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改革策略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
改革策略探析
摘要:当今高校体育教学工作已经成为高校教育中具有独特价值和作用的重
要一环,从大方面讲,它关系着体育强国建设的目标能否成功。
在本文的研究当中,会重点围绕高校体育教学展开,从“互联网+”的角度对高校体育教学展开
充分分析,以此来指出其当前所面临的各种机遇与挑战,为高校的体育教学提供
全新途径,让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能够利用互联网实现各个环节的优化与完善。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体育;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一、“互联网+体育教学”的内涵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信息化得到了飞速发展。
从目前来看,微课等信息技术手段在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已经成为了“互联网+体育教学”的主
要表现形式,能够让学校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随着未来的不断发展,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也将会应用到对学生的体育教学当中,会通过体育
智慧课堂的运用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体育教学与互联网之间的紧密结合。
总的来说,在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其能为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奠定
扎实基础。
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方式,能够彻底改变传统体
育教学时所存在的各种不足之处,能够给学生提供一种全新且更为方便的学习方式。
也就是说,“互联网+体育教学”不仅仅将让如今的教育领域迎来一次全面
改革,同时也将会持续冲击高校当中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和方法。
二、“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新挑战
(一)高校体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知不足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很多高校都在进行着信息化的教学改革。
但经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认知与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了影响信息化体育教学发展的
主要因素之一。
在相关的调查中可以得知,一些高校体育教师仍然缺乏对信息化
教学的理解,并且没有较为强烈的信息化教学意识。
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严重影
响到信息化教学的改革,甚至一些教师认为体育教学具有实践性的特点,所以会
更加看重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
正因如此,一些体育教师在教学时会更多选择户
外的教学方式,而信息化体育教学往往被应用到了课外作业的布置以及视频录制
等方面。
由于体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知和重视程度存在严重不足,因此会直
接影响到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还会进一步增加学生们的学习压力,并不能够
通过信息化教学的辅助作用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由此能够看出,当前高校的
信息化体育教学改革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对这方面内容
的重视程度和认知存在存在欠缺,会直接影响到高校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的
推进与发展。
(二)高校公共体育信息化教学缺乏优秀教学资源
在对高校公共体育信息化教学进行改革时,需要拥有足够多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从一些学者的研究中可以得知,在
高校的教学活动当中,信息化教学资源是其中的重点。
随着国家级以及省级一流
课程的立项推广,教学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充,能够促进各个课程的不断发展。
不过从目前来看,体育教学资源与其他学科教学资源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不足,
尤其是在优质资源方面会更为匮乏。
与此同时,体育教学资源质量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学资源与实践教学环节脱节现象严重,与
体育教学的内容和需求无法匹配融合;二是体育教学资源碎片化严重,缺乏系统
性建设,无法满足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需求。
(三)教师团队素质有待提高
为提升高校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效果,需要在优化信息化体育教学资源的同时
重视提升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
信息化教学素养包括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开展以及教学评价手段等综合能力。
当前,许多高校体育教师都缺乏信
息化教学素养的实践与探索。
虽然信息化教学改革在疫情期间取得了一些发展,
但整体上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方面都显得过于单一,所制
定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最终的实践结果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距。
正因如此,需要在
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重视教师团队素质的提升,以此来辅助当前的体育教学,使信息化教学的作用和效果得到充分发挥。
(四)在线教学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相比,“互联网+”体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方式
会更加多元化。
如果只选择某一种评价标准和方式,那么便会严重影响到“互联
网+”体育教学的技术优势。
从目前来看,很多高校体育教师依然选择传统的体
育教学评价方式,会通过期末考试以及课堂点评的方法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然而,在“互联网+”体育教学的模式下,参与学习的学生相较于传统体育教学
班级人数众多,并且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也存在着很大差距,拥有着完全不同的
体育基础。
在这样的情况下,单一的体育教学评价标准和方式并不能够满足教学
需求。
在“互联网+”体育教学模式下,教师很难注意到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
会直接影响到评价的客观性,甚至部分学生还不会获得教师的评价,并不利于培
养他们的体育学习和锻炼兴趣。
对于体育测试而言,其只会要求学生在现场展示
自己的运动技巧,并没有重视对学生出勤情况、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
的综合考量,无法全面客观的去评价学生。
虽然一些教师会选择网络评价的方式,但由于自身缺乏对于互联网技术的了解,因此会导致评价的标准和方式存在很多
不足之处,并不能够充分发挥出“互联网+”体育教学的评价效果。
三、“互联网+”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新路径
(一)组建“互联网+”体育教学专业团队
高校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会应用到
计算机等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高校体育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奠
定扎实基础。
在落实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教师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以此
来提升他们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确保体育教学改革的作用和效果能够得到充
分发挥。
从目前来看,各大高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这
其中就包括邀请专家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及指导等等。
此外,高校还可以根据
体育教师的年龄层次、信息化水平的高低进行分批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充分培
养教师们的团队协作意识,重视良性团队学习氛围的打造,以此来推进教学理念、
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加快信息化队伍的建设。
培训结束后,学校还可通过教学评估等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摸底检验,确保体育教师能够通过
培训实现自身技术水平和专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结合学生实际,推进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来提升学科素养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在此过程中,需
要根据学生实际需求和兴趣建立并逐步完善课程体系,让他们掌握大量与体育有
关的知识和技能,进而达到最终的体育教学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出高效体育教学
的作用和效果,需要以公共体育校本课程体系为基础。
在建设高校公共体育校本
课程时,需要明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进行创新时也要紧密结合学生们
的具体情况,要从体育学习的需求层面出发,以此来为学生提供更适合他们的学
习内容。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对学生“专业发展有用,工作、生活能用”的实
用性公共体育课程,进而让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除此之外,在
建设校本课程体系时,还应该将优秀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文化知识融入其中,以此
来体现出学校立德树人的价值观,实现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三)优化“互联网+”体育教学课程资源
当前高校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丰富自身的体育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优化教
学模式,创新教学情境。
在“互联网”体育教学大纲和系列教材的指导下,高校
可以将优秀体育教师组织起来形成教学模板,对教学资源进行录制整合。
除此之外,高校还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制作与体育有关的视频或推文,然后通过微信、抖音、QQ等平台进行宣传。
根据国家所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学校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体育内容进行设置,以此来确保体育课程能够具有一
定的特色。
比如东北区域高校可以组织高校教师录制滑冰、滑雪的相关视频,编
制与冬奥会项目、冬季运动安全知识相关的系列微课,并依靠移动互联网平台加
以推广。
通过采取这些做法,能够有效实现对地方特色文化的宣传,同时也有利
于激发出高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全面提升他们的人文知识和身体素质。
(四)健全“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要充分发挥出互联网技术所具有的各项优势,以此来不断完善“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互联网+”体育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的、个性化的评价过程,既要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态度、身体素质和体育基础等方面的个体性差异评价,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日常表现以及学习态度等情况。
通过“互联网+”体育教学综合管理平台,能够让教师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此来对他们做出更为准确的评价。
而对于学生而言,其同样可以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等作出评价,以此来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总的来说,在综合管理平台当中,教师可以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形成相应的运动画像,以此为据,教师可利用信息化相关软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训练以及达标情况进行系统的量化评分,学生也可以通过综合管理平台,以问卷、量表等形式对课程设置及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打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推动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彭代斌.“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24) : 105-106+109.
[2]李崟,胡佳澍,黄海燕.新时代体育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体育科学,2020,40( 7) : 14-24+39.
[3]李晶莹.“互联网+”背景下学校体育教学应用的分析[J].青少年体育,2021( 5) : 93-94.
[4]姜玉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高校公共体育在线教学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 6) : 141-146.
[5]宋昭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 23) :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