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带答案知识点归纳超级精简版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
A.剥.削盘剥.剥.皮生吞活剥.
B.咬啮.始龀.韶龄.龇.牙咧嘴
C.血.脉血.汗流血.血.口喷人
D.爆.发暴.动曝.光一曝.十寒
2、下列对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争流:争相行驶。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沉浮:盛衰。

C.书生意气,挥斥
..方遒挥斥:指挥呵斥。

D.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击水:游泳。

3、下列各句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借这首诗想要告诉人们:科学的文明,人民的觉醒,终将彻底推翻旧世界,创造一个新世界。

B.《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像征。

C.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的瞪了他们一眼。

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

D.香雪也要赶路了,她捧起溪水洗了把脸,又用沾着水的手抿光被风吹乱的头发。

水很凉,但她觉得很精神。

4、对下列诗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青丝染了霜烟,心事褪了红颜。

(《如懿传》主题曲《梅香如故》)(对比)
B.此生,如纸般薄命。

(《延禧宫略》主题曲《雪落下的声音》)(比喻)
C.爱恋依,爱恋依,愿今生常相随。

(《西游记》插曲《女儿情》)(反复)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知否》主题曲《知否知否》)(借代)
5、关于《哦,香雪》,对香雪换铅笔盒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香雪想得到铅笔盒,并为此走出了三十里夜路,可见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

B.铅笔盒跟火车一样,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现代文明的象征。

对香雪来说,就像黑夜中一盏闪亮的灯,照着她在追求知识、追求文明的道路上勇敢前进。

C.香雪对铅笔盒的向往,就是对文明的向往,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前进,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

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强烈的意义。

D.香雪执意要换回铅笔盒的原因是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热爱学习。

6、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钢筋铁骨刻意斟酌喜怒哀乐
B.昂首阔步捍天动地自作主张
C.成帮搭伙一惊一乍理直气壮
D.心不在焉不知所措磨磨蹭蹭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话”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委屈——替凤娇委屈,也替台儿沟委屈。

写到山村少女心里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地得到幸福。

B.“火车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等这一系列的语言,预示着社会变革的趋势,其主题思想融入了改革开放
的时代精神,具有生命的活力。

C.别的姑娘注意的是别人头上的“金圈圈”和“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而香雪注意的却是车厢里的“皮书包”,凸显了香雪追求进取。

D.小说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前人们对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渴望。

8、毛泽东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是指什么?()
A.为之倾倒B.舍生取义C.屈身于人D.忍辱负重
课内阅读
9、小说《哦,香雪》中从“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到省略号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刻
画出人物什么特点的?
10、《红烛》诗歌中诗人的情绪抑扬顿挫,峰回路转,感染力极强。

请试作赏析。

11、下列对课内所学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在《哦,香雪》中,凤娇和香雪都是台儿沟村最普通的两位农村姑娘,具有农村姑娘普遍共有的性格特点。

比如香雪大胆泼辣、直率勇敢、聪明伶俐,她对物质充满渴望,同时也追求知识、追求文明。

B.《百合花》以纯洁的百合花象征人物的美好心灵,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和力量源泉,以小见大,意味深长。

C.雪莱在《致云雀》中将世人与云雀进行对比,写出了前者庸人自扰、后者欢乐超脱的特点,以此生动又自然地表达了他厌恶俗世、热爱自由与理想的情感。

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中作者从多个角度描绘了“力”的内涵,强调色彩,突出形态,体现神韵,反映
节奏,让读者多层面地感受到了“力”的美。

而诗人尽情歌颂的“力”,其实也正是“五四”时期的时代精神的特征。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一单元带答案(三十二)参考答案
1、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
求选出的是“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然后根据字形和字义辨析字音。

A项,“剥皮”的“剥”读“bāo”,其他均读“bō”;
B项,依次读niè、chèn、líng、zī;
C项,“流血”的“血”读“xiě”,其他均读“xuè”;
D项,“一曝十寒”的“曝”读“pù”,其它均读“bào”。

故选B。

2、答案:C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

学习文言文的根本途径在于平时大量的诵读和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

常见的文言实词的义项,平时要多巩固,多归纳,这样才能举一反三。

在具体的解答
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也可以根据词语的偏旁部首和在句子中的位置及所作的
句子成分等进行分析。

C项,“挥斥”,在“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中的意思是“奔放”,而不是“指挥呵斥”。

故选C。

小提示: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1)依形推义法(2)语境分析法(3)语法分析法(4)妙用修辞法(5)成语
印证法(6)课文求义法(7)邻字借推法(8)联想推断法(9)代入检验法(10)古今对比法。

3、答案:B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
句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然后根据字义字、音辨析字形正误,根据语境关照形旁判断是个很好的方法,
平时积累也应该多借助偏旁识字法。

B项,“像征”应为“象征”。

故选B。

小提示:对于字音字形题,首先要有专项复习,在常见易错词语表中筛选自己易错、易混淆的词。

另外,平时要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

要将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出现的字形题归纳积累,分析研究,最好按字形题考查的类型进行分类,同时,要将课本中出现的词语进行积累,要仔细区别与识记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把握其字形。

总之要勤于积累,将自己记不准、易混淆的词语整理在专项笔记本中,并且在以后的各种练习中不断补充自己的笔记。

4、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修辞是为了修饰文字词句而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

要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牢记于心。

解答本类题需要根据不同修辞手法的特点,联系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A项,前半句“青丝染了霜烟”用了比喻,将白发比作“霜”;后半句“心事褪了红颜”用了拟人和夸张,心事使容颜衰老,没有使用对比的修辞手法。

故选A。

5、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D.“因为她是台儿沟唯一考上初中的人,她热爱学习”分析不准确。

这只是最表象的内容,没有从铅笔盒的象征义角度分析。

香雪执意要换铅笔盒,是因为铅笔盒的象征内容对她构成诱惑。

铅笔盒作为象征性实物,是现代精神文明的载体,也是主人公的情结。

香雪真诚而热情的追求着铅笔盒,实际是表现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对现代新文化的热爱与历史诉求。

香雪追求的铅笔盒是具体而微小的,铅笔盒象征的内涵却是丰富而广大的,这是作者擅长的以小见大的创作方式。

这深刻体现出了作为台儿沟姑娘们精神境界的接触代表的香雪对新生活热烈真挚的向往与不顾一切的追求。

作者借此想要唤起年轻一代人改变生活、改变社会的责任感,为崭新的世界唱响希望之歌。

故选D。

6、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形的能力。

B.“捍天动地”的“捍”应为“撼”。

“捍”是“保卫”的意思,这里应该是“摇动”的意思,所以应该是“撼”。

故选B。

7、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D.“改革开放前”错误。

本文描写的是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喜悦。

故选D。

8、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的大意是“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这里的“折腰”是“倾倒,躬着腰侍候”之意,意思是说争着为江山奔走操劳。

故选A。

9、答案:姑娘们看火车。

主要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写出她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关注。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要点,把握文章手法技巧,并分析人物形象能力。

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比如本题题目是“小说《哦,香雪》中从‘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到省略号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主要
运用了什么手法刻画出人物什么特点的”,题目有三个问:一是概括“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到省略号,
二是让学生指出“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到省略号主要运用了刻画人物的人法技巧,三是指出运用该手法技巧,刻画出人物什么形象特点。

题目已经确定答题区域为小说《哦,香雪》中从“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到省略号,然后仔细阅读答题区域,圈画出文章中关键信息以及描写人物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回答问题。

仔细阅读“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到省略号,根据文章中“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

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
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

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
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

然后,她们
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

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

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
一样,挨着窗口观望。

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紧捂着耳朵。

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
最后去了”以及后面姑娘们关于车上乘客衣着服饰行李以及乘务员的对话,可以概括出这部分主要写“台儿沟的姑娘们看火车”。

根据文章中“她们心不在焉地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
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得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

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的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

只有香雪躲在后边,双手紧紧捂着耳朵”“香雪微微眯着眼睛”“香雪不言不语地点着头,她终于看见了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和她腕上比
指甲盖还要小的手表。

但她也很快就发现了别的。

‘皮书包!’她指着行李架上一只普通的棕色人造革学生书
包”“凤娇骂着,眼睛却不由自主地朝第三节车厢的车门望去”“姑娘们一阵大笑,不知谁还把凤娇往前一搡,弄
得她差点撞在他身上。

这一来反倒更壮了凤娇的胆”等内容,可知本部分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细节描写。

根据对这这些细节描写中“香雪,过来呀! 看那个妇女头上别的金圈圈,那叫什么”“你看她那块手表比指甲盖还小哩”“房顶子上那个大刀片似的,那是干什么用的”“烧水在哪儿”“开到没路的地方怎么办”“‘你们城市里一天吃
几顿饭?’香雪也紧跟在姑娘们后边小声问了一句”等内容的分析可知,这些细节描写主要刻画出看火车的台儿
沟的姑娘们对外面世界的好奇和关注。

10、答案:诗歌中诗人情绪的抑扬顿挫大体上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赞叹红烛的“红”,这是扬;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这是抑;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这是扬;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这是抑;欣喜于红烛的伟绩,
这又是扬;最后,掂量着“灰心”与“创造”各自的分量时,感伤之情又隐隐透出;但全诗的收束却又是昂扬向上的。

七次变化,四扬三抑,线索清晰,形成了全诗特有的情绪型节奏,极富感染力。

本题考查诗歌的赏析能力。

整首诗的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

解答此题,主要依据题干中的“情绪抑扬顿挫,峰回路转”来分析诗人的情绪的变化:“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
是一般颜色?”这是赞叹红烛的“红”;“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
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这是困惑于红烛式的自焚;“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这是振奋于红烛的创造能量;“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这是追问红烛的伤心流泪;“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底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这是欣喜于红烛的伟绩;“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这是隐隐透出感伤之情;“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
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

诗人情绪的抑扬顿
挫经历了七次显著的变化,峰回路转,感染力极强。

11、答案:A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内容、人物形象以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A.“比如香雪大胆泼辣、直率勇敢、聪明伶俐”“她对物质充满渴望”错误。

“大胆泼辣、直率勇敢、聪明伶俐”的
是凤娇,香雪的性格是腼腆、朴实、纯真的;香雪并非“对物质充满渴望”,她只是渴望能够摆脱贫穷和因贫穷而遭受的怜悯鄙夷的目光。

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