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中考化学推断题综合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考初中化学推断题
1.A、B、C、D都是九年级化学教材中较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略去)。
(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则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2)分别写出一个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______。
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______。
(3)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则B可能是______。
【答案】置换反应 CO+CuO 加热
Cu+CO2(合理即可) CH4+2O2
点燃
CO2+2H2O 氢
氧化钡(合理即可)
【解析】
【分析】
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较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 为水,那么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配平即可;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则B可能是氢氧化钡。
【详解】
(1)若A为较活泼金属,C为气体单质,较活泼金属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2)①若C为金属单质,A、B、D都是化合物: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铜
和二氧化碳;故填:CO+CuO 加热
Cu+CO2(合理即可)
②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C为水,那么甲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配平即可;故填:CH4+2O2点燃
CO2+2H2O
(3)若A为蓝色溶液,生成的C、D都是沉淀,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则B可能是氢氧化钡;故填:氢氧化钡(合理即可)
【点睛】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推断题,是通过对实验方法和过程的探究,在比较鉴别的基础上,得出了正确的实验结论。
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图框式推断
题;二是文字描述型推断题;本题属于第一种类型。
不论哪一种类型,都是通过实验现象,从而得出物质的组成。
2.如图表示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其中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X可以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Y的化学式________。
(2)通常状况下,A转化为B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和X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SO4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 Fe+CuSO4===Cu+FeSO4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目中B是铁锈的主要成分可以知道,B是氧化铁,X可以用来配置农药波尔多液,波尔多液的配置原料主要是硫酸铜,熟石灰和水,根据图中A和X溶液结合生成红色固体和浅绿色溶液C,可以推断出C溶液为硫酸亚铁,根据A物质可以生成铁锈且可以和X溶液反应生成红色固体和浅绿色溶液C,可以确定A为单质铁,(1)根据图中A和Y溶液可以生成水溶液C和气体,Y溶液为一种酸,而这种酸中含有硫酸根则Y溶液为硫酸;(2)单质铁生成氧化铁的条件,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可以知道铁生成铁锈的条件为与水和氧气接触,(3)已知A为单质铁,溶液为硫酸铜溶液,则我们可以推断出A和X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反应方程式如答案所示。
【点睛】
本体的关键是知道波尔多液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铜,浅绿色溶液在已知和铁相关的情况下一般为亚铁离子。
3.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H、O、S、Fe、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
已知A、C是单质,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E的固体俗称“干冰“,F是氧化物,F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这些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D_____。
(2)写出E的一种用途:_____。
(3)写出D→E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反应。
(4)写出B﹣C、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C:_____;F→E:_____。
【答案】CuH2SO4灭火复分解Fe+CuSO4==Cu+FeSO4CuO+CO Cu+CO2
【解析】
【分析】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6种物质,分别由C、H、O、S、Fe、Cu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已知A、C是单质,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E的固体俗称“干冰“,所以E 是二氧化碳,F是氧化物,F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氧化铜中铜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4:16=4:1,所以F是氧化铜,D会与氧化铜反应,会转化成二氧化碳,硫酸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与碳酸钠反应能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D是硫酸,C会与硫酸反应,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C可能是铁,铁能转化为A,A是单质,铁与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A是铜,B能转化为铜,铁与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B是硫酸铜,将假设代入框图,假设成立。
【详解】
(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是铜,化学式是Cu,D是硫酸,化学式是H2SO4;
(2)E是二氧化碳,可用灭火;
(3)写出D→E反应是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基本反应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4)B﹣C的反应是铁与硫酸铜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Fe+CuSO4==Cu+FeSO4;F→E的反应是氧化铜与一氧化碳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O+CO Cu+CO2。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4.雾霾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防治雾霾污染是当前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如图1是一种鼻用空气净化器,主要材料是硅胶。
净化器中的硅胶结构疏松多孔,对PM2.5的吸收率达99%,说明其具有_____性。
(2)目前,国内重型柴油车尾气污染物减排的原理是:在一定条件下,车用尿素溶液先转化为NH3,NH3再与发动机排出的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水。
NH3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3)某同学收集了某地区的雾霾,将其溶于水后得到试样溶液,该试样溶液中可能含有
NH4NO3、NaNO3、BaCl2、MgCl2、Na2SO4五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试样溶液的成分,设计并完成了如图2所示实验。
①白色沉淀D的化学式是_____。
②试样溶液加入过量M溶液时生成X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
③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该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上述五种物质中的_____(写化学式)。
【答案】吸附 4NH3+6NO 一定条件
5N2+6H2O AgCl
2NH4NO3+Ba(OH)2=Ba(NO3)2+2NH3↑+2H2O NH4NO3、MgCl2、Na2SO4
【解析】
【详解】
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进行分析解答,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结合产生氨气,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氢氧化镁能溶于硝酸,据此解答。
(1)硅胶结构疏松多孔,对PM2.5的吸收率达99%,说明其具有吸附性;(2)NH3与NO反应生成氮气和水,化学方
程式为4NH3+6NO 一定条件
5N2+6H2O;(3)加入溶液M产生了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说
明是硝酸铵与碱性物质混合,故M可能是碱,得到的沉淀部分溶解,说明一定生成了硫酸钡,故是硫酸钠反应生成的,则一定不含有氯化钡,加入的M是氢氧化钡,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镁,从而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镁,不能确定是否含有硝酸钠,溶液C中加入硝酸银产生的沉淀是氯化银;①白色沉淀D是氯化银,化学式为AgCl;②试样溶液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时生成氨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NH4NO3+Ba(OH)2=Ba (NO3)2+2NH3↑+2H2O;③根据以上实验,可以判断该试样溶液中一定含有NH4NO3、MgCl2、Na2SO4。
5.(4分)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戊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氧化铁、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
图中短线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发生反应。
已知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丁物质的化学式是 。
(2)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丙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向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丙溶液,烧杯中溶液的pH 会 (填“增大”或“减小”)。
【答案】(1)BaCl 2(2)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3)Fe 2O 3+6HCl==2FeCl 3+3H 2O (4)减小
【解析】
试题分析:丙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那么丙溶液呈酸性,故丙是稀盐酸;五种物质中氧化铁只能与稀盐酸反应,故戊是氧化铁;而氯化钡只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其他物质能相互反应,故丁是氯化钡,乙是碳酸钠,则甲是氢氧化钙。
把推断出的物质代入,推断正确。
(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
Ca(OH)2+Na 2CO 3==CaCO 3↓+2NaOH ;
(3)稀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Fe 2O 3+6HCl==2FeCl 3+3H 2O ;
(4)甲是氢氧化钙,丙是稀盐酸,它们会发生中和反应,故向盛有甲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丙溶液,烧杯中溶液的碱性会逐渐的减弱,PH 会变小。
考点:物质的推断,物质的性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6.A 、B 、C 、D 、E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其中A 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B 和C 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D 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它们的相互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
(1)B 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C 的类别是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3)反应E→A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D→E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O 酸 2H 2O ====通电
2H 2↑+ O 2↑ CO 2 + Ca(OH)2 == CaCO 3 ↓+ H 2O
【解析】 A 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A 是氢气,B 能与氢气反应,B 和C 反应可形成蓝色溶液,说明B 是氧化铜,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铜和水,氧化铜和酸反应生成含有铜离子的盐和水,含铜离子的盐溶液为蓝色;C 为酸溶液;D 在农业上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则D 是氢氧化钙,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酸或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水,酸和碱生成盐和水,所以E 为水。
(1)B 的化学式是CuO ;(2)C 的类别是酸;(3)反应E→A(水→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H 2O ====通电
2H 2↑+ O 2↑;反应D→E(氢氧化钙→水)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 + Ca(OH)2 == CaCO 3 ↓+ H 2O (或Ca(OH)2+ 2HCl == CaCl 2 + 2H 2O 等)。
7.A 、B 、C 、D 、E 、F 及甲、乙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为氧化物,能与溶液A 反应得到黄色溶液,则甲的化学式为
(2)乙为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 、B 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则
A 与
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固体C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 与D 反应可得到B ,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其中D 的化学式为 .指出D 的一种用途
(4)已知上述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其中E 与F 的物质类别相同,则E 的化学式为 .F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Fe 2O 3(2)NaOH+HCl=NaCl+H 2O ;(3)复分解反应;Na 2CO 3 制洗涤剂(4)H 2O ;Ca (OH )2+CO 2=CaCO 3↓+H 2O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溶液的颜色可知溶液含有三价铁离子。
故氧化物甲为氧化铁 化学式为Fe 2O 3;A 为盐酸(2)乙为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可由A 、B 两种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得到,乙为氯化钠,则A 与B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 2O ;(3)固体C 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 与D 反应可得到B ,C 为氢氧化钙、D 为碳酸钠;该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其中D 的化学式为Na 2CO 3,D 的一种用途制洗涤剂;(4)已知上述物质间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表示转化关系;“-”表示反应关系),其中E 与F 的物质类别相同,则E 的化学式为H 2O ;F 与C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 (OH )
2+CO 2=CaCO 3↓+H 2O 。
考点:物质的推断及转化
8.A 、B 、C 、D 四种化合物,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
己知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3)B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作干燥剂 Ca(OH)2 CaO+2HCl=CaCl2+H2O
【解析】
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A是碳酸钙;A、B、C、D四种化合物,均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故该金属元素是钙元素;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B,则B是氧化钙;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C,则C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或碳酸钠等反应生成碳酸钙;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D,则D是氯化钙;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也可以生成氯化钙。
(1)B 是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氧化钙能与水反应,它的一种用途是用作干燥剂;
(2)C为氢氧化钙,故C的化学式为Ca(OH)2;(3) B转化为D是氧化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2HCl=CaCl2+H2O。
9.图中的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且分别是由H、O、S、Na、Ca、Cu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
其中B、E是氧化物,E中两种元素质量之比为2:3;C、F、H为相同类别的化合物,F易溶于水并放出大量的热;G的溶液呈蓝色。
图中的“—”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2)写出E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和H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B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uSO4 2NaOH+SO3=Na2SO4+H2O 复分解反应 Cu(OH)2
CuO +H2O
【解析】
【分析】
F易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故F是氢氧化钠;G的溶液呈蓝色,那么G是硫酸铜;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氧元素。
B和E是氧化物,E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3,那么E是三氧化硫,S元素和O元素的质量比=32:48=2:3 ;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硫酸钠和水,B也是氧化物,故B是水,那么A是硫酸钠;C、F、H的物质类别相同,F是碱,故C和H也是碱;G是硫酸铜,硫酸铜与碱H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故一定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故C是氢氧化铜沉淀,氢氧化铜加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F是氢氧化钠,故H一定是氢氧化钙,D是硫酸钙。
把推断出的物质代入,推断正确。
【详解】
(1)G是硫酸铜,化学式为CuSO4。
(2)E是三氧化硫,F是氢氧化钠,二者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SO3=Na2SO4+H2O。
(3)G是硫酸铜, H是氢氧化钙,二者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钙,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复分解反应。
(4)C是氢氧化铜,C→B发生的是氢氧化铜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和水的反应,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Cu(OH)2
CuO +H2O。
10.实验室有一包粉末状物质,可能由NaCl、Na2SO4、Na2CO3、FeCl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确定原粉末的成分,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填化学式)
(1)若A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A为_______;无色气体是__________。
(2)该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___________,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不干扰对第③步实验现象的判断,试剂B最好选择_________,请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O CO2 FeCl3过滤稀硝酸或者盐酸 Na2SO4+BaCl2═2NaCl+BaSO4↓
【解析】
【分析】
根据(1)中A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加水后得到是无色溶液,氯化铁的水
溶液为黄色,可以确定没有氯化铁,能够生成气体的物质只有碳酸钠,即试剂B为盐酸,而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由于加入的盐酸是过量的,所以得到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即在原混合物中含有硫酸钠,操作I为过滤.至此分析完毕,可以据此答题。
【详解】
(1)A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可以知道A为水,加入过量B后得到无色气体,在这里能够生成气体的只有碳酸钠,所以可以判断含有碳酸钠,那么生成的无色气体为二氧化碳.
(2)加入试剂B后得到是无色溶液,由于氯化铁溶液呈黄色,所以可以推断该粉末中不含氯化铁,对于操作I后得到是固体也滤液,所以可以判断操作I为过滤.
(3)根据所加的试剂氯化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所以为了防止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试剂B最好加入的是盐酸或者硝酸,故步骤③是硫酸钠和氯化钡的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氯化钠Na2SO4+BaCl2═2NaCl+BaSO4↓
【点睛】
本题为文字叙述型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要抓住语言叙述的关键,根据给出的物质之间的反应,找准解题突破口,做出判断.熟记化学方程式:Na2SO4+BaCl2═2NaCl+BaSO4↓.
11.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虚线圈中的两种物质类别相同.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
(1)写出化学式:B ,F 。
(2)写出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A的稀溶液与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转化为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
【答案】(1)HCl,CuSO4.(2)Na2CO3+Ca(OH)2═CaCO3↓+2NaOH.
(3)CuO+H2SO4═CuSO4+H2O;置换反应.(4)单质.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虚线圈中的两物质类别相同”,根据“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所以A是硫酸,硫酸会转化成酸B,所以B是
盐酸,根据“C 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C 为氢氧化钙;根据“D 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所以D 是氢氧化钠;根据“E 的水溶液为浅绿色”,则E 为亚铁离子的溶液;根据“F 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则F 为硫酸铜;根据“A 的稀溶液与G 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 与H”,所以推测G 是氧化铜,H 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1)根据分析可知:B 为HCl ,F 为CuSO 4;
(2)反应C→D ,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其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Ca (OH )2═CaCO 3↓+2NaOH ;
(3)根据分析可知:A 是硫酸,G 是氧化铜,则A 的稀溶液与G 发生反应,即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 2SO 4═CuSO 4+H 2O ;
F 转化为E ,即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故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AB 为酸,CD 为碱,EF 为盐,GH 为氧化物,故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12.A~D 是初中化学所学的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条件已略去),A 、B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 、D 均为黑色粉末。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反应③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物质A 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34
24CO+Fe O 4CO +3Fe 高温 化合反应 作燃料或冶炼金属 【解析】
【分析】
仔细分析图示内容及“A 、B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C 、D 均为黑色粉末”可知:常见的黑色粉末为: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氧化铜、铁粉等;C 和A 能生成B 和D ,猜想C 和D 为四氧化三铁和铁,A 、B 分别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代入图示,验证符合,猜想正确。
【详解】
(1)根据分析,反应②为一氧化碳和四氧化三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
为:3424CO+Fe O 4CO +3Fe 高温;
(2)反应③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属于化合反应;
(3)物质A 是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因此可作燃料和冶炼金属的还原剂。
二、中考初中化学流程图
13.某工业废液中含有CuSO 4、ZnSO 4、FeSO 4,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 染。
于是几位同学设计实验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
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写出加过量M 发生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A 中一定有_______。
判断操作④中稀硫酸足量的方法是_______。
(3)滤液 A 、滤液B 合起来蒸发至干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滤 引流 Zn+CuSO 4=ZnSO 4+Cu 或Zn+FeSO 4=ZnSO 4+Fe Zn 、Fe 、Cu 继续加稀硫酸,无气泡生成 提高硫酸锌的产率
【解析】
【分析】
【详解】
(1)操作1是将固体和液体分离的过程,故名称是过滤。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锌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故反应的方程式为:Zn+CuSO 4=ZnSO 4+Cu 或Zn+FeSO 4=ZnSO 4+Fe 。
(2)由图可知,加入的M 物质是过量的锌,锌可以与CuSO 4、FeSO 4反应生成铜和铁和硫酸锌,与ZnSO 4不反应,故固体A 中一定有Zn 、Fe 、Cu 。
如酸不足则不能与金属反应,则可以继续加热稀硫酸,如没有气泡没冒出,则说明稀硫酸足够。
(3)由图可知,固体C 是不能被磁铁吸引,故C 中含有铜和锌,故滤液B 中的溶质是硫酸锌,故与滤液A 混合蒸干可以提高硫酸锌的产率
14.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后欲对无色澄清的废液进行检验并回收利用。
已知该无色
废液中可能含有硫酸、盐酸、氯化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他们的检验和回收流程如下:
完成填空:
①操作Ⅰ、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____;
②生成白色沉淀A 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③无色溶液2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的现象为__________;
④由实验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一定不存在的物质的原因______
【答案】过滤 复分解反应 有气泡产生 氯化镁、氯化钡
2244BaCl +H SO =BaSO +2HCl ↓
【解析】
【分析】
已知该无色废液中可能含有硫酸、盐酸、氯化镁、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故一定含氯化镁,向白色沉淀A 中加足量稀盐酸,氢氧化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蒸发可得氯化镁固体,向无色溶液1中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B ,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故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钡,由于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故废液中一定不含硫酸,碳酸钠过量,故无色溶液2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蒸发,可得氯化钠。
【详解】
①操作Ⅰ、操作Ⅱ实现了固液分离,是过滤;
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钠,该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③无色溶液2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加入足量稀盐酸,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
④由分析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镁、氯化钡,一定不含硫酸,因为氯化钡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44BaCl +H SO =BaSO +2HCl ↓。
15.海水中有大量可以利用的化学资源,例如氯化镁、氯化钠、溴化钾等。
综合利用海水
制备金属镁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贝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操作a 的名称是_______,在实验室中进行此项操作,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_。
(3)工业冶炼镁常用电解MgCl 2的方法,反应为:MgCl 2
通电Mg+_____。
(4)写出第②、③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aCO 3 过滤 漏斗 Cl 2 CaO+H 2O=Ca(OH)2 Mg(OH)2+2HCl=MgCl 2+2H 2O
【解析】
【分析】
【详解】
(1)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 3)。
(2)石灰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Ca(OH)2],与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Mg(OH)2]沉淀和氯化钙溶液,应用过滤方法分离不溶性固体氢氧化镁和氯化钙溶液;过滤需要用烧杯、玻璃棒、漏斗等仪器。
(3)氯化镁电解生成镁和氯气(Cl 2),则反应为22MgCl Mg+Cl 通电。
(4)第②步反应是氧化钙(CaO)与水化合生成氢氧化钙,第③步是氢氧化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MgCl 2)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②是CaO+H 2O=Ca(OH)2,
③是Mg(OH)2+2HCl=MgCl 2+2H 2O 。
16.无水溴化钙可用作阻燃剂、制冷剂,具有易溶于水,易吸潮等性质。
实验室用工业大理石(含有少量Al 3+、Fe 3+等杂质)制备溴化钙的主要流程如下:完成下列填空:
(1)上述使用的氢溴酸(HBr )的质量分数为26%,若用47%的氢溴酸配置26%的氢溴酸,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__。
(2)已知步骤Ⅲ的滤液中不含NH 4+。
步骤Ⅱ加入的试剂a 是_____,控制溶液的pH 约为8.0,将Al 3+、Fe 3+分别转化成沉淀而除去,写出沉淀的化学式__________。
(3)试剂b 的作用__________,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Ⅴ所含的操作依次是_______________、降温结晶、过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