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文本解读需有“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 文 是 重 要 的 交 际 工 具, 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 特 点.”教 师 在 对 文 本 进 行解读时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兼顾“文”“道”双 方.“文”指 文 本的语言形式,是从“工 具 性 ”的 角 度 来 理 解 的,要 关 注 文 章 本身语义、语境、修 辞、结 构 等 微 观 因 素,培 养 学 生 听 说 读 写 的能力.“道”指文本的内容,即文本的 思 想 情 感,是 从 “人 文 性”的角来理解,主要是让学生接受人 文 熏 陶,培 养 学 生 健 全 的人格.
不开作者主体这一角度.一般来说,作 者 的 创 作 意 图 不 是 凭 空而生的,与他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特 定 的 心 情 有 关. 解 读 文 本时,如果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与 著 者 进 行 对 话,可 以 更 为真实、深刻.如解读 归 有 光 的 «项 脊 轩 志 »这 篇 文 章 时,教 师可以先向学生 介 绍 本 文 的 创 作 经 历:19 岁 时 的 归 有 光 少 年得志,书斋条件虽艰苦,然而对未来 充 满 希 望,写 作 时 情 感 多为喜.然而十三 年 过 去,功 名 未 就,归 有 光 的 心 理 发 生 很 大变化,面对昔时意 得 志 满 的 文 字,我 们 可 以 想 象 他 在 对 亲 人的思念中平添多少痛苦,若不了解作者 人 生 路 中 颇 为 不 平 的 科 举 经 历 ,我 们 就 难 以 体 会 这 种 情 感 .
关 键 词 :文 本 解 读 ;“度 ”;工 具 性 ;人 文 性
应该说中学语文教学花费最多的时间就是在文本解读 上,且从近几年高考 来 看,文 章 阅 读 无 论 从 分 值 的 设 定 还 是 能力的考查,力度都在不断增加.而教 师 自 身 文 本 解 读 的 能 力 ,直 接 影 响 到 其 教 学 的 质 量 .
中 学 语 文 教 学 文 本 解 读 需 有 学花费最多的时间就是在文本解 读 上,而 教 师 文 本 解 读 的 能 力,直 接 影 响 到 阅 读 教 学 的 质 量. 教 师 要 把握好文本解读“度”的问题,实 现 工 具 性 与 人 文 性 的 统 一,使 阅 读 教 学 更 具 艺 术 性,使 我 们 的 学 生 能 从 中 领 悟 到 语 文 的 真 正 魅力.
那么教师在解读文本时究竟该从何 处 入 手,如 何 把 握 好 “度 ”的 问 题 ,实 现 工 具 性 与 人 文 性 的 统 一 呢 ?
首 先 ,教 师 要 从 不 同 视 角 来 解 读 文 本 . 第一,从编者角度出发.编者按照 一 定 规 律 划 分 每 一 个 单元的教学内容.初读文本,教师要思 考 编 者 为 何 将 这 篇 文 章放入本单元,每个单元文本之间有 何 内 在 联 系. 这 些 安 排 设计对文本的解读具有引导作用,可以让 教 师 更 准 确 触 摸 到 教学方向.以小说的教学为例,人教版 必 修 教 材 安 排 了 两 个 小说单元,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祝 福»«老 人 与 海»)侧 重 于“人物与环境”;必修五(«林教头风雪 山 神 庙»«装 在 套 子 里 的人»«边城»)则 侧 重 于 “情 节 与 语 言 ”. 教 材 从 小 说 要 素 的 角度进行任务分配,两 个 单 元 分 工 合 作,共 同 承 担 高 中 阶 段 小说学习的任务. 第二,从作者 角 度 解 读. 我 们 在 进 行 文 本 解 读 时,脱 离
二是文本解读过度.不少教师认为 课 改 就 是 提 倡“人 文 性”,跳出语文教语 文,无 限 挖 掘 文 本 的 深 度 和 广 度,却 丧 失 了文本的体式意识.例如教师在解读«陈 情 表»时,不 引 导 学 生赏析文章脉络分 明,寓 情 于 理 的 艺 术 构 思,却 大 谈 “亲 情、 孝情”,教导学生要 “学 会 感 恩 ”. 太 过 于 关 注 文 本 背 后 的 人 文特性,反而超越了 语 文 学 科 的 属 性,这 种 “种 了 别 人 的 田, 荒了自家的院”的做 法 渗 透 在 我 们 许 多 教 师 日 常 教 学 中,加 重 了 语 文 的 负 担 ,危 害 也 不 容 忽 视 .
周刊
������������������������������������������������������������������������������������������������������������������������������������������������������������������������������������������������������������������������������������������������������������������������������������������������������������������
但 在 实 际 教 学 过 程 中,由 于 种 种 原 因,文 本 解 读 存 在 一 些 误 区 ,教 师 没 有 很 好 地 把 握 文 本 解 读 “度 ”的 问 题 .
一是文本解读过于细化.由于高 考 的 压 力,教 师 在 教 学 时不自觉会把文本解读的内容引向考试 大 纲 和 考 点 内 容,把 文章从语段分解到句子甚至到字词,脱离 整 体 内 容 机 械 式 训 练学生解题技巧.如文言文教学,不少 老 师 只 关 注 字 词 和 句 式的积累;现 代 文 的 教 学 也 是 将 重 要 句 子,语 段 “抽 出 而 讲 之”.知识教学的碎片化破坏了文章 原 有 的 美 感、生 命 感,只 求知识的 概 括 性,违 背 了 语 文 教 学 的 要 求. 从 实 用 角 度 来 看 ,碎 片 式 ,没 有 结 构 化 的 知 识 也 不 利 于 学 生 识 记 和 理 解 的 .
三是脱离文本,随意乱读.课改以 来 倡 导 从 不 同 角 度 解 读文本,批判“一言堂”.我们也鼓励学 生 对 文 本 做 多 元 化 解 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解读,但在推倒“唯 一 答 案”,培 养 学 生求异的思维的同 时,又 要 防 止 脱 离 文 本 随 意 乱 读 的 现 象. 教师在教学 中 若 不 对 这 一 现 象 加 以 指 正,一 味 赞 同 学 生 的 “创 新 ”观 点 ,其 结 果 必 然 导 致 学 生 走 入 阅 读 的 误 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