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中考真题集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中考真题集锦
《马说》复习资料
1.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2、结合全文,谈谈成为“千里马”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

3、清代龚自珍的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与本文所阐述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否一致,试加以说明。

两种方法不一致,《马说》中通过伯乐的发现人才;而龚自珍表现的人才选拔是不拘一格,即多途径,多层次,多方面选拔。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

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咏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

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
6、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

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徘徊多久。

再如:如果没有那些群策群力合力的科学家,我们不知能否破解DNA的奥秘。

7、文章通过巧妙地比喻来阐述深刻的道理,指出“伯
乐”“千里马”“食马者”的比喻义。

千里马——人才伯乐——识别人才之人食马者——不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8、“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9、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作用:表达了作者对食马者的讽刺、批判、不满。

10、怎样理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因为首先是没有得到正常的喂养,食不饱,本领根本表现不出来,所以和普通的马都无法比,与食马者的无知愚妄浅薄,才造成了这样的原因。

11、本文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
揭示了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

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和作用。

1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自己愤慨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情。

1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一句的理解?
写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也写出来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

如果没有伯乐,我们也要自己储备知识能量,寻找机会,创造机会,为社会做贡献。

14、本来应该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韩愈却认为没有伯乐就没有千里马,你赞同作者的观点的?说说理由。

赞同。

因为在封建社会即使有人才,没有伯乐的发现也会被埋没甚至被摧残。

15、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要有乐观向上的态度,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也要拥有坚强的意志并愿意在这里工作。

16、对于人才,有人主张“待遇留人”假如你是一个部门的领导者,你将采取什么办法把人才留住?并简要说明理由?
尊重人才,给他们施展的空间,让他们爱这里并愿意留在这里工作和发展。

17.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千里马”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
首先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

其次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这样你于能在竞争中游刃有余。

再次,还应该具有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是成功的一半。

18.作者把千里马不能千里归罪于食马者,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不同意。

我认为千里马自身素质更重要。

千里马应具备自我推销能力,不应一味等待伯乐赏识,应主动寻找机会。

19. 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
主观条件: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20、中心思想:
《马说》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难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揭露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21、写作方法托物寓意:文章以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助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将人才比作“千里
马” ,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摧
残和埋没人才的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寓深刻思想于具体形象
之中。

22、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
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

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23、分析文中“不”字的作用第2段连用四个“不”字,表
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3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
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

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