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宇宙与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中的《宇宙与人》
夜晚,跟几个知心好友,懒洋洋地躺在草地上,看着天上一闪一闪的星星,聊聊天,谈谈心事,让梦想放飞。
这大概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的美好往事吧。
夜空的静谧,使得它总是可以承载着星空下人儿的辛酸苦辣。
让人平静与自由。
《宇宙与人》让我们以一种理性的讲述来看待宇宙与世界,我发现,当我们不再以一种浪漫情怀看待星空时,我们看到的是更多的本质,更多的思考,关于世界,关于宇宙,更关于我们。
每当我们孤独、迷失时,我们总是倍感自己的渺小与无助,有时会如电视里的主人公一般叹息道:“天下之大,竟无我容身之所”;此时的我们或许觉得,世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可理解性。
人在世界里,就如汹涌起伏的大海里的一叶扁舟,或者随波浮沉,或者命在旦夕。
我想:正如《宇宙与人》所揭示的:世界的本质,组成原子内部的力量,星球的生老病死等等。
这一些事实无疑例外地解释说明: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而人们的苦闷或者只是在于人类性格中的多样性。
人是兼具感性与理性的动物。
面对同一件事情,每个人都会从自身的思维出发思考。
人思维的多样性,便决定了事物发展的多样。
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亦是从古至今哲人们一直苦苦追问的重要问题之一。
这两者的关系问题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不能回避的最基本问题,同时也就必然成为哲学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有许许多多的哲学家力求为这个问题做出完美解答。
可似乎,没有谁的答案可以是标准答案。
这个问题,更由不得上帝来回答。
因为它决定着上帝的生与死。
而上帝的生与死又决定着许多生灵的生与死。
或者因为如此,哥白尼迟迟不肯发布自己发现的:“日心说”,离世前才静悄悄宣布;而鲜花广场的那一曲生命的挽歌,布鲁诺的伟大行为开始引发了人类对于自己及宇宙的反思。
事物的否定常常推动者事物的发展。
一个星星毁灭结束,也是另一颗星星诞生的开始。
事物总是不断否定,不断更新。
中国晚清诗人龚自珍曾写道:落
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人类从古至今,积攒的经验亦是如此。
牛顿亦说: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宇宙与人》中揭示了很重要的一条规律:事物的发展有其规律性,行星恒星有其演化过程。
人类发展亦有自身规律。
看似不动的宇宙却在不断地延伸。
人的生老病死的不断更替,也使得人类在地球上得以生存与发展。
而今,人类面对的生存问题也极为严峻。
环境问题,人口问题,天灾人祸等等,使得我们在大自然中显得非常渺小,就像置身在大象身上的蚂蚁。
大象的一个摇动,我们随时都会覆灭。
从某些方面讲,《宇宙与人》让我们看到我们自身,还有我们的未来。
我想,学会辩证看待世界,我们才有可能走得更远,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