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运气方麦门冬汤治发热验案1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元正纪大论》说“运有余 , 其先至;运不及其后至”,2018 年为戊戌年,岁运为火运太过,在大寒节前十三日交运,本案发病 时间正值交运之时,六气中属初之气。本案患者感受岁运火热之 气,又逢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客气少阳相火,风火相搏之时,火 热更盛,可见发热;火可克金,火太过就可乘金,肺金先受邪,故见 口干、鼻塞;火热扰动心神,故见心烦,此皆火热太过所致;而上半 年为寒水司天所主,火运太过,得司天寒水制之,火气郁。本案内 伤 发 热,临 床 表 现 为 夜 间 至 次 日 清 晨 畏 冷 发 热 交 作,《类 证 活 人 书》:“往来寒热者,阴阳相胜也。”指寒热交作之症病机为邪入半 表半里,枢机不利而致,可见本案之火郁于少阳,故见畏冷发热、头 昏、胸闷。本案患者素有心之阴血不足,不能濡润心脉,故见心慌。 治法泻热助金,兼补养心血(本年火运太过,心肺受邪,而本案病在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年第 19 卷第 71 期
319
·病例报告·
应用运气方麦门冬汤治发热验案 1 则
刘美红,温立新 *
(1.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2.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福建 三明)
摘要:麦门冬汤是《三因极一病症方论》的一首运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泻火扶土助金,适宜“岁气之火”证。温立新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及研究工作 30 余年, 注重“天人合一”的整体观,辨证审因审时巧妙应用三因方麦门冬汤加减治疗寒热往来一案,疗效显著。 关键词:五运六气;三因方;内伤发热;临床案例 中图分类号:R441.3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71.185 本文引用格式:刘美红 , 温立新 . 应用运气方麦门冬汤治发热验案 1 则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71):319,321.
1 病例
患者陈某,男,69 岁,2018 年 1 月 23 日因发热畏冷 2 周初诊。 患者近 2 周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畏冷交作,呈阵发性,夜间至次日 早晨多发,测体温波动于 36.5-37.7℃,伴头昏,口干,鼻塞明显,白 天肩酸痛,时心慌,偶有早搏,时间短,每次发作约 3-5 分钟,心烦, 胸闷,便时溏。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
麦门冬汤出自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5],“治肺经受热, 上 气 咳 喘,咯 血 痰 壅,嗌 干 耳 聋,泄 泻,胸 胁 满,痛 连 肩 背,两 臂 膊 疼,息高”。原方:麦门冬 ( 去心 ),香白芷,半夏 ( 汤洗去滑 ),竹叶, 甘草 ( 炙 ),钟乳粉,桑白皮,紫菀 ( 取茸 ),人参(各等分)。薛一寿 老先生谓 [6]:如遇到六戊火热太盛之年发有火热之症却非有形实 邪及实火者,只要诊断其证属阴伤燥热皆可灵活运用三因方麦门 冬汤取得良效。
本案虽有寒热交作、少阳郁热之象,但不用小柴胡汤,因虑其 受岁气所扰,火热太过为本案之根源,用药当守运气方之义。方中 麦冬养肺阴,沙参味苦甘兼能泻心肺之火,麦冬味苦兼能泻心阳, 救 金 而 抑 火,一 用 而 两 擅;原 方 加 黄 连、柴 胡,黄 连 在《用 药 传 心 赋》被称为“清心经之客火”;《黄帝内经》曰:“热淫于内,以苦发 之”,柴胡味苦微寒,气质轻清,可疏少阳经中之邪热;此方麦冬、沙 参、柴胡、黄连四药为君药。桑皮甘寒、紫菀微辛开,宣利肺气;炒 白术、甘草益脾虚则取培土生金之意;白芷、蝉衣辛散风热;竹叶轻 升,引药上达于肺;辅以远志、酸枣仁补养心血。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 :温立新,男,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 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016 年度 福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医睡眠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中医学组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肿瘤分 会常委。
初之气,寒热交作,热郁于少阳,故此处泻热指泻心、肺之火,清少 阳之热,助金指养肺阴、健脾土)。
究其病因 ,《证治汇补·发热章》有云“经曰:阴虚则发热,此一 端也。其他除外感客邪之外,有劳力劳色,气郁火郁,伤食伤酒,挟 瘀挟痰,疮毒虚烦,皆能发热,宜详辨之”[1],《素问·逆调论》[2] 云“阴 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 明代王纶《明医杂著·医论》始载 “内伤发热,是阳气自伤,不能升达,降下阴分而发热,乃阳虚也”[3]。 故总结内伤发热之因,可分虚、实两类 , 属虚者或因阴血不足,阴不 配阳,阳气亢盛而发热,或因阳气虚衰,阴火内生,阳浮于外而发热; 属实者多气、血、湿、食等郁结,壅遏化热而引起发热 [4]。
既往心慌 10 年余,伴目干,病初阵发性早搏较多,时间 1-2 小 时,时有左胸心尖部闷痛,服中药调理一个月后心慌减少,近期无 胸部闷痛。反复便溏 6 年余,大便 3 次 / 日,每次量少,3 年前就诊 我院诊断为慢性结肠炎,未规律治疗,大便无粘液、脓血,无恶心、 呕吐,无腹胀、腹痛。
此乃“火运太过”之年,初之气风火相搏之时,火热盛,得司天 寒水制之,火热内郁,兼心血不足,诊为内伤发热,证属郁热内阻, 治当疏散郁热,扶助肺金,辅以补养阴血,主以麦门冬汤加减。方 用:麦 冬 18g、沙 参 15g、桑 白 皮 15g、蜜 紫 菀 12g、白 芷 12g、淡 竹 叶 10g、柴胡 12g、黄连 3g、芦根 20g、蝉衣 8g、远志 12g、炒酸枣仁 15g、炒白术 12g、蜜甘草 8g、生姜 3 片、大枣 3 枚。7 剂,水煎服, 日一剂,分两次服。饮食清淡,适当运动,门诊随访。
2018.01.30 电话回返,诉心慌减少,早搏偶发,便偏软,日 1-2 行,余证皆失。
2018.08.28 因“头 晕 3 年,加 重 伴 行 走 不 稳 15 天”就 诊,诉 2018 年 1 月 23 日药后无再发畏冷发热,偶有早搏,大便成形,偏 软,日一行。
2 讨论
患者以“发热畏冷交作 2 周”为主诉,故属祖国医学“内伤发 热”范畴。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中指出“外感则寒热齐作而无间 , 内伤则寒热间作而不齐”。该案病者正属此状,故诊为内伤发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