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参赛运动员年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 月总第 期
20187
189
第35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参赛运动员年龄分析
刘宇珍,王文生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主要分析2017年第35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参赛运动员
年龄特点,得出:俄罗斯霸主地位难以撼动,亚洲国家崛起;世界艺术体操仍处发展的稳定期,优秀艺术体操运动
员分布不均;本届参赛人数基本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比赛最佳竞技年龄为19~20岁,集体项目中获奖团队运动
员最优平均年龄为19岁左右,以不具有一致性的、跨度大的年龄结构为宜。
关键词: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奖牌;年龄
中图分类号:G83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8)07-035-03
投稿日期:2018-06-13
作者简介:刘宇珍(1987—)
通信作介:王文生(1961—)
第35届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于2017
年9月3日在意大利完美落幕,本届世锦
赛的24枚奖牌由6个国家分享,获金牌
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7枚和意大利1枚;
按奖牌总数排名为俄罗斯13枚、日本4枚、
保加利亚3枚、以色列2枚、意大利和白
俄罗斯各1枚,俄罗斯占据榜首,两个亚
洲国家荣登奖牌榜,日本艺术体操团队创
历史新高,以仅次于俄罗斯的奖牌数而归
入了艺术体操强国之列。
我国艺术体操团
队在本届世锦赛中并无奖牌收获,需再接
再厉。
世界艺术体操格局出现新的变化,
欧洲国家中除俄罗斯艺术体操王国巅峰的
地位暂时难以撼动之外,其他国家均可博
弈,近几年的艺术体操项目上,俄罗斯领
跑欧洲于世界的前列,亚洲崛起、将逐鹿
奥运会赛场。
1 参赛国家与参赛运动员数
量简介
本届世锦赛共有来自全世界53个国
家(地区),254名运动员,个人项目90
人,集体项目29个国家参加。
与上届对
比,参与国家减少4个,运动员人数减少
25人,属于发展的稳定期。
各国参加人
数大致呈两级分化,只参加集体项目的国
家2个,只参加个人项目的国家有24个,
2个项目都参加的国家有27个。
深层次
分析,参与单一项目的国家,优秀艺术体
操运动员有所欠缺,同时也说明世界优秀
艺术体操人才资源分布不均。
2 参赛运动员年龄相关信息
分析
2.1 参赛运动员年龄的特点
如图1所示,本次世锦赛参赛总人数
254人,平均年龄18岁,最大年龄为25岁,
最小年龄16岁。
相比国际体联的其他体
操项目如竞技体操、韵律操、蹦床来说,
年龄跨度不算大,说明竞技艺术体操是
比较年轻化的运动项目,运动员比赛生涯
不长。
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16岁,共67
人;最少人数的为24岁,仅1人,25岁
4人,16、17岁的运动员正好占总人数的
1/2(127人),20岁以上的运动员总数为
28人。
图1中参赛年龄走势曲线在21岁
(含21)之前呈递减趋势,21岁之后走势
较平缓,整体上各年龄段参赛人数随着运
动员年龄的增高而逐渐减少,即年龄与参
赛人数呈负相关。
16~17岁运动员是本
届世锦赛运动员的主要年龄段,参赛选手
趋于年轻化,从侧面也说明各国都在积极
地备战东京奥运会,提前储备和历练后备
军团。
2.2 不同年龄段内各项目参赛人
数的对比
对比参赛总人数、个人项目、集体
项目的年龄特点(图1)。
3组曲线都是呈
下降趋势,最高点都出现在16岁,其后
依次是17、18、19、20、21、22、23岁,
各年龄段里(16~23岁)参赛总人数越
多,集体项目参加人数也多,个人项目参
加人数也同样会多,且大致为年龄段内总
参赛人数>集体项目参赛人数>个人项
目参赛人数。
唯一的24岁运动员参加集
体项目,4位25岁队员全部参加个人项目,doi:10.3969/j.issn.1674-151x.2018.13.017
竞技体育
理论与方法探索
Sport
其他年龄段在总人数、集体项目参赛人数、个人项目参赛人数上大体呈正相关。
2.3 运动员参赛年龄与获奖年龄
相关数据分析
2.3.1 各年龄段获奖牌运动员人数与参赛人数对比 24枚奖牌中,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年龄段为17~20岁,各5枚;21岁和23岁各3枚,22岁和25岁无奖牌,而人数最多的16岁档只有2名选手夺牌。
相比参赛人数随年龄增大的明显递减走势,获奖牌运动员在各个年龄阶段的人数趋势线却是较平缓的,无太大起伏。
在此计算各年龄段内获奖人数与总人数的比值,最高比率为24岁,1人参加1人获奖牌;最低比率为22岁和25 岁,无人获奖牌。
以上2个数据的年龄段参加的总人数极少,不具有代表性。
以下着重突出10人以上(16~20岁)的年龄段。
如图2所示,16岁年龄档67人中2人获奖牌,为曲线的最低点,20岁年龄档18人中5人获奖,为曲线的最高点,20 岁>19岁>18岁>17岁>16岁。
各年龄段获奖运动员人数所占比率与参赛人数
锦赛各比赛项目的获奖选手中,金牌得主运动员年龄为16~23岁,跨度为7岁;银牌和铜牌得主运动员16~24岁,跨度为8岁。
金、银、铜牌运动员年龄走势平缓,跨度不大。
个人和集体项目中,金牌得主平均年龄19(18.6)岁;银牌得主均龄19(19.4)岁;铜牌得主20(19.7)岁,年龄无太多差异,本次比赛场上的获奖运动员平均年龄为19岁左右。
2.3.3 个人全能资格赛成绩在各年龄段的均值比较 参加资格赛的选手共90名,将资格赛成绩整理,平均成绩大致可以分为3个板块:20岁>23岁>19岁(55分以上)>25岁>17岁>22岁(52~54 分)>16岁>18岁>21岁(51分以下)。
标准差和极差最大的都为19岁,说明此年龄段内的参赛运动员综合能力相差较大,除此外,也与个人全能金银牌得主在此年龄段内有关。
综合各年龄段内的获奖比率(20 岁>19岁>18岁>17岁>16岁),各项目获奖运动员年龄(19岁左右)以及比较个人全能资格赛在各年龄段的成绩数据和最小年龄运动员均出现在团体项目中,故以集体项目获奖牌的国家(俄罗斯、日本、意大利、保加利亚)和实力相对较弱的末数3国(挪威、新加坡、埃及)为例,分析此次集体项目获奖牌团队的运动员年龄特点。
获奖牌的艺术体操团队中,运动员最大年龄分别为23岁、23岁、23岁、21岁,最小年龄分别为17岁、18岁、16岁、16岁,相差5~7岁,各国平均年龄18~20岁,年龄没有一致性;艺术体操水平相对落后的末数几国中运动员年龄趋于一致,最大年龄18岁,最小年龄16岁,两者仅相差1~2岁,甚至不相差(挪威),平均年龄16~17岁。
这些国家的集体项目运动员年龄都是本次参赛的最低年龄。
2组数据有明显差异,通过本次世锦赛集体项目运动员年龄结构对比分析得出,优秀的艺术体操团队里运动员年龄不具有一致性,年龄跨度相对较大,平均年龄为(19±1)岁,充分利用参加过比赛的运队员的丰富经验,让其起到帮带作用,以创造最优团队年龄结构,让各个年龄段的队员在比赛中能各展其长,各补所短。
2.5 我国本届世锦赛运动员年龄特点
本届艺术体操世锦赛我国共有8名运动员参加,涉及所有个人和集体项目,以未有奖牌收入结束本次比赛。
以下对我国参赛队员最大年龄、最小年龄等特殊数据与所有参赛队员进行对比分析,如表1所示。
我国8名参赛队员分别为16、17、19、19、22、22、22、23岁。
其特殊年龄数据分别与本次世锦赛参加者年龄数据对比来看,只有最小年龄数据相同,都为16岁,其他均有所出入。
我国参赛运动员最大年龄23岁,最小年龄16岁,跨
度为7岁,小于世界水平1岁,无太大差 异;但是我国参赛队员平均年龄20岁,大于平均数值2岁,说明我国参赛者年龄偏大,而且就前文得出的本届世锦赛最佳竞技表现年龄20岁,我国艺术体操团队中没有出现。
前文就集体项目年龄结果进行过分析,在此结合我国集体项目运动员年龄数值进行分析会有更明显差别。
我国集体项目运动员最大年龄23岁,最小19岁,年
龄跨度4岁,运动员中人数最多的年龄为22岁,平均年龄21岁,而获奖牌的集体队伍中最大年龄与我国相同,最小年龄16岁,跨度为7岁,人数最多年龄17岁,平均年龄为19岁,以上可明显看到不同,表中的数值中除最大年龄相同外,其他均
表1 参赛运动员与我国参赛运动员年龄对比
运动员
参赛运动员获奖运动员
集体项目获奖运动员我国参赛运动员我国集体项目运动员
人数最多年龄/y
1617~20172222
最大年龄/y
2524232323
最小年龄/y
1616161619
平均年龄/y 181919±12021
(下转第66页)
竞技体育
图2 各年龄段获奖牌运动员人数与参赛人数对比图
Sport
年增多,且2014年开始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是由于长跑项目是锻炼心肺功能较为省时简便的项目之一,对学生的成长锻炼价值高,考试中心理压力释放快,考试失误率相对较低。
此外,长跑项目也是今后高中和大学体育考试的必考项目,从初中打好基础长期收益,2019年开始镇江市将它作为中考的必测项目,导向作用明显。
游泳选项比例的增加得益于全民健身工程的积极推进,镇江市各区游泳场馆数量近几年快速增加,特别是小型室内游泳馆增长较快,为学生参加游泳学习和锻炼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同时随着家长对学生掌握一项必要的生存技能认知度的提高,会主动带小孩参加游泳技能的培训,也是促进学生游泳技术技能提高,积极参加游泳锻炼的重要因素。
2.4 镇江市中考体育考试评分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对比分析
由表3可见,立定跳远除优秀标准低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外,其他均显著高于国家标准;中考耐力跑项目测试标准均高于国家标准;而男生引体向上和女生仰卧起坐中考标准均显著低于国家标准。
可见,中考体育考试的实施,积极促进了学生的锻炼,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和体育锻炼意识。
但镇江市的中考体育身体素质方面的评价标准对照国家标准来说还有差距,从访谈情况来看,教育部门已适时地根据学生逐年回升的体测数据情况,不断提高标准,力争与国标同步,
不断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提高。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3.1.1 历年体育中考考试方案除总分和
各类项目分值有所提高外,其他变化不
大,参加体育中考学生的人数总体呈下降
趋势。
体育中考成绩的满分率呈逐年上升
趋势,优秀率下降较为明显,减少部分的
比例向满分率转化,良好率呈上下波动走
势,合格率保持在高位。
3.1.2 4类测试项目得分率情况整体较
好,体操技巧类得分率最高,其他依次是
耐力素质类、球类技巧类、综合力量素质
类。
数据反映出学生在综合身体素质方面
锻炼还需重视和加强。
3.1.3 学生选项情况中,支撑跳跃与武
术、排球、女仰卧起坐及男引体向上、跳
绳项目为各类选项的首选。
3.1.4 镇江市中考立定跳远项目除优秀
标准低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外,其他
均显著高于国家标准;耐力跑中考测试标
准均高于国家标准;男生引体向上和女生
仰卧起坐中考标准均显著低于国家标准。
3.2 建 议
3.2.1 学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身体素质
和体育项目技术技能情况的摸底和调研,
制订符合每个学生特点的运动处方和选项
计划,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合理选
项,减少盲从现象,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
识的养成,促进学生锻炼效果和测试成绩
的提高。
3.2.2 强化学生综合力量和耐力类身体
素质锻炼,提高考核权重大的项目得分率。
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中应当不断增加
运动量和强度,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
性和针对性,增加课外活动锻炼的次数,
布置一定的校外体育锻炼作业,加强检查
和反馈,积极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考试能
力的提升。
3.2.3 逐步提高各项考核项目考试难度,
逐步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衔接。
教育主管
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每年体育中考考情
分析和研究,加强对学校督查和调研,建
立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如“体质检测不
达标学校,学校评奖评优一票否决制度”
等;逐年提高中考体育测试的总分,逐步
增加考试难度,促进学校和社会的重视程
度的提高,不断提升学校体育的地位。
实
现体育中考标准与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的衔
接,努力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意识和体质健
康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海元.我国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制度
实施现状分析[J].体育学刊,2008(9):9.
[2] 镇江市教育局关于印发《2014年镇江市
中考体育考试方案》的通知[S].镇教办发
[2014] 20号,2014:4.
大于获奖团队运动员数值。
这说明我国集体团队年龄没有达到本次世锦赛的最优结构,且年龄跨度小,也说明我国在新奥运周期中对后备力量的培养方面有所欠缺,故应多关注选材和人才储备,以保证艺术体操在我国连续且稳步的发展。
3 结论与建议
世界艺术体操格局出现新的变化,奖牌被欧亚两大洲瓜分,俄罗斯霸主地位难以撼动。
本届比赛艺术体操仍处于发展的稳定期,各国参赛人数不均,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也分布不均。
参加世锦赛人数基本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获奖牌运动员人数却基本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多,参加个人项目、集体项目、总参与人数趋势线大致呈正相关。
各年龄段获奖运动员人数与参
与人数大致呈负相关,本届艺术体操运动
员竞技状态表现最佳的年龄为19~20岁。
优秀的艺术体操团队里运动员年龄不具有
一致性,年龄跨度相对较大。
我国参赛者
年龄偏大,集体团队年龄没有达到本次世
锦赛的最优结构,且年龄跨度小。
本次世
锦赛是各国备战2020年奥运会的一次试
炼,虽然不能因一次结果就片面的一锤定
音,但至少说明该国在比赛的某个时段的
具体实力。
我国应重视艺术体操优秀后备
力量储备,优化团队年龄结构,提高本国
国际裁判的执裁水平和国际话语权。
参考文献:
[1] 许琛,张喆,王文生.世界艺术体操锦
标赛53年发展历程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
学报,2017,29(6):537-539.
[2] 闫丽敏.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外艺术
体操个人成套动作难度探析[J].河南师范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2):
180-183.
[3] 于梦源,徐华.2017版国际艺术体操评
分规则集体项目变化特点分析[J].经贸实践,
2017(15).
[4] 徐恬,倪旭芬.近3届世锦赛中外优
秀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棒操难度动作比较研
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2):
249-256.
[5] 王美楠,王文生.第31届世界蹦床锦
标赛评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8
(6):533-540.
[6] 郭秀文,郭蕾.从2013年版国际评分规
则看艺术体操运动的发展动向[J].体育学刊,
2014,21(20):125-128.
(上接第36页)
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