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的乘法口诀》教材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80页例4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9的乘法口诀”教材选用龙舟赛这种喜庆的活动为背景教学9的乘法口诀,一方面使学生体会9的乘法口诀是为了解决9的连加的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另一方面让学生体会在社会活动中需要有一种朝气勃发、齐心协力的团体合作精神。
记忆口诀的难点是能否正确确定每一个积,教材让学生用加法计算出同数相加的和的练习。
本例中的袋鼠跳格图就是通过袋鼠的均匀跳格(每格为9),让学生逐一算出2个9相加、3个9相加……9个9相加的结果,使学生清楚知道9的乘法口诀中每一个积的来源,理解相邻两个积之间是一种相差9的关系,为学生正确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正确算出口诀中的每一个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1~8的乘法口诀及应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所以学习9的乘法口诀不会感到困难,但随着口诀句数增多和数目的增大,记忆口诀是部分学生感到困难的事情。
1.结合情境图经历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编制9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并运用口诀进行有关的计算。
难点:推导和编制9的乘法口诀。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
探究新知→掌握9的乘法口诀,并会用口诀计算
↓↓
巩固应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比赛吗?参加过哪些比赛?现在老师想和你们一起进行一场比赛,可以吗?
课件出示乒乓球比赛。
(8以内的乘法计算)
(1)教师说算式,学生根据算式说口诀。
(2)一个学生说算式,其他学生或教师根据算式说口诀。
(3)比赛简评。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恰当的肯定和鼓励。
2.师:同学们在听说比赛中都表现得很棒,现在请你们观看一场更精彩的比赛。
课件出示奋力拼搏的龙舟赛场面。
要让学生通过争先恐后、奋力拼搏的龙舟赛场面,受到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气息感染。
教师引导:通过观看比赛,你们看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
学生可能说出:龙舟赛是我国的传统比赛项目;很多地方都举行这样的比赛;在比赛中要团结,要动作一致等。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4。
1.师:从这场龙舟赛中能获得数学信息吗?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与小组同学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学生自由地说一说。
课件记录主要信息。
(1)有9条龙舟参加比赛;
(2)每条龙舟上有9个人;
(3)能够算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龙舟比赛。
2.师:从这些信息中你们能看出我们今天是学习几的乘法口诀吗?
让学生猜一猜、说一说后,教师板书课题:9的乘法口诀。
提问: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应该从哪一句开始,到哪一句结束?
3.教师用课件演示并说明:我们先看一个袋鼠跳格的游戏。
(动态展示袋鼠跳格图,动态过程见教学参考书)
根据游戏让学生独立完成下面的填空,并完成相应的乘法算式和口诀。
课件出示教材第80页图和口诀。
当学生做完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说一说。
再全班进行展示、交流。
让学生说一说:是怎
样编制的,每句口诀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说出如“二九十八”表示2个9的和是18等。
4.引导学生观察乘法口诀,发现规律。
提问:9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
让学生从上往下看,因数、积的变化规律,从下往上看的变化规律等。
教师和学生要注意倾听发现的其他一些规律,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5.熟记口诀。
(1)根据规律记口诀。
让学生自己顺着乘法口诀读一读,记一记。
(2)教师引导:你认为哪句口诀不好记?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让学生说一说,以帮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记忆乘法口诀。
(3)教师与学生一起玩游戏:手指上的9的乘法口诀。
教师先向学生示范,再让学生跟着老师做,然后让他们独立做一做。
三【巩固应用】
说口诀和得数。
教师用卡片出示有关9的乘法算式,指名说使用的口诀和得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五【板书设计】
9的乘法口诀
1×9=9 一九得九9×1=9
2×9=18 二九十八 9×2=18
3×9=27 三九二十七 9×3=27
《9的乘法口诀》学情分析
二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8人。
二年级儿童年龄虽然小,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但是却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有较强的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在交流中有良好的表达意愿,但是倾听意识模糊,小组学习效率有待提高。
《9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熟练掌握1到8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编制口诀的能力,因此本节课对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就会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独立的推导和编制。
教师在学生推导和编制口诀的过程中,延用1到8的口诀的学习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共同完成9的乘法算式、9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形成了开放式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并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
《9的乘法口诀》效果分析
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
开展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
单纯的口诀背诵不是本课教学的根本目的,真正目的而是让学生经历口诀的探索、验证、推理的过程,进而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
因此,我在出示口诀后,采用一系列自主的探究活动,先让学生选择几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验证,给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创作和想象的的空间。
再通过比较深入挖掘口诀的规律和特点,以求更好的掌握。
一堂课可以透露出学生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堂上,有的学生抢着发言,不注意倾听同学的回答。
所以,今后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这包括课堂中良好的听课习惯、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与他人合作的习惯等,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学生知识的掌握,也为学生终身学习起到奠基的作用。
《9的乘法口诀》教材分析
《9的乘法口诀》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材用学生喜欢的、具有动感的、激人奋发的图画9条龙舟比赛的情景图引入教学,然后用袋鼠每次跳9格的图让学生自己推导出乘法算式及9的乘法口诀。
在已有学习乘法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细心观察让学生总结出9的乘法口诀的特殊规律,从而进一步感知加法与乘法的关系,进一步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记住9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评测练习
1.口算。
9×3=9×6= 9×2=
4×9= 9×1= 6×9=
2.填空:
()×9=72 9×()=27
5×()=45 7×()=63
5×()=35 4×()=32
()×()=36 ()×()=18
《9的乘法口诀》教后反思
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在学生已经掌握2到8的乘法口诀并对乘法的意义和口诀的来源都比较熟悉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教学中9的乘法口诀时,学生已经有了学习乘法口诀的相应经验。
那么教师就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以往学习经验的指引下,通过观察、比较、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不仅便于学生掌握口诀,更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同时,适应的评价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欲望。
本堂课从复习8以内的乘法入手,引导学生温习已学的乘法口诀,完善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进行初步的归纳总结。
为教学编制9的乘法口诀埋下了伏笔。
对于编制乘法口诀,学生感到是件很快乐的事,这时教师只要注意引导,加以指导,学生就会掌握乘法的意义和口诀的来源了。
在学生学习9的乘法口诀中,我还采用各种有趣的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有效地实现了互动,学生的兴趣也就提高了,学习的效果也不错。
另外,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出现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留下了我值得进一步的思考,我深切感受到是否利用好敏锐教学契机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的教学设计是开放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可以说每次面对不同的学生,课堂中都有各种不同的信息呈现,一节课的教学同样也是教师成长过程。
《9的乘法口诀》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逐步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改变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致力于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的有机结合,实施开放式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就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自编9的乘法口诀,实现了知识的“再创造”,培养了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