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仓储平台须担负监管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方仓储平台须担负监管责任
第三方仓储平台须担负监管责任
近来,曾经以“第三方监管平台”名义出现的一些仓储企业,在本轮上海钢贸资金缺口风波里被打回了原形,职业道德底线被捅破,一份仓单重复质押二、三回的,在行业“潜规则”里却被视为“正常”,最多的甚至出现反反复复质押十几次。
仓储企业缺乏监管责任
事实上,早在重复质押事件频频发生之前,业内就曾有一些号称“第三方监管平台”的企业,专门接受存储方委托,负责指定仓库货物的安全。
可是,当重复质押事件曝光后,这些所谓“第三方监管平台”却为了逃避责任,纷纷“开溜”了。
“开溜”的理由似乎相当“充足”:“我们监管的货物尚在,至于重复质押,与我无关。
”当重复质押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暴露后,这些原本叫喊得“咣咣”响的“第三方监管平台”反却偃旗息鼓了。
事实上,这一类所谓的“第三方监管平台”,从头到尾就没能真正地融入到专业性很强的仓储管理体系中去,只是简单地派几个人员看管货物。
监管仓储货物安全,本来就是仓储方的职责所在,但是,多层次监管在一定程度上,为重复质押开启了方便之门。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处于初级阶段时,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利益主体便借“监管”之名,专干一些搬不上桌面的事。
尤为可恶的是,出了问题之后,相关单位相互推诿,结果就成了谁也负不了责的烂摊子。
说是有“第三方监管平台”,却找不到专业的企业;说没有,但确实曾经有号称“第三方监管平台”和众多相关企业为赢利而肩负起监管方面的工作。
可是在出问题后,却都找出种种借口,把自己从责任者挪到受害者的位置。
这样的“第三方监管平
台”显然不是人们所希望的。
行业亟须专业监管平台
人们在总结资金缺口教训时,认识到监管漏洞的危害,希望有真正的第三方监管平台来确保货物存储的安全。
可是,在整个经营环境没有发生本质上的改善之前,那些曾经号称“第三方监管”的企业深知这个行业的水有多深,同时也清醒地看到,随着第三方监管细则的完善,一旦再发生类似重复质押的现象,就不可能像前一阵子那样轻易逃脱失责之过了。
因此,他们干脆挂出“免战牌”,玩起了失踪。
因此,在人们到处寻访第三方监管平台时,却得不到应有的回应。
其实,市场对第三方监管平台的需求还是有的。
前不久,一些网站和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出资自建仓库和管理团队。
但细算一笔账,发现自建仓库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失调,便退而求其次,寻求第三方监管平台。
第三方监管平台需找准
赢利点
尽管如今已经有第三方物流监管软件问世,但如今上海地区却很少有专司仓储管理的第三方监管平台。
其实,要让市场需求转化为市场赢利点,这些第三方监管平台需在三个方面站得住脚:一看有没有可操作性;二看投入与赢利之比;三看有否持续发展。
前期,那些号称“第三方监管平台”的企业,并没有在这三方面找到立足点,因此被市场经营实践证明是无效监管后,也就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尽管如此,为满足市场需求,一些企业仍在积极行动。
一些有实力的大企业,选择钢铁物流集散地建仓库,在满足本单位需求后,开始承接一部分社会物流仓储业务;一些企业开始寻求与在本轮钢贸缺口中没有犯重复质押过错的仓库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定点定量地存储各类钢材产品;为了确保货物存储安全,存储方或相关质押业务的银行,开始加派本企业员工到仓库,专门从事监管、验收本企业货物的
进出;一些托盘企业派员或委托“第三方监管平台”指定仓库,收发从钢厂运送来的被托盘单位的货物,一直到收回本金付清货物才告一段落。
此外,一些传统的仓储企业也开始严格仓储管理各类规章制度,以业内发生的重复质押事例为反面教材,审视仓储货物进出的整个流程,从细节着手完善加强薄弱环节;在仓储管理有效面积内,不另设外来企业租赁的仓库,堵截可能危及货物安全存储的漏洞;对业内原有质押流程进行反省,规范经营活动中每一个细节,多管齐下治理好经营环境,严格履行好货物监管安全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