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加大整治恒河污染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度:加大整治恒河污染力度
作者:暂无
来源:《检察风云》 2020年第6期
文/章江
近年来,被誉为印度“母亲河”的恒河在国际舆论中一直是需要“被拯救”的对象,工业
废水、生活垃圾、焚尸旧俗令人触目惊心,治理恒河污染迫在眉睫。
印度政府下决心整治恒河,于2019年11月出台《国家恒河(复兴、保护和管理)法案》。
污染源头难以控制
《国家恒河(复兴、保护和管理)法案》根据罪行严重程度列出了分级处罚措施,违法行
为包括非法建造港口和码头;储存或导流河水致使水体流动受阻;采矿、采石或开采地下水;
破坏或污染恒河及其支流。
根据该法案,未经事先许可便阻碍恒河水流动的行为,最高可处以
5亿卢比罚款;在恒河及其支流的河漫滩建设永久性住宅或商业建筑,最高会面临5年监禁。
法案还将采矿、采石和开采地下水等活动列为打击对象,这些活动可能招致两年以下监禁和
100万卢比罚款。
法案还规定成立由印度总理主持的全国恒河理事会,该理事会包括北方邦、北阿坎德邦、
比哈尔邦、贾肯德邦和西孟加拉邦等恒河流经地区的首席部长以及政府层面的部长。
政府还准
备由内政部出面成立“恒河保护部队”,该团体有权拘捕任何违反法案规定的人,并将其送至
当地警察局处理。
众多的神话故事和宗教传说构成了恒河两岸独特的风土人情,即使经过千年的文明洗礼,
恒河两岸的人们仍然保持着古老的习俗。
恒河水被印度教徒视为圣水,成为祭祀活动中必不可
少之物。
印度人喜欢饮用恒河水,并用瓶子装上恒河水带回亲人身边,认为这样做可以洗去罪
恶净化灵魂。
一些印度教信徒怀着对恒河水的朝圣之心,死后其骨灰被撒到恒河中,或者尸体
直接被推入恒河中,他们认为这样能得到更好的来世,甚至能更早获得解脱。
由于长期遭受人类排泄物和工业废弃物的污染,恒河成为全球污染最严重的6条河流之一。
恒河流域人口密度太大,致使污染源无法控制。
它主要流经的北方邦和比哈尔邦都是印度人口
最多的地区,前者两亿多人,和巴西人口差不多,后者也有一亿多人。
恒河岸边有29个大城市、70个城镇和数以千计的村庄,生活废水全部排入恒河,每天达13万立方米。
根据估算,恒河
两岸的人口数量将在2020年达到10亿,到那时每天向恒河排放的污水将达25万立方米。
无法分解的塑胶所包裹的工业废料及宗教祭品,更加深了恒河流经人口稠密区时所造成的污染。
某
些河段水中的大肠杆菌含量超标280倍以上,而大肠杆菌与排泄物是直接挂钩的,可见河水有
多脏。
据印度卫生部门统计,经常在恒河中沐浴的人有40%至50%会患上皮肤病和消化道疾患。
污染不仅对人类造成危害,也对140种鱼类、90种两栖类动物及濒危的恒河豚造成威胁。
世界银行估计印度水污染造成的保健费用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印度八成的疾病及三分
之一的死因与水传疾病有关。
恒河平原是印度农业最发达的区域,农业灌溉消耗了太多的恒河水资源。
河流还没到坎普尔,就有超过九成的河水被引流用于农业灌溉。
政府的计划只是在口头上说要维持河水流量,
但没有制定出具体的措施。
虽说恒河水中含氧量极高,厌氧微生物难以存活,有一定的自洁能力,但是如果河流里缺少水,自净能力就会被严重削弱,导致污染加剧。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
水体安全线是5个/毫升,而恒河水却达到了惊人的1000个/毫升,是安全线的200倍。
环保人
士指出,将目前农业灌溉占用的水源还给恒河是治理的重点,维持最小流量至少需要将水量保
持在总水量的30%—35%。
多次治理收效甚微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人就意识到了恒河水质污染的问题。
治理恒河行动计划始于1985年,政府几十年来先后斥资400亿卢比,试图建立水处理系统并针对污染行业进行改造,
但结果都不了了之。
2014年,莫迪第一次当选印度总理,曾信誓旦旦地声称将致力于清洁恒河,控制污染,让
恒河“母亲”重新焕发生机。
他将自己的议会席位所在地选在了恒河河畔的圣城瓦拉纳西,在
这里有数百万人朝拜恒河。
2014年5月18日,莫迪在瓦拉纳西主持活动,为所属印度人民党
在国会选举大胜作感恩祷告。
他表示要对恒河进行大清理,向市民提出恳求,希望他们能协助
恢复恒河原本的辉煌,指出维持洁净是抢救恒河的方法。
瓦拉纳西基建设施落后,卫生条件差,支持者相信莫迪就任总理后,会改善瓦拉纳西的经济和污染问题。
2014年7月,莫迪在财政预算中宣布实施名为“致敬恒河”的治理项目,制定76套治理
方案,在其5年任期内将拿出2000亿卢比用于恒河污染,促进恒河完成自我更新,计划在
2020年甘地诞辰纪念日前完成全部治理。
然而莫迪政府的任务完成得不太理想,恒河流域只有1%得到了治理,其他流域依然是污染严重。
236个子计划只有63个完成了预定目标,41处抽检区域达标的仅4处。
2018年7月20日,印度国家审计总署将治理恒河的5个项目审计报告提
交给国会,指出这些计划的进展远远低于目标,而且项目的资金缺口从8%到99%不等。
报告称
其中三个项目已经超过完工期限,而且从工程进度上看,距离竣工还遥遥无期。
对于治理恒河,印度历届政府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治理资金时不时被挪用,莫迪政府也不例外。
最新审计显示,为“致敬恒河”拨出的2000亿卢比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真正用来治理污染,政府优先考虑的是建设卫生设施等其他计划。
治本清源阻力重重
2019年5月,莫迪再度出任印度总理。
“莫迪2.0时代”要改变恒河在全球公众心目中的
形象,面临诸多挑战。
《印度快报》分析说,有三大因素使得整治恒河难上加难。
一、宗教因素。
印度全国人口13.5亿,有80%以上是印度教徒,有近11亿之多。
恒河垃
圾泛滥,河水浑浊,然而印度教徒对此视而不见,心中始终坚信恒河是最干净的。
如果政府说
恒河受到了污染需要治理,其间不能去河水中沐浴了,恐怕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就是这些印度
教的信徒。
在一个以印度教为主的国家,任何政党当政也不能公然禁止印度教徒在恒河的宗教
行为,因此治理恒河只能是治标不治本。
另外,现阶段印度人还没有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虽
然恒河水已经到了很“危险”的地步,但附近的居民似乎并不太在意。
在这种情况下,治理恒
河的难度大不说,就算有所成效,也很快会被环保意识弱的印度人再次破坏。
二、经济因素。
近年来,印度经济发展不错,年均增长率在7%左右,但很大一部分的经济
贡献来自恒河周边的污染企业,恒河的污染和这些企业有很大的关系。
现阶段发展经济是第一位,如果对这些企业进行管理,将阻碍印度国内的经济发展。
就算政府想治理,现实情况也不
允许他们治理,只能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
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贫富差距非
常大的国家。
种姓制度使得一大批底层的印度人长期生活在贫穷之中,缺衣少食,得不到受教
育的机会。
与治理恒河相比,解决底层人民的生存和加强文化教育等问题要更为紧迫。
以印度
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具备彻底治理恒河污染的能力。
三、制度因素。
恒河在印度境内长度超过2000公里,流经北阿坎德邦、北方邦、比哈尔邦、恰尔肯德邦、西孟加拉邦等五个邦,面积100多万平方公里。
印度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号称
“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各邦都拥有自治权利,印度联邦政府的管理能力并不强。
治理恒河是一项长期工程,各政党都热衷于给选民短期利益,很难协调出一套统一治理恒河的方案。
编辑:夏春晖 386753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