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鸿门宴》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苏教版必修三《鸿门宴》(教材版本名称、章、节名称)
作者及工作
吴婷婷山西省吕梁高级实验中学
单位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将自己在本节课教学中的亮点设计所依据的指导思想或者核心教育教学理论简述即可,指导思想和依据的教育理论应该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明确体现出来。

本部分内容必须和实际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避免出现照搬课标中整个模块的教学指导思想等情况
司马迁的《史记》被鲁迅先生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节选于其中的《鸿门宴》,可谓“史圣”司马迁的典范之作。

本文节选了其中的精彩篇章,情节发展跌宕起伏,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因此,我认为本课在掌握文本字、词、句和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应该放在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理解以及人物命运的现实意义上。

☆教材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不必面面俱到)
●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
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为什么学本节内容),不仅要思考其他内容对本节内容
学习的帮助,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科体系的建立、其他学科内容学习的帮助;还应该思考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学生学科能力甚至综合素质的帮助,以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影响等。

1、进一步了解《史记》。

结合历史学习,了解秦末楚汉相争的历史。

2、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3、懂得客观评价在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情节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并学习文章生动简练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培养自己合理使用写作语言的能力。

☆学情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但不需要格式化,不必面面俱到)
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是比较有效的学习者分析的测量手段。

●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
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即从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经过哪几个环节,最终形成本节课要达到的知识。

●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可能是知识基础不足、旧的
概念或者能力方法不够、思维方式变化等。

1、学生的知识基础
以初中和高一的能力为基点,高二学生已有一定的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时,不能过分注重字词意义,应该让学生主动归纳文言知识点,发掘其自主学习的潜能。

2、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对富有挑战性的自觉学习目标,反而充满自信,乐于接受。

而本课虽然篇幅较长,但文言知识点难度较小。

老师适当点拨,补充相关文化常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行理解文章大意的。

3、学生的认知分析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分析问题还是较主观,因而对本课中人物的认识未免过于片面,我们应当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充分借助网络,从中提炼、分析能展现人物魅力的资料,才能走进人物,走进文学,走进壮美的人格。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围绕“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
1、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文言翻译的一些方法,能准确概括出文章故事情节。

4、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5、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分析、理解,总结人物性格特征。

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鼓励多元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古汉语中的一些常用词及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3、学习借鉴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进行刻画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对项羽悲剧性格命运的揭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公正客观地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示意
(按课时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应能清晰准确的表述本节课的教学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核心活动内容。

因此既要避免只有简单的环节,而没有环节实施的具体内容;还要避免把环节细化,一般来说,一节课的主要环节最好控制在4~6个之间,这样比较有利于教学环节的实施。


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教师播放歌曲《霸王别姬》
(目的是:以歌曲引入文章主要人物,复述故事情节。

复述中倾向于对项羽的评说,让学生带着遗憾的心理,进入课文,解读项王。


二、历史背景,作者简介在课前关于这一环节应当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收集各种资料。

在课上由学生讲述楚汉之争及司马迁相关事迹。

教师最后作简要概括。

三、文字梳理,整体感知先检查学生对文中知识点的检查。

再请学生复述情节。

四、梳理结构,分析人物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梳理文章结构,并对各个人物形象理解分析。

最终老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结构示意图及人物形象性格表。

五、交流探讨,对比分析项羽的悲剧命运。

(分析人物描写方法,通过讨论,使学生掌握语言行动描写人物和对比烘托描写人物的方法。

六、虚拟历史,训练想象用“假如项王一怒杀了刘邦”的设想,让学生尽情想象和推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七、自主总结,强化知识
1、词类活用(名作动、名作状、形作名、使动等)
2、句式(省略、状语后置、宾语前置)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环节的实施过程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歌曲导入
创设情境二、历史背景,
作者简介三、文字梳理,
整体感知四、梳理结构,
分析人物五、交流探讨,
对比分析六、虚拟历史,
训练想象七、自主总结,
强化知识一、导语
播放歌曲《霸王别姬》,
引出项羽,以这一人物
的悲剧命运作引子,引
导学生深入课文。

二、背景、作者
(1)检查学生的预习,
从学生预习后自己对历
史的理解中,使师生对
本课的历史和作者司马
迁有一个更深入的了
解。

(2)整理关于《史记》
的相关资料,让学生记
录。

三、让学习小组将预习
过程中难理解的字词写
于黑板上,课堂上师生
共同理解其在文中的含
义,并在疏通文字后,
对本文故事内容作简单
复述。

四、寻找不同人物的语
言和行动描写,并用不
同色的笔勾画,后以小
组讨论的形式对人物性
格作出分类总结。

五、这一环节围绕项羽
的悲剧命运以提问式式
展开。

(1)项羽这个人物的致
命弱点是什么?对他应
作如何评价?
(2)怎么结合环境背景
及人物自身性格特点,
去理解刘邦在楚汉之争
中的获胜?
(3)对这两个人物对比
分析。

六、延伸思考。

拓展学
生写作。

(结合本文给学
生提示)
七、总结文中文言知识
点。

强化知识点的记忆。

(1)本课的教学设计主
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发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自
主学习的基础上,采用小
组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能
够“动”起来,并引导他
们自主思考,理解,概括,
讨论。

(2)在人物形象理解中,
引导学生从人物个性化
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两方
面去寻找人物的性格表
现,并最终对各个人物形
象的性格特征总结出自
己的评价。

而且在这一环
节中,要倡导学生提出多
种答案,鼓励多元化的价
值观念。

(1)设置情境,将学
生带入那场惊心动魄
的政治斗争中,激发
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
习兴趣。

(2)知人论世,感受
历史的厚重氛围,走
进作者的精彩人生。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
能力,增强学生的集
体合作意识。

从而强
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
的主人翁意识。

(3)学生的质疑,教
师适时的启发点拨,
使整个教学导有序。

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
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4)学以致用,加强
思考。

总结归纳,巩
固重点。

从而达到“温
故而知新”的目的。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板书设计(一):故事情节
鸿门宴宴


1、无伤告密导火线开端
2、范增献计火上加油发展
3、项伯夜访形势缓和
4、张良定计下文伏笔
5、项伯说情再缓和



1、刘邦谢罪三起高

2、范增举玦
3、项庄舞剑
4、樊哙闯帐三

称“壮士”
赐酒与彘肩
赐座



1、刘邦脱逃结局
2、范增破斗
3、无伤被杀尾声
板书设计(二)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项羽骄妄自负,率性浮躁,有勇寡谋,优柔寡断,刚愎自用
刘邦灵活机警,委曲求全,巧言善辩,多谋善断,知人善用
张良足智多谋,临变不惊,忠心耿耿
范增老谋深算,急躁直率,妄自尊大
项伯自私,不分敌我,迂腐,讲义气
曹无伤鲁莽,草率,奸诈
项庄有勇无谋,缺少权变
樊哙忠诚,有勇有谋,粗中有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