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吨天校园污水回用处理工艺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校园污水回用处理工艺设计The campus sewage reuse treatment technology design
班级环境工程101
学生姓名穆华龙学号108031318
指导教师黄从国职称讲师
导师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论文提交日期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课题名称天校园污水回用处理工艺设计课题性质毕业设计
班级环境工程101
学生姓名穆华龙
学号108031318
指导教师黄从国
导师职称
论文真实性承诺及指导教师声明
学生论文真实性承诺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作品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内容真实可靠,不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如被发现论文中存在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本人愿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和一切后果。
毕业生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关于学生论文真实性审核的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已经对学生论文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严格审核,确定其内容均由学生在本人指导下取得,对他人论文及成果的引用已经明确注明,不存在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摘要
本设计是江苏省徐州市某高校校园污水回用处理工艺的初步设计。
校园生活污水的治理是水污染控制领域中的一项内容。
在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就组织起来,共同探索实现住宅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制定了相应的技术评估和产品认证体系。
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保护自然资源,创建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本课题主要处理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生活污水。
该学院占地面积为172亩,建筑面积8万多m2,学院2007年全日制在校生近7000人。
本次论文设计从校园污水处理的特点及国内外小型生活污水处理通常所采用的工艺着手,重点介绍生物接触氧化法工艺在校园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污水处理、接触氧化、水解酸化
Abstract
The design of Jiangsu province Xuzhou City Campus Wastewater Treatment and reuse technology of preliminary design.
Campus domestic sewage is the management of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in the field of a content.In the nineteen eighties,developed countries organized,joint exploration of residential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develop the corresponding technology assessment and certification system for products.Started relatively late in China,in recent years,the country vigorously advocated the prote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create a healthy and comfortable living environment,the main subject of Xuzhou Colleg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life sewage treatment.The school covers an area of172mu,building area of more than8m2,in2007nearly7000people of full-time students.
This thesis design from the campus sewage treatmen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mall domestic sewage treatment are usually used as the process begins,the focus on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process in the campus sewage treatment project preliminary design application.
Keywords:wastewater,hydrolytic acidification,contact oxidation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篇设计说明书 (1)
1.1概述 (1)
1.1.1设计任务 (1)
1.1.2设计项目名称 (1)
1.2设计依据 (1)
1.2.1设计原则 (1)
1.2.2主要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2)
1.2.3相关法律 (2)
1.3区域概况 (3)
1.4自然条件 (3)
1.4.1地形地貌 (3)
1.4.2河流与水文特征 (3)
1.4.3气候特征 (3)
1.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工程内容 (4)
1.5.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4)
1.5.2工程建设的内容 (4)
2污水厂设计说明书 (5)
2.1建设规模和治理目标 (5)
2.1.1建设规模 (5)
2.1.3处理程度计算 (5)
2.2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方案的选择 (6)
2.2.1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的选择原则[2] (6)
2.2.2污水处理方案的选择 (6)
2.2.3小型污水处理常用工艺如下: (9)
2.2.4工艺选用 (10)
2.3工艺处理构筑物与设备的设计 (12)
2.3.1格栅 (12)
2.3.2调节池 (12)
2.3.3水解酸化池 (13)
2.3.4生物接触氧化池 (13)
2.3.5二次沉淀池 (15)
2.3.6污泥浓缩池 (16)
2.4主要设备和构筑物 (16)
2.5污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 (18)
2.5.1平面布置 (18)
2.5.2高程布置 (19)
第二篇设计计算书 (20)
1.1格栅 (20)
1.1.1设计参数 (20)
1.1.2设计计算[8] (20)
1.2调节池 (23)
1.2.1设计计算 (23)
1.2.2提升泵 (24)
1.3水解酸化池 (25)
1.3.1设计参数 (25)
1.3.2设计计算[ (25)
1.4生物接触氧化池 (25)
1.4.1设计参数 (26)
1.4.2设计计算[6] (26)
1.5二次沉淀池 (28)
1.5.1设计参数 (28)
1.5.2设计计算 (28)
1.6污泥浓缩池 (30)
1.6.1设计参数 (30)
1.7脱水间 (31)
本设计选用DY型带式压滤机进行污泥脱水。
(31)
第三篇劳动人员管理 (32)
1.1管理及劳动人员 (32)
1.1.1管理 (32)
1.1.2劳动定员 (32)
第四篇投资预算及运行费用 (33)
1.1投资预算[9] (33)
1.1.1设备费用 (33)
1.1.2土建工程 (34)
1.1.3工程总概算 (35)
1.2运行费用 (36)
1.2.1人工费用 (36)
1.2.2各项运行费用 (36)
1.2.3总运行费用 (37)
1.2.4每立方米废水的处理费用 (37)
1.3土建建设 (37)
1.3.1土建建设原则 (37)
1.3.2土建工程结构类型设计 (37)
1.3.3平面布置 (37)
参考文献 (38)
致谢 (39)
附图 (40)
附图一小型污水厂处理系统平面布置图1 (40)
附图二高层图2 (40)
附图三格栅3 (40)
附图四调节池4 (40)
附图五刮吸泥机5 (40)
附图六竖流沉淀池6 (40)
附图七污泥浓缩池7 (40)
第一篇设计说明书
1.1概述
1.1.1设计任务
根据徐州市某校的总规划和设计资料进行该校园污水回用处理工艺的初步设计。
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污水收集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污水处理构建物的设计以及污泥构建物的设计。
1.1.2设计项目名称
800t/d校园生活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初步设计
1.2设计依据
1.2.1设计原则
校园污水不同于城市污水,属于生活污水的范畴。
总量较少,但水质水量变化较大。
校园内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气味、噪声、建筑风格等),但其对污水处理设施管理水平不高等特点决定了校园污水处理应遵从以下原则[16]:
1.应根据我国《地面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的有关规定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确定处理程度,以确保出水水质。
2.污水处理设施的设计和建设必须结合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建筑特点,即外观设计上要与校园建筑环境相协调,以求美观。
3.在污水处理工艺上力求简单实用,以方便管理。
4.在高程布置上应尽量采用立体布局,充分利用地下空间。
平面布置上要紧凑,以节省用地。
5.污水处理厂位置应尽可能位于校园下风向,与其它建筑物有一定的距离,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6.设备化,定型化,模块化,施工安装方便,运行简易,设备性能稳定,适合分期建设。
7.处理程度高,污泥产量少,并尽可能采用节能处理技术。
8.处理构筑物对水力负荷和有机物负荷的适应范围较大,使系统有较好的经受冲击负荷的能力。
9.校园内的人口是逐渐增加的,因此校园污水处理厂应留有发展余地。
1.2.2污水处理设施设计一般规定
1.处理设备设计流量:各种设备选型计算时,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
2.管渠设计流量:按最大日最大时流量设计。
3.各种处理构筑物部应小于组(个或格)。
1.2.2主要的设计规范和标准
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069-2002
4、《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426-89
6、《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CJJ3025-93
7、《城镇污水处理厂附属建筑物和附属设备设计标准》CJJ31-89
8、其他有关设计规范
1.2.3相关法律
在我国,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受到全社会人民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在执行上述原则和标准的基础上,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设计方案是在以下法律文件的背景下编写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防治法》1984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实施细则》2000年3月
《污水出设施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1989年5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86年3月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897年3月
1.3区域概况
州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徐州历史悠久,6000多年前,徐州的先民就在此生息劳作原始社会末期,彭城自始。
辖5区6县国民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全市生产总值(GDP)1212.15亿,比上年增长14.3%人均GDP13697元,增长14.8%。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城市化率达到44.1%,比上年上升2.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增长2.2%,其中居住3.3%城市建设成效显著,全市城市建设投资50亿元私人车辆增长较快,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1.5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7.33万辆,增长26.6%第三产业,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旅游业发展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01.31亿元,比上年增长35.0%,增幅比上年提高18.7个百分点投资结构继续优化,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加大,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46.81亿元,增长51.4%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达11185.30元城乡居住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城镇投资竣工住宅建筑面积210.4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6.7%,年末城市居民人居住房建筑面积23.31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2.5平方米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25.31万人,市区人口179.87万。
1.4自然条件
1.4.1地形地貌
徐州属于华北平原的东南部,除了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都是平原。
丘陵海拔一般在1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
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中部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海拔361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
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拨一般在30-50米之间。
1.4.2河流与水文特征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河、安河水系。
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复兴河、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1.4.3气候特征
徐州气候特点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徐州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且集中在夏季;徐州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河流汛期在夏季,有结冰期。
夏天最炎热(约35度)期会持续一个星期左右?楼上说的不太准吧,徐州最热一般都能达到35度以上,一般半个月左右,01-02年两个夏天有过持续一个星期左右38-39左右的高温,夏天一般温度30度上下,持续2-3个月.冬天最低温度零度以下一般1-2个月,最低温度-10度左右,一般温度-2~-5度.徐州的春天时间比较短,气候也较干燥,一般只有3月下旬-5月初一个半月时间.秋天是徐州最好的季节,秋高气爽,温度湿度都很适宜,温度一般10-20几度,时间一般持续2个月左右
徐州属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具有寒暑变化显着、四季分明的特征,年平均气温为13℃-16℃,全年日照时数(绝对日照)平均为2000-2600小时,≥0℃的日照时数平均为1800-2240小时;日照百分率(相对日照)介于48-59%之间。
日照时数以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各占全年的29.0-32.8%、20.1-21.3%。
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充沛,年降水量724-1210毫米,但地区差异明显,年蒸发力为900-1050毫米,年平均风速为3.5米/秒,灾害气象主要有干旱、雨涝、、霜冻、冰雹等。
1.5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和工程内容
1.5.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国家政策要求和形式的需要
《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指出:“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于50%,一般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设市城市和重点流域及水资源保护区的建制镇,必须建设二级污水处理厂,可分期分批实施”。
为适应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城镇建设、管理的需要,兴建**镇污水处理工程必要的。
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生态是生存之基,环境是发展之本。
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一期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环境竞争力一起提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需要保证。
随着城市华的发展,镇区人口规模、用地规模的不断增长,城市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大,因此必须对未经处理的污(废)水加以处理以确保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健康良性发展。
城市基础设施的严重滞后,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更为严重的是,目前城镇的大部分污水不加处理直接排入水体,严重污染了水系的。
1.5.2工程建设的内容
1、提升泵站的建设
2、污水处理站的建设
2污水厂设计说明书
2.1建设规模和治理目标
2.1.1建设规模
1.设计规模
该校有办公楼楼、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公寓、食堂组成,在校约5000人。
污水回用于绿化,道路喷洒和冲厕。
2.最大流量
根据设计任务书可知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KZ=2.20
Qmax=Qd KZ=800×2.20=1760m3/d=73.33m3/h=0.0204m3/s
2.1.2污水处理厂设计进出水水质
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水质根据此学校的具体水质测定的;排放标准根据该小区所处的城市的总体规划和排水规划,排放标准要求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之一级标准[1]。
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如表2.1。
表2.1设计进出水水质项目CODcr BOD5SS NH3-N P
进水水质/mg/L 250150200208
出水水质/mg/L ≤90≤20≤60≤10≤0.5
注:出水的PH 为6~9.
2.1.3处理程度计算
COD cr 去除率η=250
90250-⨯100%=64%
BOD 5去除率η=150
20150-⨯100%=87%SS 去除率η=200
60200-⨯100%=70%NH 3-N 去除率
η=201020-⨯100%=50%P 去除率η=8
5.08-⨯100%=94%2.2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方案的选择
2.2.1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的选择原则[2]
1.考虑到收纳水体的环保要求,满足出水水质的要求,尽量降低占地、运行费用和工程投资。
2.工艺先进可靠,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运行管理简便、灵活、稳定。
3.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及现有条件相适应。
4.工艺方案应有利于以后的扩建。
5污水处理排放出来的污泥应易于处置和处理。
2.2.2污水处理方案的选择
根据本工程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原污水水质情况,其处理主工艺宜采用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技术是目前各国普遍采用的废水处理工艺,它在防止水体污染中已经并将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活性污泥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技术之一,它具有处理效果好,有机物去除率高,运行稳定,运行经验丰富等优点,经过在实际生产上的广泛应用和技术上的不断改进,并在此基础上派生出氧化沟、SBR 等工艺,活性污泥法已成为污水处理的主要技术。
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废水排放量急速增长,全球性水污染问题已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各国对污水处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使得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在多功能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已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污水生物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新工艺应运而生,这些新工艺的共同特点是:高效、稳定、节能,并具有脱氮除磷等多种功能。
其中典型的工艺及其特点如下:
1.SBR 方案
SBR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即为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在1914年开始开发,但由于该工艺在当时人工管理复杂,自控和在线监测系统落后,使其难以大规模推广应用。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在自控方面的广泛应用,同时也由于自控和监测仪表设备的不断的更新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时间程序控制器、在线溶解氧测定仪、在线液位计和泥位计等高精度并且对过程控制比较经济的水质检测仪表的出现,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逐步实现自动化,SBR 工艺以其
独特的优势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得以迅速推广应用,成为目前世界上污水处理技术中的热门工艺。
SBR工艺每一操作循环过程又是个阶段组成,即:进水-曝气-沉淀-滗水-闲置。
这五个过程组成一个循环,并不断重复进行。
循环开此时相池内注水,池中的水位从某一最低水位开始上升至某一设定水位,并进行曝气;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曝气后,停止曝气,以使活性污泥进行絮凝并在一个静止的环境中进行沉淀;在完成沉淀后由一个移动式的滗水器排出已处理达标的上层清液,使水位下降至池子所设定的最低水位。
完成上述操作阶段后,系统进入下一循环过程,并重复以上操作[4]。
归纳起来,SBR法具有以下主要特征和优点:
1、工艺流程简单,布置紧凑,运行灵活,处理效果好;
2、无需设置二沉池,土建和设备投资相应减少;
3、不需大规模的污泥回流系统,可节省大量能耗;
4、整个工艺系统的操作完全自动化,可减轻劳动强度;
5、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6、占地面积比氧化沟工艺稍少。
除上述优点外,SBR法还具有以下缺点:
①由于工艺过程对自控系统要求较高,所以自控仪表、元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艺的正常运行,并对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很高。
②由于工艺要求间隙式运行,所以正常运行时总有部分反应池和设备处于待机状态,使反应池和设备闲置率较高
③滗水器的水头损失较大。
2.氧化沟方案
氧化沟污水处理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由荷兰DHV公司开发成功的。
自60年代以来这项技术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已被广泛采用,至今工艺早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氧化沟是以活性污泥法为基础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
氧化沟为连续环形曝气池,由若干个沟渠组成。
氧化沟采用一种带方向控制的曝气和搅动装置,相反应池的混合也传递水平流速,从而使搅动的混合也在沟渠内循环流动,它具有特殊的纯环流态,即完全混合时,又具有推进式的特征。
污水通常在封闭的沟渠中循环流动多次,并且由于曝气装置在沟渠中的布置的特点,使得氧化沟中的溶解阳呈现分区变化。
氧化沟中溶解氧浓度在远离曝气装置的某一点接近于零,使得氧化沟中某一段会出现缺氧区,这样在氧化沟内形成的溶解氧、有机物和氨氮浓度梯度十分有利于活性污泥的生物絮凝和生物脱氮,池中形成好氧区及缺氧区交替出现的状态,在沟内同时实现硝化和反硝化,将碳源代谢、硝化和反硝化等一系列生物化学组成一个闭合环路中连续进行[3]。
氧化沟工艺可以不设初沉池,由于氧化沟的泥龄较长,剩余污泥得到一定程度的好氧稳定,污泥不再需要进行厌氧消化处理,从而简化了污泥处理的流程。
氧化沟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运行中水利条件好,因此使出水水质稳定;
2、循环流量大使进水达到快速混合稀释,具有很强的抗冲击负荷的能力,同时由于氧化沟负荷低,一般是延时瀑气条件下运行,水和固体停留时间长,固体总量大,因而对冲击负荷也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3、可以通过改变曝气机的工作数量、转速调节其供氧能力和电耗水平;
4、该工艺由于泥龄长,污泥在氧化沟中趋于相对稳定;
5、该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控制管理较方便。
氧化沟工艺具有以下缺点:
1、由于池深较浅,有机负荷低,占地面积较大,基建投资较高;
2、由于受水质和温度等条件的影响,氧化沟在实际运行中容易产生污泥膨胀,必须增加选择器来解
决;
3、必须建设较庞大的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使占地面积和工程造价进一步增加;
3.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于1971年在日本首创,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研究与应用,用于处理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有机污水,并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原理如下:生物接触氧化法在池内设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部分则絮状悬浮生长在水中。
因此,他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二者的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微生物所需要的氧通常通过人工曝气供给。
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近填料比的微生物将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形成生物膜的新陈代谢,脱落的生物膜将随水流出池外[3]。
生物接触氧化法的主要特点:
1、兼有活性污泥法的特点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利用固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吸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并加以氧化分解,使污水净化。
由于填料浸没在水中,固着在填料上的生物膜,不象生物滤池那样呈近与平面结构,而是立体结构,浸没于整个空间,一端固着,一端漂浮,多数是发育极好的丝状菌胶团,并有大量丝状菌穿插其间,形成密集的生物群体,增进了污水与微生物的接触表面积。
由于生物膜浸没在水中,要像活性污泥一样,设置曝气装置,不断地向水中曝气供氧。
可见,接触氧化法是一种兼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
2、容积负荷高,处理时间短
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的生物固体量,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在一般情况下,活性污泥法的容积负荷为1千克BOD5/米3曝气池容积日,需要曝气时间为4-8小时;塔式生物滤池体积符合为1-3千克BOD5/米3曝气池容积日,一立方米填料每天能处理10立方米水,相当于停留时间为2.4小时;而接触氧化法的体积符合为3-5千克BOD5/米3曝气池容积日,一般只需要0.5-1.5小时。
由于缩短了处理时间,同样大小的设备体积,处理能力提高2-8倍,使污水生物处理工艺,趋向高效和节省用地。
3、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
由于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固着生长在填料表面,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设污泥回流系统,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4、对水质的适应能力强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属完全混合型,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在进水浓度短期突变时,出水水质影响很少;在毒物和PH的冲击下,生物膜受影响小,而且恢复快。
5、污泥产量低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多,当有机溶剂符合较高时,其F/M可以
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一次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
从以上对三种污水处理常用工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三种工艺都可行,且都为成熟工艺。
但是对于小区污水处理水量少,水质变化较大等特点,相对而言,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停留时间短、易挂膜,适合设备化、工程投资省、占地面积少、运行管理费用低等优点,所以本设计工程选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作为方案。
而且近年来,新发展了一种地埋式生物滤池,它将生物接触氧化池埋于地下,全部处理设施群处于地下,节省地面占地面积,预留的地表面可以种花、植树、绿化等作用。
地埋式生物氧化池适用于小区污水处理,既节省了小区的用地,又不会出现一般地面式生物接触氧化池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