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一模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中考综合模拟测试
语文试卷
(时间:xx分钟总分:xx分)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座号________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共30分)
一、(6小题,20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拗.口/执拗.呼吁./长吁.短叹
B.五行./行.头模.具/一模.一样
C.请帖./画帖.默契./锲.而不舍
D.埋.怨/埋.藏翘.腿/翘.首以待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祥和不工自破亵渎形消骨立
B.蹒跚李代桃僵豢养走投无路
C.作辑丰功伟绩箴言断章取意
D.推崇矫揉造作聒燥眼花缭乱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春天带来的温暖,在人身上;志愿者带来的温暖,在人心里。

志愿者们的故事_______,他们因为不同的_______走上志愿者之路,又在各自的路上______着志愿者精神的种子,在他们眼里,做一个志愿者不仅时尚,而且_________。

A.不胜枚举理由传播高尚
B.比肩接踵理由播撒伟大
C.不胜枚举缘由播撒高尚
D.比肩接踵缘由传播伟大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一个人如果要开创自己的光明前程,关键就是在于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才能够实现。

B.近年来,中国出境游的公民素质明显加强,境外受访者多表示中国游客的形象大有改善。

C.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航站楼已全面启用,这是建设广州国际航空港的一项重大举措。

D.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全长26公里,是由香港特区政府出资并委托港铁公司建设和规划的。

5.下列选项中,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新诗的崇高美是丰富多彩的。

① ,如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② ,如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还有国家情怀和人类意识的勇于担当型的崇高……这种多姿多彩的崇高“传统”,在新时代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

A.①既有呐喊型的崇高②又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
B.①既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②又有呐喊型的崇高
C.①不仅有呐喊型的崇高②更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
D.①不仅有饱含热泪深情型的崇高②更有呐喊型的崇高
6.名著阅读(5分)
(1)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了一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儒林外史>》特种邮票,右图是其中的一枚。

请写出与右图内容相关的情节。

(2分)
(2)《儒林外史》中刻画了一些热衷科举考试的“士人”,请从“周进”“马纯上”这两个人物中选择其一结合相关事例作简要分析。

(3分)
二、(1小题,10分)
7.古诗文默写。

(10分)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4分)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B.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C.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D.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

E.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篮关马不前。

F.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2)根据课本,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4分)
①怀旧空吟闻笛赋,________。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欲为圣明除弊事,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________,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毛泽东《沁园春·雪》)
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⑤寂寂江山摇落处,________。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⑥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4分)
【本题有2分附加分,加分后第7小题不超过10分】
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词人表达想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自己乐观的人生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②初中毕业前夕,同学们相互激励,用李白《行路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坚定的信念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二部分阅读与鉴赏(共60分)
三、(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8—10题。

(10分)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増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
C.是.进亦忧,退亦忧/实是.欲界之仙都
D.锦鳞.游泳/沉鳞.竞跃
9.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岳阳楼是滕子京在贬谪的情况下重修的,这构成了这篇文章写作的一个重要的背景。

B.作者没有花大量笔墨描写在岳阳楼上看到的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因为前人记述详尽。

C.文章描写了“迁客骚人”登临此楼时,面对或雨或晴下的湖景,感受到的悲喜之情。

D.文章的重心是探求古仁人的情怀,表达了自己“先忧后乐,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11.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5分)
襄王立,田单相之。

过菑水,有老人涉菑而寒,出不能行,坐于沙中。

田单见其寒,欲使后车分之衣,无可分者,单解裘而衣之。

襄王恶之,曰:“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

”左右顾无人,岩下有贯珠者,襄王呼而问之曰:“汝闻吾言乎?”对曰:“闻之。

”王曰:“汝以为何若?”对曰:“王不如因以为己善。

”曰:“奈何?”曰:“王嘉单之善,下令曰:‘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

’单有是善,而王嘉之,单之善,亦王之善已。

”王曰:“善。

”乃赐单牛酒,嘉其行。

(选自《战国策・齐策六》,有删改)(注)贯珠者:采集珍珠的人。

(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2分)
①左右顾.无人
②单收面食.之
(2)你如何评价文中“贯珠者”给王的建议?(3分)
12.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

(5分)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月夜忆舍弟》中首联的画面。

(2分)
(2)两首诗词表达的情感有同有异,相同之处在于均借月的意象表达了对手足的思念之情,请你分析不同之处。

(3分)
四、(10小题,40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7题。

(18分)
认得几个字?
小孩子识字的过程往是从误会开始,他们常常利用同音字建立不同意义之间的各种关系,其中不免望文生义,指鹿为马,倘若对于字的好奇穷究能够不止息、不松懈,甚至从理解中得到惊奇的快感以及满足的趣味,如果搜求得够深入、够广泛,或许我们还真有机会认识几个字。

否则我们的一生就可能在从未真正认识自己使用的文字之中“滑溜”过去了。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认字的本质却又似乎总是含藏着很大的“误会”成分在内,我们在生活之中使用的字一一无论是听、是说、是读、是写,都往往仅止于生活表象的内容,而非沉积深刻的知识与思想。

穷尽人的一生,恐怕也未必有机会将听过、说过、读过、写过几百次、几千次甚至几万次的某个字完完整整
地认识透彻。

对于认字这件事,我们总是想得太简单,孩子为什么要认字?有什么比“认字”本身更重要的事在其中呢?其实,我们不仅仅要教孩子们或是让自己认更多的字,而是要从认字开始,培养我们与世界之间的鲜活关系。

说文解字——“五”与“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五”字与“五行”相关联。

稍微细心一些,你就会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词语都与“五”有关,如“五谷丰登”“五音不全”“五色土”“五味杂陈”等,这些词语中的“五”字都隐含着“五行”的意义。

“五”字本身的意义就是“五行”,《说文解字·五部》中对“五”的解释为:“五行也,从二,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

”意思是,“五”字上面一横表示“天”,下面一横表示“地”,“五”字的本义天地交通,而生“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太一”生阴阳,阴阳生五行。

古人认为,“太一”是阴阳之气所从出的本源,“太一”所吐出的元气分为阴阳,阴阳之气又化为“五行”,即金、木、水、火、土,这就是“五”字的含义。

“阴阳在天地间交午也”,即阴气与阳气在天地之间交错,而生五行,“交午”,即“交错”。

所以,“午”有“交错”的意思。

“五”被借用为数字后,阴阳相交的意思就用“午”来表示,比如“中午”“午夜”都是阴气与阳气交错的时间点。

古人认为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午时,即中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间,阳气最盛,阳盛则生阴,所以“午时”是阳转阴的交错点。

午夜,即子时,则是阴转阳的交错点。

下面再举两个“午”有“五”含义的例子。

十二地支中,“午”排行第七,正是农历的五月,十二地支的顺序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子”为农历十一月(农历的十一月有一个重要的节日一一冬至,古人认为冬至才是一年真正的开端);“丑”为农历十二月,即腊月;“寅”为农历一月,即正月;而“午”整好是农历五月,这也是夏季阳气最旺的月份。

从“端午节”还可看出“午”有“五”的含义。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端”的意思是开始,“午”的意思是“五”,“端午”即“五月开端的第五日”。

(选自《汉字故事101夜》,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
咬文嚼字——“黄口孺子”与“黄毛丫头”
“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

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

”这是《三国演义》第42回张飞长坂坡吓退百万曹军的神勇描写。

这里的“黄口孺子”指哪些人,学生不懂。

查《汉语成语大词典》(吉林大学出版社)“黄口小儿”注:“黄口”:雏鸟黄色未褪的嘴,借指幼小。

”雏鸟的嘴多为黄色,故以“黄口”借代“雏鸟”;鸟之雏者与人之幼者相似,故又以“黄口”比喻婴幼儿。

如此看来,《三国演义》作者在这句描写中以“黄口孺子”代指曹操军队,其言下之意乃是说曹操的百万雄兵就像小孩子一样,一声大吼就可以将他们吓得不知道东南西北。

作者之意图,显然是为了突出张飞的万夫不当之勇。

现代生活中,我们听到更多的不是“黄口孺子”,而是“黄毛丫头”。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注“黄毛”:“黄发”,借指年幼的人。

”注“黄毛丫头”:“毛发未黑的女孩子,后亦用作年轻女子的“谦称”或“鄙称”用作“黄毛”释义的“黄发”,显然就是“黄色的头发”,亦即“未黑”的头发,另有“黄童”一词,《辞海》注曰:“幼童头发黄色,故称黄童,辞书上的解释完全可以得到现实的印证,一般情况下,人在年幼时头发都比较细软,颜色浅淡而偏黄,随其年龄的增长,变得越来越粗硬,越来越浓黑,直至青壮年达到顶峰,又渐渐出现白发、脱发等衰老的征象。

这是生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正因为年幼的人一般头发较黄,“未黑”,故而可用“黄毛”来借代婴幼儿或者形容年幼。

(选自《语文月刊》2017年6月,作者李雪松) 13.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小孩子识字往是往往是从误会开始,他们常常利用同音字建立不同意义之间的各种关系。

B.认字的本质也常常发生误会,我们日常使用的字都往往只是停留在生活表象的内容。

C.穷尽人的一生,也没有机会将自己听、说、读、写过的某个字完完整整地认识透彻。

D.“认字”的目的不仅仅是识字,而是从认字开始,培养我们与世界之间的鲜活关系。

14.下列对材料中“汉字”和“词语”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五”字的本义是天地交通,而生“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后借用为数字。

B.“午”有“交错”之意,“五”被借用为数字后,阴阳相交的意思就用“午”来表示。

C.“黄口”本来指雏鸟黄色未褪的嘴,又以“黄口”借代雏鸟和比喻婴幼儿。

D.黄毛:黄发,指年幼的人。

黄毛丫头:指毛发为黑的女孩子。

后亦用作年轻女子的美称。

15.下面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认字不是只会听、会说、会读,会写,而是了解沉积其中的深刻的知识与思想。

B.十二地支中的“午”是农历五月,“端午”即“五月初五”,“午”有“五”的含义。

C.“黄口孺子”与“黄毛丫头”都借动物或人的生理发育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指年幼之人。

D.“黄口孺子”与“黄毛丫头”都指年幼之人,前者专指年经男子,后者专指年轻女子。

16.请写出三个你所积累的含“五”字的成语;不能与本文出现的重复。

(4分)
17.请根据《木兰诗》中的“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及李清照《醉花阴》中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仿照材料介绍的“识字”方法,解释“黄花闺女”一词。

(5分)
(注)《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瑞脑:一种香料)消金兽(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纱厨:纱帐),半夜凉初透,东篱(东篱;泛指采菊之地)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销魂:形容极度忧愁),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8—22题。

(22分)
炖马靴
迟子建
故事发生在1938还是1939年,父亲说年份不重要,重要的是时令,寒冬腊月,他们抗联部队的一个支队,二十多号人,清晨从四道岭小黑山的密营出发,踏雪而行。

呼呼叫的北风,让雪花成了薄命人,未等落下,在半空就被风撕裂了,雪粉飞扬,常迷了人的眼睛。

父亲说他们不讨厌这样的迷眼,因为雪花纤尘不染,就像老天送来的润眼膏,无比清凉。

晚饭时分,他们袭击了位于中苏边界的一个日军守备队。

那时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为切断老百姓与抗日队伍的联系,他们大规模实施归屯并户,大片农田荒芜,无数村落夷为废墟。

父亲说自此之后,队伍缺粮少衣,陷入被动。

四道岭在哪里?我在地图上找不到。

父亲说除了四道岭,还有头道岭、二道岭、三道岭和五道岭。

这些岭呈刀锋状,易守难攻,适宜做密营。

他们最初的营地在头道岭的大黑山,那里狼多。

有这样一条母狼,它双眼瞎。

自打发现支队的行踪后,就一直凭声音和嗅觉尾随他们,求得生存。

父亲是火头军,他可怜瞎眼狼,做了几个鼠夹子,将拍死的老鼠扔给它。

到了漫漫长冬,瞎眼狼蔫巴巴地尾随着队伍,父亲总会想方设法给它口吃的。

有年正月,这条狼突然消失了!三个月后,父亲和战友为前方的大部队运粮,在二道岭遇见它。

它居然大了肚子,怀了崽了!两三年不见它,大家常念叨,父亲还会在队伍偶尔开荤时,将吃剩的骨头,扔在附近的山洞。

太阳落山后,侦查员带来消息,三辆摩托车驶离守备队,带走了十一个日本兵,看来他们是去镇上喝酒了。

父亲说支队长没有犹豫,下达了进攻令。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那三辆刚离开不久的摩托车回来了!十一个荷枪实弹的日本兵回来了!
父亲说他们受到了前后夹击,优势立刻转为劣势。

他们没有全军覆没,得益于一位战士。

副支队长下达了搬退令,这位战士咬着牙,趁乱爬向弹药库,用自制的手雷引爆了弹药库。

日本兵赶紧转向粮库防御。

父亲就从弹药库北侧逃了出来。

父亲停下的一刻头晕眼花,后背的锅猛地一震,父亲马上意识到后有敌手追击!父亲本能地卧倒,拔出枪来,匍匐到一处雪坎,紧盯着那个方向,就在敌手露头的一瞬,打了最后一枪,击中了他的左肩。

在飞雪中又行进了两个多小时,午夜时分,父亲在靠近河岸的灌木丛停下。

发现干粮袋靠近后脊梁的部位,有道寸长的口子,炒米白白流失了。

父亲说他卸下锅和枪,看着敌手一步步逼近。

可是敌手趔趔趄趄靠近他时,既没做出战斗的姿态,也没举手投降,而是一头栽倒在雪地上。

狼嚎声越来越近,父亲听出至少两条狼在叫,一种声音富有攻击性,凄厉而有穿透力:一种比较婉转、犹疑,让他有似曾相识之感。

父亲发现狼发声之处的灌木丛,只有两个黄绿色的光点在闪烁,那是狼眼发出的光。

这说明另一条狼的眼睛是不发光的,它不是瞎眼狼又会是谁呢!
敌手怕自己最终会成为狼的盘中餐吧,他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拼尽全力。

拍一下自己,然后指指篝火。

父亲明白,他想让他火葬了他。

敌手挣扎了最后一程,凌晨两三点钟死了。

父亲搜敌手的身,他只在军服的口袋里搜出两样东西,一个是一方蓝格子手帕,另一个是长方形金属外壳的镜盒。

打开一看,里面竟夹着一张二寸的黑白相片。

父亲凑近簿火一看,那是个穿着印花和服的姑娘,微微垂头,浅浅笑着,满眼都是甜蜜。

父亲将镜盒放回敌手的口袋,而将蓝格子手帕揣进自己兜里了。

父亲发现敌手穿着的马靴,是上好的牛皮的。

他将这两只靴子从敌手脚上拔下来,靠近篝火,用钢刀切割靴子。

父亲又望了一眼敌手,他死时眼睛没闭上,父亲停下手,将敌手的那块蓝格子手柏掏出来,走过去蒙在他脸上。

父亲划开马靴,得了大大小小的牛皮,一共十块。

他将它们放进雪堆,一遍遍揉搓,投进锅里,开始炖马靴了。

火旺,锅很快就烧开了。

父亲捞出最大那块马靴皮,切下一小块,填进嘴里,将余下的一分为二,撇给盘踞在灌木丛的狼。

又炖了一段时间后,终于嚼得动了,父亲吃了两块,体力恢复了,抬头望了望天,雪停了,但夜空还没睛朗起来,望不见北斗星,不知置身何方。

父亲借着残余的篝火,望见了一生难忘的情景,两条狼一前一后,前面的狼高大威猛,后面的狼矮小瘦削。

前狼挣扎着向前,后狼拼死咬住前狼的尾巴,试圈阻止它的步伐。

父亲认出了后狼就是瞎眼狼。

前狼让步了,瞎眼狼将它生生地拖回灌木丛。

父亲长呼一口气,感恩似的分出两块牛皮,投给它们。

后来的故事,我和母亲差不多都能背诵了,天连阴了三天,不见日月,瞎眼狼和它的孩子在前引路,把父亲领出迷途。

他们靠着所剩的煮熬的马靴皮,和深埋在雪下的紅豆浆果,以及山洞的骨头渡过难关。

而那些骨头,有瞎眼狼备下的,也有父亲当年丢给它的。

父亲说栖息在山洞的那三天,瞎眼狼守候在洞口外,也不忘了叼着小狼的尾巴,怕它万一不听话,会对父亲下口吧。

父亲去世的次年,母亲也走了。

炖马靴的故事,只有我一个人给下一代讲了。

最后我要补充的是,父亲每回讲完炖马靴的故事,总要仰天慨叹一句:人呐,得想着给自己的后路,留点骨头!
(节选自《钟山》2019年第1期,有删改) 18.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概述。

(4分)
19.“呼呼叫的北风,让雪花成了薄命人,未等落下,在半空就被风撕裂了,雪粉飞扬,常迷了人的眼睛”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5分)
20.小说中的父亲具有哪些品格?请概括出两点并举出相对应的例子。

(4分)
21.小说在叙述故事时,插叙了父亲喂养瞎眼狼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22.父亲讲完故事,总要仰天慨叹“人呐,得想着给自己的后路,留点骨头”,这里“骨头”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谈淡你的理解。

(5分)
第三部分写作(共60分)
五、(1小题,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成长路上,有彩虹,也有风雨。

成功时,留一点清醒给自己,你会发现,更多的理想需要追求;失败时,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你会发现前方的道路何其宽广;幸福时,留一点责任给自己,你会发现,帮助别人多么快乐;忧伤时,留一点微笑给自己,你会发现,平凡的生活充满阳光……
请将题目“留一点给自己”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姓名等信息。

(3)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答案与解析
1.B
【解析】A.ào/niǜ,yù/xū;B.xíng/xíng,mú/mú;C. tiě/ tiè;qì/qiè;D.mán/mái,qiào/qiáo;故选B。

2.B
【解析】A.不工自破—不攻自破,形消骨立—形销骨立;C.作辑—作揖,断章取意——断章取义;D.聒燥——聒噪;故选B。

3.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选词填空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比肩继踵”意思是肩挨着肩,脚跟着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不能形容“故事”多;“缘由”是指造成某种结果或一件事情发生的原因,也称缘故之意,符合语境;结合语境的中“种子”一词中,用“播撒”更合适;“伟大”与“高尚”有程度区别,结合“时尚”中的“尚”辨析,“高尚”符合语境。

故选C。

4.C
【解析】A.句式杂糅,去掉“才能够实现”;B.搭配不当,把“加强”改成“提升”;D.语序不当,把“规划”和“建设”调换顺序;故选C。

5.A
【解析】本题辨析选项时要注意前后内容的关联和关联词语的选用。

从前后内容的衔接来看,“呐喊型”、“饱含热泪深情型”分别与“郭沫若狂飙突进的诗歌”、“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相照应;从复句关系来看,此处应该选用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而不应该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

所以A项符合语义。

故选A。

6.(1)严监生临终爱惜灯油。

(2)周进:六十多岁依然是个老童生,在贡院里因受刺激,一头撞在号板上,可见周进醉心科举,被封建科举弄得神魂颠倒。

马纯上:二十多年来屡试不举,为举业空耗终生,还经常宣扬“科举”,可见其热衷举业、迷信八股。

(马纯上展试不举,以选学为生,治学近乎迂腐,是八股科举考试的虔诚信徒。

他听闻匡超人的父亲生病,叫匡超人念八股文章给父亲听,病自然就好了。

他把八股神化,对其无比痴迷。


【解析】(1)这道题考查对名著故事情节的理解。

图片反映的故事情节是严监生临终爱惜灯油。

原文是:严监生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