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音乐教材的使用存在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音乐教材的使用存在的问题
开题报告
专业:音乐学学号:姓名:指导老师: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着眼现状,分析中小学音乐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尤其是义务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音乐教育取得的成绩是有木工共睹的,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但是,随着中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其间的问题也不断体现出来。
尤其在教材应用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首先,教材选用的合理性就有待商榷,中小学选用教材,通常会选择较为针对性的教材,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化倾向明显,同时,造成了基础音乐教育的非艺术化倾向。
这样造成了孩子不爱音乐现象的出现。
另外,教材应用方面,较之上世纪已经有很大改观,但是教师教材应用不充分、以本为本单一化教学现象还是存在,这样会导致学生对音乐的抵触情绪。
有些教师利用教材,但是不能做到有效合理的利用现有的现代化教学资源来展现教材的魅力。
很多时候,只能以教授课本知识为主,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引申,难以做到学生没学素质的培养。
本文通过现象看本质,从而能够杜绝此类现象,这是本文要做到的一项目标。
(二)立足实际,探求中小学音乐教材使用问题的解决方法
针对现有的教师在音乐教材的使用上的一些问题,我们力争探求解决的方法,这是本文将要经过论述二必须解决,这也是撰写本文的根本目的。
首先,我粗略的阐述一些自己的想法,希望可以对将来更多的研究者带来参考。
首先,我们要合理的选用教材,以人为本,多措并举,同时深入挖掘教材,多方面分析教材。
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教学,同时发散学生思维,一基础的音乐教育促进心育教育,更深入的研究素质教育,重新建立自身对音乐教材应用的思考。
(三)结合教学,推进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发展的进程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材使用的思维改变,从而收获更良好的音乐教育效果,从而推进了中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发展的进程,这是本文撰写的意义所在。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材出于被动地位,而音乐教师掌握操作音乐教材的主动权。
通过对教材的解析,多方位的应用,对教育理念的转变,从而使得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的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比单纯的研究教材,枯燥的授课更有意义。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小学音乐教材的使用的探索在国外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有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系统。
纵观社会世界音乐教育发展史,反映在教育理念方面的,是对人本主义、多远主义音乐教育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和确立,尤其表现在音乐实践方面,普遍扩展了音乐教育领域,丰富了音乐教材的内容,同时结合教材,擦很难过到和关注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体验、学习,也就是说,讲音乐教材的使用同现实的实践相结合。
其思想发展较早,从二十世纪50年代就已经得到长足发展。
形成教材多元应用的格局,培养了多元音乐教育的价值观。
在国内,音乐教育理念的革新在20世纪80年代,比国外西方社会晚了30年。
这样就造成了国内音乐教学中教材应用的落后,加之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一直延续到本世纪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影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国内中小学音乐教材使用教法产生了很多中国式的问题,这也是本文着重分析和浅唱解决的问题。
三、主要内容
(一)、中小学教材使用情况概述。
(二)、中小学音乐教材使用存在问题
1、客观:教材选用不合理
2、客观:
(1)教材应用不充分,以本为本,单一不全面
(2)不能有效利用有效教学方法及设备展现教材魅力
(3)教材不能引申使用
(三)、中小学音乐教材使用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1、历史原因
2、本位主义思想,不能以人为本
3、教学设备基础设施不到位
4、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发展的不全面
(四)、中小学音乐教材使用的方法
1、合理选用教材,以人为本,多措并举
2、深入挖掘教材,多元化利用教材
3、有效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设备
4、发散思维,一音乐教育促进心育教育
5、加强教师队伍培养,重新建立音乐教材教法的新思维
(五)、小结
四、工作的主要阶段、进度及完成时间
2013年12月—— 2014年1月定论文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14年1月初——2014年2月中下达任务书
2014年2月中——2014年3月下查阅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14年3月下——2014年5月下撰写修改论文
2014年5月底论文答辩
五、参考文献
[1] 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2).
[2] 龙亚军.音乐心育艺术[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05).
[3] 吴跃跃. 新版音乐教学论[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02).
[4] 刘光然.现代教育技术[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09).
[5] 梅宝树.艺术与美学[M].人民出版社,2004,(01).
[6] 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05).
[7] 孙继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07).
[8 丰子恺.音乐知识十八讲[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11).
[9] 文化部文化艺术研究所音乐研究所编.民族音乐概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08).
[10] 宋瑾.音乐美学基础[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08).
[21] 张前.音乐美学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