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总体规划(共14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首都(shǒudū)绿色(lǜ sè)经济圈总体规划
1、规划(guīhuà)背景
"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zhànlüè)启航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站到世界舞台的前列,首都地区将担负起更重、更多的全球性和国家级事务。

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在内的京津冀地区是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地区。

北京建设"大国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需要区域支撑。

当前首都发展面临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创新效益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区域合作才能解决。

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是加快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空间载体,是首都经济圈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首都、提升区域发展水平、改善环境品质、提高京津冀世界级城镇群的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作为自古的"京畿"重地,在新的发展阶段,需要通过"对接融入,绿色崛起",承担历史责任。

推进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重点推进河北沿海地区、江苏沿海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等区域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
二、基本概况和发展优势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实现国家战略的重要空间载体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包括环绕北京的张家口、承德、廊坊、保定4个设区市与北京直接紧邻的涿州、涞水、涿鹿、怀来、赤城、丰宁、滦平、兴隆、三河、大厂、香河、广阳、安次、固安等
14个县(市、区),总面积3.0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17.6万人,2010年区域GDP为1257.8亿元,全部财政收入为205.5亿元。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优势
△区位(qū wèi)优势突出
既毗邻北京,又靠近天津、秦皇岛、唐山、黄骅等大型海港;既可借首都之势,又可辐射全国(quán ɡuó),还可直接与世界相连。

△科技人才优势(yōushì)突出
北京是全国科技资源最集中的地区,具有(jùyǒu)与北京同城化发展,吸引和服务高端科技人才的独特条件,有利于打造人才家园和人才高地。

△生态优势突出
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森林覆盖率35%; 肩负为首都地区"涵水源"、"阻沙源"及保障防洪安全的重要职责。

△空间优势突出
空间发展容量较大,未利用土地占全省的60.9%;生态、旅游、文化等特色资源丰富。

△后发优势突出
综合商务成本较低,有足够的土地、低成本的劳动力,职业教育潜力较大;具备战略、区位、资源、产业、人才溢出、生态、制度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可以采取优化的超越战略,从而较快进入较高的工业化阶段,缩短发展进程。

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是推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及建设首都经济圈的重要空间载体,是服务首都和促进河北自身发展的"双赢"战略。

三、建设目标
"幸福、便利、宜居":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愿景
■战略定位
△服务首都发展的配套协作区
△承接首都部分功能转移的重要功能区
△首都发展的生态屏障区
△河北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引领区
△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
■发展(fāzhǎn)时序
2011-2012年
打基础、筑平台(píngtái)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优化行政体制(tǐzhì),健全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对接首都的设施条件和外部吸引力
2013-2015年
强功能(gōngnéng)、增实力
●大力承接首都产业转移,着力推进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强化对接首都科技转化能力,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发展效益不断增强
2015-2020年
提水平、上台阶
●培育形成一批特色优势支柱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明显增强;产业发展方式得到较大转变,循环经济、低碳产业和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前提是打好"生态牌",核心是搞好产业规划,关键是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扎实推进,把蓝图变为现实。

四、空间结构
■"三区、一片"
△三区:京东产业协作服务区,京南产业协作服务区、新机场临空产业区
△一片:西北部首都生态涵养、高端旅游消费及特色产业功能片。

包括怀来、涿鹿、赤城、丰宁、滦平、兴隆,重点发展京北新区,构建首都的重要生态保障
■"六轴、多点"
△"六轴":京津、京唐、京石、京张、京承、京沧等六条(liù tiáo)区域发展轴
△"多点":涿州、涞水、涿鹿(zhuō lù)、怀来、赤城、丰宁、滦平、兴隆、三河、大厂、香河、广阳、安次、固安等14个环首都(shǒudū)县(市、区)
五、"四类(sì lèi)园区"空间布局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逐步完善区域创新转化产业体系
1、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
以筑巢引凤为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从项目扶持、企业培育、产业推进等方面提供配套服务;以人才家园为载体,建设以廉租房为主体的"人才家园",为高层次人才创业提供住房和生活配套服务。

2、科技成果孵化园区
以完成科技成果中试阶段为主要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业孵化平台,吸引首都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研成果入园孵化,提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水平。

3、新兴产业示范园区
积极承接首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和高端服务业等为重点,促进创新要素和产业项目向园区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

4、现代物流园区
以北京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物资需求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面向首都、辐射全国的仓储、配送、运输等现代物流园区,全面提升首都地区的门户功能(gōngnéng)组织能力。

首批打造14个高层次人才创业园区,5个科技成果孵化园区,14个新兴创业示范区,6个现代物流园区。

争取到2015年,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的高层次创业园区达到5个以上;科技成果孵化园区孵化场总面积达到3500万平方米;新兴产业示范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0亿元,研发投入(R&D)占GDP比重达到2%以上,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zhōngxīn)达到30家以上;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大型现代物流园区达到5个以上。

六、"六大(liù dà)基地"空间布局(一)
■观光农业(ɡuān ɡuānɡ nónɡ yè)基地。

围绕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近郊生态旅游需求,以体现乡村生态景观、农村文化、农业资源和农民生产生活为基调,规划建设集农家游、旅游观光、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

■绿色有机蔬菜基地。

围绕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蔬菜消费需求,坚持政策引导、科技推动、市场动作,规划建设一个高标准的绿色安全环保蔬菜基地。

首批打造14个观光农业基地,总面积9万亩左右;打造14个绿色有机蔬菜基地,300-500个蔬菜生产标准园,总面积100万亩左右。

通过建立网络、打造品牌、形成规模、占领市场,力争经过3至5年努力,使河北蔬菜在首都市场的占有率达到60%以上(yǐshàng),其中高档蔬菜占到30%以上,经过认证的有机蔬菜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

七、"六大(liù dà)基地"空间布局(二)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首都(shǒudū)地区休闲宜居服务水平
■养老基地。

以服务首都地区老年群体养老为重点,坚持政府引导(yǐndǎo)、市场化运作,分期分批建设养老基地,逐步建立与北京人口老龄化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养老服务体系。

■休闲度假基地。

围绕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分期分批建设休闲度假旅游基地,打造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大型旅游综合体,开发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设施配套、品位较高的精品休闲旅游品牌。

■健身康复基地。

围绕首都地区日益增长的保健康复服务需求,整合资源,科学引导,分期分批建设健身康复基地,培育集保健、康复、锻炼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体系。

■宜居生活基地。

围绕首都住房需求,规划建设以住房消费为主的生活基地,营造环境优美、舒适便利宜居的生活环境,吸引首都居民购房置业。

首批打造5个养老(yǎng lǎo)基地,8个休闲度假基地,5个健身康复基地,14个宜居生活基地。

争取到2015年,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高端休闲度假基地5个以上,健身康复基地总容量超过5万人,养老基地总容量超过10万人,宜居生活基地总容量超过70万户
八、新兴产业空间布局
吸纳承接、整合(zhěnɡ hé)提升,着力培育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强(jiāqiáng)与驻京企业集团及科研院所的对接力度,促进创新要素和产业项目向环首都(shǒudū)14县(市、区)聚集,尽快形成与首都产业整合、分工合理、特色(tèsè)各异的新兴产业区域发展格局。

近期重点打造两大高端装备制备基地、三大新能源汽车基地、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四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六大新材料基地、八大生物工程基地和九大新能源基地。

九、绿道网络(wǎngluò)规划
建设区域绿道,激活生态廊道,打造首都地区休闲游憩新空间
张家口境内,重视防风治沙林带建设,形成三条防风固沙型绿道。

在张家口、承德、保定境内,借助悠久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建设一条山区文化观光型绿道。

在廊坊和保定境内,建设与山区生态文化带相呼应的一条景观游憩型绿道。

沿潮白河、永定河、桑干河、赵王新河、孝义河建设三条滨水保护型绿道。

对接北京的绿化系统,建设多条区域绿楔。

绿道构建(ɡòu jiàn)原则
依托自然山脊和现状交通,联系区域森林公园及首都(shǒudū)圈水源涵养地
将环首都(shǒudū)地区的林草地和基本农田保护(bǎohù)区纳入保护范围
与河北、山西、内蒙古地区的森林体系相结合
十、蓝廊规划
建设六条区域蓝廊,修复水系生态,重塑首都地区水文化
确定六条区域蓝廊,既滦河、潮白河、永定河、大清河、赵王新河和子牙河,以及多条次区域蓝廊。

根据环首都重点发展地区分布,重点建设八条蓝廊区段,即洋河、桑干河、拒马河、白沟河、永定河、潮白河、北运河、泃河部分段。

蓝廊建设(jiànshè)原则(yuánzé)及规划要点:
建设原则(yuánzé):治理污水先行、复育(fù yù)生态环境、建设岸边边界、融入滨水工业、提拔亲水空间
规划要点:
区域蓝廊两侧蓝线宽度应控制在200米以上;次区域蓝廊两侧蓝线宽度应控制在100米以上。

蓝廊城区段应以公共绿地和公园为主,绿化率不低于60%。

蓝廊城区外段以防护林建设为主,绿地覆盖率大于80%,宜形成乔灌草相结合的自然环境。

十二、综合交通体系(二)
对接北京,构筑一体化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
■北京城市轨道网的延伸
△建议北京轨道网中的规划快线向通勤(tōnɡ qín)圈内的燕郊、潮白新城延伸。

在此基础上,沿潮白河增添燕郊-潮白新城-香河的轨道线路。

■北京市郊(shìjiāo)铁路网的延伸
△北京市郊铁路(tiělù)向同城化发展圈内的北三县、廊坊市区、固安、涿州等城镇延伸,同时推动保定、廊坊市域轨道网建设,形成与北京市郊铁路的一体化对接。

■与北京干线(gànxiàn)公路网的对接
△形成京保、京张、京承、京唐走廊(zǒuláng)上双高速公路通道,及北京-廊坊(不含北三县)间三条高速公路通道的布局。

在北三县与北京间推进(tuījìn)东西向5条干路、南北向三条干路的对接,在廊坊(不含北三县)、保定、张家口、承德与北京间分别推进5条、5条、6条、4条干线公路的升级改造和对接。

十三、空间布局规划
建立(jiànlì)分圈层的空间发展框架,差异化分类对接
■京东新区(xīnqū)
△与通州共建首都(shǒudū)副中心,打造面向京津唐的新兴产业基地
△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guīmó)200万人左右
■京南新区
△打造首都南部地区重要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和休闲旅游新区
△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150万人左右
■京北新区
△打造首都地区生态型高端旅游休闲目的地
△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100万人左右
差异化对接分类
环首都东南部地区
——以承接首都人口疏散、高端产业配套和专业性服务业发展为主
环首都西北部山地区域
——以对接首都休闲商务、高端消费、高端旅游和特色林果农牧产品等特色产业发展为主十四、京东新区(一)
■发展(fāzhǎn)目标
△首都功能(gōngnéng)疏解承接地
△京东地区(dìqū)区域辐射中心
△生态(shēngtài)宜居示范区
△首都地区郊野休闲地区
■主要职能:京东居住生活与休闲购物区,服务外包、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技术,都市物流(含空港物资配送基地),疗养康复,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配套,都市产业、农产品加工与物流,京东能源基地,科技农业基地。

■发展规模
△到2020年规划期末,京东新区总人口为253万人,城镇总人口为200万人,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9.1%。

△到2020年规划期末,京东新区的建设用地规模为266平方公里
■空间结构
△一核:燕郊及大厂西部核心组团
△三轴:燕郊--三河发展轴、潮白新城--大厂发展轴、京沈高速发展轴
△多组团:三河、大厂东部、香河组团
■区域协调重点
△S5、R1线延伸;京沪高速北延;燕郊与北京中心城间多通路系统;
△与通州共同加强潮白河、北运河水系保护和沿岸绿化景观建设;
△与廊坊、永清、固安、涞水、涿州、高碑店共同建设平原生态绿廊
内容摘要
(1)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总体规划
1、规划背景
"推进京津冀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国家战略启航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继续强劲增长,站到世界舞台的前列,首都地区将担负起更重、更多的全球性和国家级事务
(2)六、"六大基地"空间布局(一)
■观光农业基地
(3)七、"六大基地"空间布局(二)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首都地区休闲宜居服务水平
■养老基地
(4)十二、综合交通体系(二)
对接北京,构筑一体化发展的绿色交通体系
■北京城市轨道网的延伸
△建议北京轨道网中的规划快线向通勤圈内的燕郊、潮白新城延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