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辅导——审题与立意1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元宵
按照惯例,今年的元宵节我点灯到院子 里走一圈。看不见和我一样点灯的人,整个 院子只我一盏孤独的灯在走。又因为下雨, 火光明明灭灭,显得格外微弱。回到家,电 视里在说,今年夫子庙的灯市也由于雨而变 得冷清。“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 是欧阳修笔下的元宵。现在,人们更宁愿呆 在家里,连饭后的元宵也是草草了事,这样, 他们也就忽视了这个在古人眼里相当热闹, 便于交际的节日。
(三)重阳
看过一个挺感人的故事,一个母亲病了, 女儿到医院探望她,在路上想起今天是重阳, 于是买了糕,糕也有登高之意,是避免灾病, 是吉利的象征。糕上还插着小旗,也有辟邪 的意思。后来母亲病好了,那碟糕也就一直 放在那儿,没舍得吃。其实这是件小事,但 里面的感情却令人动容,这样的感情,也使 节日的意义更加突出,让我们知道,节日的 形式其实是浓厚感情积累的结果,人们的真 心祈愿,是节日的全部内容。
一位西施,万千情人
又是宋人。先前读《韩非子》,总觉得韩老先 生可能对宋人有偏见,不好的故事都编排在宋人身 上。
看来,宋人的思维方式出了毛病。 同样一句话,同样一句提醒,儿子说墙坏了, 不修会招贼,是聪明;邻居说了,倒成了盗贼的嫌 疑。 古哲先贤,总善于从日常生活的故事里,提炼 出发人深思的哲学道理。 人是感情动物。感情又常常打着深深的主观烙 印。人们认识事物、决策行为,往往总难摆脱亲情 的影响。这就会使人们的判断自觉与不自觉地偏离 事物的本真。
请以“缺陷与圆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 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审题具体步骤
第一.分析话题语是关系型作文还是非关系型作 文。如果是关系型作文,我们就确定出这种关系应是 怎样的一种关系;如果是非关系型作文,我们就确定 出是定向型作文还是非定向型作文。
所谓的关系型作文就是话题语有并列的短语组成,如: “平凡与自豪”、“人文素质与发展”;非关系型作文就 是话题语有一个词语组成,如:“买镜”、“家庭教育”。
这番话源于对一篇高考作文的评 分争议。
2003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 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 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 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 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 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 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 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 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第五节确立了文章阐述的重点:“亲 情的影响。会使人们的判断自觉与不自觉 地偏离事物的本真”,而这也就是文章的 立意所在。以下各节或写儿时的故事,或 写“情人眼里出西施”,或写人们难过 “情感关”无不围绕这个立意展开。
总观全文,开头结尾,选材立意,叙 事议论,无不切中题意,写得不离不偏, 丝丝入扣。
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推敲:第一,“感情的 淡漠”其对象是什么?是“节日”吗?那认知对 象又是什么呢?是“节日”吗?文章的逻辑推理 是这样:因为对传统节日感情淡漠,所以忽视了
宋人与邻人关系疏而导致的结果不是忽视 邻人的存在,而是对邻人正确的意见的认识发 生偏差。简单地说,忽视存在与认知丧失两者 不是同一个概念。所以文中提到的邻居、同学 忽视节日的存在根本谈不上是认知的丧失。
对于非关系型作文,我们在立意的时候需要对材料和 联系语进行划分,看它是定向型的作文题目,还是非定向 型的作文题目。定向型的作文题目就是话题语本身已经对 考生的文章的立意有规定,考生只能写正面的立意,而不 能反其意而用之,如2002年的高考话题是“心灵的选择”, 我们只能写积极健康的话题,而不能黑暗面,因为“心灵” 决定着你的立意。再如2000年和2001年的“答案是丰富多 彩的”“诚信”,都是这样的情况。非定向型作文就是话 题语没有对考生的立意有所规定,可以从正反两方面立意, 如2004年高考湖南卷的话题语“家庭教育”,就可以从家 庭教育的弊端谈起,也可以从家庭教育的作用谈起,只要 与家庭教育有关就可以说是合题的。
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残疾人舞蹈家邰丽华因领舞“千手观音”而家喻 户晓。当有人问她:“你会不会觉得老天不公平,没 有给你一个健全的身体,让你听不到这个世界?”邰 丽华回答说:“没有,我感觉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 类多元化的一个点,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其实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 这是你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你可以去选择看人的角 度,然后带着一颗快乐而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 满。这就是我对生活的感悟。”
儿时的故事,让人至今难忘。一次我们几位小同 学应邀去一位同学家里玩,第二天,这位同学的妈 妈说家里丢了钱,我们去玩的同学理所当然成了怀 疑对象,挨个儿受到盘问和调查。问她为什么不怀 疑自己的儿子,她说:好笑,难道我的儿子还会偷 自己家里的钱。后来的事实,正好证明拿钱者,就 是她的儿子。
因为是亲人,就信任不疑;可是事实是客观存 在,并不以情感的亲疏而发生变化。
[点评]
此文审题既准确又全面,足为楷模。
开头四节文字扣住了“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 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 呢?”这一命题要求,从正反两方面来写。第二节说 宋人(因感情亲疏之故)思维出了毛病,第三节例证, 此是正说,说明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对事物认知的正误 深浅有关系,前者会误导后者;第一节说韩老先生 (因不是宋人,感情疏远)可能对宋人有偏见,而编 排宋人,第四节则挑明韩老先生并无偏见,却是“善 于从日常生活的故事里,提炼出发人深思的哲学道理” 此是反说,说明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对事物认知的正误 深浅没有关系。
(四)冬至
冬至这个名字我格外喜欢,每次我默念, 都有老朋友来拜访时,听他们的脚步来到门口 的幸福感觉。在古代,每到冬至这一天,皇帝 都会和大臣们祭天。而老百姓在这一天会怀念 老友,回忆过去。这是个温暖的节日。但当这 一天,我到学校,问同学今天是什么日子,他 们的表情都很冷漠,他们并不关心,也不在乎 哪个节日在哪天。
在考试大纲的要求中,
明确提到中学生应具备一定 的审题的能力,“能根据命 题要求,运用适当的文体, 围绕一个中心,把你的思想 感情(健康的)通过明白通 顺的语言,条理清晰地表达 出来”。
2003年高考作文题 阅读 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 文。(60分)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 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 儿子说:“不修好,一定 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 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 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 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 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 老人偷的。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 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文 体自选。④题目自拟。⑤不少于800字。⑥不得抄袭。
人情与季节
(一)端午
前几天是端午,当我把去年的艾和菖蒲从门上 拿下来,换上新的时,我听到干枯草木细微的碎裂 声,闻到灰尘中混有的一种特别的香气,这是艾的 味道。艾和菖蒲是两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植物,艾因 为有浓烈的香气,被认为是辟邪之物,而叶子细长 的菖蒲被当作神仙手里的宝剑,有青绿色的剑锋, 可以用来斩妖除魔。记得小时侯,每到端午,就看 见每个回家的人自行车篓里都会放着束好的菖蒲和 艾。而现在,我下楼时看见每个门口都空荡荡的, 难道人们都忘了它们的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在每 扇紧闭的门边摆放它们是件可笑的事情?
情感的主观性,就像我们看插在玻璃水杯中的 筷子,直的会折射成曲的。情感如水,有些会误导 我们的视力。
“情人眼里出西施”。天下只有一位西施,情 人却有万千。只因为爱,每个情人都自以为拥有了 一位西施。情断恩绝时,又将“西施”漫说成“无 盐”,仍然是一个字在作怪:情。不过,这回是恨
人们难过“情感”关。轻则,伤己。影响些人际 关系,使生活多些坎坷磨难。重则,误政。一些身为 领导干部的人,滑入深渊,也多是从“私情”、“亲 情”左右了思想开始。所谓警惕“夫人参政”、“吹 枕头风”、“灯下黑”等等,都是对于“不徇私情” 的一种提醒。
排除亲情左右,就是要自醒,常常叩问自己几个 “为什么”。《战国策·齐策》讲到齐国有个叫邹忌的 人,他问妻子、妾、客人:自己和城北徐公比,谁漂 亮。答案都一样:徐公哪能比你漂亮!可是邹忌一见 徐公,发现徐公比自己魁梧漂亮得多。于是细思量, 知道妻爱他,妾谄他,客求他,亲情影响了公正。邹 忌亦是贤人,以这个故事提醒齐王,多听批评意见,
请以“缺陷与圆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 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某省一位高考阅卷语文学科组组 长这样说:“审题要准确,作文要切 题。说白了,就是命题者叫你写什么, 你就得写什么。譬如叫你比赛足球, 你就只能去踢足球,万万不可自行其 是,去打排球,打乒乓球。排球、乒 乓球打得再好,统统不算数。”
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 考生写作内容
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
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 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 一篇文章。
三、话题语 (中心议题)
【注意】材料,
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
可不用。②立意自定。 ③文体自选。④题目 牢记并注意 自拟。⑤不少于800 细微区别, 字。⑥不得抄袭。 一切遵命而
第二,题目要求就“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 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系?”“是什么 样的关系”这些问题展开来写,这里包括“亲 疏远近”两种感情,“正误深浅”两种认知结 果,文章仅写“感情淡漠”“人情疏远”一种 感情,“丧失了感知……能力”一种结果,这 是审题不全面。既然审题不准确,不全面,那 么打了低分也就没商量了。
高考作文辅导 审题与立意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残疾人舞蹈家邰丽华因领舞“千手观音”而家喻 户晓。当有人问她:“你会不会觉得老天不公平,没 有给你一个健全的身体,让你听不到这个世界?”邰 丽华回答说:“没有,我感觉残疾不是缺陷,而是人 类多元化的一个点,残疾不是不幸,只是不便,其实 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一样的,有圆、有缺、有满、有空, 这是你没有办法选择的,但是你可以去选择看人的角 度,然后带着一颗快乐而感恩的心去面对人生的不圆 满。这就是我对生活的感悟。”
作文的构成
一、材料 语
用意在于吸引考 生注意力,将考 生思维引入材料 所提供的境界
以上是《韩非子》中 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
二、提示语
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 1、对材料解释说 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明,补充介绍
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 2、帮助理解材料, 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 扩展思维
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 3、提出一些限制 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 性的信息,规定
第三.确定出文章主题和材 料的关系是不是很密切。如果密 切,那么我们就要确定出材料所 揭示的主题是什么;如果话题语 是关系型作文,进一步确定是什 么关系;如果是非关系型作文, 再次确定是否是定向型作文。
我想,人们是因为感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 日。但更可怕的是,对感情的淡漠,对人情的 疏远,使我们丧失了感知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 细小事物的能力。
[点评]:此文语句通顺,行文流畅,文字优美, 结构严谨,应该是篇好文章,为何得低分呢?问 题出在审题上。
文章对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淡出这一种社 会现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结为“人们是因为感 情的淡漠而忽视了节日。” 进而引申出“但更可 怕的是,对感情的淡漠,对人情的疏远,使我们 丧失了感知生活中在我们身边的细小事物的能 力。”
对于关系型作文,我们在立意的时候要注意:既 然话题语是一个并列的短语,因此,考生要把两者兼顾起 来,不可偏颇,如2004年重庆卷的话题语是“自我认识与 他人期望”,考生在立意的时候,既要提到自我认识,也 要谈到他人期望,不要仅谈自我期望,也不要仅谈他人期 望,两者在文章中的比例应该是一样的。
第二. 看一看有没有联系语,能不能仅根据联系语就 能确定出主题。如果非关系型作文进一步确定是不是 定向型作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