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精选26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精选26篇)
寓言故事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

它的结构简短,多用借喻手法,使富有教训意义的主题或深刻的道理在简单的故事中体现。

寓言的故事情节设置的好坏关系到寓言的未来。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精选26篇)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1
只有合作才能生存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

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

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

吃完鱼后,他又没有什么办法维持生活了,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一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看到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最后的一点力气也使完了,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离开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

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了遥远的跋涉,终于来到了海边。

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从故事中可以看到,两个饥饿的人因为合作才坚持到河边生存下来了。

人类是群居生物,我们每天生活在各自不同的集体里,一个人独自生活是不可能的。

小朋友们在学校完成任务时,也要学会与其他
小朋友合作,事情才能做的更好更完美。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2
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张足够大的白纸。

现在,你的任务是,把它折叠51次。

那么,它有多高?
一个冰箱?一层楼?或者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不是,差太多了,这个厚度超过了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

【心理点评】
到现在,我拿这个寓言问过十几个人了,只有两个人说,这可能是一个想象不到的高度,而其他人想到的最高的高度也就是一栋摩天大厦那么高。

折叠51次的高度如此恐怖,但如果仅仅是将51张白纸叠在一起呢?
这个对比让不少人感到震撼。

因为没有方向、缺乏规划的人生,就像是将51张白纸简单叠在一起。

今天做做这个,明天做做那个,每次努力之间并没有一个联系。

这样一来,哪怕每个工作都做得非常出色,它们对你的整个人生来说也不过是简单的叠加而已。

当然,人生比这个寓言更复杂一些。

有些人,一生认定一个简单的方向而坚定地做下去,他们的人生最后达到了别人不可企及的高度。

譬如,我一个朋友的人生方向是英语,他花了十数年努力,仅单词的记忆量就达到了十几万之多,在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

也有些人,他们的人生方向也很明确,譬如开公司做老板,这样,他们就需要很多技能———专业技能、管理技能、沟通技能、决策技能等等。

他们可能会在一开始尝试做做这个,又尝试做做那个,没有一样是特别精通的,但最后,开公司做老板的这个方向将以前的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统合到一起,这也是一种复杂的人生折叠,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切记:看得见的力量比看不见的力量更有用。

现在,流行从看不见的地方寻找答案,譬如潜能开发,譬如成功学,以为我们的人生要靠一些奇迹才能得救。

但是,在我看来,东莞
恒缘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毛正强说得更正确,“通过规划利用好现有的能力远比挖掘所谓的潜能更重要。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3
古代有个小国的人到中国来,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把皇帝高兴坏了。

可是进贡的人很不厚道,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哪个最有价值?皇帝请来珠宝匠称重量、看做工,结果三个金人一模一样。

最后,有一位老臣说他有办法。

老臣拿着三根稻草,先是拿一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稻草从另一个耳朵出来了。

第二根稻草从嘴巴里掉出来,第三根稻草掉进了肚子。

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连称答案正确。

寓言启示录: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有价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说的人。

善于倾听,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质。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4
有钱人的第三层楼房
从前,有个有钱人,他生来愚蠢,又不愿意读书学习,却自以为是,骄傲得很,常常干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来。

有一次,他到另一个有钱人家里去做客,见到人家的府第是一座三层楼的楼房,高大威风,又宽敞壮丽,看上去很是阔气不说,站在三层楼上,还能看见远方美丽的景致,真是妙极了。

他心下不禁十分羡慕,想道:要是我也有一幢这样的三层楼房,那该多好啊!我也可以站在我的三层楼上,喝茶观景,要多惬意就有多惬意!
要盖楼房,钱自然是不愁的。

他回到家里,马上叫人请来泥瓦匠,吩咐道:“给我建一座三层楼房,越快越好!”
于是泥瓦匠立刻开始动工,打地基、和泥、垒砖头,开始修建楼房的第一层。

有钱人天天跑到工地上去看,头几天地基打好了。

又过了几天,垒了几层砖。

再过几天,砖垒高了一点。

有钱人想楼房都快想疯了,而今过了这么些天,他的楼房还没影子,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就跑去问泥瓦匠:“你们这是建造的什么房
子啊,怎么一点也不像我要的楼房呢?”
泥瓦匠答道:“不是照您的吩咐在建楼房吗?这就是第一层了。


有钱人又问:“这么说,你们还要修第二层啰?”
泥瓦匠奇怪地回答:“当然了,有什么问题吗?”
有钱人暴跳如雷,勃然变色道:“蠢东西,我看中的是第三层,叫你们修的也是第三层,第一层、第二层我都有,还修它作什么?”
泥瓦匠们听后哈哈大笑,说:“只要最上面那层,我们不会造,你自己造吧!”
泥瓦匠们走了,有钱人望着房基发愣。

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层,不要下面两层,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来的。

这个有钱人真是可气又可笑,没有第一、第二层楼房,哪里来第三层呢?小朋友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踏踏实实,打好基础,不要学习故事里的有钱人的无知,否则我们的理想就好像这个有钱人的空中楼阁一样,永远是虚幻的东西。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5
贪心的牧羊人
有一个牧人把羊赶到草地去放牧,发现自己的羊和野山羊混在一起了。

牧人看到野山羊一个个膘肥体壮,便起了贪婪之心,想把它们收为己有。

傍晚,牧人把野山羊和自己的羊一起赶进了羊圈。

第二天,草原上风暴大作,牧人不能把羊赶到常去的草地,只有在圈里喂养。

他扔给自己的羊有限的饲料,仅仅使它们不至于挨饿;而对野山羊呢,他为了收拢它们的心,便堆上多得多的饲料,使它们怎么吃也吃不完。

风暴停息以后,牧人把羊赶到草地去,那些野山羊却爬上山逃走了。

这时,牧人责备野山羊忘恩负义,怪它们得到特殊照顾,却扔下他走了。

野山羊回过头来说道:“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小心,因为你照顾我们这些昨天才来的羊比那些早就跟你在一起的还要好。

很明显,假如以后又有别的野山羊前来,你又会偏爱它们,而不照顾我们了。


这个故事是说,那些喜新厌旧的人的友谊是不足取的,因为即使我们同这种人相交很久,他们一旦有了新交,又会偏爱那些人。

你是不是为了取悦你的新朋友,而冷落了和你朝夕相处、友情深厚的老朋友呢?记住,如果不能真诚相待,你就会失去所有的朋友。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6
一个人在山路上捡到一只幼小的狮子,便抱回家喂养。

他对狮子无微不至,给它喂精美的食物,给它梳毛,给它洗澡。

狮子对他也亲密无间,扒他的肩膀,舔他的手脚,陪他散步,和他戏耍。

狮子在他的怀中渐渐长大,长成一只威猛的雄狮,也温顺得如一条家狗。

有一天他忽发奇想:骑着狮子旅游。

于是他骑上了狮子,踏上了旅程。

一路上狮子很听话,平稳地驮着他。

所到之处人们对他夹道喝彩,他更神气了。

路上有人问他:“狮子不吃你吗?”他说:“那怎么可能呢!”
路上有条狗问狮子:“你怎么不吃他?”狮子说:“那怎么可能呢!”
一天他们要穿过一片沙漠,路上遇到了风沙,水和食物都被卷了去。

他在痛心之时也还去安慰狮子:“朋友忍着点,等过了沙漠,我让你饱吃一顿。

”并跳下来步行。

一日过去了,狮子饿得围着他打转;
两日过去了,狮子饿得舔得的手脚;
三日过去了,狮子对他进行了轻轻地撕咬;
四日过去了,狮子向他龇起了牙齿;
第五日,饥饿的狮子向他瞪起了血红的眼睛,在他正要上前抚摸它时,狮子奋力一纵将他扑倒,瞬间把他撕成了碎片。

至死他都不明白,狮子怎么会吃了他呢?
世间的友谊,有些是建立在饱暖基础上的,吃饱穿暖了是亲密无间的朋友,生死存亡的时候便会露出凶残的本质。

因而一点也不奇怪:
被你视为亲密无间的朋友,有时常常能给你致命的一击。

尤其是当对方的本性本就凶残,所以小朋友们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认清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哦。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7
从前,有一个继承了大笔遗产的年轻人,由于挥霍无度而把家产荡尽。

最后,他只剩下了一件皮袄,也因为正值严冬,加上他也非常怕冷。

可是,有一天他突然看见一只燕子,于是把皮袄也换了酒饮。

他认为燕归意味着春天即将来临。

他想:既然严寒已被赶到遥远的北方,整个大地已经回春,天气即将转暖,我还需要这件皮袄干什么呢?
年轻人的推断本来没有问题,只是他忘了那句民谚:一只燕子不成春。

果然没过多久严寒又再次袭来,大车又在积满冰雪的地上轧轧地做响,烟囱里冒着笔直的烟柱,窗玻璃上又结满了冰花。

年轻人唯一御寒的东西都没了,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冷得直流眼泪,给他报春的燕子则已经在雪地上冻僵了。

年轻人哆哆嗦嗦地走到那只燕子旁,好不容易才从牙缝里挤出他的怨恨:“该死的家伙!你害了自己不说,由于相信你,我也过早地把皮袄换了酒饮厂,害得我冷得都受不了了,这么冷的天我怎么熬得下去啊!”
盲目轻易地相信别人,自己却不加以思考,有时候后果非常可怕。

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路,做什么事情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好的,可是这也需要自己有前提想法。

如果你完全听取别人的意见而自己完全不去思考,那样对自己是非常不利的。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8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

几天过去,老人难以忍受。

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5美分,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了,一如既往地嬉闹。

老人再出来,
给了每个孩子15美分。

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

15美分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5美分。

孩子们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他们再也不会为他玩了!
【心理点评】你在为谁而“玩”
这个寓言是苹果树寓言的更深一层的答案:苹果树为什么会自断经脉,因为它不是为自己而“玩”。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

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

在这个寓言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的内部动机“为自己快乐而玩”变成了外部动机“为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纵着美分这个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纵了孩子们的行为。

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板、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资、奖金等各种各样的外部奖励?
如将外部评价当作参考坐标,我们的情绪就很容易出现波动。

因为,外部因素我们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离我们的内部期望,让我们不满,让我们牢骚满腹。

不满和牢骚等负性情绪让我们痛苦,为了减少痛苦,我们就只好降低内部期望,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减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个人之所以会形成外部评价体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欢控制他。

父母太喜欢使用口头奖惩、物质奖惩等控制孩子,而不去理会孩子自己的动机。

久而久之,孩子就忘记了自己的原初动机,做什么都很在乎外部的评价。

上学时,他忘记了学习的原初动机———好奇心和学习的快乐;工作后,他又忘记了工作的原初动机———成长的快乐,上司的评价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乐和痛苦的源头。

切记:外部评价系统经常是一种家族遗传,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从现在开始培育自己的内部评价体系,让学习和工作变成“为自己而玩”。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9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

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有人生哲理故事寓意】: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10
阿尔卑斯山上的小屋里住了一个猎人。

猎人养了一只老鹰,帮助他狩猎;也养了只鹦鹉,还教会鹦鹉说话。

闲暇时,猎人也喜欢逗弄鹦鹉,消磨时间。

春季某天山下小镇赶集,猎人把腌渍好的猎物肉品准备好,打算换一些生活必需品。

猎人高高兴兴带着老鹰和鹦鹉到市集。

可是由于匆忙,猎人在途中滑了一跤。

滑了一跤不打紧,原本停在他肩上的老鹰受到惊吓,急忙飞起,利爪不小心把猎人抓成大花脸。

猎人难得下山,一年见不到几次朋友,在与朋友见面之前,居然被弄得破相,不由勃然大怒。

猎人不由得和鹦鹉嘀咕,数落老鹰的不是。

鹦鹉说:“我平常看老鹰就一脸凶巴巴的样子,虽然他能帮你打猎,但主要还是你出力;我看啊,倒不如养几只鸡,鸡不但温驯,你打猎时,鸡还能生殖,一举两得。

”猎人听了,心里受到鼓动,在市集就用老鹰换了五只鸡。

回到山上,猎人照鹦鹉的方式打猎、养鸡。

阿尔卑斯山区实在太大了,没有老鹰的帮忙,猎人无法掌握猎物的行踪,以致于整个夏季秋季都没什么收获。

冬天到了,不习惯山区
气候的鸡不但未如期繁殖,反而在严冬中一只只倒下。

没有收获的猎人自己要过冬已经很难了,没办法管到鹦鹉,结果鹦鹉也撑不过严冬。

当人们遭遇问题时,总是询问与自己比较亲近的人的意见。

绝大多数被询问的人,或许无意进谗言,但总以自己的心态、能力、经验,去解释别人的心态、能力、经验。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11
牧童斗狼
从前,有两个机智勇敢的牧童一起到山里去,走啊,走啊,突然发现了一个狼窝。

他俩商量说:“狼是害人的东西,经常出山去叼走村里的猪和羊,我们应该想办法把它除掉。

”“可是仅凭我们俩,怎么斗得过凶残的狼呢?”他们正在议论着,一眼瞥见大狼并不在,窝里只有两只小狼,于是计上心来。

两个牧童一人抓了一只小狼,然后各自爬上一棵树,相距有数十步远。

过了一会儿,大狼回来了。

它进到洞里,发现小狼不见了,急得惊慌失措,嗥嗥叫着四下里寻找。

这时,一个牧童在树上使劲地拧小狼的耳朵,小狼疼痛难忍,大声嚎叫起来。

大狼听到小狼的叫声,一抬头,发现了牧童和被捉走的小狼,愤怒极了。

它狂奔过来,嚎叫着用一双尖利的爪子在树干上又爬又抓,想要把小狼救下来。

可是树太高,它爬不上去,着急得要命。

这时候,另一个牧童又在另一棵树上弄得小狼大叫。

大狼停止了嚎叫,顺着声音望过去,看见了另一只小狼。

于是它又舍弃了眼下的这只,又焦急地快速向那棵树奔去,一边跑一边嚎叫着,就像刚才一样。

它刚跑到那棵树下爬抓了几下,这棵树上的小狼又叫了起来。

于是大狼再次回过头向这棵树跑来。

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来回奔跑,不知道到底该顾哪一头好。

来回跑了十几趟以后,大狼渐渐地跑慢了,嚎叫声也越来越微弱了。

又跑了一会儿,大狼终于气息奄奄了,僵直地倒在地上很长时间一动也不动。

两个牧童这才从树上下来去试探大狼的鼻息,原来它已经断了气了。

两个牧童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终于战胜了比自己强大的狼。

我们在对付强大的敌人时,也应该动脑筋,想办法,用智斗,才能获得成
功。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12
果断的班超
东汉年间,班超帮助哥哥班固一起撰写《汉书》,但他认为一个男子汉的抱负不应只在纸笔上,于是弃文从武,参加了对匈奴的战斗。

他坚毅果敢的性格使他在战场上屡建功勋。

后来,东汉王朝为了联合西域各国共同抗御匈奴的侵扰,就派遣班超作为使节出使到西域去。

班超手持汉朝的节杖,带领着由36人组成的使团出发了。

他们首先来到了鄯(shan)善国。

班超晋见了鄯善国王,说:“尊敬的国王陛下,我们汉朝的皇帝派我来,是希望联合贵国共同对付匈奴。

我们吃过很多匈奴入侵的苦,应该携起手来,同仇敌忾,匈奴才不敢再猖狂肆虐呀!”鄯善国王早就知道汉朝是一个泱泱大国,国力强盛,人口众多,不容小视,现在又见汉朝的使者庄重威仪,颇有大国之风,果然名不虚传,就连连点头称是道:“说得太对了,请您先在鄙国住几天,联合抵抗匈奴之事,容过两天再具体商议吧。


于是班超他们就住下了。

头几天,鄯善国王待他们还挺热情,可是没过多久,班超便察觉国王对他们越来越冷淡,不但常找借口避开他们不见,就是好不容易见上了,也绝口不提联合抗击匈奴之事了。

班超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召集使团的人分析说:“鄯善国王对我们的态度越来越不友好了,我估计是匈奴也派了人来游说他,我们必须去探察一番,搞清事情的真相。

”夜里,班超派人潜进王宫,果然发现国王正陪着匈奴的使者喝酒谈笑,看样子很是投机,就马上回来将这个消息报告给班超。

接下来的几天,班超又设法从接待他们的人那里打听到,匈奴不但派来了使节,而且还带了100多个全副武装的随从和护卫。

他立刻意识到了事态已经发展到很严重的地步,就马上召集使团研究对策。

班超对大家说:“匈奴果然已经派来了使者,说动了鄯善国王,现在我们已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等鄯善国王被说服,我们就会成为他和匈奴结盟的牺牲品。

到时候,我们自身难保是小事,国家交给的使命也就完不成了。

大家说该怎么办?”大家齐
声答应:“我们服从您的命令!”班超猛击了一下桌子,果断他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我们只有下决心消灭匈奴,才能完成我们的使命!”当夜,班超就带人冲进匈奴所驻的营垒,趁他们没有防备,以少胜多,终于把100多个匈奴人全部消灭了。

第二天,班超提着匈奴使者的头去见鄯善国王,当面指责他的善变说:“您太不像话了,既答应和我们结盟,又背地里和匈奴接触。

现在匈奴使者已全被我们杀死了,您自己看着办吧。

”鄯善国王又吃惊又害怕,很快就和汉朝签订了同盟协议。

班超的举动震动了西域,其他国家也纷纷和汉朝签订同盟,很多小国也表示和汉朝永久友好。

班超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使命。

在危急的情境之下,就应当像班超一样果断,敢于冒必要的危险,才能够获得成功。

如果这时还犹犹豫豫畏缩不前,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13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与胡人相邻的边塞地区,来来往往的过客都尊称他为“塞翁”。

塞翁生性达观,为人处世的方法与众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马不知什么原因,在放牧时竟迷了路,回不来了。

邻居们得知这一消息以后,纷纷表示惋惜。

可是塞翁却不以为意,他反而释怀地劝慰大伙儿:“丢了马,当然是件坏事,但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并且还带回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

于是,邻居们又一齐来向塞翁贺喜,并夸他在丢马时有远见。

然而,这时的塞翁却忧心忡忡地说:“唉,谁知道这件事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骑的骏马,使他的儿子喜不自禁,于是就天天骑马兜风,乐此不疲。

终于有一天,儿子因得意而忘形,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伤了一条腿,造成了终生残疾。

善良的邻居们闻讯后,赶紧前来慰问,而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又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边塞形势骤然吃紧,身强力壮的青年都被征去当了兵,结果十有八九都在战场上送了命。

而塞翁的
儿子因为是个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们父子得以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这个故事在世代相传的过程中,渐渐地浓缩成了一句成语:“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它说明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都不是绝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有一个人,漫不经心地将一盆水倒在地上,水很快向四周漫溢开去。

地上有一棵小草被水冲起,浮在水面上犹如一叶小舟。

小草上面正好有一只小蚂蚁,它看到四面漫溢的水,不知道这水面到底有多阔,水底究竟有多深。

蚂蚁伏在草叶上吓得惊慌失措,天啦,自己该从哪里逃生,这大水哪里有岸呢?完了,这下我全完了,蚂蚁绝望了。

还没等蚂蚁想清楚这一切,水已流完、干枯了,草倒伏在地上,蚂蚁已看不到水了,只剩下一片还有些潮湿的地面。

蚂蚁连忙牵动着它那细小如丝的腿,急速地爬出“小舟”,于是,它很快就见到了它的那一群同伴。

一见到同伴们,这只蚂蚁忽然伤心起来,好像它经历了一场天大的劫难似的,它泪流满面地向朋友们哭诉了它的经历。

它泣不成声地对朋友说:“我的朋友们呀,你们差一点就见不着我了。

就在刚才那一瞬间,我差一点被那险恶的大水淹死了啊!”
“是吗?太可怕了!”众蚂蚁惊恐万分,它们听完那只“幸运”地活着回来的蚂蚁的经历后,都难过万分,一个个擦着眼泪。

小小蚂蚁哪里知道世界之大。

你看,它们刚刚遇到一点水的危险,而此刻它们却又爬到了大路边,抬头一看,前面正是足够两驾大车并行的四通八达的道路。

而这一切,只不过就发生在低首抬头之间呢。

世界是广阔的,那些眼光短浅、少见多怪的人其实是愚昧可笑的。

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篇14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每天早出晚归,辛勤地耕耘种着自己的土地。

一天中午,农夫正坐在田间地头的一棵大树下休息。

突然,一只野兔没头没脑的冲过来,一头撞在了一截树桩上,顿时就昏死过去了。

农夫一看,连忙高兴地跑了过去。

他捡起兔子,心里琢磨着:“想不到毫不费力就捡到了一只兔子,以后我要是天天都能捡到一只兔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