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青岛版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授课计划
一:学生情况解析:
我校五年级 1 个班 52 人,他们经过两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科学
知识和操作技术,具备了必然的研究能力,思想方式也初步的由详尽转变成抽象。
因此在今后的授课过程中要进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着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本质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后达到将科学知识创立性应用到生活中去。
二:授课目的:
(一)感神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增强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特点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面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解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
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
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优异的学习习惯;观察与研究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详尽学习内容,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强训练。
增强学生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二)知识目标
1.认识细菌的主要特点和对人类正反两方面的作用;知道真菌是、既不属于植物也不属于动物的一类生物中的一类。
2.认识骨骼、肌肉及其作用;认识人体的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的过程;能认识到养成优异生活习惯的重要性;意识到个人对身体健康负有责任能积极参加锻炼,侧重个人保健;认识人类需要那些营养及其本源,懂得营养合理全面的重要性;认识动植物之间的信息传达方式及特点;知道大脑在人的语言、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令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指挥部”。
3.认识光的直线流传现象;认识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流传路线;人光可以改变我们的生活;知道光是颜色的,认识日光的色散现象;认识光的三原色、光的合成;做调色游戏;认识光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光的污染与防治;知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能区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知道声音要经过物质流传
到达人的耳朵;能区分乐音与噪音,认识噪音的危害和防范方法。
4.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不过是形态变
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以逆。
5.知道利用机械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认识一些简单机械,如斜面、杠杆、齿
轮、滑轮的使用;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样时辰的地址,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地址、
方向和快慢。
(三)能力培养
1.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讲和谈论。
2.培养学生解析、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比方: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的表格、图形、统计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3.培养学生能利用简单的工具,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并做记录;能做控制变
量的简单研究性实验。
4.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研究活动提出大体的思路或计划。
5.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讲解,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建议。
三、教材解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渺小的生物》、《认识自己》、《声音
的奥秘》、《物质的变化》、《机械与运动》、《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
以学生
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面表象及内部结构、机械与物体的运动、
人体的生理机能等为主要内容张开科学研究活动,将“科学研究、科学知识和感神
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
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面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
点”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想技术训练。
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研究活动之中。
《渺小的生物》单元引导学生从耳熟能详的病毒、细菌和真菌开始,认识一些微生物,
从微观处揭穿生命世界的神奇,感觉生命世界的多姿多彩。
将馒头发霉、食品变质等自然现象与微生物的生命生殖活动结合起来,理解自然事物的变化是相互联系的。
《认识自己》单元从我们的身体切入到人体生理的研究,经过观察、实验、比较、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研究人体生理的神奇,让学生认识肌肉和骨骼、
人体消化、呼吸和血液循环、神经和信息传达,懂得人体器官卫生保健的重要性,
从信息传达的角度来认识生物之间的互有关系,认识人类复杂的信息传达系统和多种多样的传达方式,渐渐意识到要珍惜生命,养成优异的生活习惯。
《声音的奥秘》单元经过认识光源及光的流传、阳光的分解与合成、研究彩虹的成因、阳
光与颜色、声音的产生与流传等研究活动,引导学生对阳光、声音有一个完满、
清楚、系统的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在学生认识常有物体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对物质的多样变化进行观察、实验,用辨证和联系的见解对待物质的变化。
《机械与运动》单元引导学生研究生活中最常有的简单机械所包括的科学道理,
认识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延伸到物质的运动,经过对运动与静止现象的观察、研究、收集整理信息等活动,理解静止与运动相对性的道理,培养
学生观察与测量、收集与解析数据的能力。
试一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术去解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研究与实践》单元选择“霉变”和“观察家乡的水域” 两个研究专题。
“霉变”专题借助对物质发霉条件的研究,认识真菌,认识真菌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观察家乡的水域”专题以“水是生命之源”单元为依赖,主要进行有关家乡水
域情况的检查研究活动,从观察的角度切入研究进度。
给学生亲身体验的时间和空间,在经历实地观察研究的基础上,获得第一手凭据。
使学生从观察研究活动中认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影响,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研究能力。
四、授课重点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研究对象上看,重点增强了认识事物内部的变化
特点和变化的相互联系,既有对事物外面表象的观察,又从微观世界认识事物的
内部结构和变化的规律性解析,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如微生物世界、
简单机械等;认识事物的相互联系,如病毒与生命健康、简单机械与运动等。
探
究水平较前几册教科书有明显的提升,加大自主研究的推行力度,加大学生生活经验的整理与提升,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间接生活经验的回顾与运用。
在研究技术上,突出逻辑推理为主的思想技术训练,设计了大量的增强学生逻辑推理的研究
项目,如依照发霉馒头的外面表象,推测产生变化的原因,力求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与内部变化之间建立联系。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见解和思想方式认识问题。
研究渐渐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
五、基本授课措施:
本册教材在纵观全册教材,教师应更加松开手脚,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有
较强求知欲望的话题作为课的主体,经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研究,从而加
深对科学、对科学研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讲解与模型是五年级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详尽学习内容,在研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增强讲解与模型的训练。
在授课中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授课。
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依照
教材特点,制作一些课件,借助课件的动画收效、彩色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分解教材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易于接受。
在授课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依照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
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
生的“三动”能力,即:着手、动口、动脑。
在授课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层次授课,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可以从中理解学习的意义,掌握必然的学习方法,使大部分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六:授课进度安排:
时间授课内容
第一周第 1 课
第二周第 2、3 课
第三周第 4、5 课
第四周第 6、7 课
第五周第 8 课
第六周第 9 课
第七周第 10、11 课
第八周第 12 课
第九周第 13、14 课
第十周第 15、16 课
第十一周第 17、18 课
第十二周第 19 课
第十三周第 20、21 课
第十四周第 22、23 课第十五周研究与实践第十六周研究与实践第十七周复习
第十八周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