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综合题
1.读下图欧洲中东部某区域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
乌克兰曾是原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
我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正致力于与乌方有关方面洽谈,计划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甲河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流量分配比例表
(2)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
请依据材料分析其自然原因。
(3)与新疆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4)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乌克兰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硅藻是一种生活在海洋、湖泊中的藻类。
硅藻土是由古代硅藻遗骸历经数百万年形成的硅质沉积岩,在工业上用途很广。
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材料的硅藻泥是具有消除甲醛、释放负氧离子的内墙环保装饰材料。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分布有我国目前最大的硅藻土矿床,已查明资源总量2+亿吨,可采储量中一级品矿约占可采储量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该县正积极推进“百亿硅藻谷”建设。
下图示意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区域。
(1)简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境内硅藻土的形成过程。
(2)分析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硅藻土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
(3)有同学对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建设“百亿硅藻谷”提出了质疑,试提出其质疑的理由。
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北岛的甲地区有“太平洋温泉奇境”的美誉,是该国最负盛名的旅游观光地。
2013年5月1日起,新西兰政
府给予中国游客两年内可多次往返的免签证待遇。
目前,中国已是新西兰第二大游客来源地。
下图为新西兰北岛示
意图。
(1)说明图中甲地区温泉景观众多的原因。
(2)分析近年来该地区中国游客数量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4.【环境保护】
西双版纳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橡胶林地主要分布区之一,但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了“退胶还林”的政策。
下表示意1980—2010年西双版纳某地橡胶林面积和不同坡度分布面积百分比。
年份项目1980199020002010
据表分析当地政府采取“退胶还林”政策的原因。
二、选择题
1.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
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水,被称为“北极变暗”现象。
21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期间
A.北极年海冰面积逐年减少
B.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不断加快
C.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成负相关
D.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成正相关
【2】“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
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
2.左图为位于合肥市(32°N,117°E)的要素大市场的照片,右图示意该大楼周边街道。
该大楼在业内通常称为倒金字塔形状,从顶层到低层层叠有致,每层间面积均相应依次递减,外观呈现向内收缩30度左右的倾斜面。
因为倾斜度的关系能完成适时阳光遮挡,从而自动为下一楼层形成一个人造阴影,避免强光直入办公室。
据此回答下列
各题。
【1】该大楼一年中正午全部处于阴影中的时间约
A.3个月B.4个月C.6个月D.9个月
【2】左图中汽车正在街道上靠要素大市场一侧行驶,影子在车的右后方,则该照片可能是在何地何时拍摄的A.扬子江路 8:00B.扬子江路 18:30
C.徽州大道 10:00D.徽州大道 14:00
3.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
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
为研究和保护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2014-2015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
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地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在()
A.甲B.乙C.丙D.丁
【2】北京雨燕()
A.越冬期间,周围稀树草原一片枯黄
B.飞越天山、东非高原等地区
C.迁徙中经过岩石圈两大板块
D.繁殖地受到城市化的威胁
4.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
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
下图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
A.①处附近B.②处附近C.③处附近D.④处附近
【2】下列时段板块移动平均速度最慢的是
A.距今100-120百万年B.距今120-140百万年
C.距今140-160百万年D.距今160-180百万年
【3】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5.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洞里萨河的流向随季节变化发生改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给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赤道低压D.东南信风
【2】下列有关洞里萨河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5~9月向南流B.5~9月向北流
C.10~次年6月向南流D.10~次年4月向北流
陕西高三高中地理高考模拟答案及解析
一、综合题
1.读下图欧洲中东部某区域图,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
乌克兰曾是原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
我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正致力于与乌方有关方面洽谈,计划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甲河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流量分配比例表
(2)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
请依据材料分析其自然原因。
(3)与新疆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
(4)简析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乌克兰农业生产的积极影响。
【答案】(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
(2)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3)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4)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解析】
(1)读图,根据河流干流主要由西北流向东南,判断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根据水系图,N市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
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N市以下河段,支流少,流域面积小,纬度较低,蒸发强烈。
所以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
(3)与新疆比,甲河流域降水较多,水源丰富。
该地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
工农业基础好,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所以更利于种植业发展。
(4)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有利于对乌克兰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
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了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
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考点】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区域种植业发展的条件,水能开发及影响。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硅藻是一种生活在海洋、湖泊中的藻类。
硅藻土是由古代硅藻遗骸历经数百万年形成的硅质沉积岩,在工业上用途很广。
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材料的硅藻泥是具有消除甲醛、释放负氧离子的内墙环保装饰材料。
吉林省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分布有我国目前最大的硅藻土矿床,已查明资源总量2+亿吨,可采储量中一级品矿约占可采储量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该县正积极推进“百亿硅藻谷”建设。
下图示意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区域。
(1)简述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境内硅藻土的形成过程。
(2)分析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硅藻土开发的有利区位条件。
(3)有同学对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建设“百亿硅藻谷”提出了质疑,试提出其质疑的理由。
【答案】 (1)硅藻土分布地区数百万年前为海洋,海洋中的硅藻残骸在海底沉积形成硅质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
风化即为现在的硅藻土。
(2)总量大,资源丰富;一级品矿比重大,品位高;可用于工业、建筑等方面,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支持。
(3)硅藻土的大规模开发将破坏生态环境,加剧环境污染;本地市场需求量小,地处我国东北部边疆地区,远离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不完善;科技水平低,专业人才缺乏,配套设施不完善等。
【解析】(1) 由图可知,长白朝鲜族境内主要为长白山。
硅藻是一种生活在海洋、湖泊中的藻类。
而硅藻土是由古代硅藻遗骸历经数百万年形成的硅质沉积岩,说明该地区数百万年前是海洋,大量硅藻遗骸在该地区经历数百万年形成的硅质沉积岩,而该地区靠近亚洲大陆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后来该地区因地壳运动而抬升成为陆地、高山。
(2)资源的开发条件从资源本身的数量、质量、品质,市场需求,交通便利程度及政策等方面去分析。
而本题需要从中找出有利的条件即可。
比如储量丰富;一级品矿比重大,品位质优良;用途广泛,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广阔;材料最后一句话可知政策支持。
(3) 质疑的理由即从硅藻土开发的不利条件和开发后产生的不利影响来陈述。
不利条件比如该地区地处山区,本地区市场狭小,需要外运,但是交通不便利,并且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技术人才等,开发后产生的不利影响:比如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破坏,污染加剧等。
【方法总结】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综合思考,全面分析。
(1)理清区位分析的要点,思维建模:
①自然区位因素:地形、气候、土壤、水文、资源等;
②经济区位因素:资源(配件)、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等;
③社会区位因素:开发历史、工农业基础、国家政策、国防等;
(2)辩证的分析,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2.主导性原则——全面分析、比较,找出决定性因素,从有利因素中找出主导因素,从不利因素中找出限制性因素。
3.因地制宜原则——把握不同区域的特殊性。
4.因时制宜原则——把握区位因素的变化和发展。
3.【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西兰北岛的甲地区有“太平洋温泉奇境”的美誉,是该国最负盛名的旅游观光地。
2013年5月1日起,新西兰政府给予中国游客两年内可多次往返的免签证待遇。
目前,中国已是新西兰第二大游客来源地。
下图为新西兰北岛
示意图。
(1)说明图中甲地区温泉景观众多的原因。
(2)分析近年来该地区中国游客数量增长迅速的主要原因。
【答案】(1)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火山众多,地热丰富;岩浆对地下水起加热作用。
(6 分)
(2)中国经济发展快,居民收入增多;签证办理更快捷,政策的支持;交通较为便利。
(4分)
【解析】
(1)新西兰北岛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
这里火山众多,地热丰富,岩浆对地下水起加热作用。
所以温泉景观众多。
(2)近看来,中国经济发展快,居民收入增多,人们的旅游愿望增强。
我国出境政策改革,签证办理更快捷,政策的支持。
与该国之间的交通较为便利。
【考点】旅游资源的成因,旅游业发展的条件。
4.【环境保护】
西双版纳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橡胶林地主要分布区之一,但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了“退胶还林”的政策。
下表示意1980—2010年西双版纳某地橡胶林面积和不同坡度分布面积百分比。
年份项目1980199020002010
据表分析当地政府采取“退胶还林”政策的原因。
【答案】因橡胶林地面积不断扩大,陡坡种植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含蓄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频繁、土壤肥力下降等生态环境问题。
【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区橡胶林的面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大,并且图中陡坡的比重逐渐上升,到2010年陡坡
橡胶林的比重高于微坡和缓坡,而因发展橡胶林,必然会导致其他植被物种的破坏和减少,因此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减弱,容易引发旱涝灾害,水土流失加剧,土壤的侵蚀冲刷,肥力下降等。
二、选择题
1.北极冰融是近年来最引人注目的气候变化现象之一。
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水,被称为“北极变暗”
现象。
21世纪以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2倍,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期间
A.北极年海冰面积逐年减少
B.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不断加快
C.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成负相关
D.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成正相关
【答案】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期间北极年海冰面积以减少趋势为主,所以A错误;北极年海冰面积减少速度减慢,所以B错误;北极年海冰面积与年平均CO2浓度大体成负相关,所以C正确,D错误。
【2】“北极放大”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海冰的减少导致北极地区
A.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加
D.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减弱
【答案】A
【解析】有材料可知,北极的气温变化是全球平均水平的 2 倍,被称为“北极放大” 现象,也就是北极气温升高幅
度较大,主要原因是随着气候变暖,白色冰面融化变成颜色相对较暗的海水,海冰面积减少,反射率降低,可能导致北极地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海洋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所以A正确。
【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左图为位于合肥市(32°N,117°E)的要素大市场的照片,右图示意该大楼周边街道。
该大楼在业内通常称为倒
金字塔形状,从顶层到低层层叠有致,每层间面积均相应依次递减,外观呈现向内收缩30度左右的倾斜面。
因为
倾斜度的关系能完成适时阳光遮挡,从而自动为下一楼层形成一个人造阴影,避免强光直入办公室。
据此回答下列
各题。
【1】该大楼一年中正午全部处于阴影中的时间约
A.3个月B.4个月C.6个月D.9个月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该大楼外观呈现向内收缩30度左右的倾斜面,故太阳高度角大于或等于60°时,整栋大楼处于阴影中,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太阳直射点在2°N以北时,全部处于阴影中,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大约移动8°,大约为五个半月。
【2】左图中汽车正在街道上靠要素大市场一侧行驶,影子在车的右后方,则该照片可能是在何地何时拍摄的A.扬子江路 8:00B.扬子江路 18:30
C.徽州大道 10:00D.徽州大道 14:00
【答案】C
【解析】从合肥的纬度可知,物体的影子朝向,上午在西北,中午正北,下午东北,从图中可知,汽车右侧靠向大楼,如果是在南京路行驶,则应该是自东向西行驶,车影在右后方只能是下午,如果是在扬子江路行驶,则应该是自西向东行驶,车影不可能出现在右后方,如果是在徽州大道行驶,则应该是自北向南行驶,车影在右后方时,太阳应该在东北,应该是上午。
【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3.北京雨燕属小型候鸟,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
在我国北方地区繁殖,在非洲南部越冬。
为研究和保护候鸟,科研人员为北京雨燕装上光敏定位仪,根据定位仪所获取的数据,绘制出2014-2015年北京雨燕迁徙线路图。
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四地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的可能在()
A.甲B.乙C.丙D.丁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光敏定位仪在良好气象条件下得到的数据相对准确,图中四地中的丙地是热带雨林气候区,多阴雨天气,所以光敏定位仪得到的数据误差最大,其它三地降水较少,天气条件较好,误差较小。
【2】北京雨燕()
A.越冬期间,周围稀树草原一片枯黄
B.飞越天山、东非高原等地区
C.迁徙中经过岩石圈两大板块
D.繁殖地受到城市化的威胁
【答案】D
【解析】北京雨燕常在房屋屋檐下筑巢,城市化导致屋檐少,雨燕繁殖地受到城市化的威胁,没有飞越东非高原地区,迁徙中经过岩石圈三大板块,越冬期间,周围稀树草原草木茂盛,所以D正确。
【考点】大气运动
4.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
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某处的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
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
下图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据图可知,“热点”位于图中的
A.①处附近B.②处附近C.③处附近D.④处附近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
根据图中岛链的形成年代,推测“热点”位于图中的④处附近,D对。
其它三处板块已经移过,不是热点,A、B、C错。
【2】下列时段板块移动平均速度最慢的是
A.距今100-120百万年B.距今120-140百万年
C.距今140-160百万年D.距今160-180百万年
【答案】A
【解析】读图,图中相邻火山锥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图上距离最短的,就是板块移动速度最慢的。
由此判断板块移动平均速度最慢的是距今距今100 -120百万年,A对。
B、C、D错。
【3】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为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B.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答案】B
【解析】读图,根据图中火山锥形成的年代判断,“热点”在④处,最年轻的岛屿是最靠近“热点”的。
因“热点”的位置可以看成是固定的,而板块是在移动的,所以最先形成的岛屿距离“热点”最远。
岛屿形成后不是靠近“热点”,而是在不断离开“热点”,所以从20移动到180处就是板块的移动方向。
最先形成的几个岛屿分布呈南北排列,且最早形成的那个岛屿在最南,说明板块当时的移动方向为正南。
后面形成的岛屿为西北—东南走向,说明当时的板块移动方向是从西北移向东南。
B对。
【考点】读图文信息分析能力,平均速度,移动方向。
5.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洞里萨河的流向随季节变化发生改变。
读下图,
回答下列各题。
【1】给该地带来降水的主要是
A.东南季风B.西南季风C.赤道低压D.东南信风
【答案】B
【解析】读图气候资料及经纬度判断,洞里萨湖流域为热带季风气候,北半球夏季受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越过赤道,受地偏力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产生丰富的降水,故选B。
【2】下列有关洞里萨河流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5~9月向南流B.5~9月向北流
C.10~次年6月向南流D.10~次年4月向北流
【答案】B
【解析】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
据图可知: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每年5~9月受夏
季风影响,降水多,湄公河的河水增多,向北通过洞里萨河注入湖泊,湖泊涉水面积增大;10至次年4月,降
水较少,湖泊水通过洞里萨河向南流向湄公河,故选B。
【名师】分析某地降水多少原因,应从以下方面去分析。
首先从大气环流分析,大气环流决定了地球表面降水分布的格局。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影响,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受西风带影响,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降水较多。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受信风带和极地东风带影响,气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降水少。
受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南亚夏季风向为西南季风。
其次分析下垫面,主要包括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从海陆位置分析,距海近,降水较多;距海远,降水少。
从地形分析,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从洋流分析,寒流对沿岸降温减湿,暖流对沿岸增温增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