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1语文《井底之蛙》说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井底之蛙》说课稿
华容县东山镇洪山头中心小学易娜
一、说教材
《井底之蛙》这篇课文讲了一只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觉得自己很快乐,在听了生活在东海里的鳖述说大海的辽阔后,感觉自己很渺小。

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像“井底之蛙”一样目光短浅,安于现状。

这则寓言故事被用来讽刺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大的人。

依据大纲要求和教材重点,再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二、说目标
认识本课8 个生字,理解“疲倦、邀请、瞠目结舌、渺小”等词语
意思。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加强朗读训练,通过朗读感悟文章的寓意:什么样的快乐是大快乐?
教学重点及难点:着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通过读来体会青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三、说教学
文章通过浅井之蛙与东海之鳖的对比,来表现青蛙的可笑、可悲、目光短浅,这是课文的重点,课上以质疑为主线,采用多种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领会文章的寓意,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自读自悟并质疑
自读后让学生提出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大家帮忙解决。

解决不了的有老师解答。

重点解答:“千里之遥、千仞之高、两腋、瞠目结舌”等的意思。

归纳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青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
二、运用朗读的多种训练方式,指导学生学习语言体会感情
首先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第一段,要求学生找出具体表现青蛙快乐的句子,指导学生把朗读的语气和青蛙的心情(快乐、骄傲)联系起来读。

要求学生找出动词,体会“躲、托住下巴”的好处。

指导学生重读关键词,同时指出“安然休息、绵软舒适”要轻读,训练学生朗读时有轻有重,进一步体会青蛙的快乐与骄傲。

三、学习第二段,体会东海之大
指名让学生读鳖的话,质疑:为什么鳖的一番话,让青蛙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读懂鳖的话,思考这个问题。

通过鳖的话,我们知道了千里之遥,已经是很大了,可是海的大不能用它来形容;千仞之高,已经很高了,海却比这还要深。

大海真的好大啊!
师提问:这么大的海,你能用一个词来描述大海的辽阔吗?
四、创设情境,学习古文的朗读方法
利用配乐师范读古文,让学生体会其韵味。

学习朗读古文的方法:要注意停顿,抑扬顿挫地读。

指名让学生读,作出评价。

五、拓展性延伸,体会寓意
师总结:庄子写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不能像青蛙一样做一只井底之蛙目光短浅,安于现状。

今天海鳖又带着青蛙走出了井口,青蛙看见了什么?想一想,回去写一篇想象作文。

六、说效果
通过质疑解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了学生创造性思维,体会文章寓意。

加强朗读训练,能培养学生的语感。

卡片的设计使上课的结构更紧凑,更合理。

《井底之蛙》是根据《庄子·秋水》中的一段文字改写而成的。

《井底之蛙》讲的是生活在浅井里的青蛙孤陋寡闻、夜郎自大,把自己看到的一个角落当作整个世界,当它知道鳖生活的东海无限宽阔之后无地自容的故事。

这则寓言故事讽刺了那些见识短浅而又盲目自满的人。

使学生正确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是一个重难点。

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并进行感情朗读,以及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和课文重点段落讲解相结合,播放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影像资料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井底之蛙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非常渺小”,从而体会出文章的寓意。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时,注重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体验井底之蛙的小快乐及东海之鳖的大快乐,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及独特的感受感悟寓意,从而体会到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目光短浅和盲目自大,进而明白自己应该做一个不自大、目光远大、谦虚好学的人。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真正在交流中,在智慧的碰撞中判断自己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展现独特的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