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六Ⅰ型排放试验要求和结果浅析——以汽油车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六Ⅰ型排放试验要求和结果浅析——以汽油车为例
沈涛;曹煜晟;史勖
【摘要】近年来,空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车辆尾气排放污染是空气污染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文在归纳最新国六阶段汽车Ⅰ型试验方法和限值的基础上,对汽油车进行Ⅰ型排放试验,分析被测车辆的排放结果.
【期刊名称】《质量与标准化》
【年(卷),期】2019(000)003
【总页数】4页(P49-52)
【关键词】排气污染物;Ⅰ型试验;汽油车
【作者】沈涛;曹煜晟;史勖
【作者单位】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机动车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机动车专栏】
我国最新轻型汽车排放标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GB 18352.6-2016《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

该标准规定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第六阶段型式检验的要求、生产一致性和在用符合性检查的要求和判定方法,于2016年年底发布,2020年7月开始施行。

如今,部分地区已要求提前实行国六标准。

该标准适用于以点燃式发动机或压燃式发动机为动力、最大设计车速不小于
50 km/h 的轻型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标准中对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曲轴箱污染物排放试验、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加油过程污染物排放试验和污染控制装置耐久性试验等试验项目的限值与方法提出了要求,而在这些项目中,常温下冷起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即国六I型排放试验(以下简称“I型排放试验”),是最基础的项目。

对于需要完成整个型式检验的被测车辆来说,原则上首先进行I型排放试验,通过之后再进行其他各项试验。

目前,汽车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有:汽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汽油+液化石油气、汽油+天然气、柴油等,
本次试验以汽油车为例。

一、I型排放试验关键要求
根据GB 18352.6-2016的要求,将汽油车放置在带有载荷和惯量模拟的底盘测功机上,按该标准附录 C 规定的全球统一的轻型车测试循环(WLTC)进行试验。

1. I型排放试验测试循环
图1 WLTC车速—时间曲线
I型排放试验采用WLTC作为测试循环,该循环由低速段、中速段、高速段和超高速段四部分组成,持续时间共1 800 s。

其中,低速段的持续时间589 s,中速段
的持续时间433 s,高速段的持续时间455 s,超高速段的持续时间323 s。

WLTC的车速—时间曲线见图1,数据特征见表1。

2. I型排放试验流程与环境要求
① I型排放试验流程
根据GB 18352.6-2016的相关要求,I型排放试验可按照图2中描述的流程进行。

图2 I型排放试验流程
② 环境要求
· 浸车温度和时间要求。

浸车区域温度控制为(23±3)℃,以每5 min 移动算术
平均值计。

经预处理的车辆应进行6 h~36 h 的浸车,发动机罩盖打开或者关闭
均可。

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也可以采用强制冷却的方法将车辆冷却到设定的温度点。

浸车期间,如果使用风扇进行加速冷却,应注意风扇的放置位置,以使传动系统、发动机和排气后处理系统能够均匀冷却。

· 正式试验前车辆温度的检查要求。

发动机机油温度和冷却液温度应在(23±2)℃范围内。

· 试验室温湿度要求。

试验室温度应当控制在(23±5)℃。

大气温度湿度应在试
验车辆冷却风机出风口测量,最小测量频率为1 Hz。

试验室空气和发动机进气绝
对湿度(H)(水/干空气)应为:5.5 g/kg~12.2 g/kg。

湿度应连续测量,最小测量频率为1 Hz。

3. I型排放试验限值与结果判定
I型排放试验限值分为6a和6b两个阶段的限值,6a阶段限值见表2,6b阶段限值见表3。

表1 WLTC数据特征参数速度区间行驶距离km平均车速km最大车速km/h最
大加速度m/s2最大减速度m/s2加速比例%减速比例%怠速比例%匀速比例%低
速 3.09 18.9 56.5 1.47 -1.47 28.4 31.1 24.5 15.8中速 4.76 39.5 76.6 1.58 -1.5 36.0 30.3 10.6 23.1高速 7.16 56.7 97.5 1.58 -1.5 29.0 27.7 6.4 36.9超高速
8.25 92.0 131.3 1.03 -1.2 37.2 32.2 1.5 29.1整体 23.27 46.5 131.3 1.58 -1.5 31.9 30.2 12.6 25.3
表2 I型排放试验限值(6a)备注:2020 年 7 月 1 日前,汽油车适用6.0×1012 个/km的过渡限值。

车辆类别测试质量(TM)kg限值CO mg/km THC mg/km NMHC mg/km NOx mg/km mg/km N2O PM mg/km PN1个/km 68 60 20
第一类车全部700 100 I TM≤1 305 68 4.56.0×1011 II 880 130 90 75 25 1 305<TM≤1 760第二类车III 1 760<TM 1 000 160 108 82 30
表3 I型排放试验限值(6b)备注:2020 年 7 月 1 日前,汽油车适用6.0×1012
个/km的过渡限值。

车辆类别TM kg限值CO mg/km THC mg/km NMHC mg/km NOx mg/km mg/km N2O PM mg/km PN1个/km第一类车全部500 50 35 20 3.0 6.0×1011 I ≤1 305第二类车630 65 45 25 III>176****8055 50 30 II 1 305<TM≤1 760
试验结果应采用污染控制装置耐久性试验确定的I型排放试验乘数劣化系数或加数劣化系数亦或是GB 18352.6-2016中规定的I型排放试验劣化系数(修正值)进行修正。

所有污染物结果需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劣化修正,即不能将某几种污染物选用劣化系数进行修正,其他污染物选用劣化修正值进行修正。

对装有周期性再生系统的汽油车,还应乘以根据指定方法测得的Ki系数。

图3 I型排放试验进行一次、二次、三次试验的流程
企业需声明试验车辆在整个测试循环的CO2排放,即CO2声明值。

除了表3和表4中的各污染物之外,试验中还需要记录CO2排放结果。

GB 18352.6-2016给出了型式检验中的I型排放试验次数准则,进行一次、两次、三次试验的流程图见图3,次数准则描述见表4。

表4 I型排放试验的次数准则试验判断准则(试验结果)污染物排放 MCO2 1第一次<限值×0.9<声明值×1.04 2 第一、二次算数平均值<限值×1.0 3 三次算数平均值
二、I型排放试验数据分析
1. 被测车辆参数
选取一辆传统汽油车进行I型排放试验,车辆参数见表5。

表5 被测车辆参数TM kg发动机排量L 进气方式喷油方式后处理类型1 661 1.5 涡轮增压缸内直喷 TWC
2. I型排放试验结果分析
未经劣化系数修正的I型排放试验结果见表6。

表6 I型排放试验结果(劣化修正前)污染物类型 CO mg/km THC mg/km NMHC mg/km NOx mg/km mg/km N2O PM mg/km PN个/km排放限值(劣化修正前)332.4 13.8 12.0 8.4 0.4 0.8 2.6×1011(6b阶段) 500 50 35 35 20 3.0 6.0×1011排放结果
将该车辆污染物排放结果分别按照GB 18352.6-2016中的规定的I型排放试验6b 阶段劣化系数和劣化修正值进行修正,并分别计算修正后的结果占6b阶段限值的比例,见表7和表8。

表7显示,经劣化系数修正后的CO排放结果为598.3 mg/km,相当于6b阶段限值的119.7%,即不能通过6b阶段限值。

经劣化系数修正后的THC、NMHC、NOx、N2O、PM和PN排放结果均在6b阶段限值以内。

表8显示,经劣化修正值修正后的CO等排放结果均在6b阶段限值以内。

由于CO污染物的劣化系数为1.8,而劣化修正值为110 mg/kg,将CO排放结果用劣化修正值进行修正更容易通过限值。

表7 I型排放试验结果(经劣化系数修正后)与占限值的比例污染物类型CO
mg/km THC mg/km NMHC mg/km NOx mg/km mg/km N2O PM mg/km PN个/km劣化系数 1.8 1.5 1.5 1.8 1 1 1排放结果(经劣化系数修正后)598.3 20.7 18.0 15.1 0.4 0.8 2.6 ×1011结果占限值的比例,%119.7 41.4 51.4 43.1 2.0 25.3 43.7
表8 I型排放试验结果(经劣化修正值修正后)与占限值的比例污染物类型CO mg/km THC mg/km NMHC mg/km NOx mg/km N2O mg/km PM mg/km PN个/km劣化修正值 110 16 10 15 0 0 0排放结果(经劣化修正值修正后)442.4 29.8 22.0 23.4 0.4 0.8 2.6×1011结果占限值的比例,%88.5 59.6 62.9 66.9 2.0 25.3 43.7
对排放较高的CO污染物作进一步分析,统计其在WLTC低、中、高和超高这四
个速度段中的排放数据(未劣化修正,见表9)。

表9 CO污染物各速度段排放数据CO排放低速中速高速超高速整体质量,g 3.7 1.2 1.9 0.9 7.7质量占整体的比值,%48.1 15.6 24.7 11.7 100结果,
mg/km 1 214.7 250.4 267.1 109.6 332.4
表9显示,低速段CO排放为1 214.7 mg/km,是各速度段排放中最高的,低速段CO排放质量占WLTC整体排放质量的48.1%。

因为,低速段是汽油发动机冷起动开始运行的部分,这是进入发动机的空燃比较小、温度低、燃料汽化着火条件差以及发生不完全燃烧因素所致。

进一步分析CO排放质量模态值,绘制CO排放质量相对于时间的曲线(见图4)。

统计得出,WLTC低速段前57 s,即第一个怠速、加速、减速过程中的CO污染物排放质量为1.8 g,占低速段CO排放的48.7%,WLTC整体CO排放的23.4%。

图4 被测车辆在WLTC下的CO排放质量
三、总结
GB 18352.6-2016要求轻型汽车应采用总时长1 800 s的WLTC测试循环进行I 型排放试验,并对浸车和正式试验等环境要求提出了明确的规定;I型排放试验限值分6a和6b两个阶段,型式检验结果经过劣化系数,或经过劣化修正值(所有污染物排放结果需采用同一种方法进行劣化修正)修正后小于6a或6b阶段限值的90%,则满足I型排放试验次数准则中的第一次试验结果,判定通过该阶段I型排放试验的要求。

选取车辆进行I型排放试验,并采用GB 18352.6-2016规定的劣化系数对排放结果进行修正,经过修正后的CO排放结果为6b限值的119.7%,THC等其他污染物排放结果均在6b阶段限值(仅进行一次试验)以内;采用GB 18352.6-2016规定的劣化修正值进行修正,经过修正后的各污染物排放结果均在6b阶段限值(仅进行一次试验)以内。

对CO排放数据进一步分析,低速段CO排放质量占WLTC整体的48.1%,WLTC低速段前57 s的CO排放质量占低速段的48.7%,WLTC整体的23.4%。

信息专递——
网红甲醛检测仪竟如此“没谱”
近期上海市公布了对网红产品“甲醛检测仪”的风险监测结果,结果显示:无一批次“甲醛检测仪”产品示值误差符合技术要求,无一批次“甲醛检测仪”在设定的检测环境条件下的重复性符合要求。

据悉,试验人员以网购的方式选取了售价低于1 000元、销量靠前的仪器作为监测样品,且都是实打实的“网红款”。

总计41批次样品,近20个品牌。

监测结果显示,不同样品在同一甲醛浓度环境下,显示的数值不一样,无法准确反映甲醛浓度,有些仪器甚至都没有显示读数。

质量如此离谱的甲醛检测仪,显然不仅让消费者花冤枉钱,更是严重误导消费者,导致其对自身所居住环境甲醛浓度的真实性造成误判。

从法律角度审视,这些产品不仅存在明显的“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等违法问题,更可能因以次充好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