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陕西省西安市庆安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
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1.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0dB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B. 自习课同学的说话声不是噪声
C. 冰箱冷冻室的温度是4℃
D.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6.5℃
2.下列实验中,不是验证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A. 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咙处
B. 弹拨吉他的弦后,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上
C. 敲击音叉,将正在发生的音叉触及面颊
D. 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中,并用抽气机逐渐抽出罩内空气
3.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打击乐器,它由大小不同的扁圆钟按照一定
的次序排列起来,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
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编钟的
说法错误的是( )
A. 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打击编钟,是为了改变发声体的振幅
C. 演奏时,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为了改变音调
D. 演奏时编钟发出的声音可能属于噪声
4.伴随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噪声已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不是直接控制噪声措施的是( )
A. 摩托车消声器
B. 道路的隔声板
C. 防噪声耳罩
D. 噪声监测仪
5.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
B. 超声波是传播速度大于340m/s的声波
C. 超声波清洗机清洗眼镜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 用声呐探测海深是利用次声波来传递信息
6.关于酒精灯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酒精灯的外焰温度最高
B. 熄灭酒精灯时,可以用嘴吹
C. 用酒精灯时加热物体时,应让物体贴近焰心加热
D. 可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7.两支玻璃管内径粗细不同而玻璃泡容积相同的酒精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并保持足够长的时间,这两支温度计中酒精柱上升的高度和所示温度分别是( )
A. 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同
B. 内径细的升得高,示数亦大
C. 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亦大
D. 内径细的升得高,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8.用体温计测量病人甲的体温,示数是38℃,如果该体温计未经甩过就用来测量病人乙的体温,示数也是38℃。
则乙的体温可能是( )
A. 39℃
B. 37℃
C. 39.5℃
D. 25℃
9.下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名称固态水银金铜铁钨固态氢
熔点/℃−391064108315353410−259
A. 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 在−255℃时氢是固态
C. 水银温度计可测量−40℃的温度
D. 用钨制成灯丝不易熔化
10.玻璃杯里盛有一些凉开水,放进一根冰棍后,不断搅动,过一段时间,杯中还剩下很少一些冰,这时杯中水的温度为( )
A. 等于0℃
B. 高于0℃
C. 低于0℃
D. 要测量才知道水的温度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夏天在车内打开空调,前挡风玻璃上出现的水雾在玻璃内表面
B. 可以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
C. 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放热
D. 打开冰箱门,会看到大量白气,这是空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
12.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其中a、b
两位置有一处“白气”较浓。
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它是水蒸气,a处较浓
B. 它是水蒸气,b处较浓
C. 它是小水滴,a处较浓
D. 它是小水滴,b处较浓
13.甲乙两图分别是根据探究冰的熔化和水的沸腾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根据图像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甲:冰在BC段处于液态
B. 图甲: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
C. 图乙: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高于1标准大气压
D. 图乙:水的沸点为98℃
14.实验室有一只刻度均匀的不准确温度计,在测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时,其读数为20℃,在测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其读数为80℃。
当实际温度为60℃时,此温度计的对应读数是( )
A. 36℃
B. 40℃
C. 56℃
D. 80℃
15.一款新药真正应用于患者之前,需经历从临床前研究到三期临床试验的漫长历程,平均耗时10年以上。
研发新药经常是远水难救近火,老药新用成为更实际的操作。
面对一些突发流行病,研究人员将病毒株培
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
横线上的句子所描述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
哪个环节?( )
A. 提出问题
B. 猜想与假设
C.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24.0分)
16.一个声源2min内振动了720次,它的频率为是______Hz,人耳______(能/不能)听到该声音。
17.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她被誉为“百戏之祖”。
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
三弦时,弦______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
的______;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______可以辨别它
们的声音。
18.如图是超声波加湿器,它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______工作的,将水滴击打成非
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超声波______(填“能”或“不能”)在真空
中传播。
19.如图所示是一种深受学生喜欢的口哨棒棒糖(棒棒糖形状和口哨一样),既可以吃,又可以当口哨,小欣吹响口哨时是______(选填“空气柱“或“棒棒糖”)振动。
接着她又按照商家赠送的小乐谱吹起口哨,老师把她吹的几种声音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
20.据5月29日《扬子晚报》报道,我省许多城市的广场舞扰民现象非常严重,如
图所示,在某广场的一个监测仪上看到显示的数字,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4.4
______。
利用噪声监测仪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有关人士建议,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这种方法是在______处控
制噪声。
21.体温计是根据______ 的原理制成的。
某时刻体温计示数如图所示,则此体温计示数为______ ℃。
22.100℃的水蒸气和100℃的开水比较,其冷热程度______ (填“相同”或“不相同”)。
被的水蒸气烫伤要比被100℃的开水烫伤严重得多,这是因为______ ,质量相同的0℃冰比0℃水冷却效果好,这是因为冰______ (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时吸收热量,此过程中冰的温度______ (选填“升高”、“降低”或“保持不变”)。
23.某电视节目通过探究得出一个结论:刚从冰箱冷冻室拿出的冰棒贴紧舌头,舌头会迅速被“冻”在冰棒上,你认为该结论是______ (选填“真的”或“假的”),支持你的观点的证据是:查说明书可得冷冻室温度可以低至−18℃低于水的凝固点,因此舌头的水分可以遇冷______ 热量,从而发生______ 现象,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6.0分)
24.如图是小明“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的两个实验:
(1)如图中A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
是______ ,这个现象说明______ ;这里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______ 法。
(2)如图中B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一现象说明______ ,还能说明声波具有______ 。
25.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物理兴趣小组的小明同学进行了关于“水沸腾”的实验探究;
(1)由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______ 的温度计;
测量温度凝固点/℃沸点/℃
水银−39℃357℃
酒精−117℃78℃
(2)在安装实验器材时,应按照______ (选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顺序进行;
(3)组装好实验器材后,小明在烧杯中倒入适量温水,用温度计来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读数时视线应______ ;
(4)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水沸腾时的现象和水在沸腾时的温度变化,图乙是小明实验中不同时间观察到的水中气泡变化情况,表示水沸腾时现象是______ 图;(选填“1”或“2”)
(5)当水温升到88℃时,小明同学开始每隔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012345678910
温度/℃88909294989999999999
如图丙所示是第4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此时水的温度是______ ℃;由表可知此地的大气压______ (选填“低于”、“高于”或“等于”)1个标准大气压;
(6)实验中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丁中a图线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正确的是______ 。
A.a图线
B.b图线
C.c图线
D.d图线
(7)探究液化现象:两位同学将沸腾的水倒入烧瓶,继续探究液化现象,实验装置如图戊(C是温度计)。
将烧瓶内水沸腾时所产生的水蒸气通入试管A中,试管A放在装冷水的容器B内,过一段时间,观察到试管A中产生少量的水,这是由于水蒸气发生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同时可以看到温度计示数______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的现象。
26.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中:
(1)按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组装器材,该实验采用水浴法加热,其优点是______ 。
(2)待温度升高到40℃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像,则该物质是______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熔点是______ ℃,熔化过程经历了______ min。
(3)一小组的同学发现,在晶体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晶体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______ ,晶体可以继续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另一小组在利用相同的器材进行这一实验时,观察到该物质熔化时温度计示数缓慢上升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填序号)。
①烧杯中的水过多
②对试管内物质不断搅拌
③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试管壁
27.小华学习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请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②把闹钟放到一个鞋盒里,将衣服盖在鞋盒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见滴答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③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鞋盒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下表的数据:
材料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听不见滴答声的实际距离/m 2.1 2.8 3.7 5.2 1.2
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声音的响度越______ (填“大”或“小”)的原理。
(2)根据小华所得数据可知粗糙的材料比平滑材料隔音性能______ (填“好”或“差”),如果再给你一块海绵材料,你认为其隔声性能与报纸相比,______ (填“海绵”或“报纸”)隔声性能好一点。
(3)为了进一步验证,小华认为还可以保持______ 相同,分别改变不同隔声材料的厚度,直到测试者听不见声音为止,然后通过比较材料的厚度来确定材料的隔声性能。
若材料越厚,则说明其隔声性能越______ (好/差)。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28.暑假旅游,站在瀑布前,小明被眼前的景色震撼了,不由自主地尖叫了一声,2s后听到了回声。
没过多久,天空突然划过一道闪电,假如小明距离天空闪电处1700m。
则:
(1)小明与瀑布的距离是多少?
(2)看到闪电后多长时间小明会听到雷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解:A、0dB是人耳刚刚能引起听觉的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B、自习课同学的说话声影响其他同学学习,属于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冰箱冷冻室的温度在−19℃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
D、健康成年人的体温约为36.5℃,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根据噪声的等级和常见的温度分析判断。
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温度值;知道噪声的含义及0dB的意义。
2.【答案】D
【解析】解:
A、说话时,把手指放在喉结处,会感觉到喉结的振动,说明振动产生声音,故A不符合题意;
B、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立即把手轻轻放在吉他上,可以感觉琴弦在振动,故B不符合题意;
C、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知发声体的音叉在振动,故C不符合题意;
D、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若把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则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是验证声音传播条件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根据题目给出的情景判定其物理原理。
解决此类题目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利用转换法动验证声音的振动,以及声音的传播条件。
3.【答案】A
【解析】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故A错误;
B.用大小不同的力打击编钟,是为了改变发声体的振幅,从而改变响度大小,故B正确;
C.演奏时,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音调,故C正确;
D.演奏时编钟发出的声音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生活时可能属于噪声,故D正确。
故选:A。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40m/s。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
性。
(3)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休息、和学习的声音都是噪声。
本题考查声音的速度,声音的三个特征,噪声的认识,是基础题,要熟记。
4.【答案】D
【解析】解: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
B、城市道路的隔声板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能够有效控制噪声,不符合题意;
C、工人用的防噪声耳罩就是从人耳处减弱的,不让或少让声音传入人耳。
不符合题意;
D、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是检测噪声大小的程度,并不能减小噪声,符合题意;
故选:D。
解决此题要知道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
此题考查的是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考查的比较直接,是一道基础题。
5.【答案】C
【解析】解:
A、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确定障碍物的远近,故A错误;
B、超声波指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相同情况下,传播速度和普通声波相同,故B错误;
C、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故C正确;
D、声呐探测海深是利用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1)回声定位,利用超声波;
(2)频率高于人的听觉上限(约为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3)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4)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声呐利用的就是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的特点。
本题考查了超声波和次声波的应用,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6.【答案】A
【解析】解:两查:检查灯芯是否烧焦或平整,检查酒精灯内酒精量不能超过三分之二,不能少于四分之一;两禁: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灯焰分为三层,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
故选A.
根据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两查、两禁、一不可来回答本题,如果不按照规定就会引起火灾.
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防止由于错误操作引起火灾等不安全事故.
7.【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温度计为合格的温度计,所以我们可以从题干中的两个关键词分析:1、酒精量相等;2、同一杯热水。
先得出结论,然后利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考查内容重在学以致用,利用温度计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加深对液体温度计原理的理解。
【解答】
同一杯热水说明最后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
玻璃泡中酒精量相等,说明酒精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内径的不同影响的是酒精
柱升高的高度。
内径粗的温度计酒精柱升得较低;内径细的温度计酒精柱升得较高。
故选:D。
8.【答案】B
【解析】解: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
没有甩的体温
计直接用来测量体温,若体温高于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出的是被测者的实际体温;
若体温不高于原来的示数,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原来的示数,所以现在测得体温是38℃,这个人的体温可能是38℃,也可能是低于38℃,但不会高于38℃;体温计的量程为35℃~42℃,所以
也不可能低到25℃。
故选:B。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液泡上方有一很细的缩口,在离开人体读数时,液柱不下降,故使用前应用力
甩一下;用没甩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被测的体温比原先高,则读数为被测者的体温,如果被测的体温
比原先低或等于原先体温,则仍然是体温计原先的读数。
此题考查的是体温计读数时容易出现的问题,要记住:体温计使用之前要“甩”一下。
9.【答案】D
【解析】解:A、铜球掉入铁水中会熔化,因为铁的熔点大于铜的熔点,故A错误;
B、在零下255℃时,氢是液态,因为液体氢的凝固点是−259℃,故B错误;
C、水银温度计不可以测量零下40℃的气温,因为在零下40℃时,水银处于固态,故C错误;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因为钨的熔点很高,故D正确。
故选:D。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熔点与凝固点相同,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
知道熔点概念,理解晶体熔化的特点,可解答此题。
10.【答案】A
【解析】【分析】
关于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的温度为零,沸水的温度为100℃(1标准大气压下).由此不难判定杯中水的温度.
【解答】
由于杯中还有少量的冰,根据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的温度为零,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B
【解析】解:A、夏天在车内打开空调,车内温度低于外部温度,外部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发生液化现象,在玻璃外表面出现水雾,故A错误;
B、用冰袋给发烧的病人降温,主要是利用冰熔化时吸热,故B正确;
C、夏天,将皮肤润湿会感到凉快,主要是利用水蒸发时吸热,故C错误;
D、打开冰箱门,会看到大量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B。
(1)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放热;(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3)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吸热。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是基础题。
12.【答案】C
【解析】解: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我们看到的“白气”已不是水蒸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才能液化,壶嘴处温度较高,水蒸气不易发生液化现象,“白气”较淡;而离壶嘴较远处,温度较低,水蒸气容易发生液化现象,所以a处较浓。
故选:C。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的液化现象,掌握物态变化的本质以及液化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3.【答案】D
【解析】解:
AB、图甲中,在BC段冰的温度保持0℃不变,这是冰的熔化过程,则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A错误;
冰在第4min时开始熔化,到第10min时熔化结束,则冰熔化的时间为10min−4min=6min,故B错误;
CD、图乙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保持98℃不变,则水的沸点为98℃;
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水的沸点为98℃,小于100℃,说明实验地点的大气压强低于1标准大气压,故C
错误,D正确。
故选:D。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冰从开始熔化到熔化结束所用的时间即为冰熔化的时间;
(3)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为沸点;
(4)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此题通过图象分析,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在分析时特别注意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14.【答案】C
×60+20℃=56℃。
【解析】解:当实际温度为60℃时,对应的温度为t=80℃−20℃
100
故选:C。
我们知道在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所以这支温度计上的示数20℃所
对应的实际温度是0℃,示数80℃对应的实际温度是100℃。
由于20℃到80℃之间有60个格,那么用实际的100℃除以60个格就是这支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值了,则可求出当实际温度为60℃时,此温度计的对应
的读数。
理解温度计刻度的制作方法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15.【答案】C
【解析】解:科学结论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得出的。
“研究人员将病毒株培养在不同药物稀释液里,观察随时间推移,病毒株的存活率”过程是对病毒株存活率影响因素的实际验证过程,所以属于科学探究
的进行实验收集数据环节。
故选:C。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理实验中科学探究环节的了解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
16.【答案】6不能
=6Hz,低于20Hz,【解析】解:物体在1s内振动1次,称为1Hz,如果2min振动720次,则频率为:720次
120s
超出人耳的听觉范围,是听不到的。
故答案为:6;不能。
(1)物理学中,1s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在20~20000Hz之间,超过这个范围,人耳是听不到的。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耳听觉范围的理解情况和对频率计算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17.【答案】振动音调音色
【解析】解:(1)乐曲的声音是由于弦的振动产生的;
(2)吹奏曲笛时,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按住不同的孔,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
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因此通过音色可以辨出三弦、曲笛的声音。
故答案为:振动;音调;音色。
(1)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等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难度不大。
18.【答案】能量不能
【解析】解:超声波加湿器是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将水滴击打成非常小的雾滴喷洒到空气中增加“湿度”。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故答案为:能量;不能。
(1)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知道声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理解声的传播条件,可解答此题。
19.【答案】空气柱甲和乙甲和丙
【解析】解:(1)吹口哨发出的声音,是由口哨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对比甲、乙两图可知,相同时间内波峰出现的个数相同,说明振动快慢(频率)相同,故音调相同;
对比甲、丙两图可知,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
故答案为:空气柱;甲和乙;甲和丙。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吹口哨产生的声音是由内部的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振幅影响响度,频率(振动快慢)影响音调;波形中,波的幅度大小表示物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从而说明响度的大小;波的疏密程度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从而说明音调的高低;对比四幅图,可找出振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