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时代中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综合提高练习(提高培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在模拟“老花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近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老花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老花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光屏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蜡烛()
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
C.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D.保持在原来的位置A
解析:A
老花镜镜片是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戴”上老花镜时,所成的像靠前了,当取下眼镜时,像恢复原状,会向后移动,要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就需要减小像距,所以要增大物距,所以应将蜡烛远离透镜,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如图所示,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

已知OA=6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f=2cm B.f=5cm C.f=7cm D.f=9cm B
解析:B
根据题意可知,A点成像在B点,且AO<OB,即物距小于像距,则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因为AO=6cm,则
f<6cm<2f
解得3cm<f<6cm。

故选B。

3.小欢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在图中画出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形成的是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
B.图中成像原理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C.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凸透镜移到40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D.将蜡烛移到65cm刻度线处,凸透镜不动,光屏移到适当位置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C 解析:C
A.由图可知,物距v=40cm,u=30cm,物距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根据A选项可知,此时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故B错误;
C.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凸透镜移到40cm刻度线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u′=v=40cm,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v′=u=30cm,根据光的可逆性,光屏上能呈现清晰的烛焰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物距v=40cm,u=30cm,物距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此时像距大于2f,故40cm>2f;物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即2f>30cm>f,故可得焦距的范围是:20cm>f>15cm;将蜡烛移到65cm刻度线处,即物距等于15cm,凸透镜不动,则物体处于1倍焦距以内,所以此时光屏上不能成像,故D错误。

故选C。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

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下列做法中,可行的是()
A.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光屏方向移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蜡烛方向移C
解析:C
AB.如图,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要使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实像,要增大物距,同时减小像距,所以在凸透镜不动时,蜡烛远离凸透镜,同时光屏靠近凸透镜,故AB不符合题意;
CD.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的性质,使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光屏上会再次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如图是我们熟悉的二维码的图片,现在,无论是大街上、网络上还是生活中二维码已经随处可见。

二维码也成为手机生活服务的重要入口,扫一扫可团购餐饮,扫一扫可拿到打折电影票等等,手机扫描二维码的原理是,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一张照片,识别软件正是依靠颜色的深浅来完成对二维码识别,关于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B.二维码中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
C.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以内
D.当扫描获取二维码信息,能将接收的折射光转换成数字信号C
解析:C
A.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故A不符合题意;
B.条形码黑白相间的条纹中,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条纹不反射光,故条形码的各个区域对各种色光的反射能力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
C.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置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此时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
D.扫描仪获取二维码信息,是二维码反射的光经过摄像头折射而成像,之后通过软件识别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进而转换为数字信号,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如图所示用手机摄像头扫描商家支付宝收款二维码,可快速完成线上付款,当手机扫描该二维码时()
A.二维码是光源
B.二维码位于摄像头的二倍焦距以外
C.摄像头相当于近视眼镜的镜片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反射光,白色部分吸收光B
解析:B
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C.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近视镜片是凹透镜,故B正确,C错误。

D.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吸收各种光,白色部分反射各种光,故D错误;
故选B。

7.对下列四幅图阐述正确的是()
A.甲图:近视眼形成原因,用凸透镜矫正
B.乙图:远视眼形成原因,用凹透镜矫正
C.丙图:显微镜的物镜呈缩小的像
D.丁图: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呈缩小的像D
解析:D
A.甲图是折光能力太强,形成的像在视网膜前,故应该佩戴发散光线的凹透镜矫正,故A选项错误;
B.乙图折光能力变弱,成像在视网膜后,需要佩戴凸透镜会聚光线,故B选项错误;C.丙图显微镜的物镜呈放大的像,故C选项错误;
D.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呈缩小的像,故D选项正确。

故选D。

8.下列生活中的光学元件原理解释正确的是()
A.放大镜是凸透镜B.近视镜是凸透镜
C.投影仪镜头是凹透镜D.远视镜是凹透镜A
解析:A
放大镜、投影仪镜头、远视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如图所示,关于透镜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的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情况
B.图乙表示的是近视眼矫正后的成像情况
C.图丙中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 .图丁中望远镜的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解析:B
AB .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之前发散一下,因此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 错误、B 正确;
C .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故C 错误;
D .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是由凸透镜组成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 错误。

故选B 。

10.如图所示,购物支付已进人“刷脸”时代,消费者结账时站在摄像头(相当一个凸透镜)前约1m 的位置,面对镜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信息后,即可进行后续工作。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40cm
B .“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 .人脸通过摄像头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D .“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的一倍焦距和两倍焦距之间A
解析:A
【分析】
(1)凸透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折射;
(2)摄像头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当2u f >时,凸透镜才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2u f >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之外,即100cm>2f ,则50cm f <,故B 、D 错误,A 正确。

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故C 错误。

故选A 。

11.以下有关透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D.放大镜只能成放大的像,不能成缩小的像B
解析:B
A.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A错误;
B.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越大,所以,要使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更大一些,应让投影片离镜头更近一些,故B正确;
C.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应该大于二倍焦距,故C错误;
D.放大镜的本质是凸透镜,当把物体放在放大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也可以成缩小的像,故D错误。

故选B。

12.生物课上老师正在用如图所示的教学投影仪展示教学幻灯片,屏幕上图像清晰但太小。

同学们给老师提供了以下操作建议,使屏幕上图像变大且清晰,其中方法正确的是()
A.将投影仪适当靠近屏幕,并将凸透镜适当下移
B.将投影仪适当靠近屏幕,并将凸透镜适当上移
C.将投影仪适当远离屏幕,并将凸透镜适当上移
D.将投影仪适当远离屏幕,并将凸透镜适当下移D
解析:D
根据凸透镜成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应缩小物距,并增大屏幕到凸透镜的距离,则应将投影仪适当远离屏幕,并将凸透镜适当下移。

故选D。

13.平行光从左侧通过透镜的情形如图甲所示,现让光从右侧沿原图中的光路入射透镜(如图乙),关于以上情形有下列说法:
①该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②该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③光从透镜右侧入射后,将会平行射出
④光从透镜右侧入射后,将不会平行射出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C
解析:C
由图甲可知,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为凹透镜。

由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从透镜右侧入射后,将会平行射出。

故选C。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

关于屏幕上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屏幕上成放大的、倒立的虛像
B.屏幕上成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C.屏幕上成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D.屏幕上成放大的、正立的实像C
解析:C
由图示知,物距小于像距,且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所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15.元旦期间,贝贝同学一家开轿车去紫琅湖公园游玩。

(1)以开车的爸爸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_____的,贝贝是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2)贝贝看到花草树叶上有一些水珠如图,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透过树叶上的水珠能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则水珠相当于一个____镜。

运动静止液化凸透
解析:运动静止液化凸透
(1)[1][2]以开车的爸爸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离爸爸越来越远,所以是运动的,而贝贝坐在车上,与爸爸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是静止的。

(2)[3]花草树叶上的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4]透过水珠能观察到树叶清晰的叶脉,这时的水珠相当于凸透镜,将叶脉放大,成正立放
大的虚像。

16.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透镜。

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______立、______的实像。

近视眼需佩戴______透镜来矫正视力。

凸倒缩小凹
解析:凸倒缩小凹
[1]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

[2]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距人较远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的实像。

[3]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缩小的实像。

[4]近视眼是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佩戴凹透镜扩散光线来矫正视力。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独立的运行空间,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导航等程序,并可以通过移动通讯网络来实现无线接入。

很多同学喜欢用手机上网,用耳机听音乐,若使用不当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伤害。

眼睛长时间近距离靠近手机屏幕,使眼睛内的睫状肌、晶状体长期处于绷紧状态,容易患近视眼;长期使用耳机听音乐容易对耳朵造成伤害。

小明在智能手机上安装了一些应用软件后,打开手机中的北斗导航系统,可以通过卫星精确定位手机所在的位置,可以根据位置的移动进行测速、测距、导航等;手机前后有两个摄像头,后置摄像头是透镜组合,相当于焦距为2.1cm的凸透镜,前置摄像头利用应用软件,可以实现自拍和照镜子的功能。

(1)下列关于手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增大音量是增大了声音的响度
B.卫星是通过超声波对手机进行定位的
C.利用手机软件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完整脸蛋是放大的像
(2)如图甲是生活中常用的二维码,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是利用______(选填“黑色”或“白色”)部分获取所含的信息。

某次扫描时,发现画面中二维码太大而不完整,为了扫描到清晰完整的二维码,可以将手机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二维码,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要大于______cm;
(3)人眼内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镜,近视眼患者应配戴合适______的镜制成的眼镜;
'''”表示时间(4)如图乙所示,小明打开手机中的跑步软件记录了一次跑步数据,图中“0615
为6min15s、“平均配速”是物体每运动lkm需要的时间,则小明此次跑步的平均配速为
______min/km,他这次运动的路程为______km。

A 白色远离42凸透凹透
62511
解析:A 白色 远离 4.2 凸透 凹透 6.25 11
(1)[1] A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增大音量是改变了声音的响度,故A 正确;
B .卫星是通过电磁波对手机进行定位,故B 错误;
C .利用手机照镜子,看到手机上的自己是等大的虚像,故C 错误。

故选A 。

(2)[2]当扫描黑白相间的条纹时,黑色条纹吸收所有色光,而白色条纹能够反射所有色光。

所以是利用白色部分获取信息的。

[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发现画面中二维码太大而不完整,原因是物距太小,所成的像太大,为了扫描到清晰完整的二维码,应增大物距,故可以将手机远离二维码。

[4]凸透镜的焦距为2.1cm ,要想在相机上成实像,物体应在其二倍焦距以外,故利用后置摄像头拍照,二维码到镜头的距离最好大于4.2cm ,拍照时成在传感器上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5]人眼内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6]近视眼患者当眼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其聚焦在视网膜之前,这导致视网膜上不能形成清晰像,称为近视眼。

所以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让平行光在进入眼睛前变得发散,正好会聚在视网膜上。

(4)[7]图中“0615'''”表示时间为
t =6min15s=6.25min ,
运动路程为1km ,则小明此次跑步的平均配速为
1 6.25min 1km
t v s ===6.25min/km [8]总时间
t =1h8min45s=4125s
其平均速度
1000m 660s 15s s v t =
=⨯+=83m/s 则他这次运动的路程
s =vt =83
m/s×4125s=11000m=11km 18.一部分青少年由于沉迷网络或手机而用眼过度导致近视,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______(选填“前”或“后”)方,需要佩戴用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视力。

前凹透镜
解析:前凹透镜
[1]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

[2]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些将像成在视网膜上。

19.扫二维码时,通过手机镜头的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形成缩小的
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被手机识别,镜头的透镜焦距为f,则二维码距镜头的距离应______。

凸透镜实像大于2f【分析】
解析:凸透镜实像大于2f
【分析】
[1][2][3]手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在2倍焦距以外,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镜头的透镜焦距为f,则二维码距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

【点睛】
20.小薇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她先将蜡烛和光屏分别固定在光具座的20cm和65cm处,然后移动透镜,在光屏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实像,这时蜡烛与透镜的距离u和透镜焦距f的关系是______(用符号和不等式表示);接着小薇将光屏移到80cm处,为了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此时透镜要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这时蜡烛与透镜的距离u和透镜焦距f的关系须满足______。

u>2f左2f>u>f
解析:u>2f左2f>u>f
[1]已知在光屏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实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这时蜡烛与透镜的距离u和透镜焦距f的关系是u>2f。

[2]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为了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放大实像,此时要减小物距,即透镜要向左移动。

[3]因此透镜要向左移动,当物距处于f和2f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这时蜡烛与透镜的距离u和透镜焦距f的关系须满足2f>u>f。

三、解答题
21.作图题
(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完成图中的光路。

______
(2)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大小。

______
(3)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______
解析:
(1)[1]对于凸透镜,入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则折射光线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2)[2]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在法线的左侧画出反射光线,注意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与镜面成30°角,入射角为60°反射角也等于60°。

(3)[3]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22.如图所示,两透镜焦距相同,且其中一个焦点F刚好重合,根据已知光线作出原先的入射光线和后来的折射光线。

解析:
由题知,两透镜焦距相同,且其中一个焦点F(两透镜间的焦点)刚好重合,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据此完成光路图,如图所示:
23.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主光轴与水面重合,即:上半部分在空气中,下半部分在水中,请在图中作出已知光线的入射光线,以及入水后的折射光线。

解析: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射向对面焦点;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靠近法线,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如图所示:
24.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

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确定凸透镜的位置及其焦点F,并把它们画出来。

(______)
解析:
(1)在烛焰上取一点S,在其成的像上找出对应的像点S',连接SS',其与主光轴的交点O就是凸透镜的光心,由此可以确定凸透镜的位置。

(2)过S点做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要过S',折射光线与凸透镜右侧的主光轴的交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F位置,同理可以作出凸透镜左侧的焦点F,如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