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类比新词的对比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类比新词的对比研究及其教学启示
作者:李韧
来源:《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第02期
摘要:类比新词大量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之中,由于其具有创造性和能产性,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青睐及广泛应用。

本文收集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汉语中出现的大量类比新词,从词性、形态和语义关系分类三方面进行比较和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并深入探究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理据,以期为英汉新词的研究提供较为有益的补偿,并为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英汉类比新词;比较研究;共性;差异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437(2020)02-0044-04
类比是人类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的一种重要方法,指的是根据两个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的相似性,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具有相似之处[1]。

不论在东方还是西方,自古以来人们就懂得运用类比思维,对于这种极为重要的、富于创新性的推理方法,其研究和应用涉及到了数学、哲学、逻辑学多个学科,而类比同样在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大量涌现,与之相应,新词需求也在急剧增加,类比在新词创造和发展中显得十分活跃,有着强大的繁衍力。

陆国强曾指出,类比构词就是仿照原有的同类词创造出其对应词或近似词[2]。

其创造过程就是以原型词中的某一语素为类比点,通过替代原型词中类比点以外的其它语素来构成新词。

例如,英文中在原型词blue collar 的基础上类比构成了white collar、 golden collar、pink collar 等词。

其中,“collar” 为原型词和类比词的共同语素,我们称之为类比语素或类比点,而blue 即为被替代语素,white、 golden、 pink 为替代语素。

中文中诸如此类通过类比产生的词也数不胜数,例如,茶吧、书吧、陶吧、网吧、氧吧等关于休闲场所的名词,均由“酒吧”类比而来。

我们把通过类比构词创造的新词称为类比新词。

本文以《新华新词语词典》(2003)[3]、《新词语大词典》(2003)[4]、20th Century Words(2002)[5]、《新世纪新词语大辞典》(2015)[6]、《最新新时代英语新词词典》
(1999)[7]、《21世纪英语新词词典》(2000)[8] 和《英汉双解最新英语新词词典》(2009)[9] 为语料来源,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出现的英汉类比新词进行搜集整理,对比分析它们在词性、形态和语义等方面的异同,并研究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和理据,以丰富和完善英汉新词研究,并为英语词汇教学提供较为科学的指导。

一、英汉类比新词的对比研究
(一)词性比较
本文统计到的英语类比新词共474个,从词性角度看,主要是名词、动词和形容词三类,数据统计如下:名词419个(如:goldmail、graymail、blackmail等),占88.4%;形容词33个(如: alcoholic,workaholic,golfaholic,chocoholic等),占7.0%;动词22个(如:built-up,built-down
等),占4.6%。

而在汉语中,统计到的类比新词共886个,也主要为名词、形容词和动词三类,其中名词698个(如:黑客、红客、灰客、白客、蓝客等),占78.8%;动词186个(如:哈日、哈韩等),占21.0%;形容词2个(如:无聊、有聊),占0.2%。

(二)形态比较
数据显示,英汉类比新词均通过两种方法类比而成:复合法(即“词根+词根”的方法)或加缀法(即“词根+词缀”的方法)。

英语类比新词中通过加缀法构成的词共193个(如:marathon, talkathon ,megathon等),占40.7%;通过复合法构成的词281个(如:brain drain —brain gain ),占59.3%。

漢语类比新词中通过加缀法构成的词共420个(如:爱车族、暴走族、打工族、刷卡族等),占47.4%;通过复合法构成的词466个(如:光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等),占52.6%。

(三)语义关系分类比较
陆国强将类比构词分为色彩类比、数字类比、地点空间类比、近似类比和反义类比五种类型,其分类标准为类比词和原型词中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2]。

随着新生事物的不断涌现和人类认知能力的提高,从语义角度对类比词分类也需进行补充和更新。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将搜集到的类比新词分为以下几类()
1.相关类比
在此类类比词中,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在语义上存在一定关联,但并不一定同义。

例如“holic”最早用于alcoholic,指酗酒者、喝酒成瘾的人,此后, shopaholic、 tobaccoholic、
workholicc 等新词相继产生,其中替代语素shop、tobacco和work与被替代语素alcohol并非同义词,因此,我们认为用“相关类比”来表达前人常用的“近似类比”更为合适。

汉语中这种类比也随处可见,比如,在“军嫂”的基础上类比出一系列新词:警嫂、报嫂、空嫂等。

2.反义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意义相反。

例如,housewife→househusband;冷门→ 热门等。

3.地点空间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同属表示空间或地点的词。

例如,earthquake→ corequake;土葬→江葬、空葬、树葬等。

4.颜色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同属于表示颜色的词。

例如,Black power→ Gray power, Red Power;蓝领→白领、粉领、金领等。

5.数字类比
替代语素或被替代语素都是表示数字的词或以原型词中表示数字的语素为类比点,替换其它语素来构成新词。

例如,Heptathlon→ pentathlon ;第一夫人→第一公主、第一家庭等。

6.姓名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同是关于姓名的词。

例如:Jane Crow(美国俚语,表示对女性的歧视)→ Jim Crow(美国白人至上者对黑人的歧视称呼)。

7.字母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同是表示字母的词。

例如,four C’s →four P’s,前者是指自动售货机的四种主要货品cigarettes、cold drinks、coffee and candy,后者则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四种因素,即product、price、 promotion and place。

8.时间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均为表示时间的词。

例如,Black Thursday→Black Monday。

9.动物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均与动物相关。

例如,zebra crossing→Panda cr ossing;四小龙(指亚洲四小龙,即亚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四小虎(指广东珠江三角洲的顺德、南海、中山和东莞四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

10.材料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同是表示物质材料的词。

例如:铁饭碗→金饭碗、瓷饭碗。

11.谐音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在语音上相同或相似。

例如,气管炎→妻管严;财路→才路。

英漢类比新词的主要语义关系分类及相关数据见表1。

三、英汉类比新词的异同
(一)英汉类比新词的共性
首先,词性方面,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两种语言中的类比新词均由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三种词性的词组成,且词性的不均衡性表现较为突出,名词在数量上均占绝对优势,这与现代英汉语的词性不均衡性是一致的。

一般而言,任何语言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均是人们日常交流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词类,因此类比新词也主要由这三种构成。

此外,类比新词以名词为主这一点,是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新生事物随之出现,要求人们使用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和指称它们,因此加剧了新名词的产生。

其次,在形态上,两种语言中类比新词都是通过加缀法或复合法构成。

由于加缀法和复合法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语言经济原则,即利用已有的词或语素来创造新词,从而成为英汉类比新词的主要构词方法。

其次,在数量上,通过加缀法产生的新词均少于由复合法产生的新词,这与英汉语复合词占主流的语言特点是相符的。

第三,从语义角度来看,英汉类比新词存在着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类比语素语义相同
英汉语类比新词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作为类比点的语素在原型词和类比新词中不仅占据相同的位置,而且在语义上也必须意义相同,否则不属于同一组类比词。

例如:文盲→ 球盲、舞盲、乐盲。

这一组词中,文盲是原型词,指的是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人,类比语素“盲”表示“在某一方面无知的人”,用的是“盲”的比喻义;而“色盲”一词虽然在结构上与前面四个词相
同,但它的“盲”指的是一种疾病,是“分辨不清事物”的意思,与前面一组词中的“盲”义不尽相同,因而“色盲”不属于“文盲”的类比词。

2.语义关系的分类类型基本一致
无论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人们通过类比创造出的新词和原型词在语义关系上都有着相似的构词类别。

它们均以相关类比、反义类比、颜色类比、数字类比、地点类比、动物类比这几种为主;在数量上均是相关类比词占了绝对优势,在英汉语中分别占比为67.3%和78.7%;其它类别的数量相对较少,占比很小。

以上两方面共性的产生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相似的感知和认识的结果。

世界是千千万万事物组成的,为了充分认识客观世界,人们习惯性地对千差万别的事物进行分类,并且最先反映和了解的通常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在用语言描写和表达时,用来指称这些事物的词在不同语言中都有大致相当的语义场,例如:关系场、颜色场、数量场、空间场、时间场和动物场等[10]。

因此,英汉语中通过类比创造的新词在语义上自然存在相似的分类类别,主要是相关类比、反义类比、颜色类比、数字类比、地点类比、时间类比和动物类比这几种。

此外,由于在相关类比中,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是那么密切,限制少,以至于构词能力极强,经常可以在原型词的基础上连锁类比出一系列新词来,故在两种语言中该类别的数量均为最多,是最普遍的一种类比形式。

(二)英汉类比新词的差异
首先,从数量和词性来看,一方面,汉语类比新词886个,英语类比新词474个,汉语类比新词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英语类比新词;另一方面,英语类比新词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数量及其占比相近,分别为22和33个,占比分别为4.6%和7%。

而汉语类比新词中的动词远远多于形容词,分别为186和2个,占比分别为21%和0.2%,且绝大多数都与经济生产活动相关,例如:热销、冷销;上岗、下岗;炒股、炒楼等。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造成的。

近三十年来,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趋于稳定,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与之相应的新词自然也大量产生,远超英语新词。

此外,随着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行为,用新词来进行指称的需求尤为显著,因此产生了众多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动词。

其次,从构词形态来看,英汉类比新词存在一个显著的差异,即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类词缀”。

汉语是孤立语的典型代表,传统的词缀语素少且构词能力有限,仅限于“老~”“第~”“~子”“~儿”“~者”等。

然而,根据语料,我们发现通过加缀法产生的汉语类比新词达到了416个,占总数的46.6%,几乎与复合法构词平分秋色。

因此,我们认为汉语类比新词中出现了一
个特殊而且非常重要的特点,即“类词缀”。

汉语中很多语素因为语义的逐渐弱化、位置也趋于固定,所以经常被用来构词,它们是介于词根和地道的词缀之间的语素,因为语义尚未完全虚化,所以称为“类词缀”[11]。

据统计,汉语中能类比产生10个以上新词的类词缀就超过了20个,如,“坛”“族”“热”“星”“吧”“霸”“盲”“导”“户”等,更不用说其它构词数量相对较少的类词缀了。

5.数字类比
替代语素或被替代语素都是表示数字的词或以原型词中表示数字的语素为类比点,替换其它语素来构成新词。

例如,Heptathlon→ pentathlon ;第一夫人→第一公主、第一家庭等。

6.姓名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同是关于姓名的词。

例如:Jane Crow(美国俚语,表示对女性的歧视)→ Jim Crow(美国白人至上者对黑人的歧视称呼)。

7.字母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同是表示字母的词。

例如,four C’s →four P’s,前者是指自动售货机的四种主要货品cigarettes、cold drinks、coffee and candy,后者则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四种因素,即product、price、 promotion and place。

8.时间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均为表示时间的词。

例如,Black Thursday→Black Monday。

9.动物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均与动物相关。

例如,zebra crossing→Panda crossing;四小龙(指亚洲四小龙,即亚洲地区经济比较发达的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和中国香港)→四小虎(指广东珠江三角洲的顺德、南海、中山和东莞四个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

10.材料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同是表示物质材料的词。

例如:铁饭碗→金饭碗、瓷饭碗。

11.谐音类比
替代语素和被替代语素在语音上相同或相似。

例如,气管炎→妻管严;财路→才路。

英汉类比新词的主要语义关系分类及相关数据见表1。

三、英汉类比新词的异同
(一)英汉类比新词的共性
首先,词性方面,通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两种语言中的类比新词均由名词、动词和形容词这三种词性的词组成,且词性的不均衡性表现较为突出,名词在数量上均占绝对优势,这与现代英汉语的词性不均衡性是一致的。

一般而言,任何语言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均是人们日常交流中使用最为频繁的词类,因此类比新词也主要由这三种构成。

此外,类比新词以名词为主这一点,是由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大量新生事物随之出现,要求人们使用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和指称它们,因此加剧了新名词的产生。

其次,在形态上,两种语言中类比新词都是通过加缀法或复合法构成。

由于加缀法和复合法能够很好地满足人们的语言经济原则,即利用已有的词或语素来创造新词,从而成为英汉类比新词的主要构词方法。

其次,在数量上,通过加缀法产生的新词均少于由复合法产生的新词,这与英汉语复合词占主流的语言特点是相符的。

第三,从语义角度来看,英汉类比新词存在着共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类比语素语义相同
英汉语类比新词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作为类比点的语素在原型词和类比新词中不仅占据相同的位置,而且在语义上也必须意义相同,否则不属于同一组类比词。

例如:文盲→ 球盲、舞盲、乐盲。

这一组词中,文盲是原型词,指的是没有文化、没有知识的人,类比语素“盲”表示“在某一方面无知的人”,用的是“盲”的比喻义;而“色盲”一词虽然在结构上与前面四个词相同,但它的“盲”指的是一种疾病,是“分辨不清事物”的意思,与前面一组词中的“盲”义不尽相同,因而“色盲”不属于“文盲”的类比词。

2.语义关系的分类类型基本一致
无论在英语还是在汉语中,人们通过类比创造出的新词和原型词在语义关系上都有着相似的构词类别。

它们均以相关类比、反义类比、颜色类比、数字类比、地点类比、动物类比这几种为主;在数量上均是相关类比词占了绝对优势,在英汉语中分别占比为67.3%和78.7%;其它类别的数量相对较少,占比很小。

以上两方面共性的产生都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相似的感知和认识的结果。

世界是千千万万事物组成的,为了充分认识客观世界,人们习惯性地对千差万别的事物进行分类,并且最先反映
和了解的通常都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在用语言描写和表达时,用来指称这些事物的词在不同语言中都有大致相当的语义场,例如:关系场、颜色场、数量场、空间场、时间场和动物场等[10]。

因此,英汉语中通过类比创造的新词在语义上自然存在相似的分类类别,主要是相关类比、反义类比、颜色类比、数字类比、地点类比、时间类比和动物类比这几种。

此外,由于在相关类比中,语素之间的语义关系不是那么密切,限制少,以至于构词能力极强,经常可以在原型词的基础上连锁类比出一系列新词来,故在两种语言中该类别的数量均为最多,是最普遍的一种类比形式。

(二)英汉类比新词的差异
首先,从数量和词性来看,一方面,汉语类比新词886个,英语类比新词474个,汉语类比新词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英语类比新词;另一方面,英语类比新词中的动词和形容词的数量及其占比相近,分别为22和33个,占比分别为4.6%和7%。

而汉语类比新词中的动词远远多于形容词,分别为186和2个,占比分别为21%和0.2%,且绝大多数都与经济生产活动相关,例如:热销、冷销;上岗、下岗;炒股、炒楼等。

这种差异主要是由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造成的。

近三十年來,英美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趋于稳定,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新生事物不断涌现,与之相应的新词自然也大量产生,远超英语新词。

此外,随着经济蓬勃发展,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许多新的经济行为,用新词来进行指称的需求尤为显著,因此产生了众多与经济活动相关的动词。

其次,从构词形态来看,英汉类比新词存在一个显著的差异,即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类词缀”。

汉语是孤立语的典型代表,传统的词缀语素少且构词能力有限,仅限于“老~”“第~”“~子”“~儿”“~者”等。

然而,根据语料,我们发现通过加缀法产生的汉语类比新词达到了416个,占总数的46.6%,几乎与复合法构词平分秋色。

因此,我们认为汉语类比新词中出现了一个特殊而且非常重要的特点,即“类词缀”。

汉语中很多语素因为语义的逐渐弱化、位置也趋于固定,所以经常被用来构词,它们是介于词根和地道的词缀之间的语素,因为语义尚未完全虚化,所以称为“类词缀”[11]。

据统计,汉语中能类比产生10个以上新词的类词缀就超过了20个,如,“坛”“族”“热”“星”“吧”“霸”“盲”“导”“户”等,更不用说其它构词数量相对较少的类词缀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