出现。他自己也是身体力彳寻,在
这种交织等同于单纯的因果联系,那将会误人歧
途,因为这种交织是完全辩证的,当今历史进程
跳跃式地重又默默捡起的线索,可能是遗失了数
百年的。)”⑥这就清楚地阐明了,历史关联往往 并不是纵向的,并不是历史传承,而是横向的, 是当下现实对历史性事物的激活。这个激活虽然
种打破历史连续性的现在意识。”③因此,“历史 唯物主义者必须舍弃历史中的叙事因素。历史对
因此,本雅明就艺术指出遭:艺术研究的 “最重大难点之一”是去揭示艺术家成功或失败 的“真正原因”。⑦他甚至认为,‘哗这一问趣的答
负担,但却没有给人甩下这一包袱从而将其掌握
在手中的力量。”④要获得这样的力量,在本雅明
案为衡量历史唯物主义达到的水准提供了尺
度。”⑧这个尺度就在于揭示曲艺术现象与时代的 真正链接点。在本雅明心嚣中,迄今盼艺术研究 还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他期盼真正基于唯物
意义。本雅明就艺术现象说道:“对于历史唯物 主义者来说,过去的作品并没有完结,没有一个 时期的作品会是现成地以物的形式供人使用,没
有任何一部分会是这样。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理
益处就越明显。因此,采取这一态度的代价是美 德。——如此,阶级道德得以流行,但那是无意 识地进行的。资产阶级为了建起这一阶级道德不
Fuchs,der Sammler und der Historiker,in:Gesammelte
Schrifien,Ⅳ一2,Suhrkamp
Vedag
Frankfurt/Main
万方数据
《现代哲学》2012年第6期
同时代人的接收建构了一部作品的历史。在此意 义上,本雅明非常欣赏瑞士作家戈特弗里德・凯 勒(Gottfried Keller)说的一句话:“‘真’是不
他来说成了建构的对象,这不是在空无的时间中 去建构,而是在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生活和特定
最根本地来自经济生活的状况,但其间有无数 “传动中介”。这是问题的关键。本雅明说:“众 所周知,应如何具体看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 系问题,马克思从没有做过更为详尽的论述。确 定的只是,他指的是一系列类似于传动的中介, 它们于物质生产关系与离其较远的包括艺术在内 的上层建筑之间发挥着作用。”⑦这些“传动中 介”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情形,披露时代情形是 问题的关键所在。在本雅明眼里,经典马克思主 义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忽略了这一点,他说: “后来的思想实践中人们比较马虎,常常只是满 足于类比。”⑧“类比”只是为了说明原则,脱离
人类社会。 从唯物史观的对立面来看,本雅明曾指出: 要推翻唯心主义艺术观,“唯有这样的一种历史 科学才行,即它的对象不是由一堆乱麻似的单纯
会离我们而去的。”①“真”是属于当下的。因
此,“历史图景是一幅不可复得的过去的画面,
事实,而是由一组缕好的线索构成,这些线索将
过去交织于当今的编织结构中来展示。(如果将
M咖und

Nico Stehr,Frankfurt/Main
②参见Waiter Benjamin:Gesammelte Schrlften,III,Suhrkamp ③Walter Benjamin:Eduward 1980.S.467.本文所引外语文献均系作者所译。
Verlag Frankfurt/Main 1980,S.295.
1982.
und Wissenssoziologie.Die Diskussion um das ldeo如gieproblem in den zwanzlger Jahren.
Hrsg.v.Hans—Joachim Lieber,Darmstadt 1974;Der Streit um die Wissenssoziologie,2 Bde.Hrsg.v.Volker
太需要意识,而无产阶级为了推翻这一道德则需
解,如果孤立地——那不止是脱离开它们的生产 过程,也是脱离开了它们诞生后的流传——看待 创造物,那么,作为创造物总合的文化概念就具
有了拜物教性质,文化就显得物化了,文化的历 史就会完全成为由人意识中未经任何真正的,也 就是政治经验触动的思维铸成的东西。”③没有了 这样的触动,也就意味着没有当下经验的参与。
到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就前者而 言,集中地体现在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读与阐 释,后者则集中地体现在他的时代分析,即现代 性批判上。
持后者看法,那时的本雅明也明确持此说;尽管
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坚持意识形态的绝对主导作 用。④因此,在其:1931年写成的《书籍成就源自 何处?》一文中,本雅明期待有“基于准物主义 立场的”新型评论家出现。②此后写成的一系列 直接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著述中关注的焦点也 是历史唯物主义,如《卡尔・克劳斯》(1930— 1931),《爱德华・福克斯:收藏家和历史学家》 (1935一1937),等。 历史唯物主义的出现在本雅明心目中,彻底
莱希特、阿多诺等影响下钻研过马克思主义并在 许多著述中直言不讳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思 想,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要言说马克思主义 对本雅明的影响,只是专注于他对马克思主义社 会生产理论的运用,如《作为生产者的作家》 等,是很有局限的。其实,本雅明对马克思主义 的接收要比直接的思想引用彻底得多,他一直努 力运用其中的思想精华分析时代新问题,进而奠 定了其整个思想成就的路径。其中不仅涉及到对 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理解和运用,更涉及
要意识的努力。”⑥如果单从历史传承角度看,有 关良心和美德问题的阶级实质是很难看出的,而 只有从当下经验出发,才能看出资产阶级注人其
中的时代内涵。唯物史观的方法力量就在于使人 看清历史现象的真正根源。
这样一来,文化就成了没有生命力的财富,反而
会成为负担。本雅明就当时的文化史研究指出 道:“文化史增加了堆积在人类肩上大量财富的
做到这一点。”⑨
们认为,曾经巩固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统治的
知识,同样能给无产阶级力量,将自己从这一统 治中解放出来。实际上,这样的知识脱离了实 践,而且无法给无产阶级提供任何有关其阶级状
况的信息。这样的知识对无产阶级的压迫者来说 就不具有危险性。”⑤过去的知识只有与当下经验
了对当下现实的切入,这就使马克思主义成了教
的作品中去建构。一…・历史进程在时代中既有被 保存又有被扬弃。”④“保存的”是时代接收的, “扬弃的”是时代未接收的。正是在此意义上, 他才说道:“历史性素材一经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的翻耕,就会成为一块当代洒人其中的种子生根 发芽的土地。”⑤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维度无疑在于:社会生
者,超越他们的意图而持久存在”。⑨那是因为不
论。当时他关注的焦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原则。1929年德国社会学家曼海姆(Karl Mann— heim)出版《意识形态与乌托邦》(Ideologie
und
t作者简介:王才勇,上海市人,(上海200433)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①有关这场讨论的具体文献见:‰抛如如^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