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05年抽样测试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卷(⾮选择题共55分)
⼆、⾮选择题(本⼤题共5⼩题,第31题9分,第32题9分,第33题14分,第3题9分,第35题14分,共计55分)
31.中国外交的变化,映射出了中国社会的变迁。
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的表格。
(共计9分)
材料⼀清朝长期实⾏闭关政策,以“天朝上国”⾃居,视外国、异族为“藩属”或“外夷”,同外国向⽆正常的外交往来,只有藩属国的定期朝贡。
因此,清廷也就⼀直没有⼀个专门的外交机构,只有礼部和理藩院,分掌着有关朝贡事务。
材料⼆此次总理衙门,义取简易,查东堂⼦胡同旧有铁钱局公所,……惟⼤门尚系住宅旧式,外国⼈往来接见,若不改成衙门体制,恐不⾜壮观,且启轻视。
拟仅将⼤门酌加改修,其余则稍加整理,不必全⾏改修。
——奕祈《奏总理衙门未尽事宜拟章程⼗条》
材料三中华⼈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由和领⼟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
时期在京涉外主管机构对外关系特点
清朝前期
晚清时期
新中国成⽴初期
启⽰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邸报”始于汉唐,亦称“杂报”、“朝报”、“条报”;其源盖出于“起居注”、“⽉表”、“⽉历”、“时政记”之类。
历代因之。
清初改名“京报”……所纪⽆⾮皇室动静,官吏升降,与寻常谕折⽽已。
——⼽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甲午挫后,《时务报》起,⼀时风靡海内,数⽉之间,销⾏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
——梁启超《清议报⼀百册祝辞》
[光绪帝1898年]将上海《时务报》改归官办,命康有为督办。
……迨⼋⽉慈禧太后训政,⽴于⼗⼀⽇下谕,谓“《时务官报》⽆裨于治,徒惑⼈⼼,著即裁撤”。
——⼽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三 (《新华⽇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11⽇在武汉创刊,1947年2⽉28⽇在重庆被国民党封禁)对被检查“免登”的稿件,《新华⽇报》就在报上公布某某⽂章或报道免登,或者留下题⽬,⼤开“天窗”。
对被“删登”的部分,《新华⽇报》就在“删登”的地⽅打上“X X”符号,或者⼩开“天窗”或者注明“被略”、“尊检”、“以下奉令删登”等字样……——丁淦林《中国新闻事业史》
请回答:(共计9分)
(1)根据材料⼀,写出中国古代报纸的承办者及其基本内容。
(2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时务报》的兴衰过程。
(3分)
(3)阅读材料三,指出《新华⽇报》诞⽣的历史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华⽇报》 “⼤开‘天窗’”,或者“注明‘被略’”等做法的⽤意。
(2分)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别概括报纸在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社会作⽤。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