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书社高中历史必修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省一等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规定为:⑴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⑵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本课的三个子目,分别分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以及斯大林模式的建立和影响。

[学生分析]
学生对这些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因此,理解实行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的利弊等,难度不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的简要过程,准确记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等历史概念。

2、能力与方法目标:①理解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过程中充满了艰难与曲折;②对新经济实施的必要性有清晰的认识,并从中感悟经济发展与本国国情相适应,要依照客观经济规律指导经济建设;③通过对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的分析,认识斯大林模式形成的历史原因、成就与弊端及其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深刻影响。

3、价值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的分析,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改革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难点:斯大林模式及其评价
[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相结合。

[教学用具]采用制作PowerPoint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背景:国内战争,政治经济形势严峻
目的:⑴战时: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胜利。

⑵战后: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内容: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强制劳动、取消贸易、集中
分配等
评价:⑴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捍卫苏维埃政权,起了重大作用。

⑵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引起新的经济政治危机。

二、新经济政策
背景:国内战争后,经济严重破坏,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不满。

目的: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开始: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
内容:固定粮食税政策、允许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允许自由买卖等
评价: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⑵找到了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三、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斯大林体制)
1、体制确立:20世纪30年代中期
2、主要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就和弊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客观评价:取得过巨大成就,但超越了苏联生产力水平,二战后成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大都照搬斯大林模式,为日后苏联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