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五次周考试题(2021年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五次周考试题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五次周考试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五次周考试题的全部内容。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2018届九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五次周考试题
一、理解性默写(1—-6每空3分,共60分)
1.《雁门太守行》中运用比喻,夸张手法,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和城内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情
形,。
2.《雁门太守行》抒发作者誓死报国忠心的句
子: ,
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来警策激励人的名句(中心论点)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亡国的条件的句子
是:, ________ ____。
4. 《蒹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
是: , 。
5.《渔家傲·秋思》中抒发征夫戍边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诗句是:
, .
6。
《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作者年纪将老豪情仍在的句子是:。
,!
7。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_____ _ ____,_____ ____。
8。
成语“居安思危”和《孟子二章》中的“,
"都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9。
下面这幅对联的下联明显有不工整的地方,请做改动使之符合对联的要求。
上联:登高远望见山清水绿千帆过下联:纵酒放歌喜暖日融泥春万木
改下联:
二、古文阅读。
根据《鱼我所欲也》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6分)
(1)苟: (2)辟: (3)丧: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8分)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3.简答:
(1)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4分)答:
(2)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6分)答:
(3)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6分)
答:
三、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题墨葡萄诗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注]徐渭(1521-1593),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晚年号青藤道士。
他性情纵放,少年屡试不第。
他是文学家兼书画家,诗文、戏曲著作颇丰,中年,以后开始学画,擅长画花鸟,兼山水、人物,水墨写意,气势纵横奔放,不拘绳墨。
(1)第三句“笔底明珠无处卖”中的“明珠"指什么?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你认为第四句诗中最精彩的一个字是什么?请简述理由
参考答案:
二、
1.(1)苟且(2)通“避”,躲避(3)丢掉、遗失
2.(1)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2)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
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3. (1)舍生取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 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
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3)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
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三、古诗词赏析:
(1)诗中的“明珠”表面上是比喻所画的“墨葡萄”,实际上喻指诗人自己肚子的才识。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喟.
(2)“闲”字。
诗人运用反复手法,突出这个“闲”字,旨在表现诗人一生飘零、寂寞孤苦的境遇,表达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怅惘与不平.本该一展抱负,却遭“闲抛闲掷",个中遗憾与愤懑,均借这一“闲"字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