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最新商务星球版地理7年级上册第1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约·诺里斯
平均半径:6371千米
A.海陆分布 B.质量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 平方千米
C.高低起伏 D.大小
4、“不用发动日夜转,春夏秋冬自己变,每天能行八万里,
满载人类千千万。”“八万里”描述的是(C )
A.地球极半径
B.地球平均半径
C赤道周长
D.地球的表面积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板书设计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二)地球的大小
直觉和臆想:“天圆地方” 极半径:6357千米
认 识 推测:球体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过 实践证实:球体 程
确证:球体
赤道半径:6378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 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1.人类对 地球形状
想象→推测→验证→目睹
的认知过 天程Βιβλιοθήκη 圆地 球地 方
月 食 景 象
环麦 球哲 航伦 行
片地 球 卫 星 图

形 状 和
2.地球 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大 小
极半径
6357千米
平均半径 6371千米
3.地球
赤道半径 6378千米
的大小
赤道周长 约4万千米
表面积
5.1亿平方千米
1、人类认识地球面貌的过程,正确的是( B )
正球体
天圆 地方
不规则 球体
a
A.a-b-c
b
B.b-a-c
C.c-b-a
c
D.b-c-a
2、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B )
A.站得高,看得远
B.水往低处流
C.“神州八号”从太空拍摄到的地球照片
D.“大洋一号”科考船环球航行成功返航
3、右图数据说明我们的家园——地球的( D )
2、不同阶段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第四阶段:地球卫星照片 (确证)
2003年10 月15日,中国 首位航天员杨 利伟乘坐我国 自主研制的 “神州”五号 载人飞船绕地 球飞行14圈, 成为我国看到 地球全貌的第 一人!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 漫长的过程,从中你有何感悟呢?
直觉:天圆地方
卫星照片确证: 地球是个球体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第一阶段:天圆地方
第二阶段:太阳和月亮
第三阶段:环球航行
第四阶段:地球卫星照片
阅读课本2-3页的图文内容,以小 组为单位合作讨论 1、不同阶段人们认为地球的形状是什 么样的? 2、人们为什么会得出这样的认识呢?
2、不同阶段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第一阶段:天圆地方 (直觉)
推测:“地球”
麦哲伦环球航 行,证实地球 是一个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图1.2 地球的大小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 平方千米
思考:为什么用“平均半径”而不用“半径”
极半径:6357千米
图1.2 地球的大小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地球是一个 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不规则的 球体
1.了解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识记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 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人们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培养勇于探索 的精神。
阅读2-3页的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些 过程。
2、不同阶段,人们对地球的形状有怎样 的认识?
为什么古代人会得出“天圆地方”这个结论呢
2、不同阶段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第二阶段:太阳和月亮 (推测)
拓展延伸
还有哪些自然现象能够说明大地不是 平的,而是球面的?
证据1:海上行船
(演示实验)
其他证据:
登高望远
月食
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等等
2、不同阶段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第三阶段:环球航行
(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