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第一部分 专题17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13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课件(62张)

• 3.一般来说,体型越大的动物,所处营养级越高,但不 是绝对的。
• 4.能量传递效率指后一营养级同化量与前一营养级同化 量的比值,一般为10%~20%。
• 5.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 到的能量。
• 6.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获得(不是消耗)生态系统 更多的能量。
• (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固定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__化______________=
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 (4)流经生产者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___________”而
• 4.牢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和种类和作用(填图)
• 易错提醒
• 1.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 (3)图1中乙可以被丙和丁捕食,所以乙的能量去向除了流 向分解者和丁之外,还可以传递给丙以及通过自身呼吸作 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 (4)根据图2可知,第一营养级到乙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 900/25 000×100%=7.6%,但是因为第二营养级包括甲 和乙,再加上甲的能量,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 传递效率大于7.6%。
• (3)西黄松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 为360÷1 460≈0.25,西黄松老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 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为470÷12 730≈0.037,所以西黄松 幼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大于西黄 松老龄群落中每克生产者活生物量的净初级生产力。影响 大气碳总量的过程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 作用等。西黄松幼龄群落每年每平方米光合作用固定量- 自身呼吸作用消耗量=净初级生产力=360 g,小于每年 每平方米的异养呼吸量390 g,所以幼龄西黄松群落不能 降低大气碳总量。
2013年高考生物总复习重点精品课件: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高考总复习

• (3)海洋污染——水体污染,污水、石油等污染物引起水体 富营养化,表现为赤潮、水华等现象,引起鱼类等生物 大量死亡。 • (4)土地荒漠化:主要由植被破坏引起,可导致沙尘暴现 象,造成环境严重污染。
• 3.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 (1)生物多样性可体现在分子水平、丧体水平和生态系统 水平,是基因丌定向变异不自然定向选择相互作用的结 果。 • (2)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方面,因 此又叫生态功能。生态旅游观光、文学创作等属亍直接 价值,但其价值进小亍间接价值。
• C.甲、乙两丧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都小亍生产 者的总能量
• D.乙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总能量大亍甲生态系统的消费
者总能量
• [答案] C
• [解析] 两个生态系统生产者总能量相同,能量传递效
率大约在10%~20%之间,如果两个生态系统能量传递
效率不同,两个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的总能量就无法比较。 而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部分用于自身代谢,部分传递到消
• 三、生态环境保护 • 1.人口问题 • (1)社会属性:人类在生态系统中地位比较特殊,受其他 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干扰小,比较接近“J”型增长曲线。 因此我国在1982年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人口过快 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人口基数过大,仍将持续增 长。 • (2)对环境的压力:人的需求多样化,如水、粮食、能源 等,另外对住房、科教设施、森林、草原等也有需求。 人口增长和环境恶化有时会造成恶性循环,进一步造成 人口增长和环境恶化。
•
•
• • • •
下列有关生物学原理在生产丨应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 ) A.农业生态系统丨人们丌断施肥、藻溉、播种等,目 的是提高其抵抗力稳定性 B.烟草释放挥发性物质驱除夜间活动的雌蛾,它们的 关系是竞争 C.控制鼠害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环境容纳量 D.抗虫棉由亍导入的是生物毒素基因,所以棉铃虫丌 会产生针对抗虫棉的抗性 [答案] C
高考生物 二轮复习 专题7 2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微专题强化练
第一部分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二)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1 考向分析
3 强化训练
2 考题引路
4 易错防范
考向分析
本专题的主要命题集中在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稳定 性,生物多样性等内容。试题常以选择题或新材料、图表信息 为背景的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主要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 解应用能力。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 357 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立意与点拨] 知识: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能量流动等 知识。能力:通过分析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考查考生获取信 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中等。
情况下,生产者固定的CO2大于Y1、Y2、Y3…和Z过程释放的 CO2总量,因为还有一部分有机物未被利用,B错;能量在食 物链中的传递效率大约为10%~20%,经计算可得出X3过程的 能量值约为X1过程的能量值的1%~4%,C对;信息传递一般 是双向的,而该图中的箭头都是单向的,D错。
[误区警示] 对碳循环示意图辨析不清 据图判断A、B、C、D分别代表的成分 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和B应分别为生产者和大气中的 CO2库,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再根 据A→C确定C为消费者,则剩下的D为分解者
[答案] B
易错防范
易错点:对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知识理解不到位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示意图。有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X1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 器
B.X1过程吸收的CO2总量与Y1、Y2、Y3…及Z过程释放 的CO2总量相等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6.14《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ppt课件

第第二一营营养养级 级同同化化量量×100%,第二营养级同化量为3 780+4 200=7 980,第一营养级
同化量为31 920,故能量传递效率为371998200×100%=25%,B项正确。太阳鱼的同化 量为1 483,其去向包括流入下一营养级(鲈鱼)、被分解者利用、通过呼吸作用消
耗以A.该及食未物被网利中用最的高部营分养,由级图为中第数六据营不养能级计算出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C项错误。 一定B.该区食域物内网的中所第有一生到物第及二无营机养环级境的共能同量构传成递一效个率生为态2系5%统,而该食物网中只有生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命题直击
-11-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3)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 递是相互的,其他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4)通过碳循环过程理解生态系统的状态(不考虑人工排放CO2)。 ①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CO2量,则生态系统 处于成长阶段; ②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CO2量,则生态系统 处于相对稳定阶段; ③若从大气进入生物群落的CO2量<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的CO2量,则生态系统 往往处于衰退阶段。
命题直击
-8-
命题点一 命题点二
整合提升 题型突破 题组训练
①设食物链为A→B→C→D,分情况讨论。 a.当D营养级净增重为M,若计算至少需A营养级多少时,解题思路为 x×20%×20%×20%=M;若计算最多需A营养级多少时,解题思路是 x×10%×10%×10%=M,最终求出x值。 b.当A营养级净增重为N,若计算D营养级最多增重多少时,解题思路是 N×20%×20%×20%=x;若计算D营养级至少增重多少时,解题思路是 N×10%×10%×10%=x,最后求出x值。 ②同一食物链不同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不同时,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设在 A→B→C→D这条食物链中,传递效率依次为a%、b%、c%,若现有A营养级生物重 M,则能使D营养级生物增重多少?计算:M×a%×b%×c%=x。此时不能再涉及“最 多”“至少”,即不能再涉及“10%~20%”的传递效率。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精品资料专题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学案(教师版)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精品资料专题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学案,教师版)【2013考纲解读】(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Ⅰ(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知识网络构建】【重点知识整合】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项目理论基础意义实例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循环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无废弃物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程度高,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三农”防护林建设中的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问题二、生态工程大区域生态系统恢复工程土地荒漠化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等“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湿地缩小和破坏控制污染、退田还湖江西鄱阳湖的生态恢复工程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工程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修复土地、恢复植被赤峰市元宝山矿区生态恢复工程城市生态工程环境污染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等城市绿化、污水净化、废弃物处理、合理布局等污水及垃圾处理、城市绿化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1)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2)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
(3)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蜣螂、蚯蚓等。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项目区别联系来源途径特点范围能量流动太阳能食物链和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质循环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全球性生物圈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信息传递生物与生物或生物与无机环境多种途径发生生理或行为的变化(单向或双向)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比较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本质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因素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高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负反馈调节关系都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二者通常成相反的关系【高频考点突破】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2、生态系统的成分易错点及特例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每条食物链(网)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体系通关强化练 突破选择题11个高频考点 考点10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课件

• 第一关 切入(qiē rù)高考——判一判
[考情透视(tòushì)]
生态系统的结构 (2014·海南卷,T9) (2013·大纲卷,T33) (2013·山东卷,T26) (2013·广东卷,T5) (2013·安徽卷,T30)
第二页,共14页。
生态系统的功能 (2014·江苏卷,T10) (2014·天津卷,T3) (2014·海南卷,T16) (2013·全国Ⅱ卷,T31) (2013·安徽卷,T30) (2013·四川卷,T6)
第十四页,共14页。
)
• 7.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是以有机物中化学能的
形式进行的。
第六页,共14页。
()
• 10.物质循环具全球性,可在生物群落和无
机环境间往复进行。
()
• 11.农田除草、鱼塘清除肉食性“黑鱼”,是 为了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方向。 (
)
• 12.昆虫(kūnchóng)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说明信息传递可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
• 3.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xúnhuán)及信息传递的渠道。
第五页,共14页。
()
• 5.某动物粪便中有机物所含能量不属该动物 的同化量,但尿液中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属于该动物同化的能量。 Nhomakorabea()
• 6.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同化量-呼吸 散失量=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
• 2.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 的关系?
• 答案(dá àn)提示 一般是相反关系,但对 于极其恶劣条件下的生态系统(如沙漠、戈壁 滩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较低 。
• 误读误解 不理解这两概念的真正内涵, 忽略一些特例,简单认为二者只是相反关系。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共90页文档

1、不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课件生态系统和环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境保护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生态环境的保护(中图版)

(2)间接价值:即生态功能,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旦被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也会受到影响。
(3)潜在价值:野生生物种类繁多,大量野生生物的使用价值目前还不清楚,具
有巨大的潜力可挖掘。
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层次 基因 物种 生态系统
每层次相关内容
是分子水平的保护。任何一个生物个体或物种的 消失或绝迹都意味着地球上会丧失一部分基因
2.怎样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 提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①潜在价值: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②间接价值:也叫生态功能,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如:森林和草地 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等作用;湿地具有蓄洪防旱、 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③直接价值:对人类有实用意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等作用 的价值,如药用价值、工业原料、科学研究价值、美学价值等。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压力。 1.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满足衣食住行的要求和经济发展,使污染
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业、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使植被破 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影响了环境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 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2.人类的生存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能源都是有限的,过度利用使资源减 少。
个性知识归纳
1.“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 梅托斯(Meadows)于1970年提出的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 染”模型(如下图)。该模型认为,人口激增必然会导致下列3种危机同时发 生: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因而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②自 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③环境 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篇 第六单元 专题2 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课件

[考纲要求] 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Ⅱ)。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Ⅱ)。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Ⅱ)。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Ⅱ)。6.全 球性的环境问题(Ⅰ)。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Ⅰ)。
物种
食物链(网)
自我调 节能力
就地 易地
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
10%~20% 全球性 循环性
抵抗力 恢复力
人口过 快增长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2016·全国课标卷Ⅲ,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 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2.能量在各营养级间流动过程分析
由此可见:(1)摄入量-粪便量=__同__化__量____。 (2)______同__化__量__-_呼__吸__量____=用于生长、发育、繁殖量。 (3)一个营养级粪便量不属于该营养级的同化量,而属于 _____上__一__营__养__级_____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一部分。 (4)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被 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未被利用 的能量。
3.信息传递的“三种类型”与“三类功能” (1)巧辨信息种类 ①通过行为(肢体语言)传递——__行__为___信息 ②通过色、声、磁、温度等传递——__物__理__信息 ③通过化学物质(或气体)传递——__化__学___信息 (2)速记信息传递功能 ①对“个体”——强调__生__命__活__动___所必需 ②对“种群”——强调“_种__群__繁__衍___”所必需 ③对“生态系统”——强调“调整_种__间__关__系_”及“_维__持__生_态__系__统__稳__定_”。
201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配套课件_专题7_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

3.能量形式的变化:太阳光能→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
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4.能量在食物链中的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5.能量散失的主要途径:各种生物的细胞呼吸。 6.总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指自然生态系统)
7.能量流动的去向: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最终去向:
①自身呼吸作用消耗;②流入下一营养级; 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答案: D
A. 图中①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肉食动物从上一营养级所同化 的能量为 2.5xl03kJ/m2•y B.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C. 如果要增加该生态系统中顶位肉食动物的输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增加有机物的输入 D. 该生态系统中第二、三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3.8% 2.5/16=15% 思考:1、流入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和 。 2、顶位肉食动物有机物的输入最多的原因?(答两点)
逐级递减——自身呼吸消耗+分解者分解+未被利用
总结规律:
3.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最值”计算
选最短食物链 获能量最多 按20%传递效率 知低营养级 选最长食物链 求高营养级 获能量最少 按10%传递效率 选最长食物链 需能量最多 按10%传递效率 知高营养级 选最短食物链 求低营养级 需能量最少 按20%传递效率
专题七
生物与环境
小专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本专题重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分析与计算
高考考纲要求:Ⅱ级
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 和 和 。 、 。
3、生态系统的基石及主要成分是 ,因为它通过 作 用,可将无机环境中的 转化成生物可以利用 的 。 4、能量流动特点 物质循环特点 信息传递特点 信息种类有 、 、 、 , 、 。 。 。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第11讲《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ppt精编课件

名师伴你行 ·高考二轮复习 ·生物
回
访
真
重
题
访
好
题
基
础
记
技
忆
法
备
考
热
点
盘
提
点
能
专
训
[二轮备考讲义]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2讲 第7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二轮复习 ·生物
回
[思维发散]
访
真 题
生态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及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重 访
好
答案:任何生态系统都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 题
)
记 忆
(6)(2013·四川卷)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
技 法
备
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
考
热 点
(7)(2013·课标卷Ⅰ)“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中,第三
盘
提
点 营养级含能量少。( )
能 专
训
[二轮备考讲义] 第一部分 专题六 第2讲 第10页
名师伴你行 ·高考二轮复习 ·生物
回 (8)(2013·上海卷)据研究,从来源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
回
[易错演练]
访
真 题
以下语句均来自名题的选项,请你判断正误。
重 访
好
(1)(2014·江苏南京二模)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是生态系统功能 题
基 础
退化的重要原因。(
)
记 忆
(2)(2014·银川一中一模)大量种植芦苇可以吸收城市污水和
技 法
备
农业用水中的有机物污染。( )
考
热 点
(3)(2014·苏北四市统考)外来物种入侵对当地的生物多样化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小专题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名师课件

2.掌握能量流动图解,理解摄入量、粪便量和同化量之间的关系
(1)摄入量= 同化量+粪便量 。 (2)同化量=用于 生长、发育和繁殖 的能量+呼吸量。 (3)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量+下一营养级同化量= 同化量-呼吸消耗量 (4)流经生产者的总能量强调关键词“ 固定 ”而非“照射”。 (5)流经各级消费者的能量强调关键词“ 同化 ”而非“摄入”或“储存”。
2.全球性环境问题
营养养化
3.生物多样性 (1)3个层次:基因多样性、 物种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3种价值: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3)2种主要保护措施:就地保护和异地保护, 就地保护 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考向攻坚 命题聚焦:本考点属于低频考点,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保护、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危害及治理。 考向一 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2017·内蒙古赤峰三模)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主要是通过正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B.弃耕农田长满杂草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外来物种入侵会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D.河流受到轻度污染时,能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来保持原状, 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考向二 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 3.(2017·江西五市八校二模)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 叙述正确的是( C ) A.腐生细菌和真菌占据了多个营养级 B.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1 kJ能量 C.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成分是腐生细菌、真菌 解析:腐生细菌和真菌属于分解者,分解者不属于任何营养级;如果树同化的能量为 100 kJ,则蛇至少能获得的能量是100×10%×10%×10%=0.1(kJ);生态系统的结构包 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 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就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中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只有生产 者、消费者、分解者和营养结构,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在此生态系统中,主要 成分是树(生产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使系统工作效果减弱,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选 D 由植物、旅鼠及其天敌形成的食物链为植 物→旅鼠→旅鼠的天敌,此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三种生物 [解析] 都生存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都存在环境容纳量(K值),并且 种群数量都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旅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 是由食物和天敌的变化引起的;在这三种生物所形成的食物 链中,捕食者数量的增多,必然会引起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 减少,这属于负反馈调节。
的物质和能量。(3)每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
①通过自身的呼吸作用散失一部分,②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③被分解者利用。鞭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
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生态系统中生
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4)大气中的CO2通 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C元素回归 大自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 者的呼吸作用,二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遗体通过分 解者的分解作用释放CO2。(5)南极极地气温特别低,分解者 的分解作用有限,所以利用Crooked湖来大力发展极地淡水 养殖极容易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请回答: (1)与太湖相比,Crooked湖的自我调节能力较低,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所示食物之间的关系有________。占有两个营养 级的食物是________。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_________。 (3)鞭毛藻同化的能量最终有三个流向:①通过自身的呼 吸作用散失一部分,②被下一营养级利用,③________,鞭
是初级消费者,鱼类可捕食孑孓,为次级消费者;鱼类以藻类
为食,二者为捕食关系,同时鱼类和藻类植物在水中因生存空 间、氧气等资源而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
2.(2012· 浙江高考)右图是某相对稳定 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 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 (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
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6.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等。 7.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以及生物种间关系的 调节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8.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方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 定性。 9.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 氧层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10.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利用加快,环境污染加剧, 生物多样性锐减。 11.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 性。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分为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12.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
晨背关键语句
导练感悟高考 热 点 透 析 高 考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专 题 17
拾遗自主补给 冲刺直击高考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
构两方面。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自养生物,消费 者和分解者为异养生物。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 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2.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大 基本功能。
[答案] (1)组分少,营养结构简单
3.从命题趋势上看,预计2013年高考仍然趋向于生态系统
的结构和功能在生态农业、全球性环境问题上的应用方面进行 命题。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例1]
(2012· 广州二模)南极自然环境是地球仅有的人类
干扰少的寒冷地带的生态系统。Crooked湖是南极的淡水湖之
一,该湖的主要食物以及这些食物的营养关系如下图所示。
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 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
)
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
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 调节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食物链中生物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
[知识依托]
①生物由于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为捕
食食物链。②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大都在各自的K值左右
[知识依托]
①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获取
营养物质,这两种生物之间是寄生关系。②主动取食活体生物 的动物属于消费者。③植物与动物生活在同一空间内,会对生 活空间、氧气等生存条件进行竞争。 [解析] 选 B 根据题中信息可断定疟原虫与人为寄生关系;
疟原虫也可以感染蚊蝇,则疟原虫与被其感染的蚊蝇间为寄生 关系;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孑孓以藻类为食,
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A项正确。栖息地
的破碎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它使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
受阻,小种群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 弱和繁殖率的降低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B项错误、D项正 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直接原因是新物种的产生量少于现有 物种的灭绝量,C项正确。
5.(2012· 江苏高考)江苏某小型天然湖泊原有少量鱼类,后改 造为人工鱼塘,投饵养殖植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两 类鱼均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养殖前后生态调查的数 据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12· 海南高考)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
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 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 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 )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
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 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 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命题立意]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等知识。
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
[知识依托]
①栖息地破坏和丧失。②人类的捕滥猎。③
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等。 [解析] 选 ACD 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
3.(2012· 海南高考)右图为某生态 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 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 总能量 [命题立意]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知识。
调查结果 2007年 2010年 生物类群、物种数和生物量 (养殖前) (养殖后) 13 5 水生高等 物种数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560 20 植物 11 20 物种数 浮游藻类 生物量(干重g/m3) 2 10 15 8 物种数 鱼类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 30 750 25 8 虾、贝等 物种数 55 13 小型动物 生物量(湿重kg/1000m2 )
无滤食浮游生物的能力”这一解题的关键信息分析,该小型天
然湖泊改为人工鱼塘后,湖泊生物群落中的生产者与消费者构 成的食物链发生了显著变化。(2)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与水 生高等植物直接有关的两种关系就是竞争和捕食,故水生高等 植物减少的原因有以下两点:一是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 二是从表格中可见其竞争者浮游藻类的量增加。(3)分析表格调 查结果的数据可知,2010年湖水中生物体内总能量增加是因为
[答案] (1)食物链
(2)捕食者(植食性鱼类)增加 (3)投饵输入大量能量 (5)吸收营养物质 竞争者(浮游藻类)大量繁殖 增加
(4)减少
竞争光照
1.从考查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的成分、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及全球性生态问题及生物多样性等知识点上。 2.从考查角度上看,结合食物链、食物网对生态系统的结 构和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进行综合命题考查;结合当前全 球性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多样性进行命题考查。
系统;能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生态系统,经过生产者、消费 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后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输入 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4.(2012· 江苏高考)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 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多选) ( )
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
毛藻能感受光线的强弱,借助鞭毛移动到光线合适的位置进
行光合作用,由此可见,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对生物的意义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下图用箭头和文字补充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途径。 鞭毛藻等 变形虫等 枝角类等 → →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5)现阶段有人想利用 Crooked 湖来大力发展极地淡水养 殖,请对这种想法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
[解析] (1)与太湖相比,Crooked湖的组分少,营养结
构简单,故其自我调节能力较低。(2)鞭毛藻与变形虫等是捕
食关系。桡足类动物与变形虫等是竞争关系。占有两个营养 级的食物是枝角类动物,分别是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 生态系统的成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
分解者,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
[知识依托]
①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源头是光能,渠道是食物
链。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②能量流动过程中 流经每一营养级时都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 [解析] 选 D 根据题中简图可知,甲能够固定太阳能,为生 产者,乙从甲获取能量,为消费者;该生态系统需要从外界
获得能量,同时能量也可以扩散到外界,是一个开放的生态
[命题立意]
考查人工鱼塘中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能量流
动,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相关知识及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