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历史试卷真题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甘肃省兰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分。
1.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这说明元谋人()
A. 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B. 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 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 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可知,粗糙的石器说明元谋人会制造工具,炭屑和烧骨说明元谋人知道使用火,A项正确;元谋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不会从事农业生产,排除B 项;元谋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排除C项;我国在商周时期广泛使用青铜工具,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下列史料中,最能直接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是()
A.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钵
B.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
C.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D. 清代开荒执照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的铁制农具的出现,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农民劳动负担,节约了一定的劳动时间,使得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并繁荣,促进了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B项正确;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钵是手工产品,不是农业生产工具,排除A项;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反映的是商业,排除C项;清代的开荒执照体现的是清政府推行的垦荒政策,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3.《论语》有云:“仲尼,日月也。
”法国学者格扎维埃•瓦尔特评价他正是中华之“华”的源泉,只要借助他,这道“光华”就将“永恒”!这道“光华”就能超越国家的疆界,肩负启迪人类的神圣使命,据此判断“他”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韩非子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论语》有云:‘仲尼,日月也’。
”可知,材料里的“他”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我国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B项正确;老子姓李名耳,又名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排除A项;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孟子主张“仁政”,他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排除C项;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主张“以法治国”,他的言论著作收录于《韩非子》一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以及主要贡献,注意题干材料的识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4.《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下列史事在该书中可查阅到的是
()
A. 张骞通西域
B. 三国鼎立
C. 孝文帝改革
D. 贞观之治
【答案】A
【解析】《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张骞通西域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故A符合题意;三国鼎立、孝文帝改革、贞观之治都发生在汉武帝时期以后,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司马迁与《史记》,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司马迁与《史记》,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张骞通西域发生在汉武帝时期。
5.唐朝灿烂的文化深深地影响了友好邻邦,使中国成为东方文化的渊源,下列史事中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是()
A. 玄奘西行
B. 文成公主入藏
C. 设置安西都护府
D. 鉴真东渡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时期,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D项正确;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密切了汉藏民族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设置安西都护府,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与设问“扩大了中华文化影响力”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需要考生掌握鉴真东渡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八《技艺》记载:“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
”该记载描述的是()A. 造纸术 B. 火药 C. 印刷术 D. 指南针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版,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反映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泥活字),用活字排版印刷,这种方法既经济,又省时。
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了文化传播,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故C项正确;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植物纤维纸,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A项;唐朝时,中国人已经发明了火药,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重点掌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宋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7.《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认为:“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元代利于解决这一“缺陷”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设“三司”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地方行政体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中央与地方行政区之间空当过大的缺陷”结合所学可知,元代利于解决这一“缺陷”的制度是行省制,元朝把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地区之外,设置了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C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推广郡县制,排除B项;明朝时,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排除D 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度,需要考生掌握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本题主要考查行省制度,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下面是某校学生小组探究活动记录卡,他们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 统一多民族国家走向分裂
B. 清朝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
C. 清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答案】D
【解析】据题干“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组织雅克萨反击战;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乾隆帝设伊犁将军、迎接土尔扈特部回归等。
”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清朝前期加强边疆管辖,维护边疆安全的措施,这些措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项正确;题干反映的史实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排除A项;清朝的边疆措施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平定边疆地区的叛乱”说法片面,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只有雅克萨反击战属于抗击外来侵略,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知道清朝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
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黄金时期,产生了许多不朽的传世名著。
毛泽东曾称某部小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这部小说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和所学知识可知,《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庭衰亡和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
毛泽东称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还称赞它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D项正确;《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都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
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重点掌握《红楼梦》以及地位和价值。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红楼梦》以及地位和价值。
10.历史学习中要关注目录和章节标题,以便把握历史阶段特征。
根据提供的关键词,请你为其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单元主题()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加剧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求运用所学解读图文信息。
【解答】
A.根据图文中“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鸦片战争,使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危机。
面对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
势力。
故单元主题可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项正确。
B.中国近代化开始于洋务运动,排除B项。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都在20世纪初,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D.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11.李鸿章认为“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
”据此他积极投身于()
A. 镇压太平军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表明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看到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军事科技先进,为此,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李鸿章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有江南制造总局、近代民用企业轮船招行局等,B项正确;材料“西人即可敛手”说明李鸿章想通过兴办洋务企业抵抗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是为了镇压太平军,排除A项;戊戌变法是康有为等人推动光绪帝进行改革的维新变法运动,与李鸿章无关,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与李鸿章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2.在北大任教的辜鸿铭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闻听此言,狂傲的北大学生一片静默,这反映出辛亥革命后国民思想仍存在的问题是()
A. 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
B. 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出现
C.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民主科学思想成为主流
【答案】A
【解析】【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以及反映的问题等知识,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A.根据题干“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可知,无形的辫子指的是封建守旧思想,北大教授辜鸿铭的话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守旧思想根深蒂固,A项正确。
B.题干主要强调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未涉及自由平等,排除B项。
C.题干主要强调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未体现民主共和,排除C项。
D.题干主要强调封建专制观念根深蒂固,没有提及民主科学思想是否成为主流,排除D项。
13.今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联合朝鲜军队打败了武装到牙齿的对手,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他们被誉为()
A. “最可爱的人”
B. 解放军好战士
C. 党的好干部
D. “铁人”
【答案】A
【解析】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高度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精神,被誉为“最可爱的人”,故A项正确;雷锋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大庆石油工人“铁人”王进喜,他们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不是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志愿军战士,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抗美援朝战争以及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等知识。
14.刻写《汉谟拉比法典》的石柱上部的浮雕,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
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
A. 君权神授
B. 专制主义
C. 人文主义
D. 理性主义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呈现的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予权杖的情景”可知,该情景表达的思想是君权神授。
君权神授说是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做法。
即指君主是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人,它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表,作为人民只可遵从君主的指示去做,不能反抗,A项正确;专制主义、人文主义、理性主义,都不是材料所表达的思想,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需要考生掌握古巴比伦的政治特点。
本题主要考查《汉谟拉比法典》,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13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土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
这个记录说明庄园具有()
A. 行政权
B. 立法权
C. 司法权
D. 监督权
【答案】C
【解析】庄园还具有司法权,设有庄园法庭,主持法庭的是领主或他的管家。
庄园法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
依据题干信息“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人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西欧中世纪庄园具有司法权,C项正确;司法权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通过开展依其法定职权和一定程序,是由审判的形式将相关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化活动而享有的权力,在中国,司法权包括审判权与检察权,题干没有涉及行政权、立法权、监督权,排除A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欧洲的封建庄园以及庄园法庭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封建庄园以及庄园法庭等知识。
17.梅雪芹《环境史学与环境问题》中有“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的记述,这提醒我们在加快工业化的同时还要做到()
A. 保护环境
B. 控制人口增长
C. 注重农业生产
D. 节约能源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在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的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的生命。
”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造成大量的毒雾,污染空气,威胁人类健康。
这提醒我们在发展工业化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毒雾夺去了人的生命,与人口增长无关,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农业生产,排除C项;题干重在强调保护环境,而不是节约能源,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需要考生掌握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危害及应对策略。
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提出“人类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的是()
A. 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
B. 《物种起源》的出版
C.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D.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答案】B
【解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三大定律,从而创建了经典力学体系,为工业革命打下了理论基础;与题干内容“人类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不符,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达尔文著有《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自然界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即生物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B项正确;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与题干内容“人类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不符,排除C项;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它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在生命科学发展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与题干内容“人类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不符,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影响。
19.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成立,截止2022年,其成员国已达到164个。
它的成立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的()
A. 文化多元化
B. 生活信息化
C. 政治多极化
D. 经济全球化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世贸组织的成立促进了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故D项正确;文化多元化,与文化交流相关,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没有联系,排除A项;生活信息化,与信息技术相关,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没有联系,排除B项;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世界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的内容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20.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领导各族人民在苦难中求索、在风雨中前行,铸就了红色精神,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百年大事记(部分)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材料二:一百年来,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
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摘自《习近平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与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相关的历史事件。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自己熟悉的历史事件(除“站起来”和“富起来”以外),并说明其入选“百年大事记”的理由。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任选一种革命精神,阐述其内涵。
【答案】【小题1】“站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富起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小题2】事件:遵义会议。
理由: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其它事件亦可)
【小题3】精神:长征精神;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其它精神亦可)
【解析】本题以二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与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相关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铸就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与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相关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铸就的伟大的民族精神等知识。
21.纵观历史,人类在探索之路上砥砺前行。
路既踏在脚下承托现实,又伸向远方指导未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发展,商品经济日趋发达。
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描绘的东方国家,既神秘又富庶,更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无限想象和向往。
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价格更加昂贵,欧洲人越发想要寻求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地圆学说的流行,使得一些人试图环绕地球进行航行。
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传到了欧洲。
同时,欧洲的造船技术取得重大突破,船的规模变得更大,速度更快,操纵更加灵便。
——摘编自教育部审定《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材料二: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摘编自《列宁选集》(第四卷)材料三:2023年5月30日消息,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入驻“天宫”。
此前,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乘组已圆满完成4次出舱活动任务。
除此之外还开展了多项科学实(试)验,获取了宝贵的实验数据。
——摘编自“学习强国”官网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不能“直接过渡”的情况下,列宁提出的对策。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作用。
【答案】【小题1】原因: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急需开拓新的贸易市场;欧洲人向往东方;奥斯曼帝国阻断了东西方贸易通道。
条件:地圆学说盛行,指南针得到运用,造船技术大大提高。
【小题2】对策:新经济政策。
【小题3】作用:便于科学实验;增强国防安全与实力、增强侦察能力、促进我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列宁与新经济政策、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欧洲人探寻新航路的原因和条件、列宁与新经济政策、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作用等知识。
第11页,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