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编程解决数学问题——求圆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编程解决数学问题——求圆的面积
北京市第十中学骆春华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授课内容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教材《信息技术》第五册第8章“编程与智能处理”中第三节的内容,本节通过设计制作“求圆的面积”的实例,来进一步认识和理解算法,体会程序设计的基本思路。
本节的内容是对前两节所学内容的加深理解,也有助于对后面人工智能课程的理解。
根据新课标中所倡导的:“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所以,我将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延伸,通过“求圆的面积”延伸到编程解决数学问题,列举了本学期所学数学内容的部分实例及习题,通过用编程的方法解决这些数学问题的实例,使学生了解并亲身体验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的生活及学习中去,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情况分析
使用VB编程解决问题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比较生疏,对于所有学生都处于起始阶段,在前两节中介绍了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写程序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了VB中Label、Text、CommandButton控件的使用及其属性的设置,为本节课奠定了基础。
初一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也较强,但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比较欠缺,所以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生活及学习中的实际来设计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编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对简单的数学问题,学会使用流程图描述解题算法。
(3)、根据算法,会使用VB编写简单程序;
2.过程与方法:
经历利用VB计算机语言设计制作“求圆的面积”的全过程,了解并初步掌握利用计算机语言编制程序来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及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经历分析问题、确定算法、编程求解等用过程中,认识算法和程序设计在用计算机解决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在设计制作过程中,增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1.编写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2.用流程图的方式描述算法;
教学难点:
算法的描述、对程序代码的理解及分析。
三、教学方法
选择了讲解演示、自主探究、体验式等方法,先播放利用VB编制的有关解决数学问题的实例,实例基本上是本学期所学的数学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提出任务,通过讲解演示“求圆的面积”的整个过程,使学生了解并亲身体验编程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在设计及制作过程中,教师设计出问题情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学生可通过学习网站自主探究学习其他实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有关编程解决数学问题实例的网站,便于学生通过网站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在数学书中寻找一数学实例,便于在课上使用计算机语言编程解决此问题。
五、教学过程
六、教学反思:
教师展示通过编程解决数学问题的实例(展示的实例都是学生刚学完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动手欲望。
通过讲解及演示学生比较熟悉的“求圆的面积”的全过程,带领学生按照编程解决问题的步骤一步步展开,由分析问题到算法描述,算法描述先采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语言,再引导学生使用流程图的方式进行描述,由浅入深的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在分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算法编制程序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将解题算法用计算机语言实现的过程,了解算法在程序设计中的地位,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
通过体验编程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强化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对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由于本节课内容较多、容量较大、时间比较紧,所以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即时性评价有所欠缺,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加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