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验练习题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项练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实验探究专项练习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探究专项练一、实验探究专项练 (共8题;共116分)1.(29分) 作图题1) 用画线代替绳子,在下图中组装滑轮组。
2) 在下图中杠杆尺的右边哪个位置挂上钩码,才能使杠杆尺达到平衡?(要求每把杠杆尺的右边不超过两个钩码)2.(16分) 下面是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 实验一:①我的假设:线圈的圈数可以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②我的研究方法:A。
将长导线按一个方向紧密缠绕在铁芯上,接通电源。
通电时铁芯能吸起大头针,断电后铁芯不能吸起大头针。
B。
用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起的大头针的数量。
C。
用导线在铁芯上绕60圈,接近大头针,记下被吸起的大头针的数量。
③我用来研究的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④实验中变化的条件:线圈的圈数。
实验中不变的条件:电池节数、铁钉大小、导线长度等。
⑤我们得出的结论:线圈的圈数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2) 实验二:①我的假设:电池的数量(电流的强弱)可以影响电磁铁磁力的大小。
②我的研究方法:A。
制作一个电磁铁。
B。
在铁芯上缠若干圈导线,用一节电池接通电源,记下被吸起的大头针数量。
C。
用三节电池接通电源,不改变线圈圈数,记录被吸起的大头针数量。
③我用来研究的材料:长导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大头针若干。
④实验中变化的条件:电池的数量。
实验中不变的条件:线圈圈数、铁钉大小、导线长度等。
⑤我们得出的结论:电池的数量越多,电磁铁的磁力越大。
3.(10分) 我们在做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实验时:1) 需要改变的条件:纸张的厚度。
2) 不能改变的条件:垫圈的大小、形状和材质。
3) 实验后得到了如下数据:纸张厚度承受的垫圈个数1倍厚度 22倍厚度 43倍厚度 84倍厚度 14我们认为,纸的厚度越大,抗弯曲能力越强。
完整版初中科学经典探究题练习

实验探究题练习?为研究这一问题,小科展开了相关的探究:1. 幼苗的出土率是否与种子种植的深度有关在相同砂土中按不同组,将相似的120粒绿豆种子平均分成4天,发现只有三组有幼苗先后15深度种植,放置在相同且适宜萌发和生长的条件下。
连续观察15天对所有幼苗进一步观察,结果如下表所示。
出土,如图所示。
在第后,随着种植深度的增加,幼苗的出11cm(1) 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当绿豆种子种植深度超过,根本原因是土率将会。
(2)第15天,取甲、乙、丙、丁四组幼苗各10棵,分别测定各组有机物总含量,则组的有机物含量最高。
2.近来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饮水机放出的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探究.【取样】他们将不同品牌的10桶饮用水编号为1至10,分别安装在经过消毒后的10台同型号饮水机上,每天用采样瓶在同一时间对饮水机的冷水和热水进行采样(每次采样前采样瓶均消毒)。
实验小组对采样的方案有两种不同的设计。
方案一:每天用采样瓶按编号顺序只对一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方案二:每天用采样瓶对十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____________ 的设计较合理。
【培养】按正确方案采样后,配制培养基对各水样进行细菌培养。
由于细菌的营养方式为 ____________ ,所以培养基中除了琼脂、水,无机盐外,还必须含多种有机物。
【结果】培养后统计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并计算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数。
如图是对某一品牌桶装水的部分探究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应用】相关部门规定桶装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总数≤50个。
通过上述探究,请你对该品牌桶装饮用水的饮用要求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____________ 。
3.小叶同学在研究蚕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密度(单位面积气孔数目)时,采用了以下三种方案进行实验。
方案一:用显微镜观察同一张蚕豆叶片的上、下表皮装片。
初中历史实验探究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历史实验探究练习题(含答案)
1. 以下事件与历史人物的关联,选出正确的选项:
a. 铸钟炮技术的发明者是
b. 纸的发明者是
c. 造纸术的发明者是
d.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是
答案:
a. 王钟炮
b. 蔡伦
c. 蔡伦
d. 赵某
2.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造纸术的发明使文字的传播更加快捷,扩大了人们的知识面和社会交流
b. 铁器的发明使生产力得到提高,促进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c. 火药的发明使军事技术得到革新,影响了历史的走向
d. 指南针的发明使航海技术得到提升,推动了海上贸易的繁荣
答案:
a. 正确
b. 正确
c. 正确
d. 正确
3. 请简要回答以下题目:
a. 明代的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发展有何影响?
b.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你认为最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答案:
a. 明代的丝绸之路对中国和世界发展有重要影响。
它促进了中
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经济和贸易交流,推动了世界各地的发展和
繁荣。
b. 我认为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具有重要影响力的。
它革新了书籍制作和传播方式,提高了文化知识的传播速度和
范围,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上是初中历史实验探究练习题及其答案。
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科学实验练习题动手实践发现科学乐趣

小学科学实验练习题动手实践发现科学乐趣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重要的一环,通过实践动手进行科学探究,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设计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验练习题,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发现科学的乐趣。
一、浮力实验实验材料:- 一个塑料盘子- 一些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如木块、橡皮球等)- 清水实验步骤:1. 将盘子装满清水,将不同的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观察。
2. 观察物体在水中的表现,记录下每个物体是浮起来还是沉下去。
3. 针对不同的物体,可以尝试调整它们的形状、大小,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原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于等于它的重力时,物体就会浮在液面上。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浮力的概念,并观察到浮力与物体的形状、大小之间的关系。
二、酸碱中和实验实验材料:- 醋- 小苏打- 柠檬汁- 水- 温水- 酸性和碱性溶液的试纸实验步骤:1. 准备一杯水和一杯温水,倒入两个容器中。
2. 将适量的醋分别倒入水和温水中,并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
3. 重复上述操作,将适量的小苏打和柠檬汁分别加入水和温水中,并观察气泡生成情况。
4. 使用酸性和碱性试纸分别测试上述溶液的酸碱性质,并进行记录。
实验原理: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酸碱性质的基本概念,并观察酸和碱在水和温水中的不同反应。
三、种子发芽实验实验材料:- 一些不同种类的种子(如豌豆、西瓜、向日葵等)- 湿纸巾- 透明塑料袋- 温暖的环境实验步骤:1. 将湿纸巾放在一块托盘上,将不同种类的种子平均分布在纸巾上。
2. 用另一块湿纸巾轻轻盖住种子,确保它们充分接触到水分。
3. 将盖有种子的湿纸巾放入透明塑料袋中,并将其封口。
4. 将塑料袋放置在温暖的环境中,每天观察种子的发芽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原理: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探索种子的发芽过程以及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实验探究 练习题

实验探究题专练一、实验题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平面镜M放在水平桌面上,E 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垂直于镜面且可绕ON转动。
、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1)如图甲,当E F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便立即得出实验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你认为这样得出结论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的。
(3)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在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反射光线与________。
2.如图甲所示,晓豫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块白色纸板、两部分接成,接缝ON垂直于平面镜.竖立在平面镜上.纸板由E F(1)实验中使一束光从A点射向O点,在O点处发生反射,则接缝ON代表了该反射现象中的________.、两部分在同一平面内来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如图甲),晓豫(2)实验时先令E F发现,每次用铅笔把反射光线描下来非常不方便,认真思考后,她认为只要在反射光的路径上标记一个合适的点就能确定反射光线了,她用到的光学知识是________.(3)如图乙,晓豫将纸板的F部分剪成上下两块,然后保持上半部分与E在同一平面内,将下半部分绕ON向后折,她发现只有在上半部分可以看到反射光线,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然后她又将下半部分绕ON向前折,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是_____.(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是_____,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_____.(3)如图丙是由两个平面镜组成的直角镜前,点光源S发出一束光线SB射到镜面1上,经镜面1反射后恰好经过P点,再经镜面2射出光线为CD,画出完整的光路图.若将S发出的入射光线SB的入射角增加5°,则射出光线CD的反射角将_____A.增加5°B.增加10°C.减少5°D.减少10°4.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附答案)实验探究题1.把体积相同、轻重不等的3个小球同时放入水中静止后,沉浮情况如图所示。
1) 请按从轻到重的顺序给小球排队:C、A、B。
2) 3个小球中,A小球的重力小于浮力,C小球的重力大于浮力。
3) 3个小球中,B小球受到的浮力最小,因为它比其他两个小球更重,所以需要更大的体积才能产生相同的浮力。
4) 如果把B小球放入食用油中,则B小球会浮在食用油中。
2.下面是清水和浓盐水的一些特点,请分析它们的特点(把序号字母填入表中)。
相同特点不同特点清水①A ②B浓盐水③C ④D、E、F、G、H3.下图是用铁棒制成的实验装置,用酒精灯在圆心“O”处加热,A、B、C、D点处,都挂有相同的蜡环。
1) 经测量得知,圆心“O”到各点的距离(见下表),实验开始后,各点蜡环掉落的时间分别为5秒、8秒、12秒、21秒,但是该同学忘记是哪一个点先掉落的,你能把下表补充完整吗?距离“O”点 A B C D3厘米 5秒 8秒8厘米 12秒5厘米 21秒2) 在加热过程中,铁棒会发生的变化是B.变长、变细。
3) 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热总是从加热的一端逐渐传向未加热的一端。
4.判断塑料块的沉浮。
1立方厘米塑料块重0.9克,根据下表中提供的数据,判断塑料块放入清水、浓盐水和食用油里的沉浮情况。
1立方厘米清水 1立方厘米浓盐水 1立方厘米食用油1克 1.3克 0.8克1) 塑料块在清水中浮。
在食用油中浮。
我判断塑料块沉浮的依据是它的密度小于水和食用油的密度。
2) 食用油在清水中浮,我判断食用油沉浮的依据是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5.某小组研究影响摆摆动快慢的因素,用了下图的实验器材,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30秒内摆动次数观察记录单重物位置重物离顶点30厘米处重物离顶点20厘米处重物离顶点10厘米处第一次 6 9 13第二次 7 10 14第三次 6 9 12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重物离顶点越近,摆摆动越快。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共4套附参考答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探究题》练习1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实验探究题骑自行车时会出现哪些运动方式?看图回答。
1 、把手的运动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2 、车轮的运动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3 、脚踏板的运动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 ;4 、小猫的运动方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实验探究题这是某组同学设计的轨道图,请你完成后面题目。
1 、用文字标明轨道的起点和终点。
2 、在测试搭建的过山车时,小球停滞在 A 处(如图所示),你该如何修改设计图?3 、设计图是否合格,判断的标准是()A. 美观 B .简单 C.测试过程中,小球滚动流畅三、实验探究题:观察蚕卵1 、我们可以先用 _ _____ 观察蚕卵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然后借助 _ _____ 细致观察。
2 、在观察中发现有白色的蚕卵,且上面有小孔,这是是已经孵化出 _ ____ 的卵壳。
3 、蚕卵仔细观察很像 _ _____ ,宽约 1 毫米,厚约 0.5 毫米。
4 、蚕卵颜色的变化顺序是: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形状:椭圆形,略扁平,一端稍尖。
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
其他: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四、实验探究题如图,真实的太阳比月球要大很多,但我们看起来觉得差不多大,原因是是什么,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得出答案吧。
1 、实验材料及其用途连线:圆纸筒模拟太阳小圆纸片模拟地球视角大圆纸片模拟月亮2 、实验过程( 1 )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模拟的是 _ ________ 、 _ __________ 、 _ ____________ 。
( 2 )如果乙和丙两位同学位置不动,甲同学需向 _ _____ (填“前”或“后”)移动距离,直到看到的 _ _____ 大小和小圆纸片差不多为止。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练习题

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练习题在物理学中,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是关于运动的基础定律之一。
它描述了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特性,除非外力作用于物体。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练习题。
实验一:静止状态下的物体材料:1. 一块光滑水平桌面2. 一张纸3. 一枚硬币步骤:1. 将纸张平放在桌面上。
2. 将硬币放在纸张中央。
3. 迅速扯掉纸张。
观察与分析:在扯掉纸张的瞬间,硬币仍然保持静止不动,直到受到重力等外力的作用。
这符合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即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直到外力改变它的状态。
实验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材料:1. 光滑水平桌面2. 一个小玩具车步骤:1. 将小玩具车放在桌面上。
2. 轻轻地用手推动小玩具车,让其做匀速直线运动。
3. 在经过一段距离后,突然停止推动。
观察与分析:在停止推动小玩具车的瞬间,小玩具车将继续沿直线匀速运动一段距离,直到受到摩擦力等外力的作用使其停下。
这再次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描述,即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直到外力改变它的状态。
实验三: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状态变化材料:1. 一张纸2. 一枚硬币3. 一本书步骤:1. 将书放置在桌面上。
2. 在书上面放置一张纸。
3. 将硬币放在纸张中央。
观察与分析:在这个实验中,纸张充当了一个细小的外力。
当你迅速扯掉纸张时,硬币会受到纸张扯动的力,从而改变其状态并滑落到桌面上。
这再次说明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
实验四:添加额外的外力材料:1. 一个小玩具车2. 一本书3. 一根线或绳子步骤:1. 将书放置在桌面上。
2. 在小玩具车上绑上线或绳子。
3. 将线或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书上,使小玩具车悬挂在书上。
观察与分析:当你将线或绳子轻轻拉动时,小玩具车将顺着线或绳子的方向移动。
这表明外力的改变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可以应用于这种情况下的运动。
综上所述,通过实验练习题的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探究题——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专题训练精品附答案

实验探究题5——2024年浙江省中考科学特训练习1.(2022·舟山)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小舟进行如下探究:(1)[制取气体]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为原料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气体时要得到平稳的气流,应选择图甲中的(填字母)作为发生装置。
(2)[探究性质]用图乙装置完成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后,小舟还想用该装置来验证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的性质。
若他将氧气倒入装有两支带火星的蜡烛的烧杯中(如图丙),预期观察到的现象是。
2.(2022·奉化模拟)碱式碳酸锌[Zn x(OH)y(CO3)z]是制备ZnO的原料,其化学反应表达式为:Zn x(OH)y(CO3)z熔烧ZnO+CO2↑+H2O (x、y、z为整数)。
小金设计了图甲所示装置对碱式碳酸锌的组成进行探究(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足量,实验操作正确):(1)图甲中装置B的作用是。
(2)查阅资料发现,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充分加热等质量的碱式碳酸锌样品,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热温度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实验中加热时,热分解装置的温度至少要达到℃ (选填“200”“300”或“400"),才能彻底分解碱式碳酸锌。
(3)部分实验步骤为:“……加热前先通入N2排尽装置内的空气,关闭通入N2的活塞,……控制一定温度下加热……”。
实验过程中,可根据哪一装置中的什么现象来判断碱式碳酸锌样品已完全分解?答:。
3.(2022九上·杭州期中)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l、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请回答下来问题:(1)沉淀1是(2)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3)无色溶液A中一定存在的溶质的化学式是(4)这包粉末中可能存在的物质是4.氮肥、磷肥、钾肥是农业生产中最主要的化肥,用简便方法区别三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实用性。
(1)下列化肥中,属于磷肥的是____(填字母)。
中考物理《电与磁——实验探究》专项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物理《电与磁——实验探究》专项练习题及答案一.实验探究题(共15小题)1.如图所示是“探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装置。
(1)正确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片位置,电流表的指针如图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此时通电螺线管的下端是(选填“N”或“S”)极。
(2)下列操作不能改变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是(选填字母)。
A.抽去铁芯B.电源两极对调C.减少线圈的匝数2.在“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分布”的实验中:(1)开关闭合后,小磁针的指向如图所示,说明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磁体的磁场相似;图中螺线管的端是N极,电源的端是正极。
(2)将电源正、负极对调,小磁针的指向改变了,说明通电螺线管的磁场方向与方向有关。
(3)为了增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答一条即可)3.“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如图。
(1)实验中通过观察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感应电流。
(2)使导体AB在蹄形磁体中上下竖直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使导体AB斜向上或斜向下运动,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
(3)分析可得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的一个条件:导体AB在磁场中做运动。
(4)实验中能转化为了电能。
(5)若将此装置中灵敏电流计换成,可进一步探究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4.小宇同学参加了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探究了“磁体的磁性强弱是否与温度有关”的课题。
实验步骤如下:将一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有一些小铁钉,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如图甲所示。
经过一段时间后,当磁铁被烧红时,发现铁钉纷纷落下。
(1)小宇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温度越高,磁体的磁性越。
(2)根据这一结论,他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温度报警器,工作原理为:当温度逐渐升高时,磁铁的减弱直至消失,无法(填“排斥”或“吸引”)弹簧开关,弹簧恢复原状,电路接通,电铃报警。
(3)为了设定具体的报警温度,他进一步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温度报警器,当达到报警温度时,电磁铁(选填“有”或“无”)磁性,工作电路接通,电铃响。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专项练习之实验探究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期末专项练习之实验探究题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一、实验探究题1.实验目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相同的鼓,在按压的时候()(填"会"或"不会")发出声音,在敲击的时候()(会"或"不会")发出声音。
这说明物体必须()才会发出声音。
2.下面是四(1)班同学们准备的一些器材,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用手拍桌子时,我们可以听到声音,却看不到桌子的振动,你能想一个好方法让我们感受桌子的振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实验探究题1.如下图,击打音叉,音叉发出了声音。
将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你会看到水()(A.迅速上升 B.溅起水花 C.没有变化),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当用手用力捏住发声的音叉两端音叉将()发出声音(填"会"或"不会"),因为音叉不再()。
研究的物体研究的方法物体的状态鼓按压不振动敲击振动2.看下面这幅图,丙在写字,甲和乙都能听到丙写字的声音。
(1)甲和乙,( )听到的声音会更清楚。
A.甲B.乙C.无法比较(2)甲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他耳朵的.乙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她耳朵的。
A.桌面B.空气C.笔三、实验探究题如右图,小明用橡皮筋将一块绷紧的气球皮扎在杯口上,并在气球皮上撒了一些碎纸屑,然后在杯子的上方敲击音叉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装置图完成下面各问题。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一般)练习题(含答案)

一、实验探究题1.将光亮镁条放入一定量的氯化铵溶液中,发现最终生成灰白色固体[Mgx(OH)yClz]外,还有气体生成.某同学对该现象作如下探究.(一)生成气体可能是H2、HCl、NH3中的一种或几种.【查阅资料】①浓硫酸既可吸收水,也可吸收氨气②NH3+HCl NH4Cl;③2NH3+3CuO △ 3Cu+N2+3H2O④H2+CuO △ Cu + H2O【实验探究】收集气体,将气体通过如右装置:(各步反应均完全)① A装置中出现红色,证明有_________;② A、B实验装置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对调,理由是_________;③ C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__,证明有H2.【反思与评价】他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请你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二)过滤、洗涤、一定温度下烘干得灰白色固体.【查阅资料】灰白色固体Mgx(OH)yClz受热会分解,生成MgO和HCl。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灰白色固体样品,充分加热,得到4g白色固体和3.65g气体.【结论】x∶z =_________,所得碱式氯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2.氢化钙(CaH2)是一种常用的储氢材料,也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
【资料在线】Ⅰ.金属钙的活动性很强,遇水立刻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产生一种气体。
Ⅱ.氢化钙要密封保存,一旦接触到水就发生反应,放出氢气。
Ⅲ.用氢气与金属钙加热的方法可制得氢化钙。
Ⅳ.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吸水后会变蓝。
Ⅴ.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碱石灰和无水氯化钙都可以吸收水分。
【探究一:定性分析】(1)对于“金属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有如下猜想:甲:氧气,乙:氢气你支持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观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CaH2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写出CaH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解析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生物实验探究专题练习(解析版)一、实验探究综合题1.如图所示为鸟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说明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1)图甲表示鸟的外形呈_______型,可以减少飞行时阻力,适于空中飞行生活。
(2)图乙表示鸟的前肢变成_______,它是鸟的飞行器官。
(3)图丙表示鸟的________发达,可以有力牵动两翼飞行。
(4)图丁表示鸟的骨骼特点是轻、薄、坚固,长骨中空可以________,适于空中飞行。
(5)图戊表示表示鸟体内与肺相通的_________,呼吸一次完成________次气体交换,从而大大提高呼吸效率。
2.如图是鸟的体内部分结构分布示意图,请看图回答问题。
(1)鸟的呼吸器官是图中的_________(填字母),它还具有发达的___________辅助呼吸,这种特别的呼吸方式称为___________。
(2)与鸟类不同,蝗虫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_。
(3)家鸽吸气时,气体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用箭头或图中字母表示)。
(4)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身体呈_______型,可以减少飞行中的空气阻力,骨骼___________、________、坚固,长骨中空,减轻体重。
3.下面是某校八年级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校园及其周围的生物进行细心观察后进行的一次小组讨论与交流,请结合下列各图,认真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1)若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骨构成的__________将图中的动物分成两组,则与A不在同一组的动物有__________ (用图中字母表示)。
(2)A是一种农业害虫,它的体表有__________,可起保护和支持作用,并能防体内水分蒸发。
(3)B终生生活在水中,用__________呼吸;C的呼吸器官是__________。
(4)适于空中生活的D在骨骼上与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答出两点)(5)图中E所示动物生活在陆地上,而白鳍豚却生活在水中,两者在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上都有很大差异,但在分类学上,两者却属于同类动物,其原因之一是两者在生殖发育过程中都有__________的特点。
初中生物:精选十道探究实验题目+解析及答案

初中生物:精选十道探究实验题目+解析及答案一、练习题1.2009年8月15日,公安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整治“酒后驾驶行为”,对酒后驾驶的行为一律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中的法定处罚上限实施,“禁酒令实施以来,广大驾驶员遵守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文明驾驶行为.全国各地交通安全事故明显下降.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驾驶员酒后驾驶车辆在直线行驶时车子走了”S”型轨迹,当他经过收费站停车缴费时,车离缴费窗口很远就停了下来,上坡起步时车子后滑一米多,发动机好几次熄火还没将车子起步.以上多种情况可能是酒精麻醉了该驾驶员的______,至使手脚动作失去协调与准确性.(2)“红灯→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是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的反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A.“红灯”的反射光进入司机眼球成像的先后顺序是(填序号)______;①角膜②晶状体③视网膜④瞳孔⑤视觉中枢⑥视神经B.某驾驶员看到发红灯亮就停车做出反应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是______.C.从反射形成的过程看,此反射属于______.(3)酒精等“绿色燃料”的研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是:玉米秸秆→糖液→酒精.由糖液到酒精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A.酵母菌B.青霉菌C.曲霉菌D.乳酸菌(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在15℃的室温条件下,选用40只大小一致、生命活力相同的成年水蚤分成四组,分别放置在体积分数为5%、10%、15%、20%的酒精溶液中,A.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加真实可靠,应在表格中增加一组用______进行的对照实验,以了解水蚤的正常心率.B.实验结果表明,酒精的体积分数越大,水蚤心率______,由此可以推论,酗酒会______(填“危害”或“促进”)人体健康.C.请将表中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图绘在下边的方框内.(5)请你设计一句关于禁酒令的宣传词______.2.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某研究小组就香烟对人体的危害问题进行了探究.取两个底部有网格透气的鼠笼,分别标注为甲组、乙组.两组各放入一只大小和健康状况相同的小白鼠,相同条件下饲喂.甲组不点香烟,乙组笼外底部点燃香烟持续烟熏.一段时间后,甲组小鼠正常,乙组小鼠眼睛充血红肿、活动异常,最后痉挛、休克.(1)该实验方案有一处不科学,请指出:______,不科学的理由是______.(2)若改进不当之处后,实验结果仍然不变,则得出的结论是______.(3)吸烟有害健康.香烟中的有害物质直接损伤人体的哪一系统?______A.呼吸系统B.消化系统C.泌尿系统D.运动系统(4)当你在公共场所遇到有人吸烟,你会怎么办?______.3.生活中我们常发现酗酒后,一些人面红耳赤;一些人摇摇晃晃,站立不稳;一些人情绪激动,喜怒无常;还有一些人甚至呕吐…酗酒对人体健康会有危害吗?通过探究酒精对水蚤心律影响加以说明(1)提出探究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对水蚤心率影响的问题,并作出假设①提出问题______.②作出假设______.(2)实验方案及步骤:①用75%的酒精分别配制成5%、10%、15%、20%等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②选取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10S内心律在40次以下)放置在水温15℃左右的水槽中.③观察水蚤在清水中和在5%、10%、15%、20%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的心律次数及现象分别是:33和24、21、18、死亡(10S内心跳次数,多次实验的平均值)(3)根据实验回答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要设计清水中观察这个对照实验?______.②请自行设计表格将上述实验数据记录下来.③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果:______.得出结论:______.4.对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菜青虫的个体发育要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B.科技人员用一种蜕皮激素(加速幼虫的变态)喷洒在菜青虫身上,可加速其蜕皮变蛹,缩短菜青虫取食嫩叶的时间C.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说明此植物体内有着特殊的物质吸引菜青虫、菜粉蝶D.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5.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中,下列哪项操作是错误的()A.实验用的菜青虫是由虫卵孵化来的B.叶片和滤纸一样大小C.使用玉米的叶片最好D.滤纸的颜色和叶子一样6.探究“蟾蜍的学习行为”提出问题:蟾蜍是否具有学习行为?作出假设:______?制定并实施计划;材料用具:蟾蜍,小蝗虫(若干),大野蜂(若干),细线等.方法步骤;(1)用线吊着一只小蝗虫在蟾蜍眼前晃动,逗引一只饥饿的蟾蜍,观察蟾蜍的反应.(2)用线吊着一只大野蜂在蟾蜍眼前晃动,逗引这只蟾蜍,观察蟾蜍的反应.(3)用线吊着另一只大野蜂在蟾蜍眼前晃动,逗引这只蟾蜍,观察蟾蜍的反应.(4)最后,还用线吊着另一只小蝗虫在蟾蜍眼前晃动,逗引这只蟾蜍,观察蟾蜍的反应.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问题思考:(1)实验步骤1.2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是______行为.(2)实验步骤3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这是______行为.(3)实验步骤4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这证明了蟾蜍在实验过程中确实建立起的______(行为)7.下列探究活动中不需要测平均值的是()A.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C.测定种子的发芽率D.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8.如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叶片基本结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叶片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2)[______]______是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为它能在______的控制下张开或者闭合.(3)1和5属于______组织,2和4应属于______组织.9.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制成的玻片标本是.()A.涂片B.装片C.切片D.临时装片10.在观察叶片的下表皮永久装片时,看到的有叶绿体的细胞是()A.保卫细胞B.上表皮细胞C.保卫细胞和表皮细胞D.下表皮细胞二、解析与答案1.【解析】(1)、喝酒会严重损害人的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指脑和脊髓,脑有大脑、小脑、脑干组成.小脑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过量饮酒使小脑中毒,出现走路不稳的现象;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中毒,导致说话不清现象出现;过量饮酒酒精使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中枢中毒,出现幻觉现象;严重时酒精会使整个神经中枢中毒,导致思维混乱、失去知觉,昏睡.由此表明过量的酒精会麻痹人的脑,使行为失控.酒驾容易出现交通事故,因此《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了对酒后驾车的处罚力度.小脑能维持躯体的平衡,使动作准确协调,可见题中叙述的情况可能是酒精麻醉了该驾驶员的小脑,至使手脚动作失去协调与准确性.(2)、A、B、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象,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象刺激,将物象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红灯”的光线进入小明眼球形成物像时,光线进入眼球的先后顺序是:①角膜→④瞳孔→②晶状体→玻璃体→③视网膜.C、汽车司机看见红灯停车,是对“红灯”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复杂反射.(3)、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题意可知,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中,由糖液到酒精阶段需要的菌种是酵母菌.可见A符合题意.(4)A、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因此可以假设:酒精浓度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该实验的变量是酒精浓度.B、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酒精浓度的不同.再者为了显出酒精的影响,应在表格中增加的一组对照组为:只有清水不加酒精的一组.C、根据表格和曲线可知,当酒精的体节分数分别是:5%、10%、15%、20%,对应的水蚤心率分别是24、21、17、0(死亡).表明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下降,直至死亡.因此酗酒会使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引起酒精中毒,孕妇酗酒还会引起胎儿发育障碍或智力低下,甚至产生胎儿畸形等.(5)、酒后和醉酒驾驶机动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此我们要禁止酒驾,可以这样写宣传标语:珍爱生命,禁止酒驾【答案】(1)小脑(2)A.①→④→②→③→⑥→⑤B.视网膜和腿部肌肉 C.复杂反射(3)A(4)A.清水B.慢危害C.见右图(5)合理即可2.【解析】(1)、该实验方案有一处不科学,就是小白鼠的数量太少.这样偶然性太大,容易出现误差.结论没有科学性和说服力.(2)、若改进不当之处后,如各放入5只小白鼠,一段时间后,甲组小鼠正常,乙组小鼠眼睛充血红肿、活动异常,最后痉挛、休克.通过对比可以得出结论:吸烟有害健康.(3)、吸烟时产生的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毒物质首先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故选:A(4)、吸烟者不但危害自身的身体健康,而且还严重妨碍他人健康,研究结果表明,吸烟者吸烟时对旁人的危害比对他自己还大.因此,如果在公共场所遇到有人吸烟,我们应该劝说吸烟者不要吸烟,并介绍吸烟的危害等【答案】(1)小白鼠数量太少;偶然性太大,容易出现误差.(2)吸烟有害健康(3)A(4)劝说吸烟者不要吸烟,并介绍吸烟的危害等.3.【解析】(1)①根据生活现象和表格数据可知.提出的问题是: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什么影响?对照实验的问题、假设和结论最好一致.②因此可以假设:随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3)①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酒精溶液的浓度的不同.对照实验的对照组一般是条件正常的,变量没有变化的一组,实验组变量有变化的一组,因此设置清水这组,主要是起对照作用,确定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增加实验结果的说服力.②根据题干信息水蚤在清水中和在5%、10%、15%、20%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的心律次数及现象分别是:33和24、21、18、死亡(10S 内心跳次数,多次实验的平均值)设计表格如下:③通过表格可知,表明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下降,直至死亡.因此本次实验的结论是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影响,因此较高浓度的酒精具有麻醉作用,会减缓心脏的跳动,酗酒对人体健康有危害.(1)①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什么影响?②随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也越来越大.(3)①设计对照实验用来确定实验结果是由实验变量引起的,增加实验结果的说服力.③实验结果:酒精对水蚤心率有影响,随着酒精体积分数的增加,水蚤心率逐渐减小,在浓度达到20%时,因为酒精体积分数过大而导致死亡.得出结论:较高浓度的酒精具有麻醉作用,会减缓心脏的跳动,酗酒对人体健康有危害.(以上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只要符合题目要求即可)4.【解析】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A、菜青虫的发育是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地叫完全变态发育.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菜青虫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生长,因此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加速其蜕皮变蛹,可以从促进菜青虫的发育,缩短菜青虫取食嫩叶的时间.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十字花科植物体内能分泌特殊的挥发性物质吸引菜青虫、菜粉蝶,因此菜青虫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菜青虫只喜欢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先天性行为,是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5.【解析】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菜青虫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先天性行为.A、从卵开始进行隔离饲养,才可能说明观察或检验菜青虫的某些行为究竟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的学习行为,使探究具有可信度.因此试验用的菜青虫最好是由虫卵孵化来的.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叶片和滤纸一样大小、颜色一致,形状相同,目的是保证只有一个变量.叶片的性质不同,其它皆相同.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菜青虫总是喜欢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因此试验最好应用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如萝卜叶,菜青虫不取食玉米的叶片.故该选项符合题意;D、叶片和滤纸一样大小、颜色一致,形状相同,目的是保证只有一个变量.因此滤纸颜色和叶子一样.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 C6.【解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做出假设是指对可能的方案做出的假设或猜想;根据提出的问题:蟾蜍是否具有学习行为?可以假设蟾蜍具有学习行为,或蟾蜍不具有学习行为.分析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蟾蜍具有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1)实验步骤1、2说明了蟾蜍有捕食昆虫的本能,这些行为都是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先天性行为.(2)实验步骤3说明了蟾蜍通过生活经验,对大野蜂有了识别,因而不再吞吃,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3)最后,还是用线吊着小蝗虫来逗引这只蟾蜍,蟾蜍又把小蝗虫吞吃了,显示出蟾蜍并没有吃饱.这证明了蟾蜍在实验过程中确实建立起的新的学习行为.蟾蜍还能区别出蝗虫与大野蜂的不同,并能够分别对待,说明它已经建立了新的行为活动,属于新的学习行为.【答案】蟾蜍具有学习行为;蟾蜍具有学习行为;(1)先天性;(2)学习;(3)学习7.【解析】需要求平均值的实验多数是一些具有实验数据的实验,例如: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在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这个实验中,探究的是营养搭配的问题,不需要测定平均值.【答案】 D8.【解析】(1)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和叶脉,图示中的1上表皮和5下表皮合成表皮,2栅栏组织和4海绵组织共同构成叶肉;3是叶脉,内有输导组织.(2)散布在表皮细胞中的由半月形的保卫细胞组成的6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散失水分的门户,它的开、闭可以控制植物体的蒸腾作用;与植物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多数陆生植物的叶片,下表皮分布的气孔数多于上表皮.(3)观察图示可知: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紧密,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是栅栏组织;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形状不规则,排列疏松,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是海绵组织;因此靠近上表皮的叶肉部分的颜色深、比重大,落叶时会导致背面朝上.构成叶肉的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植物的营养组织.1和5叶片的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保护组织.【答案】(1)表皮;叶肉;叶脉(2)[6]气孔;保卫细胞(3)保护;营养9.【解析】A、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涂抹而成如血液涂片,故不符合题意;B、装片--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故不符合题意;C、切片--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观察叶片的结构时,切下的叶片薄片制成的玻片标本是临时切片.故符合题意;D、永久装片在染色时需要预先将材料染色,且需防止材料中的细胞脱水变形,所以需要进行封片--用加拿大的树胶密封载玻片和盖玻片,防止水分蒸发.临时装片--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材料制成,如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和番茄果肉细胞临时装片.故不符合题意.【答案】 C10.【解析】我们把保卫细胞之间形成的凸透镜状的小孔称为气孔.保卫细胞区别于表皮细胞是结构中含有叶绿体,只是体积较小,数目也较少,但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保卫细胞因腹侧较薄而背侧较厚,保卫细胞吸水时,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时,气孔闭合.保卫细胞与表皮细胞的形状不同,保卫细胞成半月形.并且保卫细胞中含叶绿体,而表皮细胞中没有叶绿体.【答案】 A-。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经典实验探究题练习

(提出问题)铁丝燃烧时为什么会有“火星四射”的现象?
(查阅资料)铁丝燃烧时“火星四射”现象与铁丝含碳量有关.
(进行实验)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的关系.
实验
现象
解释与结论
实验1:取直径0.20mm、含碳0.1%
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零星的火星四射
初三化学第二单元经典实验探究题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科学探究题
1.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 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2)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
(3)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
(4)通过比较发现,小明的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差距,你认为引起本实验的误差还有什么因素?请你再探究一种因素即可________.
2.由于 能作 溶液分解的催化剂,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探究其他一些金属氧化物是否也可以作 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 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有细小的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速率很慢
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向上述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____,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九年级体育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题

九年级体育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题
题目一:体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1. 体育锻炼对心脏健康的影响是什么?
2. 体育锻炼对呼吸系统功能的影响是什么?
3. 体育锻炼对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提升有何作用?
4. 体育锻炼对骨骼和关节的影响是什么?
题目二:运动与研究的关系
1. 运动对研究的认知能力和注意力有何影响?
2. 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研究成绩有何帮助?
3. 运动能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吗?
题目三:青少年健康体重的问题
1. 运动对控制青少年体重有何作用?
2. 运动与饮食对青少年体重控制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3. 青少年的体重管理策略应该如何制定?
题目四: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联
1.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什么?
2.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青少年减轻压力吗?
3. 运动与心理健康问题预防的关系是怎样的?
题目五:体育锻炼的种类和方法
1. 介绍几种适合青少年进行的体育锻炼项目。
2. 如何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锻炼计划?
3. 体育锻炼应该遵守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以上是九年级体育实验探究题专题练题,希望能帮助同学们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
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回答每个问题,以加深对体育的认识和体验,同时也提高自己的研究成绩和身体健康水平。
注意:以上问题仅提供思路,具体回答请根据自己的知识和实际情况进行。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某人设计了以下实验: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
实验结果表明,乙瓶中的蚯蚓蠕动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说明环境中水分是影响蚯蚓生活的重要因素。
此外,蚯蚓的呼吸依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乙瓶中的蚯蚓无法完成呼吸,也是导致其死亡的原因。
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基于以上实验,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
2、我们常听说“饭前便后要洗手”,这是因为我们的手上分布有很多的细菌。
为了验证这一说法,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使用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等材料。
实验步骤包括:在两个培养皿上分别贴上标签纸,注明A,B;用无菌棉球擦拭没洗过的手心,在A培养基上轻轻涂抹,为实验组,B套不做任何处理,为对照组;用透明胶带将两套培养皿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要设置B 组?与A组形成对照实验。
为什么要用无菌棉球接种?避免棉球上的菌类污染培养基。
两套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为什么要进行高温处理?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中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
预期结果是A培养基上长出了许多菌落,B培养基上没有菌落。
3、家庭制作甜酒的工序包括: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将糯米饭放入中压实后挖一个坑,淋一些凉开水,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将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于温暖的地方,将糯米倒入蒸锅中蒸熟。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消毒、毛巾等材料。
制作工序的先后顺序为:④→⑥→③→①→②→⑤。
酒曲含有的主要菌种是酵母菌。
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由二氧化碳引起的。
如果制作过程中出现了糯米饭发霉的情况,可能的原因是不干净或没有盖好,有杂菌进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实验练习题【基础达标】1.【2014马鞍山期末】(15分)王老师在用酒精喷灯做“铁与水蒸气反应”后,该校高一化学研究性小组同学对得到的黑色固体物质进行了如下实验:(1)甲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为四氧化三铁。
请写出黑色固体溶于稀盐酸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乙同学提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的观点不可靠,理由是______;(3)深红色溶液C放置一段时间后,发现红色褪去。
关于溶液褪色的原因,同学们纷纷猜想:假设一:氯水有强氧化性,将溶液中的SCN—氧化;假设二:空气中有还原性物质,将______;假设三:氯水有极强的氧化性,将______;基于假设一,为验证合理与否,可选用试剂:浓硫酸、1.0mol•L—1HNO3、1.0mol•L—1盐酸、1.0mol•L—1NaOH、0.lmol?L—1FeC13、0.lmol•L—1CuSO4、20%KSCN、蒸馏水。
(4)乙同学用酒精灯加热做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也得到了黑色固体,它不能被磁铁吸引,当加入盐酸溶解该固体时,溶液呈浅绿色,再滴加KSCN溶液不变色。
由此她认为生成该固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答案】(1)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2分)(2)该黑色固体不一定仅仅是Fe3O4,当黑色固体为Fe3O4和FeO或Fe3O4和Fe或Fe3O4、FeO和Fe时,也都有上述现象(3分,视回答合理程度酌情给分)(3)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2分)溶液中的+3价铁氧化为更高的价态(2分,回答合理均可得分)(4)(2分)【解析】(1)四氧化三铁可以写作Fe2O3?FeO,所以四氧化三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O4+8HCl=2FeCl3+FeCl2+4H2O。
(2)由于该黑色固体不一定仅仅是Fe3O4,当黑色固体为Fe3O4和FeO或Fe3O4和Fe或Fe3O4、FeO和Fe时,也都有上述现象,因此结论是不准确的。
(3)溶液显红色是由于铁离子与KSCN溶液反应形成的。
如果红色逐渐褪去,则可能的原因是氯水有强氧化性,将溶液中的SCN—氧化;或者空气中有还原性物质,将溶液中的Fe3+还原为Fe2+;或者氯水有极强的氧化性,将溶液中的+3价铁氧化为更高的价态。
如果是由于氯水有强氧化性,将溶液中的SCN—氧化,则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足量的KSCN溶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这说明假设1是正确的。
或者取少量褪色后溶液,加入0.1mol•L—1FeCl3溶液,如果溶液不变红色,则假设1是正确的。
(4)不能被磁铁吸引,说明没有铁。
当加入盐酸溶解该固体时,溶液呈浅绿色,再滴加KSCN溶液不变色,这说明溶液中含有的是亚铁离子,而不是铁离子,因此黑色固体是氧化亚铁,所以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考点:考查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物判断的实验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离子检验2.【2015南开中学模拟】(17分)某化学活动小组设计如下图所示(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实验装置,以探究潮湿的Cl2与Na2CO3反应得到的固体物质。
(1)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写出试剂Y的名称:______。
(3)已知: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后,测得D中只有一种常温下为黄红色的气体,其为含氯氧化物。
可以确定的是C中含有的氯盐只有一种,且含有NaHCO3,现对C成分进行猜想和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假设一:存在两种成分:NaHCO3和______假设二:存在三种成分:NaHCO3和______、______。
②设计方案,进行实验。
请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可不填满)。
限选实验试剂和仪器:蒸馏水、稀硝酸、B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AgNO3溶液、试管、小烧杯。
(4)己知C中有0.1 mol Cl2参加反应。
若假设一成立,可推知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常温下Na2CO3和NaHCO3均为0.1mol/L的混合溶液中,c(OH﹣)-c(H+)=______(用含碳元素的粒子浓度表示),在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______。
【答案】10(共17分)(1)4H+ +2Cl- +MnO2=Mn2+ +Cl2↑+2H2O(2分)(2)饱和食盐水(2分)(3)NaCl;NaCl、Na2CO3(各1分);BaCl2溶液(2分);AgNO3溶液(2分)(4)2Cl2+ 2Na2CO3 + H2O =2 NaHCO3 + 2NaCl+ Cl2O(2分)(5)1/2 c (HCO3-)+3/2 c (H2CO3)-1/2 c(CO32-)(2分);NaCl、NaHCO3、CO2(或H2CO3)(2分)【解析】(1)本题探究的是氯气和碳酸钠反应,所以A装置为氯气的制备装置,所以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4H+ +2Cl- +MnO2=Mn2+ +Cl2↑+2H2O。
(2)浓盐酸易挥发,所以氯气中混有HCl气体,B装置为除杂装置,试剂选用饱和食盐水溶液。
(3)①根据题意,反应所得的C中只有一种氯盐,还含有NaHCO3,所以该氯盐是NaCl,所以假设一为NaHCO3和NaCl,假设二的三种成分分别为NaHCO3、NaCl、Na2CO3。
②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则应该证明NaCl、Na2CO3的存在,即证明Cl-、CO32-的存在。
根据实验步骤,步骤2为碳酸根的检验,因此可选用试剂BaCl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碳酸钠,无明显现象则没有碳酸钠;步骤3为检验氯离子,因此选用试剂AgNO3溶液,若白色沉淀产生变浑浊则存在氯化钠,若无明显现象,则无氯化钠,再结合步骤2讨论假设成立。
(4)若假设一成立,则生成物为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所以必然有H2O参加反应,同时生成了黄红色的气体,所以该气体为氯的氧化物Cl2O,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为:2Cl2+ 2Na2CO3 + H2O =2 NaHCO3 + 2NaCl+ Cl2O。
(5)根据电荷守恒,相同条件下浓度均为0.1mol/LNa2CO3和NaHCO3的混合溶液有电荷守恒式:c(Na+)+c(H+)=2c(CO32-)+c(HCO3-)+c(OH-),若不考虑弱离子水解,则c(Na+)=0.3mol/L,c(CO32-)=c(HCO3-)=0.1mol/L,所以c(Na+)=3/2[c(CO32-)前+c(HCO3-)前];由于CO32-、HCO3-均发生水解产生了H2CO3,所以水解以后c(Na+)=3/2[c(CO32-)前+c(HCO3-)前]=3/2[c(CO32-)+c(HCO3-) +C(H2CO3)];把此式带入到电荷守恒式得3/2[c(CO32-)+c(HCO3-)+C(H2CO3)] +c(H+)=2c(CO32-)+c(HCO3-)+c(OH-),移项得c(OH﹣)-c(H+)=3/2[c(CO32-)+c(HCO3-) +C(H2CO3)]- 2c(CO32- )-c(HCO3-)=1/2 c (HCO3-)+3/2 c (H2CO3)-1/2 c(CO32-)。
在该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中性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有NaCl、NaHCO3、CO2。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实验探究、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离子检验、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等。
【能力提升】1.【2010•课标全国卷,28】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______;(3)实验室中现有Na2SO4、MgSO4、Ag2SO4、K2SO4等4种溶液,可与上述实验中CuSO4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______;(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答两种);(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的实验。
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______,V6=______,V9=______。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______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______色;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CuSO4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CuSO4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
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答案】(1)CuSO4+Zn===ZnSO4+Cu,Zn+H2SO4===ZnSO4+H2↑(2)CuSO4与Zn反应产生的Cu与Zn可形成Cu-Zn原电池,加快了氢气产生的速率(3)Ag2SO4(4)升高反应温度、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的比表面积等(答两种即可) (5)①301017.5②灰黑暗红③当加入一定量的CuSO4后,生成的单质Cu会沉积在Zn的表面,降低了Zn与H2SO4溶液的接触面积而使反应速率下降【解析】(1)在稀硫酸中加入硫酸铜后发生了两个反应:CuSO4+Zn===ZnSO4+Cu、Zn+H2SO4===ZnSO4+H2↑。
(2)由于Zn与反应生成的Cu及硫酸铜溶液组成了Cu-Zn原电池,大大加快了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
(3)只要是比锌的金属性差的金属都可以与锌组成原电池,都可以加快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故在所给的物质中只有Ag2SO4符合题意。
(4)要加快生成氢气的反应速率,还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升高温度、适当增大硫酸的浓度、增加锌粒的比表面积等。
(5)因为要研究硫酸铜的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应保持硫酸的浓度在各组实验中相同,则硫酸溶液的体积均取30 mL,根据F中增加的水与硫酸铜溶液的体积之和为20 mL,可以求得V6=10 mL,V8=19.5 mL,V9=17.5 mL,V10=15 mL。
当溶液中没有铜析出时,故显示的是锌的颜色:灰黑色,E中析出较多的铜,则显示了铜晶体的颜色:暗红色。
由于析出的铜的量较多,会覆盖在锌的表面,使得锌与稀硫酸接触面积大大减小,故反应速率反而减慢了。
2.MnO2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试剂,可作氧化剂和催化剂。
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对MnO2的性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1)欲探究MnO2的催化效果,需要用30%的H2O2溶液(密度近似为1 g•cm-3)配制浓度为3%的H2O2溶液(密度近似为1 g•cm-3)100 mL。
简述其配制方法:______。
(2)该小组设计了如下4个方案以验证MnO2的氧化性,可行的是______。
A.把MnO2固体加入到FeSO4溶液中,再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B.把MnO2固体加入到FeCl3溶液中,再加入KSCN溶液,观察溶液是否变血红C.把MnO2固体加入到Na2SO3溶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D.把MnO2固体加入到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黄绿色气体生成(3)该小组为研究在不同酸碱性的溶液中MnO2的氧化能力,他们控制KI溶液的浓度和MnO2固体的质量相同,恒定实验温度在298 K,设计如下对比实验:从上述对比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