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南平市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树杈chā铁锹qiāo窸窣作响xī随声附和hè
B . 哺育bǔ剽悍biāo念念有词niàn忧心忡忡chōng
C . 砭骨biān拂晓fú穷愁潦倒liáo如坐针毡zhān
D . 家醅pēi鬈发quán正襟危坐jīng吹毛求疵cī
2. (2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飘逸(yì)哀愁(āi)疑望
B . 枉然(wǎng)摇拽(yè)向晚
C . 谐奏(zòu)沉醉(zuì)低首
D . 逝去(shì)忧戚(qì)翅翼
3. (2分)(2019·绥化模拟)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学校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B . “戏剧进校园”成效不显著,原因是学生对戏剧不了解、不感兴趣造成的。
C . 2018年10月23日,被誉为“超级工程”的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
D . 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完成。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4. (2分)依次填人下面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了自己的所有知识储备,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郭沫若、成仿吾、陈垣,最次也是梁实秋,个个都是国内顶级文人学者,学富五车,满腹经纶。
A . ①③②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③②④①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
5. (4分)(2019·平阳模拟) 古诗文名句默写。
(1)曲径通幽处,________。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
(刘禹锡《陋室铭》)
(4)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
(诸葛亮《出师表》)
(5)品味古诗,会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正能量!彷徨时,我们就高诵“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接受一份热情的鼓励;畏缩时,我们就吟诵“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增一份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
6. (5分) (2017七下·微山期末) 请用不超过15字的一句话,补充完整下面文段的内容要点。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意见》指出: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7. (10分) (2017七下·无锡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① ,隐几熟眠开北牖②。
日午③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④。
【注】①南州:指永州。
溽(rù)暑:又湿又热,指盛夏的气候。
醉如酒:像喝醉了酒那样要打盹。
②隐几:凭倚着几案。
北牖(yǒu):北窗。
③日午:中午。
④茶臼(jiù):指捣茶用的石臼。
(1)这首诗中体现睡得很深的一个字是________;以有声衬无声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诗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六、对比阅读 (共1题;共12分)
8. (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乙】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①不食,
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②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惠子相梁》)
【注释】①练实:竹实,竹子所结的子。
②鸱:猫头鹰。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是鱼之乐也 ________
②非梧桐不止 ________
(2)对于【乙】文中“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一句中“吓”字的解释有两种不同的观点:①恐吓,威胁;②同上句“仰而视之曰:“吓!”中的“吓”,指模仿鸱发怒的声音。
你更喜欢哪个解释?请结合文章的内容阐述理由。
我喜欢________(填序号)。
理由:________
(3)《庄子》故事中有许多动物形象,这些动物形象各具特点,并折射出庄子独特的个性和思想。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①比较【甲】【乙】两篇文章,完成表格。
②如果围绕一个主题词分析两篇选文中的庄子形象,你会选怎样的主题词?请结合文中的动物形象和选文内容说一说你的依据。
示例:快乐自由洒脱浪漫(也可选自己的词)
我选“________”这个词。
因为:________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
9. (7分) (2017九上·邗江期中) 名著阅读。
(1)“白龙马,蹄朝西”这句歌词中的白龙马是《西游记》中的角色,它原本是雄霸一方的________之子,经过一番波折后,驮着________翻越千山万水,来到西天,修成正果。
《格利弗游记》中主人公曾被放逐到________,这儿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而人形动物________则是邪恶肮脏的东西,它是马所役使的畜生。
(2)在《格列佛游记》中,“我”获得自由两个星期后,小人国的内务大臣告诉“我”:“在外国人看来我们的国势显得很昌隆,实际上却被两大危机所苦。
”请问这两大危机是什么?
(3)作家莫言说:“好的文学应该让每个读者从中看到自己,读出自己。
”参照示例,请你与作品中飞岛国讨论如何改进本国语言的三位教授进行对话。
示例:格列佛,你自傲自大,自以为是,甚至对救你于危难的船长都憎恨鄙视。
所以,我要学会谦虚,学会感恩。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
10. (16分)(2020·天桥二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懂你
①我和父母是不大容易相见的,故乡也是不大回的,因为父母常年在长沙帮弟弟带孩子。
今年暑假,听说父母要回老家小住,我立即回到了家乡。
②到家后,我和父母收拾院内的荒草,擦拭所有家具,清洗日常用品,暴晒床单被褥,经过近一天的收拾整理恢复了家的模样。
父母感念我能回家和他们相聚,还帮忙一起收拾整理家,嘴里也不住念叨:“家里的活也干不动了,多亏了华在家呀”。
一直以为父母抗老,可是岁月不饶人,父母头上的白发再不是躲躲藏藏了,而是肆无忌惮地占据至高领地,拿下整个地盘。
③我去城里办事,父亲用小电动车载我去坐大巴,我抬着脚提着裙子坐在后座上,穿过乡野水泥路,穿过路旁默默守候的青纱帐,一切仿佛回到童年——记忆里有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穿过乡野小土路,那时的她还小,父亲还未老……
④父亲年轻时候高大魁梧,脸型稍方,脸色黑红,属于不怒自威型,一个略显愠怒的眼神就足以让我们胆战心惊。
和父亲相处总是惴惴地,能躲就躲,沟通并不多。
⑤记得那次,我正在跟伙伴们满村疯跑,麻花辫早已散开。
猛然间,我看见了父亲朝我走来。
“小华,你过来”,他用命令式的语气跟我说。
我吓得大气不敢喘一下,乖乖地走到他跟前,他一把把我拉过去,蹲下身子开始给我扎辫子。
父亲粗大的手抓住我散落的头发,分成三股,一下一下地编起来,每一下都那么用力,我不敢动,头皮被揪得生疼。
父亲扎的辫子虽然歪歪扭扭,但是一连几天不梳头都可以一丝不乱。
⑥这是父爱吗?只是太粗犷,年小的我体会不到。
⑦春节过后,到处喜气洋洋,父亲用自行车载着我和弟弟走亲戚去。
我和弟弟一前一后坐在车上,父亲的身板宽大浑厚,前面护着年小的弟弟,后面为我遮挡冷风。
乡野的风清冷凛冽,但我不觉冷,反而感觉田野的风景新奇可爱。
父亲喝了点酒,高兴,而且温和了。
回家路上,他秀起了车技,载着我和弟弟晃晃悠悠骑行在乡间小路上,忽地车把拧向左边,忽又拧向右边。
乡村的土路坑坑洼洼,我和弟弟左颠右晃吓得尖声呼叫,父亲却越发得意,潇潇洒洒地一直骑到院子里。
我和弟弟下车后争相和母亲告状,父亲笑嘻嘻的,却不恼。
⑧这是父爱吧?我不清楚,但这一天感觉充满快乐和幸福。
⑨偶然有一天,我真实地体会到了父爱。
⑩那是冬天的夜晚,屋内炉火正旺,水壶里的水咕噜咕噜冒着热气,父亲将脸盆架支在火炉旁让我洗头。
他帮我添水、倒水、试水温,直到水足够多,水温刚刚好,他才冷冰冰地甩出一句话——“可以了。
”“洗洗脖子,脖子上有泡沫!”他在旁边监督指导,语气生硬没有温度,“洗两遍不行,洗干净才行,热水多得是!”我不敢出声,但在心里已经有一百个不乐意了。
可是就在这斥责声里,就在父亲生硬的举止里,我却一下子明白了:那温热的水,那递过来的干毛巾,那听起来像斥责的话语不就是关怀,不就是父爱吗?只是父亲不善于表达。
那一刻,心头热腾腾的!
⑪尽管我体察到了包藏严实的父爱,但父亲在家的时间并不多,他要外出奔劳挣钱养家,所以父亲带给我的距
离感一直存在。
以致后来我长大离开家乡,每次打电话都是跟老妈聊天,有时候父亲接起电话父女俩竟无话可说。
但是,父亲对我们的孩子分外有耐心和爱心。
孩子们总愿意跟着他玩,父亲骑上三轮车,带孩子们去掰玉米、摘花生,领着孩子们去捉蚂蚱、钓鱼,孩子们一路上叽叽喳喳,无比兴奋。
父亲会给外孙女买回花花绿绿的发卡,耐心地扎个漂亮小辫,还会给孩子们偷偷地买雪糕吃。
⑫有一次,父亲带我女儿从镇上回来,我发现女儿嘴角脏脏的,脸上带着满足的神秘笑意,天真无邪的孩子一脸认真地告诉我说:“姥爷没给我买雪糕。
”“又给孩子吃雪糕了,是吗?”我装作不高兴的样子跟父亲说话。
父亲当众被揭穿,露出孩子般的坏笑。
我俨然是个大人,而父亲成了孩子!
⑬匆匆芳华留不住,毕竟消磨去。
离开老家时,父亲送我去车站。
坐上父亲的电动车,我抬着脚提着裙子坐在后座上,穿过乡野水泥路,穿过路旁默默守候的青纱帐……我已经不再年轻,父亲也日渐苍老。
(作者刘明华,文章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一直以为父母抗老,可是岁月不饶人,父母头上的白发再不是躲躲藏藏了,而是肆无忌惮地占据至高领地,拿下整个地盘。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那一刻,心头热腾腾的!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⑫段画线句“我俨然是个大人,而父亲成了孩子”的理解。
(4)文章多处运用对比,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写出两处)
11.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一个馒头
①十三岁那年,我顺利地考进离家二十多里的县三中,成了母亲最大的骄傲。
那时,父亲还是大山里的一名伐木工,为节约开支,他数年难得一次省亲,贫寒的家境使母亲也愈发省吃俭用艰苦度日。
②那是一个霪雨霏霏的深秋的一天,当父亲兴冲冲地踏进院坝时,母亲的眼眶一下就湿润了。
接过父亲的行囊,母亲就发现了那个白面做成的馒头。
③这是父亲路上吃剩下的干粮。
对于当时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我家来说,白面馒头无疑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母亲走进灶屋,在点燃茅草给父亲烧洗脸水的同时,将蒸笼也放在了锅上……看着锅上四溢的热气,母亲喜盈盈地从房里拿出几块干净的纱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头顶一块蓝花布就向二十里外的县城走来。
④走到学校,已是下午。
整齐的校舍、琅琅的读书声使大字不识的母亲顿生敬畏。
蹑手蹑脚,屏息而行,母亲沿着每一间教室寻找心爱的儿子。
几乎走遍了整个学校,她终于看见了正在上课的我。
许是怕老师呵斥,母亲哈着腰,从窗户上露出半个脑袋,一边用手向我比划,眼睛又怯怯地瞅着老师。
半个脑袋、奇怪的手势和母亲颇为滑稽
的眼神立即吸引了同学们好奇的目光。
⑤就这样在窗口呆了好一会儿,在老师背过身写板书之际,母亲突然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动作。
她直起身,从怀中掏出那个雪白纱布紧裹的馒头,从窗外迅速向我掷来。
“咚!”因用力过猛,馒头掠过我的头顶砸在了前面同学的课桌上,随后又一骨碌滚在了地上。
当沾满尘土的纱布一层层散开,那个干干净净的馒头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时,教室里哄然而起的笑声瞬间刺痛了我的耳膜。
⑥面对老师严肃的询问,母亲慌张地说:“我,我来给娃送个馒头。
”在我那些生活颇为优裕的城里同学听来,这样的回答无疑是一种荒谬的笑料——走几十里路就为送一个馒头?看着他们前仰后合地笑个不停,憨厚的母亲全然不知所以,竟还怀着敬意频频向她心目中的“秀才”们点头。
母亲补丁缀补丁的衣服、头上已歪斜的蓝花布和这种尴尬的神态再次掀起了他们的笑浪……在这一阵紧似一阵的笑声中,我的自尊被践踏得支离破碎。
⑦拾起馒头,我快步走出教室,拉起母亲就向操场走去。
此时,我丝毫没有感到馒头上尚存的体温,没有注意到每间教室窗下湿漉漉的泥脚印,更没有看到母亲眼中那慈爱的目光!站在操场边,我气急败坏而又语无伦次地向母亲大喊大叫:“哪个要你到学校来?哪个要吃你的臭馒头?看看你这一身泥,活像戏台上的小丑,真是丢人现眼!”说着,我奋力一抡胳膊,那个尚热的白面馒头画了一道美丽的弧线,飞出了学校的围墙。
⑧母亲没有说一句话,慈爱的笑容僵硬在她满是皱纹的脸上。
母亲嘴角抖了半晌,却终归没有吐出半个字来。
最后,她缓缓转过身,一溜一滑地向校外走去。
不知何时又下起了雨,濛濛烟雨中,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渐渐湿润了我的视线……
⑨至今我也不知道,母亲怀揣着馒头是怎样一步一滑走到学校的,当年我无情扔掉的那个馒头到底对母亲造成了多大的伤害,但我知道在回家的路上,有两条小溪、三道山梁和二十里曲曲弯弯的泥泞山道……
(1)标题“一个馒头”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2)文章②⑧两段都写到了“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章围绕“一个馒头”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4)本文人物描写很精彩,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①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那香气扑鼻的馒头,小心翼翼地揣进怀里。
②母亲低着头,背脊佝偻如弓,随着蹒跚的步伐,那块歪斜的蓝花头布飘悠着。
(5)文章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母亲离开时,“我”渐渐湿润了视线,此刻“我”的内心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的内容,展开你的想象,描写出此时“我”的心理。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没有一颗心生来就喜欢孤独,所以我们需要朋友。
我年轻的朋友,谁是你最好的朋友呢?是和你形影不离的那个同学吧?但,也许恰是你的竞争对手?也许竟是你的童心老爸?也许,却是你满架的好书、外婆家中的酸枣树?或许,你和苏轼一样“侣鱼虾而友麋鹿”;或许,你沉入音乐海洋便“沉醉不知归路”?
题目:我最好的朋友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以记叙为主,要有描写,并适当抒情和议论。
文中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2分)
答案:4-1、
考点:
解析: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4分)答案:5-1、
答案:5-2、
答案:5-3、
答案:5-4、
答案:5-5、
考点:
解析: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5分)答案:6-1、
考点:
解析: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答案:7-1、
答案:7-2、
考点:
解析:
六、对比阅读 (共1题;共12分)
答案:8-1、
答案:8-2、
答案:8-3、
考点:
解析:
七、名著阅读 (共1题;共7分)
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考点:
解析:
八、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1分)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
答案:10-4、
考点:
解析:
答案:11-1、
答案:11-2、
答案:11-3、
答案:11-4、
答案:11-5、
考点:
解析:
九、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2-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