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精品教案集《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精品公开课一等奖教案(7)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所注重的重要环节之一。

年 月,教育部发布
文件,对教育机构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水平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能力。

本课作为课本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贯彻,将课堂环节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力求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问题(2)
教学目标:1.借助“表格”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能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包括列方程、解方程,并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检验所得结果是否合理;
3.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感受方程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题意,找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题意,借助表格,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情景导入:
问题3 某厂生产甲、乙两种型号的产品,生产一个甲种产品需要时间8s、铜8g;生产一种乙种产品的型号需要时间6s、铜16g.如果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共用1h,用铜6.4kg,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个?
师:这个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这节课我们就尝试借助“表格”分析.
提问:
思考以下问题:
1.在上面的问题中,已知数是什么?未知数是什么?怎样设未知数?
2.表格应如何设计?
3.如何用表格来分析问题3中的数量关系?
实践探索:
动手操作列出表格:
甲x个乙y个总计
用时/s
用铜/g
解决问题的方法:
(1)找出题中的未知量,设出未知数.
(2)找出相等关系后,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3)求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根据方程组的解来检验估算的准确性.
例题:
例1 为了加强公民节水意识,合理利用水资源,某市采用价格调控手段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规定:每户居民每月用水不超过6m3时,按基本价格收费;超过6m3时,不超过的部分仍按基本价格收费,超过的部分要加价收费,该市某户居民今年4、5月份的用水量和水费如下表所示,试求用水收费的两种价格.
月份用水量/ m3水费/元
4 8 22
5 9 27
做一做:
1.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某户居民1月份用水4 m3,那么需交水费元,如果该户居民6月份用水11m3,那么需交水费元.
2.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某户居民某月交水费47元,那么用水量应为 m3.
练习:
1.甲、乙两村共有农田1000亩,其中68%是水田,已知甲村的农田中80%是水田,乙村60%是水田,甲、乙两村各有多少亩农田?
2.甲、乙两仓库共存粮500t,现在从甲仓运出粮食的50%,从乙仓运出粮食的40%,结果乙仓库所余的粮食比甲仓库多30t,求甲、乙两仓库原来所余的
粮食?
能力检测:
某次知识竞赛共有25题,评分标准如下:答对1题得4分,答错1题倒扣2分,不答题不得分也不扣分.小明得60分,且答对的题数是答错的题数的3
倍.小明答对、答错、不答各有多少题?
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你会正确运用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呢,说出来告诉大家.
课后作业:
1.课本P109练一练第1、2题.
2.课本P111习题第1、2、3、4题.
[教学反思]我利用可操作材料,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通过立体与平面的有机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使学生逐步达教学目标的要求:闭上眼睛想象展开或折叠的过程,促进学生建立表象,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以引导为起点,以问题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核心,遵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通过师生双边活动,通过对单元的复习,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重点知识突出化,能力培养阶梯化;在选择题目时注意了以基本题为主,少量思考性较强的题目为辅,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