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慢性肺
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
方法:选择2013年09月-2016年01月我科收治慢性肺源
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肺益气汤治疗,对
比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
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比,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体征对比,
P<0.05总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力衰竭提高了
患者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中西医结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病变
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室结构或(和)功能改变的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
对2013年09月-2016年01月收治的60例患者,在常
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补肺益气汤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09月-2016年01月在我科住院的肺心病失代偿期心力衰竭患者
共60例,符合2007年2010月全国肺心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诊断标准[1]。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0例。
其中,对照
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7-75岁,平均(64.8±1.31)岁,病程5-20年,平均
病程(11.6±0.82)年;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0-72岁,平均年龄
(62.6±0.76)岁,病程6-17年,平均病程(12.2±0.28)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给予低流量吸氧,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解除支气管痉挛,
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必要时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对症治疗。
治疗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肺益气汤口服。
方中取人参15g、黄芪30g、丹参30g、白术15g、五味子10g、川芎15g、红花12g、麦冬15g、炙甘草6g,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分两次早晚温服。
两组疗程均为10天。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症状改善明显,心功能等级改善2级;有效: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
等级改善1级;无效: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心功能无改善甚至恶化。
心功能疗效
判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观察治疗前后气喘、全血粘度、Paco2、水肿、心功能情况。
心功能分级标准: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心功能分级标准。
1.4统计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表示,P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临床症状和体征
两组治疗前后气喘、全血粘度、Paco2、水肿、心功能分级评分比较, P<0.05;两组治疗
后气喘、全血粘度、Paco2、水肿、心功能分级评分比较,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临床疗效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有效率95.8%明显高于对照组86%,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慢性肺心病致心衰是肺功能和结构的不可逆改变,发生反复的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可
诱发和加重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3];临床表现为咳、痰、喘、肿等主证。
患者肺内素有痰瘀
内伏,复感外邪,而后邪淤互结至气道壅塞导致急性发作。
故治宜标本兼治、扶正祛邪、益
气活血化瘀。
补肺益气汤中的人参、黄芪、白术能补益心肺之气,为君药,能改善心肌代谢
功能;丹参、川芎、红花,,活血化瘀为臣药,可以改善微循环,解除肺小动脉痉挛,并能
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变血流的高凝状态,对于改善肺部血液循环肺动脉高压具有良好的效果,扩张冠脉,使心肌缺血情况得到改善,从而改善心功能[4];麦冬为佐药,能提高机体的抗缺
氧能力,扩张小血管,减轻心脏的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同时增加心输出量,对于右心
衰竭具有良好的效果;五味子为使药,能增强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非特异性抵抗能力,协
同抗生素,缓解急性期的症状,延长患者的存活时间。
综上所述,应用补肺益气汤口服治疗慢性肺心病所致心力衰竭具有显著疗效,提高了患
者生活质量,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0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77-85.
[3].阳晓,阳旭: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刷街疗效分析.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5,,1(2)42-43
[4]王国涛.贺玉泉,杨萍.生脉注射液对充血性心衰患者心功能级血浆脑钠肽的影响(J).中国
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9(12):874-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