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探究课在教学中的应用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史观教学为例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史观教学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并以史观教学为例进行深入研究。
我们将首先简要介绍史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其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接着,我们将重点分析史观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期望能够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深入剖析,以期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高中历史教学将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史学理论概述史学理论,作为研究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学科,旨在探讨历史的本质、目的、方法和价值。
它不仅是历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指导历史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工具。
史学理论的发展历史悠久,经历了从古典到现代,从定性到定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学理论的运用至关重要。
史学理论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方法论指导。
通过运用不同的史学理论,教师可以更加深入地挖掘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内在逻辑,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史学理论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学生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而形成更加客观、公正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史观教学作为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之一,强调以史观为指导,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宏观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历史认识框架。
史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意识,使学生能够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历史事件,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史观教学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和探究历史事件,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见解。
史学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史观教学等具体实践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

高中历史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在长期的教学发展中,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干扰,致使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将“兴趣培养”这一模块忽略掉,并且对学生每一个主体间的个体差异性缺乏考虑,进而导致历史教学固步自封,观念落后。
为了实现高中历史课堂的多元化、开放化教育,优化学生学习效率,我校推出了以“自主、合作及探究”为目标的教学路径。
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实现,从而使学生热心参与课堂及课外活动,最终实现自身交往能力、自学能力的提升。
以自主、合作及探究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具备如下几点特征。
第一,开放性。
主要指在课堂中,学生的心态比较平和、轻松,无压抑感,课堂比较开放。
另外,指的是课堂中涉及到的问题属于开放型,学生可以在探究的过程中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二,参与性。
主要指在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内,学生都是以“演员”的角色全程参与其中,属于主体,并非“观众”。
第三,主体性。
重视“学”为主体,学生是历史教学课堂中的主体。
第四,探究性。
主要指历史教学并非传统的死板灌输知识,而是一个探索知识、分析知识、自主研究及学习的过程,具有很强的探究性,旨在使学生通过集体探究或者小组探究以及个人探究的活动形式,解难释疑,使实际问题通过所学知识得到解决。
第五,互动性。
在开放式课堂中,教师与学生间是交互影响,并非单一讲授与被动接受的一个过程,历史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中属于一种引导者与指导者的角色,这种角色定位是现代教学的要求,旨在使学生具备“会学习”的能力。
此种教学理念的寓意为“教”不再是教师的主要职责,教师的主要职责为引导学生去“学”,不仅仅是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学会”,而是让学生具备“会学”课本中的知识点的能力。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模式,实施导学教育,做一个优秀的“导学者”,使学生可以发挥自身思维能力,善于学习,积极参与其中,进而使自身的“问题意识”、“求知欲望”、“思维品质”、“质疑意识”得到培养与提升。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通过引言部分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在将分别讨论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探索、教学资源整合、评估与反思以及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评估教学策略的效果,并提出启示与展望。
通过系统研究和探讨,旨在为高中历史教学提供更具实证支持的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史料实证、教学策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评估、反思、案例分析、教学策略效果、启示、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死记硬背和知识灌输,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思辨能力存在不足。
在史料实证为引领的历史教学理念下,如何改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历史课堂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被动接受历史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参与度,教学效果有限。
而史料实证教学则强调通过史料的解析和研究,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思维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探索基于史料实证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究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研究实证史料在教学中的应用,深入挖掘历史事件背后的真相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对教学策略的探索和创新,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教学动力和使命感。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改进教学策略,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推动历史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分析

教海探索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分析■谭梁兴摘要:在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开展史料教学能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强化高中历史课堂的整体教学效率。
但当前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过程中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且教师在教学中也未能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利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质量水平的提高。
因此,有效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实施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措施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探究式学习在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由于历史史料教学较为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提起兴趣。
且教师习惯采用以自我口头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影响了探究式学习的教学进程。
最后在开展史料教学中教师缺乏相应的史料教学探究式学习教学经验,多数教师认为探究式学习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很多教师在教学中不知道如何合理利用历史史料展开探究性教学,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将历史史料与探究式学习结合在一起,影响了历史史料的教学有效性。
一、结合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需求创设融洽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在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过程中,探究式学习提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学生探究式学习中加上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主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这就要求教师转变以往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自己教学氛围营造者和教学组织者的地位,创新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
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认识到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是教育教学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学细节的实施,通过以学生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在积极浓郁、轻松自在的教学氛围中自主学习和分析,强化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鸦片战争的电影经典片段的短片,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史料问题的探究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为后续历史课堂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动的历史情景。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氛围。例如,在讲述土地改革时期,我可以播放一些反映农民分得土地喜悦的短视频,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农民群众对土地的渴望和幸福感。在讲述大跃进时期,我可以展示一些反映人民努力生产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当时人民的奋斗精神和艰辛付出。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最后,我会布置一道作业,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历程的小论文。通过这道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通过引入历史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了一个生动的历史情景,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氛围。这种情景创设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历史学科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设置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结合现实生活,探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方向和启示。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此外,我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事件以故事化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通过情景创设,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在讲述每个历史事件时,我会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研究历史课堂教学最主要的任务,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如何学习、如何运用辩证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为此,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学习潜能,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学习过程,发挥个体与小组的优势,开展活动探究,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才能构建高效自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一、培养“探究性学习”的素养(1)培养合作与探究的意识。
子曰:“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课堂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必须进行适当的调节和引导,明白开展探究学习的目标,善于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想问题,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在讨论中竞争,积极开展组内合作、小组间讨论,解决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激发学习动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学习活动、落实学习目标。
(2)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爱因斯坦说:“我们的思想和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
”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水平、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较强这些特点,教师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知识。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个性品质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学习《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时,让学生分成四个小组:保守派、以李斯为首的革新派、秦始皇、站在现在的后世人。
保守派与革新派辩论:在当时是实行分封制还是郡县制。
最后,秦始皇采纳的理由是什么?今天的你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不仅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还加深对历史情境的理解。
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做到横向、纵向联系,拓展思维与知识视野。
二、创新思维的方式(1)“问题”意识是前提。
中国古代教育家说“问之不切,则听之不专。
”教师应当把自主质疑的学习舞台留给学生,点燃他们思维的火花,质疑的氛围一旦形成,思路一旦打开,他们就会像鱼儿寻找食物一样去求知。
如学习“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时,将其设计成如下几个问题: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表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几个阶段的原因、表现?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对近代中国产生哪些影响?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共同探讨并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高中历史探究活动课的处理

基于安徽省历史学科 的特殊情况 ,教师必须提 供更 多材料作为补充 ,尤其是一些教材 中未展示的 东西 , 如陈 晓枫在《 < “ 中华 民 国” 临时 约法> 的文 化 透视 》 一文 中指 出, 《 临时约法》 是根据 当时条件下交 出政权 的急迫需要 , 违反关 于政体设计的理胜分析 , 将政治制度设计为责任 内阁制 ,在法律价值的追求 上, 表现出工具主义的趋向, 使宪法成为从事某种政 权追求 的工具。 这就违反了人 民主权 、 代议 民主的宪 法本意 ,表现了中国法律文化中将法作为某种制胜 利器 的传统特征。
2 . 选择 情 境
对于写作类 的活动课 ,要注意你所面对的是高 中生 , 他们知识面狭窄 , 各方面能力较差 , 所 以我 们 不能以过高标准来要求中学生 。只要能以历 史事 实 为依托 , 言之成理 , 论述清楚 即可 。 选择设计 问题情境应注意几点 。 第一 , 要有一定 的层次性 , 较高层 次的问题更具有挑 战性 , 才能促使 学生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和能力 、综合 各种方法来 分析解 决问题 。第二 , 问题应符合学生 的实际 , 只有 从学生的实 际出发设计的问题 , 学 生能 自行解决 , 才 能激发 他们探究解决问题兴趣 。 第三 , 要给学生一定 的空间去创新思维 , 发挥 自己的想象力 , 充分表达 自 己的情 感 。 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 的指导作 用。 参与探究活动课过程就是学生对历史资料搜集 、 整理与重新诠释的过程 ,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就应该在探究活动课 的各个阶段 , 放手让学生去做 , 不能过分干预。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 既要组织 学生进行 的搜集 、 分析 、 讨论 、 写作等活动 , 又要 以引 导者的身份参与 , 积极鼓励学 生, 激发他们 的主动性 和 积极 性 。
谈高中历史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应用

图片资料 、 提取信息 、 分析综合 、 论从史出 、 史论结合
来 突 出新 航 路 开 辟 的背 景 、 影 响这 两 个 重 点 , 通 过 引 用史料 、讨论 和问题探究等方法来突破新航路开辟 对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的重大意义这一难 点。⑤经典
体验—— 选择与教学 内容相关 的经典试题 ( 高考 、 模 拟等试题 ) 2 3 道, 让 学生感知 、 体验 , 逐 步形成 良好
的解 题 思 路 。
2 . 高 中历 史课 堂 学案 导 学教 学 的基 本 流 程
二、 为 什 么提 倡 高 中 历 史 课 堂 学 案导 学教 学
高 中 历 史 课 堂 学 案 导 学 教 学 法 一 方 面 满 足 了 高 中学 生历 史 思 维发 展 的 需要 ,另 一 方 面又 能满 足 高 中学 生个 性 发 展 的需 要 ,对 学生 的 自我发 展 和 自我 价值 的体 现有 十分 积极 的作用 。 在这种教学模式 中, 教师不仅 仅是知识 的传 授者 ,更 重要 的任务是 培养 学生 的 自主学 习能力 、 自主学习习惯 , 教会他们 怎样 学习、 怎样思考 , 提高学 生分析 问题 、 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 不仅 能使 学生 高效获得知识 与技 能, 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 、 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案导学课堂教学评价 的基本思 路是“ 以学论 教 ” —— 以学 生 的“ 学” 来 评 价 老 师 的 “ 教” , 以学生在课堂教学 中呈现 的状态为参照 , 评价 课堂教学效益 。
教海探 索
0
课堂学 案导学 教学
■ 马 卫 军
摘 要: 随着新课改 的逐 步推行 , 为贯彻 “ 以学 生为主体 , 以教 师为主导 ” 的教学原则 , 落 实新课 改 自主学习 、 合作学习理念 , 所 以把传统 的“ 满堂灌 ” 教 案 教 学 模 式 转 化 为 指 导 学 生 自主学 习 、 自主探 究 的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运用高 中历史课 堂学案导学教 学方法 , 提高历史课堂质量和效率 。 关键词 : 学案 ; 导学 ; 教学法 ; 教学效果 新课 程标准 的核心理念是 以“ 学生为本 ” , 转变 学生 的学 习方式 , 强调“ 课程功能从单纯注重传授知 识转变 为体现 引导学生学会学 习 、 学会生存 、 学会做 人” 。新课程三维 目标重视过程与方法 , 倡导学生 主 动学 习 , 在多样化 、 开放式 的学 习环境 中 , 充 分发挥 教 师主导性 , 学生 的主体性 、 积极性 与参 与性 , 培养 学生 的 自主学 习和合作学 习能力 ,自主探究历史 问 题 的能力和高 尚的人文 品质 ,增强学生 的社会责任 感和使命感 , 提高学生创新 意识 和实践能力。 我校不 久 承 接 了学 案 导 学 教 学 法 这 一 课 题 ,为 此 我 结 合 高 中历史课教学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应用 ,以供参 考, 并 能起 到 抛砖 引 玉 的 目的 。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探究

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探究在高中课程体系中,历史课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却没有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研究性学习就顺应了这一时代发展趋势,它可以帮助学生转变思维及学习模式,也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是当下比较科学的教学模式。
1 在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研究性学习具体是指: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从社会、自然或生活中选取适当的专题加以研究,通过对其研究而让学生主动地去理解、掌握、应用知识。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其加以开展主要是由于以下因素。
1.1 符合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课标要求在新的课改形势下,素质教育必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加以培养,特别是在高中教育方面,对学生的实践创新活动更是有较高的要求,成为高中教学的必修课,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活动,如: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及社区服务。
而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就是研究性学习,近几年来一直是我国基础教育研究与开发的重点。
在某些学校的运用过程中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受到了广大师生、学校领导、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并得到一致好评,符合新课改下历史教学的课标要求。
1.2 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实施教学的关键点和出发点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获得发展。
在高中的历史教学活动中,在向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性思维,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去思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般有以下两种形式。
第一,认知学习,在受到外部强制因素的影响下,学生都是被动的接受及记忆,此种学习方法已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人才发展需要。
第二,经验学习,他以学生的成长经验为基石,学生会主动、自发的去学习,并与自身的兴趣、愿望及需求相结合,其学习效果明显、意义突出。
在以往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多表现为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让学生被动地接收、记忆和消化,学生没有良好的历史思维模式,难以利用历史知识对某些新的历史问题及特定的历史现象加以分析,难以达到历史的教学目的。
浅谈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史料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第二中学冯涛)摘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史料教学,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为了适应高考以材料解析来考核学生自主学习和历史探究能力的发展趋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多媒体技术与史料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生动鲜活的历史情境,激发其学习历史的浓厚兴趣。
还能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其高尚的情操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多媒体技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自颁布以来,已在中学施行了好几年。
这几年来,各地的高中历史教师在吃透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将教材内容和当地的教学实际相结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当地学生学习的历史教学经验,极大提高了当地高中的历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历史探究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史料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和重视,而且其在高考等教学考核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运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史料教学的水平,成为高中历史教师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实施史料教学的必然性史料是构成历史的材料,亦即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痕迹。
它承载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信息,能较为生动具体地展现历史发展的本来面貌,是后人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资源的源泉",以真实的史料为基础进行高中历史教学,不仅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高考等考试考核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首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其次,查阅这几年的文综高考卷可以发现,历史部分的试题中,不仅是问答题以几段史料出题,就是选择题中也有一半的试题是靠史料出题.由此可见,高考的出题思路体现和贯彻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即通过阅读史料来获取其中的历史信息,通过自主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来提炼出其中所隐含的历史发展线索和内在规律。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有效教学研究

本次演示通过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为提高高 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然而,由于研究时 间和样本的限制,本次演示所提出的建议尚不够系统和全面。未来研究可以进一 步拓展和深化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范围,为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 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参考内容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在这 个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 次演示旨在探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以期为未来的 教学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在过去的研究中,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 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有效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等。优 点方面,已有研究提出了不少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如情景教学、合作学习等, 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3、进行有效的评估。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的手段,要制定合 理的评估标准,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谢谢观看
二、有效教学的概念和策略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使学生 的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有效教学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 个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要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使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探究欲望,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满堂 灌”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需 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 文言文学习中。例如,在教授《游褒禅山记》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探讨文章中的重点和难点,并让学生通过表演、讲解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学习 成果。
开放性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中 图分 类 号 : 3 .1 G624
一
文 献 标 志 码 : B
应该 打破传 统课堂教 学 当中教师 主宰一切 的形势 , 突 破传统 的课 堂教学单 向的信息传递模式 。通过课堂一 E 师生 、 之间的交流和讨论等形式 , 现师生之间共 生生 实 同参 与课 堂教学 的 目的 ,促进教 师与学 生共 同进步和
发展 , 实现教学任务 。
开启学生的思维 。历史知识本 身就是客观 的 , 但是我们 的认识应该带有主观性 ,使开放 性的思维有效 地开展 评述 。 例如对于哥伦布在西航的过 程中 , 一些学生说其 开创 了近代人类文 明的新 篇章 ,该事件 的意 义不亚于 英 国资产 阶级革命 ; 一些 学生 说新航 路 的开辟 , 美 为“ 国文化” 的形成创造 了前 提条件 ; 等等 。这些 问题 的形
题 主要包括 以下几种 类型 : 件开放 型 、 条 方法开 放型 、 结论开放型 和综合 开放 型等 。条件开放 型问题的特点 是先给 出结论 ,要求学生 从不 同的角度 去寻找这个结 论成立 的条件 , 主要培养学生思维 的敏感 性 。比如 “ 一
平得到更好 的改善 , 从而形 成学 习历史的能力 , 更好地 让学生获取 丰富的情感体验 , 发展 自己的个性 。 3 . 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 。 我们应该鼓励学生, 适合 } { _ j 自己的方法进行课 堂学 习 ,学 生在课堂上应该大 胆地 发言 , 畅谈 自己的观点 和疑 问。只要发现学生想说 , 便 让学生去说 , 对每一个学 生都要充满希望 , 用心去关注
浅谈对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

浅谈对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的思考与实践历史学科本身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僵化和教学方式的落后,历史教学并没有体现学科本身的特点,造成了“精彩的历史,枯燥的历史课”的尴尬局面。
极大地影响了历史学科培养思辩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认识功能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完善人格的教育功能的发挥。
在以往历史教学中普遍应用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早已被大多数学生所厌倦,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在老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过程中被扼杀,对历史知识的需求在枯燥的课堂上得不到满足,他们更愿意通过课外的其它媒体途径,如历史小说、电视、电影等来获得有关历史的信息,历史课面临失去教育主渠道地位的危险,这对于学生系统学习历史知识,形成科学的历史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历史是古老的学科,但不是陈旧的学科,为了让历史教学焕发生机,真正发挥育人成才的功能,就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改良教学内容。
应用研究性学习方式,打破接受性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的一统天下,将成为历史教学改革的转折点,因为研究性学习方式本身的特点和要求,关注的是学习的过程和学生在过程中得到的体验和感悟,故而学生不仅仅获取了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掌握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并且可以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学习历史的乐趣。
历史教学的传统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已是个不争的事实,最新的课程标准、历史教学新大纲及历史新教材逐步推广实验,极大地推进了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
如何将历史教学与学生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并能够让每个学生通过我们的历史教学体验和感悟历史,亲身参与、主动探究、思考回味、合作学习,逐步提高终身受用的历史素养和历史思维,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个实际问题。
对此,我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对解决此问题会有较大帮助。
历史作为过去生活的重现,本来就与人的生活世界、当今的生活状态密切相关。
历史教育作为教育,作为依托历史唤醒人对世界的意义和人本身生存的意义的领悟的一项活动,理应创建一种具有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教学新模式。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占有 的成绩 比例已不容忽视 。 文科 的学生在高考 中, 历史 的分数 要 占到 1 0 0分左右 , 历史学科成绩 的高低 , 直接影响到 了文科综 合 的成绩 , 也就是直接影响到你高考成绩的优劣。高考改革后 ,
我们发现 , 历史 的考试不再是那么 的死板 , 如还仅仅是靠考试之 前我们死记硬背 ,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我们对历史测验的要求了。
N 黧
刘俊 玲
@ 鼹 鸥 @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
( 河南遂 平第 一 高级 中学 , 河南
摘
驻 马店
4 6 3 1 0 0 )
要 在 素质教育大力发展 的今天 , 历 史教学作为一门连接过去和现在的纽带学科 , 在锻炼 学生的文化知识过程 中扮 演的 角色
变得越 来越重要。因此, 如何 帮助历 史教学快速的在新课程改革 下转变, 是 目前历 史教 学研 究的重要 工作 。下面 , 本文将简要的介绍 下, 目前我们历 史教 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以及一些解决的措施 。 关键词 历 史; 教 学; 改革 目前 , 伴 随着改革开放 日益深入 , 外国形形 色色 的思想观念 和文化思潮 , 开始大量的涌人 中国, 对 我们传统 的文化产生着致 三、 高 中历史教学改革措施分析 1 . 明确我们的教学 目的 学习历 史的 目的就是通过对历史的学习能够 显著地提 高学
四、 小 结
1 . 不明确历史 的教学 目的 历史教学就是提高学生 的人文素质。让学生在学 习古今 中
外 的历史后 , 能够开 阔他们的视野 , 在古人智慧 的熏 陶下 陶冶 自
己情操 , 让 自己的人格更加完善 , 通过历史 的学 习, 能够让我们
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正确 的历史观。但是 长期 的填鸭式知识教
高中历史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研究

、
形 成 相对 全 面而 理 性 的历 探究式 教学 的特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 其一 , 探究性 。 题 。引 导 学 生 从 多 个 层 面 来 思 考 问 题 , 史观 。 这种教 学模 式高度重视学生探究精神培养 , 在 发展 学生的创 新精 4 . 关 注课外拓展 , 开展持续探究 神与个性 品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 教师为学生探究与思考提 历史本身存在着无尽 的魅力 , 教师在进行历史课程教学 的同 供 相应 的条件 , 支持学 生创新质 疑 , 引导学生表 达 自身 的观 点与 时, 还可引 导学生扩大课外 历史资料 阅读 , 了解 更多 的历史史 实 见 解。其二 , 质疑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 中, 教师 引入探究式教学方 与事件 。 课本 内容十分有限 , 通过开展持续探究 , 拓展课外历史资 式, 应 高度培养学生 的质 疑性 , 质疑是 问题发现 与提出 问题 的重 料 阅读 , 能够拓展学生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如在历史教学 中, 对于 要方式 。教师可 以结合历史事件设置情境 , 引导学生从 不同视角 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相关事迹进行 了介绍与分析 , 教师 可以引导学 来 分析历史 现象或事件 , 学会质 疑问题 , 这也是 探究式教学 目标 如康有为 、 孙中山等。对于 实现的重要前提 。 其三 , 开放性 。 探究式教学不追求统一性或标准 生去查阅其他历史人物 的事迹与主张 , 坚持探究 , 性答案 , 教师应理性对 待不 同学 生的观点与认 识 , 坚持开放 性原 这些历史人物的历史评价又是如何。带着相应的问题 , 则, 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观点。 二、 探 究 式 教 学 模 式 在 高 中历 史 教 学 中的 操 作 路 径 分 析
探索篇 ・ 教学研究
应 用 与 实 践 研 究 高 中历 史探 究式教 学模 式 的
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探究——以疫情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为例

课堂/实践荩案例分析KETANG SHIJIAN高中历史研究性课题的教学活动探究——以疫情背景下的研究性学习为例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展妍娜因疫情防控的需要,云端教学、居家学习成为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线上学习之余,有了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去查找资料、研究问题。
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学年设计了“线上学习”课题研究方案,九个学科从自身学科特点出发,设置小课题。
历史学科是围绕20世纪和21世纪哈尔滨地区经历的两次瘟疫,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
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历史备课组最初设计了多个角度,比如中国历史上重大疫情、历史上的疫情灾害及应对措施、人类历史上的若干次重大疫情等。
最终确定研究性课题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情境性。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当时的历史环境,感受人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对史事进行深入的探究。
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经播出《伍连德与东北大瘟疫》,1910年10月,鼠疫从沙俄经由中东铁路传入哈尔滨,通过飞沫传染肺鼠疫很快蔓延到整个东北地区,波及到临近省份。
外交官施肇基力排众议,力荐31岁的马来西亚华人医生伍连德承担东北防疫的重任。
在疫区,面对各种困局,伍连德孤注一掷,果断提出对哈尔滨采取“戴口罩、建隔离区和火葬”等措施,最终消灭鼠疫。
纪录片中展示了很多珍贵的图片和文献资料,还原了当时疫情暴发的主要经过。
一位学生在研究感悟中写到:“这次的研究性学习是第一次以这样的形式开展,一开始历史教师在Pad上发布了《伍连德与东北大瘟疫》的视频时,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看,每看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感悟,所以在选择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历史。
”现实性。
课题的研究与现实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对于认识和理解当今社会是有帮助的。
本次疫情与20世纪的东北大瘟疫从传播途径和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很多的相似之处。
哈尔滨虽然不是本次疫情的中心,但也受到了波及。
以乡土历史资源为课题进行研究,学生便于结合当地实际进行调查,收集资料,更能引发对现实问题的历史思考。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史料实证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探究摘要】历史实证作为高中历史的核心素养之一,对帮助学生正确、客观地理解历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渗透历史证据。
在收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过程中,要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加强对历史的认识,提高历史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教学策略;作用分析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9-110-01史料实证,是指对所获得的历史资料进行辨析,试图用可信的历史资料再现历史真相的态度和方法。
历史是不可逆转的,如果我们想了解真实的历史,只能依靠现有的历史数据,这反映了历史证据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教学内容的拓展、学生历史数据分析的指导。
要强化教学效果,就需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更好地实现高中历史育人价值。
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点阐述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策略。
一、注重材料筛选,重现历史真实史料实证下的历史课堂教学,自然要以史料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倍重视史料的搜集与选择。
但是,要想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原则:一是权威性。
尽量从权威性的专著或史书中选取史料,这样才能展现历史的原貌;二是针对性。
教师在选择史料时要以教材为核心,要针对某一知识内容,以强化教学效果;三是以生为本。
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史料,以简化学生的理解过程。
只要满足以上几点要求,才能真正重现历史真实,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一课时,为了照顾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我先展示一张“侵略者坐在清朝皇帝宝座上”的照片,借此引出本节课的题目。
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为了体现日本军队对我国人民的残忍虐杀,我选择一组日本随军记者在旅顺拍摄的照片,它具有足够的权威性,足以成为日军屠杀中国居民的罪证。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让 学生 产生 求 知欲 ,而 且也 有 利于 学生理 解 教 材上 的结 论 ,甚 至还 能发 现新 问题 ,得 出新 颖 的结 论 ,有 利于 开 阔学 生 的视野 和思路 ,达到较好 的 教学效果 。 三、 “ 欲 说还休 ” ,引导学 生规 范用 词。 作 为 一名 历史 教 师在课 堂 上常 会碰 到这样 的情况 :在 课堂 上 让 学生 谈 自己对某个 历 史 问题 的认识 时 ,不 少学 生 常 因不 能 使 用恰 当地词 语 或句 子来 表 达 自己 的想 法 而憋 红 了脸 。这 时教 师 须慢 慢 引导 他 们 ,使 之把 自己的想法 表 达 出来 。当然 这里 不 需 直接 告 诉 他 们 用什 么词 语 ,只 须 以间 接 的方 式帮 他 们 捅 破 “ 那层 纸 ”就 行 了。例 如 :在 学 习世界 近 代现 代史 下册 “ 法 西 斯 国家 的扩张 和反 法 西斯 斗 争 的开 始 ”这 一节 内容 时 ,我让 学 生 找 出2 0 世 纪3 O 年 代 法西 斯 国家 扩 张的代 表 事例 ,然 后 故意 问 他们: “ 法西 斯 国家 的这些 扩 张都 ……? ” , “ 成功 了 !” 学 生 就会 习 惯性 地脱 口而 出,但 很快 他们 又 会感 到把 “ 成 功 ”这 词语 用 于法 西斯 国家 的扩 张显然 是不合 适的 。我接 着鼓 励 他 们 思考 :应 怎样 表 达才 是准 确 的。 学生 自然会 借 鉴书 本 ,实 在 不 行 ,教 师再 给予 暗示 ,这 样 他们 很快就 学会 了用 “ 法西 斯 扩 张 的阴谋 得逞 ” 、 “ 反 法西 斯 斗争 暂时处 于劣 势 ”等 正确 的语 句来 表述 ,而且 能牢 牢 记在 脑 海中 。类似 的方 式 有很 多 ,通 过 这样 帮 助学生 学 会运 用 规范 的 、恰 当的文 字来 表述 对 历史 的认 识 的效 果 是比较 好的 。
探究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探究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摘要:随着新课改浪潮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出现在了课堂之上。
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在教学课堂上引进新的技术已经成为了大的趋势。
多媒体的应用使得课堂形式多样化,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教学方法的革新,有别于教师讲解,学生学习,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更值得教师应用和推广。
高中时段特殊且课程多,时间紧张的情况下给学生造成了更多的心理负担,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历史这样需要背诵部分很多的科目,对学生来讲更添压力。
高中生面临高考,更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改变上做出努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6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9)11-083-01引言:高中历史,涵盖范围广,知识点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占据了绝大部分,唯一明显具有逻辑性的地方是历史具有时间上的顺序性,但是尽管如此,对于很多高中生来说,历史成绩都并不理想。
高中阶段,提高学生的历史分数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目标,用对技巧和方法就是关键。
想要提高高中生的历史分数,仅仅依靠背诵这一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做出改变,下文就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先看历史教科书,再听教师讲。
高中阶段是人生重要的阶段之一,即将面对高考,学业上的压力繁重,语数英课程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
英语在没有大的语言环境背景之下,本来就是一种挑战,还是高考的必考科目,重要性可想而知,上课要集中精力,课下还要用大量的时间刷题,对高中生的身体和精神上的挑战也十分沉重。
相对比之下,历史课在高中生的意识中,课上听教师讲解,课下背一下重点,然后考试。
熟不知高中历史知识点多而杂,死记硬背很难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不去进行理解记忆的可能结果就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历史课的成绩并不理想。
通过教师让同学进行课前学习,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让其划出不懂或者是自己认为是重点的部分,在课堂上提出,由教师进行详细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 挥 学 生 的 主体 性 、 极 性 和 参与 性 , 高 是 死 板 的 、 旧的 、 洞 的 , 际 上 历 史 是 养 综 合 、 括 及 辨 证 分 析 历史 事 件 的能 力 , 积 提 陈 空 实 概 创新 意 识 和 实 践 活 动 。 鲜 活 的 、 态 的 、 实 的 。 着 历 史 研 究 的 并 用 改 革 开放 后 的 巨大 变 化 来 激 发学 生 的 动 充 随
也 历 课 程 目标 设 置 上 是 这 样 要 求 的 “ 习 历 史 究 的 特 点 , 能 更 好 的 发 挥 历 史 教 学 的 教 上 积 极 主 动 , 史 思 维 的能 力 和 解 决 历 史 学 是不断加 深对历史和现 实的理解过程 , 同 育 功 能 。 学 科 问 题 能 力 也 有 明 显进 步 。 生 的 协 作 学 时 也 是 主动 参 与 、 会学 习 的过 程 … , 学 注重 综 合 探 究 课 因为 有 以 上 多 种 的 作 用 ,
首 先 , 中 历 史 的 综 合 探 究 课 是 体 现 维 来 理 解 和 认 识 历 史 知 识 。 高 另外 历 史 教 学 普 遍 地 采 用 多 媒 体 教 学 手 段 , 充 大 量 的 补 新 课 程 标 准 的 具 体 要 求 的 , 且 与 教 学 的 还 担 负 着 培 养 健 康情 感 和 高 尚情 操 、 扬 具 体 生 动 的材 料 , 设 历 史情 境 , 并 弘 创 课堂 气 氛 民 族 精 神 、 成 正 确 人 生 观 价 值 观 的 教 育 民主 和 谐 。 些 活 动 极 大地 提 高 了 学 生 学 形 这 内 容密 切 相 关 。 高 中 历 史新 课 程 标 准 在 过 程 与 方法 的 任 务 , 合 探 究课 正 是 体 现 了这 一 学 科 研 习历 史 的兴 趣 。 习 历 史 的兴 趣 大 增 , 堂 综 学 课
i i i 2 圜
甍 。。 。 。 , 。 。 。 , 。 。
创 新 教 Leabharlann 高 中历 史 探 究 课 在教 学 中 的应 用
李亮月 ( 宁省本 溪市第 四高级 中学 辽 宁本溪 1 0 0 辽 7 0 ) 1 摘 要: 新课 程改革在课程 的设计 中增加 了综合探 究课 的内容, 力求 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性 , 积极性和 参与性, 高创新意识和实或活动 , 提
但 是 在 实 际 的 教 学 中 将 其 忽 略 掉 了。 文从 课 程 标 准 、 学 新 模 式 及 历 史 学 科 特 点 等 方 面论 述 了综 合 探 究 课 设 置 的 必 要 , 用 一 节课 堂 本 教 并 实 录来说 明综合 探 究课在 教 学 中的应 用。 关键词 : 学内容 教 学模式 学科特点和教 育功 能 兴趣 教 中 图分类 号 : G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4 0 8 ( o ) 9 a-O 6 0 17 - 9 x 2 1 0 () 1 - 1 0 6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深 入 开 展 , 了 全 探 究课 正是 用 学 生 感 兴趣 的 话题 创 设 情 境 间 , 时 增加 了 团队 意 识 。 第 二 个环 节 新 为 同 在
面 实 现 历 史 课 程 的 教 育 功 能 , 中 历史 教 来 激 起 学 生 探 究 问 题 兴 趣 的 , 变 了传 统 闻联 播 的 环 节 中 , 组 的 发 言人 以 新 闻 的 高 改 各 学在 教 学 理 念更 新 、 学 思路 拓宽 、 学 目 教 教 的 的 转 变 、 学 内 容 调 整 、 学 方 式 改革 、 教 教
但 是 在 实 际 的教 学 中 却得 不 到 应 有 的 不 断 深 入 以 及 人 们 认 识 视 界 的开 阔 , 们 人
爱 国、 国 的精 神 。 第 四个 环 节 猜词 游 戏 强 在 中 用 改 革 开 放 后 出 现 的 流 行 语 来 生 生 互
重视 , 其 不 在 高 考 考试 范 围内 所 以很 多 对 许 多 历史 人 物 、 史 事 件 等 历 史 现 象 有 因 历 教 师在 实 际 操 作 中将 其 忽 略 掉 了 。 个 人 了 全 新 的 认 识 , 我 历史 理 论 也 不 断 更 新 , : 如
觉 得综 合 探 究 课 决 不 是 可 有 可 无 的 内容 ,
它 的设 置是 有 一 定 的 科 学 性 的 。
动 、 生 互 动 , 为 一 个 有 回 味 的 课 堂 结 师 成 这 近 代 史 观 、 球 史 观 、 明史 观 等 , 映 到 尾 。 堂 课 的 设 计 充 分 体现 了 综 合 探 究 课 全 文 反 在 历 史 教 学 中就 要 求 用 多 角 度 、 层 次 的 思 的 作 用 及 在 教 学 中的 应 用 , 教 学 中 教 师 多
计 中增 加 了综 合 探 究 课 的 内 容 , 求 充 分 力 的 特 点 , 般 人 认为 历 史就 是 固定 的事 实 , 一 因及 引 发 了 人 们 思 想 观念 的 变 化 , 此 培 以
通 体 培 再 次 , 中 历 史 的 综 合 探 究 课 能 更 好 道 , 过 此环 节 将 知识 系 统 化 , 系化 , 高 的 体现 历 史学 科 和 历 史教 学 的特 点 以 及 历 养 了学 生 综 合 、 较 、 纳 和 概 括 的 能 力 。 比 归
教 学 模 式 , 养 了 创新 思 维 。 培
形 式 将 知 识 点 进 行 分 类 总 汇 , 成 系 列 报 形
教 学评 价 完 善 等 方 面 发 生 了 巨大 的 变化 。 第 三环 节 百 家 讲 坛 中 , 言 人 切 身 说 衣 食 发 其 中体 现 在 高 中 历史 教学 内容 上 的 变 化是 史 教 育 功 能 。 历 史 做 为 一 门 社 会 学 科 有 其 自身 研 究 住 行 的 变 化 并 理性 的 多角 度 分 析 变化 的原 将 通 史 改 变 为 九 个 专 题 , 且 在 课 程 的设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