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3+第一章+原子的结构与性质+课件+练习+章末总结+章末测试(5份打包)122 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化合价呈周期性的变化
B.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结果
C.元素周期表可划分为s区、p区、d区、ds区、f区
D.最外层电子数≤2的元素一定是金属元素
答案:C
点拨:元素周期律的本质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性质呈周期性的变化,A错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导致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B错误;根据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的特征,可将元素周期表分成五个区域:s区、p区、d区、ds区和f区,C正确;最外层电子数≤2的元素不一定都为金属元素,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它们都是非金属元素,D错误。
2.下列各元素电负性变化顺序正确的是()
A.K>Na>Li B.F>O>S
C.As>P>N D.C>N>O
答案:B
点拨: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3.下列不能说明X的电负性比Y的大的是()
A.X的单质比Y的单质容易与H2化合
B.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
C.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多
D.X的单质可以把Y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答案:C
点拨:X的电负性比Y的大,即X的非金属性强于Y的非金属性,A、B、D均能说明X的非金属性强于Y的,C不能。
4.X和Y是原子序数大于4的短周期元素,X m+和Y n-两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比Y的小
B.X和Y的核电荷数之差为m-n
C.电负性X>Y
D.第一电离能X<Y
答案:D
点拨:X m+与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之差为m+n,则质子数X>Y,X位于Y的下一周期,故原子半径X>Y。
X比Y更易失电子,第一电离能X<Y,电负性X<Y。
5.下列关于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钾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小于钠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故钾的活泼性强于钠
B.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故第一电离能必依次增大
C.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n p6(若只有K层时为1s2)的原子,第一电离能
较大
D.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原子的逐级电离能越来越大
答案:B
点拨:A项正确,钾与钠同主族,第一电离能越小,金属性越强;B 项错误,在轨道处于全充满或半充满状态时出现反常情况,如Be比B、Mg比Al、N比O、P比S的第一电离能都要大一些;C项正确;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2n p6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本身已达稳定结构,第一电离能较大;D项正确,因为原子失电子带正电荷,电子越来越难失去,尤其是达到稳定结构以后。
6.下列叙述中肯定A金属比B金属的活泼性强的是()
A.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
B.A的氢氧化物为两性化合物,B的氢氧化物为碱
C.1 mol A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比1 mol B从酸中置换出H+生成的H2多
D.A元素的电负性比B元素的电负性小
答案:D
点拨:比较金属性的强弱不能看电子层数或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而应该看是否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例如:Ca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比Na 的最外层电子数多1,但Ca活泼;Ag虽然拥有5个电子层,最外层也是一个电子,但其金属性却弱于只有3个电子层的Na。
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金属与酸或水反应时的剧烈程度是判断金属活泼性的依据,与置换H2的多少无必然的关系。
7.具有下列电子排布的基态原子中,第二电离能最大的是()
A.1s22s22p5B.1s22s22p63s23p1
C.1s22s22p63s1D.1s22s22p63s2
答案:C
点拨:失去一个电子后C项的电子排布变为1s22s22p6,属于稀有气体的稳定结构,故其第二电离能最大。
8.下列关于微粒半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层数少的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小于电子层数多的元素的原子半径
B.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微粒半径相同
C.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微粒,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D.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大
答案:C
点拨:由于同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故ⅦA族的原子半径不一定比上一周期ⅠA族元素原子半径大,如r(Li)>r(S)>r(Cl)。
对于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单核离子和原子,半径是不同的。
质子数相同的不同单核微粒,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阳离子半径。
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不是一直增大,而是呈现周期性变化。
9.(2013·试题调研)(双选)下图(1)、(2)表示的是元素的某种性质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发生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可能表示的是元素原子的第一电离能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
B.(1)可能表示的是元素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
C.(2)可能表示的是元素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
D.(2)可能表示的是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序数变化的关系
答案:AD
点拨:(1)中同周期元素的性质呈增大趋势,但出现反常,可推知是表示第一电离能的变化。
(2)中F对应的数值最大,为4.0,可推知图(2)描述的是电负性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10.(2013·经典习题选萃)已知X、Y、Z为同一周期的三种元素,其原子的部分电离能(kJ·mol-1)如下表所示:
A.三种元素中,X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其电负性在同一周期元素中也最小
B.三种元素中,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其电负性也最大
C.等物质的量的X、Y、Z三种单质与少量盐酸反应时放出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D.三种单质与盐酸反应放出等量氢气时,消耗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1
答案:A
点拨:根据表中数据,X的第二电离能远大于第一电离能,可知X是ⅠA族元素,A是正确的。
Y元素的第三电离能远大于第二电离能,Y是ⅡA 族元素,三种元素中,Y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但它在反应时需要失去两个电子,其活泼程度不能只看第一电离能。
结合表中数据不难判断,Z 是ⅢA族元素,由于它们在同一周期,Y元素的电负性小于Z的,B错误。
假设X、Y、Z属于第3周期元素,那么它们分别为Na、Mg、Al。
等物质的量的X、Y、Z三种单质与少量盐酸反应时,一定要考虑Na还能与水反应,C错误。
Na、Mg、Al与盐酸反应时放出等量氢气,消耗Na、Mg、Al 的物质的量之比应该为6:3:2,D错误。
11.(2013·郑州质检)已知短周期元素R原子最外层p能级上有2个未
成对电子。
下列关于R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R的氧化物都能溶于水
B.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都是H2RO3
C.R都是非金属元素
D.R的氧化物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
答案:C
点拨:由“短周期元素R原子最外层的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可知,可能有两种情况:p能级上只有2个电子,R为第ⅣA族元素;p能级上有4个电子,R为第ⅥA族元素。
第ⅣA族元素Si的氧化物SiO2难溶于水,A项错误;第ⅥA族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RO4,B项错误;短周期第ⅣA族和第ⅥA族元素均为非金属元素,C项正确;R 的氧化物如CO,与NaOH溶液不反应,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2.判断下列微粒半径大小。
(1)Mg________Ba (2)Ca________K
(3)Cl________F (4)S2-________S
(5)Na+________Na (6)Na+________Al3+
(7)Fe2+________Fe3+
答案:(1)<(2)<(3)>(4)>(5)<(6)>(7)>
点拨:判断微粒半径的大小,要结合原子的电子层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判断微粒半径大小的方法进行分析。
13.(2013·经典习题选萃)在下列空格中,填上适当的元素符号:
(1)在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是______,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
(2)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______,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________。
(3)最活泼的气态非金属原子是________。
(4)第二、三周期原子中p轨道半充满的元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二周期中,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酸的元素是________,在第三周期中,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碱的元素是________。
答案:(1)Na Ar(2)H F(3)F(4)N、P
(5)N Na
点拨:同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第一电离能(除ⅢA族、ⅥA族反常外)逐渐增大,同周期中金属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小,稀有气体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故第三周期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为Na,最大的为Ar。
电负性的递变规律:同周期从左到右逐渐增大,同主族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故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是氟,第二周期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酸的只有HNO3,在第三周期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碱的只有NaOH。
14.美国化学家鲍林(L.Pauling)首先提出了电负性的概念。
电负性也是元素的一种重要性质,电负性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为带负电荷的一方。
下表给出的是原子序数小于20的16种元素的电负性数值:
(1)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分析推测:
同主族的不同元素的电负性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周期中,电负性与原子半径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预测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大的元素应为________(填元素符号);估计钙元素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________<Ca<________。
(3)预测周期表中,电负性最小的元素位于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放射性元素除外)。
答案:(1)核电荷数越大,电负性越小
原子半径越小,电负性越大
(2)F0.8 1.2(3)六ⅠA
点拨:(1)由题给信息可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金属性越强,则元素的电负性越小,所以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电负性逐渐变小;同周期元素的电负性随原子半径的减小而增大。
(2)周期表中F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氟的电负性最大;由于元素金属性强弱为K>Ca>Mg,所以Ca的电负性的取值范围为0.8~1.2。
(3)电负性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周期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为Cs,它位于周期表中第六周期的ⅠA族。
15.(2013·经典习题选萃)有A、B、C、D四种元素,其原子序数按A、
B、C、D依次增大,且质子数均小于18,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该元素阳离子与N3-离子核外原子排布相同;B元素原子核外各轨道上均无单电子;C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n s2n p1;D-的核外电子构型与Ar 相同。
(1)写出A、C、D的元素符号:
A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写出B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B、C、D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填元素符号)
________。
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为(填元素符号)________。
答案:(1)A:Na C:Al D:Cl
(2)1s22s22p63s2
(3)Na<Al<Mg<Cl Na<Mg<Al<Cl
点拨:根据A、B、C、D四元素原子结构进行一一推测。
A为Na,C 为Al,则B为Mg,D为Cl。
16.有A、B、C、D四种元素,其价电子数依次为1、2、6、7,其电子层数依次减少。
已知D-的电子构型与Ar原子相同。
A、B、C次外层电子数依次为8、8、18,试推断这四种元素,并回答下列问题:
(1)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________。
(2)电负性由小到大的顺序:________。
(3)金属性由弱到强的顺序:________。
答案:(1)①Cl<Se<Sr<Cs;②Cl<Te<Ba<Fr;或D<C<B<A
(2)①Cs<Sr<Se<Cl,②Fr<Ba<Te<Cl;或A<B<C<D
(3)①Cl<Se<Sr<Cs;②Cl<Te<Ba<Fr;或D<C<B<A
点拨:D-的电子构型与Ar原子相同,即3s23p6,所以D比Ar少一个电子,电子构型为3s23p5,该元素为Cl(第3周期,ⅦA族),根据题给条件,
对元素C、B、A分析如下:
所以,A、B、C、D四种元素分别为:①铯(Cs)、锶(Sr)、硒(Se)、氯(Cl)、或钫(Fr)、钡(Ba)、碲(Te)、氯(Cl)。
17.(2013·成都第一次诊断)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所列的字母分别代表某一化学元素。
(1)下列__________(填写编号)组元素的单质可能都是电的良导体。
①a、c、h ②b、g、k
③c、h、l ④d、e、f
(2)如果给核外电子足够的能量,这些电子便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而离去。
核外电子离开该原子所需的能量主要受两大因素的影响:a.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b.形成稳定结构的倾向。
下表是一些气态原子失去核外不同电子所需的能量(kJ·mol-1)
时所需的能量要远远大于失去第一个电子所需的能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中X可能为以上13种元素中的________(填写字母)元素。
用元素符号表示X和j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Y是元素周期表中的________族元素。
③以上13种元素中,________(填写字母)元素原子失去核外第一个电子需要的能量最多。
答案:(1)①④(2)①Li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后,Li+已形成稳定结构,此时再失去一个电子很困难②a Na2O和Na2O2ⅢA③m
点拨:(1)元素所形成的单质中能导电的有金属和非金属单质石墨。
表中所列元素a、c、d、e、f、g均为金属元素,h为碳元素(形成单质石墨),其单质均为电的良导体。
(2)Li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1,失去一个电子后电子排布为1s2,为全充满稳定状态,再失去一个电子时会消耗更多能量。
分析X的电离能数
据发现X失去第二个电子时能量即出现突然增大,说明X最外层有1个电子(+1价),X为表中的a(Na)。
钠与氧可形成Na2O、Na2O2两种化合物。
同理分析Y应为+3价,位于ⅢA族。
以上13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为m元素。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单质跟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说明其金属性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3)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
(4)金属活动性顺序:从K→Ca→…→(H)→Cu→…→Au,金属性逐渐减弱。
需要指出的是,金属性是指金属气态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金属活动性是指在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能力的性质,二者顺序基本一致,仅极少数例外。
如金属性Pb>Sn,而金属活动性顺序中Sn>Pb。
(5)金属阳离子氧化性的强弱: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金属的金属性就越弱。
(6)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小,元素的原子越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但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影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如Mg(3s2为全充满状态,稳定)的第一电离能大于Al的第一电离能(3s23p1,失去的是3p轨道上的一个电子)。
(7)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元素的电负性越小,元素失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1)单质跟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条件及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容易跟H2化合,生成的氢化物也就越稳定,氢化物的还原性也就越弱,说明其非金属性也就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其非金属性越强。
(3)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Cl2+2KI===2KCl+I2,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碘强。
(4)元素的原子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就越弱。
(5)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的大小: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数值越大,表明元素失电子的能力越弱,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元素的外围电子排布影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
如I1(P)>I1(S),但非金属性P<S。
(6)元素电负性的大小:元素电负性越大,元素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