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缓控释和靶向制剂-浙江大学药剂学课件-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中,dC/dt为溶解速度;kD为溶解速度常数;A为表面 积;Cs为药物的饱和溶解度;Ct为药物的浓度。 这类药物制剂二大类,一为慢溶材料的包衣产品,一为慢 溶解材料的骨架产品。
1.成盐
弱酸或弱碱性药物经化学修饰成水溶性或难溶性盐 后,使药物溶出速度降低,吸收、分布、代谢、 排泄改变(减慢),血浓平缓,作用持久。

Matrix Diffusional System
3. 利用溶蚀作用(Erosion)

溶蚀是溶出限速和扩散限速相结合的过程,其释放特性 用数学方法描述可能是很复杂的,一般用可溶蚀的厚块 (slabs)、圆筒和球形的模型来描述其释放机制。

式中n对球形为3,对圆筒形为2,对厚块形为1,α是球形 或圆筒形的半径或厚块形的半高。Mt是t时的释放量,M0 是开始的释放量,C0为骨架中单位体积的量。这个系统 是骨架材料与药物二者溶解与扩散相结合的结果。
3.成酰胺或其它化学修饰
头孢菌素经成酰胺修饰后,半衰期延长(如头孢三嗪)
2.控制粒子大小(胰岛素等)
3.将药物包埋在溶蚀性骨架中(脂肪、蜡类 物质等) 4.将药物包埋在亲水性(胶体)骨架中 (HPMC、MC等)


2. 控制扩散速度

扩散系统是药物扩散速度依赖通过惰性膜的扩散作用。扩散 系 统 又 可 分 为 通 过 包 衣 膜 扩 散 ( 贮 库 型 ) ( reservoir devices)与通过骨架扩散(骨架型)(matrix devices)。 (1)通过包衣膜扩散(贮库型) 药物组成的芯即贮库,周 围由聚合物膜包围,膜的性质决定药物从系统中的释放速度。 扩散过程,可用Fick’s第一定律来描述:
1.
一、药物的选择
1. 根据半衰期

一般t1/2太短或太长不适宜(<1h或 >24h)不适宜;半衰 期很短的药物,即t1/2<1h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缓释、控 释制剂,因为要维持缓释作用,每个制剂单位(如片剂)的 药量必须很大,一般单剂量最大为0.5~1.0g为宜。但也有例 外,如硝酸甘油,半衰期很短,约 1~4分钟,由于其剂量很 小,故现已制成2.6mg的硝酸甘油控释片上市。 半衰期很长的药物,即t1/2>24h,一般也不必要制成缓释、 控释制剂,因其本身具有药效持久的作用。但也有特殊情况, 如地西泮t1/2为32h,美国药典收载地西泮缓释胶囊,不过 这种情况不多。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运行时间(由口至回盲 肠)是8~12h。因此,超过8~12h,使吸收增加困难。
三、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与制备技术
(一)骨架型技术
不溶性骨架、溶蚀性骨架、亲水凝 胶骨架
(二)膜控技术(适于水溶性药 物)
(三)渗透泵技术
特点:释药恒定均匀,不受胃肠道pH值、 蠕动快慢、胃排空时间及个体差异的影 响。 组成:药物、半透膜材料(醋酸纤维素、 乙基纤维素、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 渗透促进剂(调节片内渗透压,使内部 渗透压为外界的5~6倍,常用:乳糖、 果糖、葡萄糖、甘露醇及它们的混合物 等)、推动剂(聚羟甲丙烯酸烷酯、聚 氧乙烯、聚炳烯酸等) 类型:单室、双室

2. 根据药物吸收部位



如果药物吸收部位在胃与小肠,则缓释、控释制剂应设计在 服药后8~12h释放完全,如果释放太慢,则药物尚未完全 释放,就离开吸收部位,影响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如果药物吸收部位在小肠某些特定部位如硫酸亚铁主要吸收 部位在十二指肠与空肠,故设计此类药物缓释制剂,应大部 分在小肠上端释放,若缓释制剂在通过某一区域前释药不完 全,则不利于吸收。 对于胃肠吸收范围有限的药物可以制成胃内漂浮制剂,增加 药物在胃内的滞留时间。 此外,在胃肠道中不稳定的药物,如丙胺太林和普鲁本辛, 若制成缓释制剂,其生物利用度会降低,因为药物在小肠释 放后就被分解。


特别对扩散机制释放的缓释制剂,若溶解度低,则扩散驱 动力就不足,故影响药物的释放。
4. 根据药物的剂量、药效强度及给药特性



剂量很大、药效甚剧、剂量需精确调节的药物,如地高辛 等不宜制成口服缓释控释制剂,因为剂量太大(如>1g), 剂型容量受到限制,不便口服。 通常缓释制剂剂量比普通制剂为大,剧毒药制成缓释剂型, 一旦出现突释,将造成严重效果。有些药物临床用量需随 时根据病情调节,如抗凝血药与强心甙,此种情况,不宜 制成大剂量的缓释制剂。有积蓄作用且副反应大的药物, 也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下列类型药物适于制备缓释、控释制剂:抗心律失常药、 抗心绞痛药、降压药、抗组织胺药、支气管扩张药、抗哮 喘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抗溃疡药、铁盐、 KCl等。浓度依赖型抗生素类药物,由于其抗菌效果依赖 于峰浓度,原则上不宜制成缓释制剂。个别药物制成缓释、 控释制剂,严格控制适应症,属特殊情况。


式中,dM/dt为释放速度,A为面积,D为扩散系数,k为药 物在膜与囊心之间的分配系数,L为包衣层厚度, 为膜内外 药物的浓度差。 此种系统的优点为可以达到零级释放。
Schematic representation of a reservoir diffusion device


(2)通过骨架扩散(骨架型) 骨架型是药物均匀分散在 聚合物骨架中,药物在外层溶液中溶解,然后扩散出骨架, 使固体药物不断溶出。 此种骨架片中药物释放是通过骨架中扩散进行的,该过程 符合Higuchi方程。
特点
对于半衰期短的或需要频繁给药的药物,可以
减少服药次数,如普通制剂服药次数为一天3次, 缓释/控释制剂的服药次数为一天2次或1次。可 以提高病人服药的顺应性,使用方便。 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 药物的毒副作用。 可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因此,可用最小剂量达 到最大的药效。
3.根据药物的溶解度

溶解度很低(<0.01mg/ml)的药物,其本身就有延效 作用,因为药物在胃肠的释放过程受药物溶出的限制。受 溶出速度限制吸收的药物有地高辛、灰黄霉素和水杨酰胺。
对于制备缓释制剂溶解度的低限为0.1mg/ml。即大于该 限度的药物,才考虑设计为缓释、控释制剂。因为药物释 放取决于药物在水性介质中的溶解度,若药物不易释放, 则难以吸收。
三、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一)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1. 药物的性质 解离度与水溶性(0.1g/L) 分配系数 稳定性 剂量大小(0.5~1.0g) 2. 生物因素 生物半衰期(小于1小时、大于12小时不宜) 吸收 代谢(首过效应) 昼夜节律 药物的运行状态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
药物的选择(半衰期2~8h) 2. 设计要求:生物利用度,峰浓度 与谷浓度之比

式中,Q为单位面积在时间t的释放量,D为扩散系数,P为 骨架中的孔隙率,S为药物在释放介质中的溶解度,为骨架 中的弯曲因素,C为药物在骨架中的含量。 此类制剂易于制备,而且高分子量的药物也可应用,但不 易达到零级释放,控制扩散骨架系统的制剂如 Abbtt 厂生 产的Ferro-Gradumet(硫酸亚铁)。

式中, dM/dt为溶出或释放速度,k为膜的穿透常数, 为渗透压 差, A为膜的面积,L 为膜的厚度, Cs为药物的溶解度。公式右 边的 、k、A、L均为常数,若片芯内Cs保持不变,则此释放过 程为零级过程。


5. 采用离子交换法(Ion-exchange)


带电荷的药物可结合于树脂上。当带有适当电荷的离子与离 子交换基团接触时,通过交换可将药物游离释放出来。 树脂+ - 药物- + X- → 树脂+ - X- + 药物或 树脂- - 药物+ + Y+ → 树脂- - Y+ + 药物+ X- 和Y+为消化道中的离子,交换后,游离的药物从树脂中 扩散出来。 药物在树脂中的扩散速率受扩散面积、扩散路径长度和树脂 的刚性的控制。干燥的药树脂可制成胶囊剂或片剂供口服, 药物在胃肠液中被交换而释放。 Pennwalt 公 司 生 产 的 Ionamin 胶 囊 , 就 是 芬 特 明 ( Phentermine )的药树脂胶囊。只有解离型的药物才适 用于制成药树脂。离子交换树脂的交换容量甚少,故剂量大 的药物不适于制成药树脂。
类型
骨架型:亲水凝胶、小丸、微球等 膜控型:微孔膜包衣片(小丸)、微
囊、包衣微球、肠溶胶囊等 渗透泵型:渗透泵片(胶囊)等 脉冲式或自调式 植入型
常用辅料(除赋形剂、附加剂外) 阻滞剂:疏水性强的脂肪类或蜡类(溶 蚀性骨架、缓释包衣),肠溶材料(包 衣阻滞)
骨架材料:疏水性骨架(脂肪、蜡
1)红霉素注射剂每6h给药一次,每次0.2~0.5g; 但红霉素乳糖酸盐(水溶性)8~12h给药一次, 每次0.1~0.2g
2)青霉素-普鲁卡因盐(5h→24h~48h); N-甲基阿托品鞣酸盐(难溶性)等。
2.成酯
药物经成酯修饰后,对药物理化特性有显著影响,易改变药 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酯类 具有生物可逆性。药物成酯后,进入人体一般方能水解和 酯酶分解为醇或酚和羧酸而发挥药效。 1)醇类药物的酯化:一系列醇类药物经酯化后水溶性减小, 药效延长,如:雌二醇的苯甲酸酯等。 2)核黄素及其月桂酸酯,后者用药一次可保持60~90天有 效。
(四)生物粘附技术
卡波普、HPC、CMC
(5)植入剂
类型
生物相容、生物不降解型:硅橡胶、聚 酰胺、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生物降解型:聚乳酸、丙交酯-乙交酯共 聚物、聚已内酯、壳聚糖等 微型泵
长效注射剂 混悬型长效注射剂 乳浊型长效注射剂
缓释与控释技术所用材料



缓释与控释制剂除了制备该制剂所用的成型材料外,主要 的是要选择质量优良性能可靠的缓、控释材料,常用的缓 释控释材料有发下几类: 一、羟丙甲纤维素 (Hydroxypyropyl methylcellulose) 羟丙甲纤维素( HPMC)可溶于40℃以下冷水中,可溶于 70%的乙醇中,在热水中凝胶化。 低粘度级别(5~50mPa•S , CP= mPa•S )可作粘合剂 或薄膜包衣材料,高粘度( 4000~100000 mPa•S )的 可用作缓释控释材料。美国药典 24 版收载 4 种规格,缓释 控释常用其中2种,即2208与2910, 国外商品常用的有 Methocel 和 Metolose 。国内也有类似 规格产品生产。
缓释与控释技术所用材料

二、乙基纤维素(Ethylcellulose) 乙基纤维素( EC)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或碱,可溶于乙 醇、甲醇、丙酮、异丙醇、二氯甲烷等有机溶剂。 根据分子中乙氧基的含量不同,乙基纤维素有多种规格。 常用的有7、10、20、45和100mPa•S,规格不同,粘 度也不同,按数字大小由低至高。
第十七章 缓释、控释制剂
一、概述
定义 缓释制剂: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 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 控释制剂: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 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 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 迟释制剂:包括胃滞留、小肠迟释和 结肠迟释的制剂。
Types of Dosage Forms
类)、亲水凝胶骨架(MC、CMCNa、HPMC、PVP等)、不溶性骨 架(EC、丙烯酸树脂等) 包衣材料: 增稠剂:
二、缓释、控释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现缓释的方法


1. 控制溶出速度
可以用降低药物溶出的方法制成缓释、控释制剂。例如将 药物制成适当的盐或其他衍生物,用缓慢溶解的材料包衣, 与慢溶解材料混合以其为载体制成骨架片剂。 溶出过程服从Noyes-whitney方程,即
包衣 制成微囊 制成不溶性骨架片剂 增加粘度以降低扩散速率 制成乳剂 植入剂
3、溶蚀与扩散、溶出结合
4、渗透压原理 渗透泵制剂
5、离子交换作用


4. 利用渗透压原理(Osmosi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利用渗透压原理制成的控释制剂,能均匀恒速地释放药物。如口 服渗透泵片的片芯为水溶性药物和水溶性聚合物或其他辅料制成, 外面用水不溶性的聚合物包衣,成为半透膜,水可渗过此膜,但 药物不能。在片面上用激光开一细孔。当与水接触后,水即通过 半透膜进入片芯,使药物溶解成为饱和溶液,由于膜内外渗透压 的差别,药物饱和溶液由细孔持续以恒速流出,直到片芯内的药 物溶解殆尽。 渗透压释药原理可进一步用下式说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