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案1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案1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题组练】
1.(2014南京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始闻秋风
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
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
前人称刘禹锡“英迈之气,老而不衰”,三、四两联是如何表现诗人这一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解析:题干要求即是提示,从三、四两联发掘英迈之气,主要从意象的选择来看,从骏马、青云都可以看出作者的豪情。
答案:①骏马思念边塞秋草而抖动拳曲的毛,大雕顾
盼万里青云而睁开双眼,诗人笔下的骏马和大雕蕴含着生气和力量。
②诗人就是抱病也要登上高台放眼四望,身老有病却豪情不减。
2.(2014合肥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秋兴
程馞①尽日荷锄治圃,有时捉杖寻泉。
山翁招我坐桥边,笑指菊花开遍。
隔岸重重竹树,近溪点点潭烟。
滩头流下小渔船,转过芦花不见。
【注】①程馞(bó):字墨仙,明朝休宁人。
结合上阕词句,简要分析作者通过“山翁”的形象寄托的思想情感。
解析:首先通过诗歌中的字句概括山翁的形象,可见
他是一个隐者,有着高雅的情趣。
作者和他坐一起说明比较熟,由此可具体答题。
答案:①从“治圃”、“寻泉”、一“招”一“笑”,可见山翁是一个有生活情趣、恬然自得的人。
②作者通过山翁这一形象,寄托了自己向往山水田园的思想情感。
3.(2014重庆八中高三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长信秋词(其三)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
且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
犹带昭阳①日影来。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①昭阳:汉代宫殿,泛指后妃所住的宫殿。
两首诗都刻画了宫女形象,但所传达的情感略有
不同,不同在哪里?请结合诗句分析。
解析:从描写的角度分析人物形象,王诗主要是写了宫女的劳动场景,杜诗从动作描写入手,特别是“坐看牵牛织女星”透露了宫女的情感。
答案:王诗中宫女寂寞中天色方晓就从事打扫,刻板的工作和生活使得自己倍感孤寂无聊。
然后把玉颜与寒鸦对比,突出自己被弃后的苦悲,表达深沉的失望和怨愤之情。
杜诗写宫女在寒意袭人之时还眺望着天际牵牛、织女星,表达出对真挚爱情的向往之情。
4.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村即事
[元]周权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解析:解答时要对所描写的“山翁”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其形象特点,理解其形象意义;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人物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感情。
答案:通过描写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
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璞归真的情怀。
5.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减字木兰花
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
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
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东风吹不展。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两首词分别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解析:解读第一首词,要抓住词中人物的心理刻画。
第二首词,抓住人物的动作描写。
答案:李词塑造了一个为显示自己美貌而大胆率真向情郎撒娇(或“让情郎对比自己和鲜花谁更美”)的娇憨纯真的女子形象,秦词塑造了一个因思念远去的爱人而凄凉、愁闷、懒散无力(或“孤独无依,愁眉不展,困倚危楼”)的思妇形象。
6.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大风渡江四首(选一)
王士祯凿翠流丹杳霭间,银涛雪浪急潺湲。
布帆十尺如飞鸟,卧看金陵两岸山。
试分析诗中表现出的诗人形象。
解析:解答此题一要注意风景特点,二要注意诗人的态度。
江面惊险,诗人却能从容“卧”看,由此可知诗人的性格特点。
答案:这首诗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悠闲从容、乐观洒脱的诗人形象。
前两句描写诗人所见到的两岸的壮丽风光和惊险江面,风景如画。
后两句写诗人冒着大风大浪渡江,于飞舟之中静观两岸美景,一个“卧”字,写尽诗人安闲自在、乐观从容之态。
【综合练】
1.(2014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山路梅花
冯山①传闻山下数株梅,不免车帷暂一开。
试向林梢亲手折,早知春意逼人来。
何妨归路参差见,更遣东风次第吹。
莫作寻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注】①冯山,字允南,四川安岳龙台人,北宋中期诗人。
此诗为作者旅途即兴之作。
(1)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形象的能力。
要结合诗句内容的理解,归纳出诗人有着怎样的独特形象,关键词语如“喜爱”“旷达”等。
答案:诗人在车行途中,听说山下有冬梅数株,就触动了停车赏梅的雅兴。
步行到梅树中间,亲手折下林梢开放的梅枝,感受到春意袭人。
寄意东风,认为梅花不同寻常。
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喜爱梅花,有闲情逸致和旷达胸怀,饱含深情的诗人形象。
(2)指出本诗描绘梅花的手法并加以赏析。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从诗句“不免车帷暂一开”可知有衬托,从“何妨归路”可知有想象。
答案:衬托(侧面描写),通过作者停车折梅的雅兴之浓,衬出梅花的可爱。
想象,作者因赏梅而产生联想,
希望一路有梅花相伴,希望东风能依次把梅花吹开,
使其绽放,突出了梅花之美。
2.(2014益阳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
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用,使形象呼之欲出。
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
解析:分析诗歌中用词的妙处,通常从修辞手法、内容、效果三个角度来回答。
答案:“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喜爱之情。
“拍”字写出了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表现了春水活泼泼的生命力,也烘托了热闹的春游气氛。
(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解析:首先从人物本身言语行为入手分析,“白发”说明词人年事已高,“戴花”与词人年龄似不大相称,恰好表现了词人的个性特征。
“催”“频”等词写出了开怀畅饮的欢乐,由此可想象到词人当时的高兴情形。
答案: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表现出词人狂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征。
3.(2014杭州第一次质量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自叙
[唐]杜荀鹤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
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1)分析诗中暗示的社会背景。
解析:解答此题,先要找出能体现当时的社会背景的
诗句。
第四句的“乾坤窃禄人”是指当时天下有很多窃取俸禄却不做事的人,第六句的“世情奈值不容真”是说当时社会容不下说真话的人。
再从这两句的解读中分析出当时的社会状况。
答案:天下庸俗的官吏、腐朽的统治阶级窃取俸禄;
世间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容纳不了敢说真话的正直
之士。
(2)赏析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解析:可抓住第一联的“酒瓮琴书”“乐于贫”;第二联的宁做“闲吟客”,不做“窃禄人”;第三联的“未能忘救物”进行分析。
答案:诗人虽贫寒、孤寂,失意潦倒,但以贫为乐,表现出了贫贱不能移的处世态度;诗人宁愿安守穷途,做隐逸诗人,也不愿投身官场窃取俸禄,表现了自己冰清玉洁的高贵品格;诗人虽处境艰难,但仍不忘国家和人民所遭受的灾难,表现出一片救物济世的热忱;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充满着在昏暗现实面前的无奈和悲愤。
4.(2014黄冈期末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普天乐秋怀
张可久为谁忙?莫非命。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
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
钓鱼子陵①,思莼季鹰,笑我飘零。
【注】①钓鱼子陵:严子陵和刘秀的关系非常密切,刘秀称帝后多次邀请他做官他都没有答应。
后来刘秀又将严子陵请到宫中,想请他做谏议大夫时,他终于不辞而别,隐居富春山下,每天钓鱼。
(1)请简要概括曲中刻画的人物形象。
解析:鉴赏人物形象,要抓住曲中的“西风”“落月”“红叶”“冷”等几个意象。
“两字功名频看镜,不饶人白发星星”应作重点体会。
答案:这首元曲刻画出一个为功名忙碌奔波直至白发年迈,却始终抑郁潦落、不能施展抱负的失意者形象。
(2)这首元曲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任选两种进行
鉴赏。
解析:此曲中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西风驿马,落月书灯);②虚实结合(实写秋景,
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③用典(钓鱼子陵,思莼季鹰);④对比(曲子以“秋怀”为题,抒发秋日愁绪,与曲牌“普天乐”形成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一种矛盾而彷徨的情绪)。
答出手法,然后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一)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这两句写秋日景物,又有很强的概括性:表明自己一年到头,一天到晚,都是这样辛勤劳碌,但却没有结果。
景物描写渲染出一派萧索凄怆的氛围,烘托出主人公的伤心情怀。
②虚实相生。
“西风驿马,落月书灯”实写秋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化用李白《蜀道难》名句,
形容自己求取功名的道路艰难,是虚笔。
这四句虚实相生,极写作者劳苦奔波却又落寞凄清、无人赏识的凄苦境况。
(示例二)①用典。
“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在富春江垂钓的严光(子陵),见秋风起而思故乡莼菜鲈鱼脍的张翰(季鹰),都是历史上鄙弃功名富贵的著名“高士”。
与他们相比,作者觉得自己热衷功名却落得潦倒失意确实十分可笑。
②对比。
整首曲子抒发了作者秋日的愁闷、抑郁心情,与曲牌“普天乐”形成鲜明对比,更深地表达了作者既矛盾又彷徨的愁绪。
5.(2015长沙稻田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题目。
【中吕】满庭芳渔父词
乔吉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
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
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②惯得身轻。
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
②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1)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
解析:第一问问的是“如何描绘”,主要是问写景方法,结合意象,不难作答。
第二问,需要结合注释,把握作者写作意图是关键。
答案:开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胭脂来形容层
林的红,用翡翠来形容山峦的绿。
色彩鲜明,相映成趣。
借山水的壮丽为作者弃官归隐作铺垫。
(2)结合全曲,简述渔父形象的特点。
解析:“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惯得身轻”,描绘了两种不同生活的感受,褒扬了山野水上生活的乐趣,
贬抑宫廷生活的无益。
最后一句“牵动一潭星”,尤为精彩,使人联想到在晚秋的水面上,鱼竿收放,泛起的涟漪,摇动潭面浮着星星倒影的景象,写得十分形象。
曲中表现了隐逸者避世而又寂寞的内心矛盾。
答案:渔父是江边垂钓的老者。
他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留恋山水。
6.(2014湖北省重点中学考试)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野步
[宋]周密
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1)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
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解析:此题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和感悟意境基础上,从诗句中,找到能蕴含野步者形象的关键词进行分析比较,再作答。
第一首关键词:麦垅、新蛙、蝴蝶、醉、野草花。
通过这些关键词可以看出,野步者所在的位置,郊野田园;从描写的新蛙、蝴蝶来看应该是在春天;心情状态:陶醉。
第二首诗歌关键词:寒、倚杖、近游、白人头。
通过这些关键词可以联想到位置是近郊;从秋寒枫叶看出在深秋;心情状态:凄凉忧愁。
可以根据这些来组织答案。
答案:第一首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
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请作简要赏析。
解析:此题要整体感悟意境,找出关键词来展开联想
和想象。
关键词:醉、管闲事。
这两个关键词都是运用了拟人手法,“醉”形象地展现出一幅蝴蝶沉醉于花丛、留恋不去的画面,烘托了诗人的陶然心情;“管闲事”赋予了秋风人格化,借助于秋风染红枫叶、染白人发,来烘托诗人的哀愁。
答案:两首诗三、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飞舞的蝴蝶陶醉了,“烂醉”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于花丛、留恋不去的形态,也把作者目睹此景时的陶然之情表现出来;赵诗将“秋风”拟人化,认为它是个“管闲事”的家伙,染红了枫叶,染白了人头,一年年秋风吹走了一年年时光,它撩起人的种种愁绪,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
将自己老之将至之感形象地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