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 动 者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所 有 制
生 产 力
生产 方式
生产关系
分配关系
人们在生产 中的地位及 其相互关系
◆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 第一,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是其它一切社会活动的物质前提。 • 第二,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 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 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 第三,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 的变化,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 社会意识具有自身的历史继承性,而且不同形 式的社会意识之间也存在相互影响。 •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即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超前性和滞后性,先 进的社会意识可以超越社会存在,对社会存在起 着引导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滞后于社会存在, 成为社会存在发展的阻力。
扬弃
资 沉淀 本 主 义 意 识
扬弃
社 会 沉淀 主 义 意 识
扬弃
原始 社会 意识
奴隶 社会 意识
封建 社会 意识
资本 主义 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促进作用 质的方面 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 程度深浅 量的方面 范围大小 时间久暂
社会意识也是狭义的文化现象,狭
义的文化仅指社会的精神现象。社会意识对 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就是狭义的文化对社 会发展的能动作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高 度重视先进文化的能动作用。为此,必须以 科学的力量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用先进文化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
环境问题
当今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空气污染严重、世界性水源危机、森林惨遭毁 灭、臭氧层变薄等。人类面临的三大危机:
环境问题、人口“爆炸”、资源枯竭。
这是2006年7月26日,两名年轻人在英格兰南部的杰勒 兹克罗斯一片干涸的土地上玩足球。7月下旬,欧美地区 多个国家曾遭受高温热浪袭击,并造成上百人死亡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 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相契应,历史观的基 本问题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 题,它是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一哲学基本 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和展现。
(二)社会存在及其内容
社会存在指的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不 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 主要指构成社会的基本物质前提,如人口 因素、地理环境、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等。
■
地理环境对民族性格的影响
鲁迅说:“北人的优点是厚重,南人的
优点是机灵,但厚重之弊在愚,机灵之 弊在狡。” 王国维对南人和北人的评价是:“南方 人性冷而遁世,北方人性热而入世,南 方人善幻想,北方人重实行。”
地理环境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其根本错误:片面夸
大地理环境的作用。
热带气候使人体变得软弱 无力,其懦弱又往往使自己 处于奴隶的地位;寒带民族 则有着强悍不羁的性格,因 而使自己保持着独立和自由 的地位。
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集中 体现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究竟有无客观规律? • 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 人类社会历史的展开是如何可能的?英雄 人物和个人在此过程中的影响如何评价?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三)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关系
任何一种 社会条件 下都有三 种水平的 基本意识
超 前 意 识
同 步 意 识 落 后 意 识
同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不平衡性
这种不平衡情况的出现是同种种具体的历史条件分不 开的。包括社会意识形成和发展的社会政治背景、阶 级斗争的形势、民族传统、特定的思想资料以及国际 影响等。这说明社会意识反映经济的发展要受到政治 的折光和其它条件的影响,而不是简单的照镜子式的 反映。 经济状况 社会意识 德国 德国
(三)社会意识及其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 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 由于社会是由意识性的主体——人所 构成的,而人的社会活动又在很大程 度上受到社会意识的影响,因此社会 意识亦构成社会生活中不容忽视的一 个方面。
社会意识的构成
社会心理:社会意识的初级形式
(表现在人们的情感、情绪、愿望、风俗等方面)
实践活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 本的懊恼,煤油大王 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 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 灾民,大约总不去种兰 花,像阔老太爷一 样……”——鲁迅
百姓无粟米充饥, 何不食肉糜? ——晋惠帝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 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地理环境
• 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地 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 总和,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所必 需的物质生活条件。
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地理环境。
–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场所。 – 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 为人类的审美活动提供对象。 地理环境对人的存在方式、 文化创造和文化传统的生成 具有先在的制约性,从而塑 造了人的存在和文化。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 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存在于 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每一个社会形态的始终, 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决定着整个社会的面貌 和发展。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46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一)在历史主体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三)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决定 唯心史 观 唯物史 观
社会存在
决定
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
• 唯心史观有两个主要缺陷:一是局限 于考察人们参加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而没有揭示这些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 动因,没有摸到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 二是忽视人民群众的作用。
唯心史观在社会历史领域长期占据统 治地位的原因
认识根源:社会历史现象与过程的特殊性和
落后于
法国 法国
落于
英国 英国
先进于
先进于
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社会意识一方面根源于社会存在,要从社 会存在中获得内容;另一方面则有自己直接 的思想来源,要从以往的社会意识中继承合 理性的思想观点。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原 沉淀 始 社 会 意 识 奴 沉淀 隶 社 会 意 识
扬弃
封 沉淀 建 社 会 意 识
孟德斯鸠
• 19世纪,地理环境决定论成为社会学中的一 个学派,德国社会学家F.拉采尔认为地理因 素,特别是气候和空间位置,是人们的体质 和心理差异、意识和文化不同的直接原因, 并决定着各个国家的社会组织、经济发展和 历史命运。在拉采尔思想的影响下,19世纪 末20世纪初在德国产生了以豪斯贺费尔为首 的地理政治学派。鼓吹“优等民族”有权力 建立世界“新秩序”,地理政治学可以为每 个国家规定“生存空间”,从而为法西斯主 义向外扩张和侵略制造理论根据。
第五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
第五讲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三、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
一、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一)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二)社会存在及其主要内容
(三)社会意识及其相对独立性
(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 延缓社会的发展。 人口因素是指是人 口的数量、质量、 构成、分布、迁徙 及其变化规律。
●全球人口增长状况: 1830年:10亿
1930年:20亿 1975年:40亿 1999年:60亿
1960年:30亿 1987年:50亿 预计2050年:93亿
●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1953年:5.8亿 1982年:10.08亿 1989年:11亿 2001年11月1日0点:12.6583亿 预计2050年,将突破15亿。
复杂性很容易使人们在考察它时只看到人的意志、 思想和动机,特别是活跃在前台的杰出人物、重要 人物的意志和动机,而忽略其背后的深层原因。 社会历史根源:在社会化大生产出现以前各 个民族、国家生产规模比较狭小,之间缺乏紧密联 系,社会进程缓慢,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阶级根源:剥削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总是不 愿面对历史发展的真相,却竭力去歪曲这种真相。
[1882-1982]
生产方式
• 人类社会要保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仅 仅具备人口因素和地理环境还是远远不 够的。自然界不会自动满足人的需要, 因此人类必须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 进行生产活动,以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 而体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生产力,与体现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生产关系,共同作为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成为社会物质生活 的基本条件。
13
引起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因:既有自然方
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科技、政治、经济方面的原 因;既有历史影响的积累,也有现实加剧的因素。
14
地理环境的破坏给人类社会带来的 危害,勿庸置疑。
结论: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15
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 必要条件,也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如果不加以控制,地球将难 以承载爆炸性增长的人口
17
人口决定论
人口决定论:人口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 更替的根本原因。 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 经济学家。1798年出版了著名的 《人口论》一书,他提出人和动 、植物一样都听命于繁殖自己种 类和本能冲动,这造成了过度繁 殖。因此,人口有超过生活资料 许可的范围而增长的恒常趋势。
“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 “。” 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概言之: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因 此,社会意识根源并依赖于社会存在。其产生、 内容、发展以及实现皆取决于社会存在的需要 和条件。
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 社会意识按照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去能动地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3
(一) 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1、何谓社会历史观?
2、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3、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4
社会历史观
• 哲学是从人的立场上对整个世界的一种审视, 即一种世界观。而当其目光进入社会历史领 域时,必然也会对社会历史有一见解,我们 就把这种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 概括,称作历史观。当然,它也是世界观的 组成部分。
社 会 意 识
根 据 意 识 的 主 体 区 分
又称社会意识形态 或思想上层建筑。 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政治法律思想、文学艺术、 道德、宗教、哲学等) 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 形式(自然科学、语言学、 逻辑学等)
社会意识形式 (观念体系)
个人意识 群体意识
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意识依赖于社 会存在,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同时, 社会意识也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 展规律,并能反过来影响社会存在。
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是一切其他社会活动的首要前提
工业 科技
农业
商业
军事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基本制度
阶级结构
生产 方式
决定
政治观点 法律观点
道德观点 发展水平
社 会 存 在 和 发 展
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社会的变革和发展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资本主 义社会
封建 社会
马 尔 萨 斯
他断言:人口按几何数列1、2、4、6、8、16、32、……
增长,而生活资料只能按算术数列增长1、2、3、4、5、
6、……增长,人口的增加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这个无法
改变的自然规律,将使全体人民沦于贫乏和困苦的境地。 因此,工人贫穷的原因在于他们自己,同社会制度、财产 的平等分配和政府的形式没有关系。 抑制人口增长的办法包括预防的抑制和积极的抑制,如 繁重的劳动、极度的贫困、传染病、战争、瘟疫、饥荒 等。
两种不同的社会历史观
• 基于对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的不同 理解,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历史观, 分别是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它们之 间的分歧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分 歧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延续。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 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基础,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又是人们社会实践中的根本 问题,所以它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