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安徽省潛山中學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安徽省潛山中學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进的程序
朱光潜
练习作文,一要不怕模仿,二要不怕修改。

多修改,思致愈深入,下笔愈稳妥。

自己能看出自己的毛病才算有进步。

严格地说,自己要说的话是否从心所欲地说出,只有自己知道,如果有毛病,也只有自己知道最清楚,所以文章请旁人修改不是一件很合理的事。

丁敬礼向曹子建说:“文之佳恶,吾自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杜工部也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大约文章要做得好,必须经过一番只有自己知道的辛苦,同时必有极谨严的艺术良心,肯严厉地批评自己,虽微疵小失,也不肯轻易放过,须把它修到无疵可指,才能安心。

不过这番话对于未脱“疵境”的作者来说恐未免是高调。

据我的观察,写作训练欠缺者通常有两种毛病:第一是对于命意用字造句布局没有经验,规模法度不清楚,自己的毛病自己不能看出,明明是不通不妥,自己却以为通妥;其次是容易受虚荣心和兴奋热烈时的幻觉支配,对自己不能作客观的冷静批评,仿佛以为在写的时候既很兴高采烈,那作品就一定是杰作,足以自豪。

只有良师益友,才可以医治这两种毛病。

所以初学作文的人最好能虚心接受旁人的批评,多请比自己高明的人修改。

如果修改的人肯仔细指出毛病,说出应修改的理由,那就可以产生更大的益处。

作文如写字,养成纯正的手法不易,丢开恶劣的手法更难。

孤陋寡闻的人往往辛苦半生,没有摸上正路,到发现自己所走的路不对时,已悔之太晚,想把“先入为主”的恶习丢开,比走回头路还更难更冤枉。

良师益友可以及早指点迷途,引上最平正的路,免得浪费精力。

自己须经过一番揣摩,同时又须有师友指导,一个作者才可以逐渐由“疵境”达到“稳境”。

“稳境”是不易达到的境界,却也是平庸的境界。

我认识许多前一辈子的人,幼年经过科举的训练,后来借文字“混差事”,对于诗文字画,件件都会,件件都很平稳,可是老是那样四平八稳,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虽是天天在弄那些玩意,却到老没有进步。

他们的毛病就在于成立了一种定型,便老守着那种定型,不求变化。

一稳就定,一定就一成不变,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

要想免去这些毛病,必须由稳境重新尝试另一风格。

如果太熟,无妨学生硬;如果太平易,无妨学艰深;如果太偏于阴柔,无妨学阳刚。

这样,我们很可能地回到另一种“疵境”,再由这种“疵境”进到“稳境”,如此辗转下去,技巧才能逐渐成熟,境界才能逐渐扩大,所谓“醇境”大半都须经过这种“精钢百炼”的功夫才能达到。

比如写字,入手习帖的人易于达到“稳境”,可是不易达到很高的境界。

稳之后改习唐碑可以更稳,再陆续揣摩六朝碑版和汉隶秦篆以至于金文甲
骨文,如果天资人力都没有欠缺,就必定有“大成”的一日。

这一切都是“匠”的范围以内的事,西文所谓“手艺”。

要达到只有大艺术家所能达到的“化境”,那就还要在人品学问各方面另下一套更重要的功夫。

我已经说过,这是不能谈而且也无用谈的。

本文只为初学说法,所以陈义不高,只劝人从基本功夫下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下去。

(节选自朱光潜《谈文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过自己的一番揣摩和师友的指导,一个作者就可以从“疵境”达到“稳境”。

B.“醇境”也是不易达到的境界,需要在“疵境”和“稳境”中辗转反复。

C.只有在人品学问各方面另下一套更重要的功夫,才有可能从“稳境”“醇境”进一步达到很少人能达到的“化境”。

D.写文章是一个“精进的程序”,要从基本功夫下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地做下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画线的两句话,都是针对未脱“疵境”的作者说的。

B.文本中引用丁敬礼和杜工部的话,是为了说明文章的毛病只有用心的作者自己知道得最清楚。

C.作者认为“稳境”其实也是“平庸”的境界,不是“庸”就是“俗”。

“庸”是指在成为了一种定型之后,不求变化;“俗”是指由熟以至于滥,至于滑。

D.写文章“精进的程序”可分为四步:“疵境”“ 稳境”“ 醇境”“ 化境”。

3.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写作训练欠缺者通常对自己的写作不能做客观的冷静批评,常常自以为是,这样的毛病只有良师益友才可以医治。

B.写作“精进的程序”其实是一个呈直线上升的过程,但每一步的上升都来之不易。

C.养成纯正的手法不易,丢开恶劣的手法更难,因此要及早走上最平正的写作之路。

D.从最后一段可以看出,作者从一个较大的范围把精进的境界分为两个阶段——“匠人”与“大艺术家”。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十三推磨(节选)
陈忠实
李十三和他的夫人运动在磨道上。

两块足有一尺多厚的圆形石质磨盘,合丝卡缝地叠摞在一起,上扇有一个小孩拳头大小的孔眼,倒在上扇的麦粒,通过这只孔眼溜下去,在转动着的上扇和固定着的下扇之间反复压磨,再从磨口里流出来。

上扇磨石半腰上捆绑一根结实的粗木杠子,通常是用牲口套绳和它连接
起来,有骡马的富户套骡马拽磨,速度是最快的了;一般农户就用自养的犍牛或母牛拽磨,也很悠闲;穷到连一条狗都养不起的人家,就只好发动全家大小上套,不是拽而是推着磨盘转动了。

人说“拽犁推磨打土坯”是乡村农活里头三道最硬茬的活儿,通常都是那些膀宽腰圆的汉子才敢下手的,再就是那些穷得养不起牲口也请不起帮手的人,才自己出手硬撑死扛。

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现在把木杠抱在怀里,双臂从木杠下边倒钩上来反抓住木杠,那木杠就横在他的胸腹交界的地方,身体自然前倾,双腿自然后蹬,这样才能使上力鼓上劲,把几百斤重的磨盘推动起来旋转起来。

他的位置在磨杠的梢头一端,俗称外套,是最鼓得上力的位置,如果用双套牲口拽磨,这位置通常是套犍牛或二马子的。

他的夫人贴着磨道的内套位置,把磨杠也是横夯在胸腹交界处,只是推磨的胳膊使力的架势略有差异,她的右手从磨杠上边弯过去,把木杠搂到怀里,左手时不时拨拉一下磨扇顶上的麦子,等得磨缝里研磨溜出的细碎的麦子在磨盘上成堆的时候,她就用小木簸箕揽了。

离开磨道,走到箩柜跟前,揭开木盖,把磨碎的麦子倒入箩柜里的金丝箩子,再盖上木盖,然后扳动摇把儿,箩子就在箩柜里咣当咣当响起来,这是磨面这种农活的象征性声响。

“你也歇一下下儿。


李十三听见夫人关爱的声音,瞅一眼摇着拐把的夫人的脸,那瘦削的肩膀摆动着。

他抬起一只胳膊用袖头抹一抹额上脸上的汗水,不仅没有停歇下来,反倒哼唱起来了:“娘……的……儿——”一句戏词没唱完,似乎气都堵得拔不出来,便哑了声,喘着气,一个人推着磨扇缓缓地转动,又禁不住自嘲起来:“老婆子哎!你说我本该是当县官的材料,咋的就落脚到磨道里当牛做马使唤?还算不上个快马,连个蔫牛也不抵……哎!怕是祖上先人把香插错了香炉……”
“命……”夫人停住摇把,从箩柜里取出箩子,把箩过的碎麦皮倒进斗里,几步走过来,又回到磨道里她的套路上,习惯性地抱住磨杠推起来,又重复一遍,“命。


李十三似接似拒的口吻,沉吟一声:“命……”
李十三推着石磨。

要把一斗麦子的面粉磨光箩尽,不知要转几百上千个圈圈,称得“路漫漫其修远兮”了。

他的求官之路,类如这磨道。

他十九岁考中秀才,令家人喜不自禁,也令乡邻羡慕;二十年后的三十九岁省试里考中举人,虽说费时长了点儿,却在陕西全省排在前二十名,离北京的距离却近了;再苦读十三年后到五十二岁上,他拉着骡子驮着干粮满腹经纶进北京会试去了。

此时嘉庆刚主政四年,由纪昀任主考官,录取完规定的正编名额后,又拟录了六十四名作为候补备用的人。

李十三的名字在这个候补名单里。

按嘉庆的考制,拟录的人按县级官制待遇,却不发饷银,只是虚名罢了。

等得牛年马月有了县官空缺,点到你的名字上,就可以走马上任做实质性的县官领取县级官饷了。

李十三深知这其中的空间很大很深,猫腻狗骚都使得上却看不见。

恰是在对这个“拟录”等待的深度畏惧发生的时候,失望同时并生了,做官的欲望就在那一刻断灭。

是他的性情使他发生了这个人生的重大转折,凭学识凭本事争不到手的光宗耀祖的官衔,拿银子换来就等于给祖坟上泼了狗尿。

他依着渭河北部高原民间流行的小戏碗碗腔的种种板路曲谱,写起戏本来了。

第一本名叫《春秋配》,交给田舍娃的皮影班社,得了田舍娃的好嗓子,也得了他双手绝巧的“耍杆子”的技艺,这个戏一炮打响,演遍了渭北的大村小庄……他现在迷在写戏的巨大兴趣之中,已有八本大戏两本小戏供那些皮影班社轮番演出……现在,他和夫人合抱一根木杠,在磨道里转圈圈,把田舍娃昨日晌午送来的麦子磨成白面,就不再操心锅里没面煮的事了……
(有删改)
4.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5段中,李十三重复了一遍夫人的话“命……”,暗指他内心一直有当官的念头,写戏本是不得已而为之。

B. 年届六十二岁的李十三,推磨时依然哼唱着戏词,作者以这种强烈反差的笔触表现出李十三对民间艺术的痴迷。

C. 李十三虽然有很多作品走红,但生活依然拮据,唯一得到的物质实惠就是田舍娃送来的麦子。

D. 本文沉郁、慷慨、简劲传神地刻画了中国民间的风骨与正义。

5. 小说的主人公李十三是一位写戏本的民间艺人,但作者在文中并未详写他是如何编写戏本、却将大量笔墨运用在“推磨”的细节描写上,这样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匠心?
6. 经证实,李十三原型生于一七四八年,是陕西地方戏剧碗碗腔剧本的第一位剧作家。

作者将李十三的故事写成小说,有何现实意义?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语言产业是指以生产和提供语言产品为主的行业,可分为语言教育、语言出版、语言翻译、语言文字、信息处理、语言艺术、语言康复、语言会展、语言创意、语文能力测评等。

上述行业都是将语言作为加工对象,以提高消费者语言文字能力为最终目的。

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具有低耗能、无污染、科技附加值高等优点。

语言产业不但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服务语言生活的社会效益,是世界各国争相发展的新兴科技产业。

我国语言产业虽起步较晚,但得益于人口红利和国家扶持,正迎头赶上,发展迅速。

不过,总体上看,我国语言产业尚处于起步、探索和培育阶段,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较弱。

虽然我国已经出现了如科大讯飞等领头语言企业,但发展不均衡,缺乏核心技术,存在经营规模小、盈利程度低、产业化落后等弊端。

(摘编自《语言产业,你了解多少》,《光明日报)2019 年12 月21 日第12 版)材料二:
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语言的基础性地位、社会文化地位以及市场地位日益突显,各方面的语言需求被激发出来,中国规模化的语言产业才得以呈现。

社会的开放与流动激发语言需求。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活跃程度的加强,语言在社会交往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开放、流动的社会对个人和团体的语言交往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促使汉语的国际化需求迅速增长。

汉语的文化地位和经济地位得到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外国企业的重视。

上面的因素聚合起来,加上国内的人口规模和市场规模,中国语言产业的兴起和持续增长就成了必然。

其中,全球化(多语需求)和信息化(语言技术进步)是两个最重要的引擎。

值得注意的是,从全球视野看,并非先有一个全球的语言产业,然后中国的语言产业才在它的刺激和影响下兴起。

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国外语言产业和语言服务业对中国语言产业的积极影响。

(摘编自《当代中国语言产业发展的三次浪潮》,《语言战略研究》2017 年第5 期)材料三:
《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出,“在新一轮的智能产业浪潮中,信息技术在传统的语言企业转型升级当中将发挥巨大作用,促进语言产业智能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信息科技正在孕育、孵化新的语言产业。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正在为语言产业带来无限机遇和挑战,改变了竞争格局。

信息科技为语言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

信息科技的每一次升级都会对语言产品形态产生革命性影响,提高准确性,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化水平,乃至促使语言产品更新换代。

信息科技培育新的语言产业模式。

信息技术对传统语言产业进行“互联网+”的升级和迭代,更能满足消费者多样需求。

信息科技为语言产业转型升级创造新的生态。

人工智能从根本上改变了语言教育产业的生态系统,带来产品形态、盈利模式、产业链条、教育模式的全面升级。

(摘编自《信息科技,推动语言产业加速发展》)材料四:
近年来,中国语言服务行业逐渐呈现出全球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但要实现健康发展艮仍然任重道远。

首先,国内语言人才培养水平远远不能适成语言服务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

国内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很多,但专业设置主要国绕英语、日语、德语和法语等几大语种,而小语种的专业开设和招生情况不容乐观,成为语言产业发展的盲点之一。

其次,中国语言服务市场的准入机制和评价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

语言服务是一个市场行为,行业准入门槛低、尚无客观标准认证等难题,导致国内语言服务市场呈现良莠不齐的局面。

由于没有权威认证和客观标准,企业在选择语言服务供应商时带有较大的随机性,试错成本较高。

再次,国家和地方相关部门还需加大对语言服务行业的扶持。

目前,相关部门针对语言服务行业缺乏明确的政策与资金扶持办法。

摘编自张思楠《我国语言服务产业迎来发展良机》(中国财经报2017 年年11 月9 日)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当前,我国语言企业不断涌现,但发展不均衡,缺乏核心技术,存在诸多弊端。

B. 语言的基础性地位、社会文化地位及市场地位的日益突显刺激了各方面的语言需求。

C. 信息科技孕育、孵化新的语言产业,正在为语言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能,创造生态。

D. 近年来,国内语言服务市场呈现良莠不齐的局面是因为没有权威认证和客观标准。

8. 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语言服务业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行业准人机制和评价标准,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B. 中国语言产业发展受到国外语言产业的积极影响,也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影响国外的语言产业。

C. 提高国内语言人才特别是小语种人才的培养水平,将有助于适应语言服务全球化对人才的要求。

D. 语言产业是典型的知识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附加值高,应当放在最优先位置大力发展。

9. 综合以上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发展语言(服务)产业,相关各方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推进。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尉元,字苟仁。

年十九,以善射称。

神中,为虎贲中郎将,小心恭肃,以匪懈见知。

世祖嘉其宽雅有风貌,稍迁驾部给事中。

从幸海隅,赐爵富城男,加宁远将军。

天安元年,薛安都以徐州内附,请师救援。

显祖以元为使持节与城阳公孔伯恭赴之。

申纂诈降,元知非诚款,外示容纳,而密备焉。

元遂长驱而进,贼将周凯望声遁走。

彧[注]遣将张永、沈攸之等率众讨安都,屯于下磕。

永乃分遣羽林监王穆之领卒五千,守辎重于武原。

元以张永仍据险要,攻守势倍,惧伤士卒。

乃命薛安都与李璨等固守,身率精锐,扬兵于外,分兵击吕梁,绝其粮运。

永势挫力屈,元乘胜围之,攻其南门,永遂捐城夜遁。

伯恭、安都秉势追击,时大雨雪.泗水冰合,永弃船而走。

元豫测永必将奔亡,邀其走路,南北奋击,大破于吕粱之东。

是时徐州妖人假姓司马,自称晋王,扇惑百姓。

元遣将追斩之。

延兴元年。

假元淮阳王。

元表:“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南济阴郡睢陵县人赵怜等辞称念祖善于绥抚,清身洁己,请乞念祖为睢陵令。

若得其人,必能招集离叛,成立一县。

”显祖诏曰:“民情如此,可听如请。

”元好申下人之善,皆此类也。

太和初,出为镇西大将军,甚得夷民之心。

三年进爵淮阳王,以旧老见礼,听乘步挽,杖于朝。

其年,频表以老乞身。

元诣阙谢老,引见于庭,命升殿劳宴,赐玄冠素服。

又诏曰:“公以八十之年,宜处三老之重。

”高祖再拜三老,亲袒割牲,执爵而馈。

十七年七月,元疾笃,高祖亲幸省疾。

八月,元薨。

(选自《魏书·列传第三十八》)
[注]彧:即刘彧,南朝宋第七位皇帝。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B. 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C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D. 淮阳郡上党令韩念祖始临之/初旧民南叛/全无一人令/抚绥招集/爱民如子/南来民费系先等前后归附/户至二百有余/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祖,庙号。

一般用于王朝最初建立者,也可用于该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为君主。

B. 爵,古代君主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我国古代春秋时期设有公、侯、伯、男四等爵位。

C. 乞身,古代以做官为委身事君,故称请求辞职为乞身。

它与“乞骸骨”意思相同。

D. 三老,古代一种荣誉职位。

相传统治者设三老、五更各一人,以父兄之礼尊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尉元作战身先士卒。

讨伐张永时,他命薛安都与李璨等人坚守,自己亲率精兵,攻打吕、梁,后又乘胜追击张永,使其弃船逃跑。

B. 尉元富有军事谋略。

开赴徐州期间,他知道申纂并不是诚心投降,就表面上表示接纳,暗中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C. 尉元从政很有手腕。

他发现假托姓司马的妖人自称晋王来蛊惑百姓,就果断派人杀死他;他任镇西大将军时,治理很合夷人心意。

D. 尉元深受皇帝敬重。

他因功绩大受到皇帝礼遇,不仅赐予他乘车入朝,拄拐杖在朝堂行走的权力,还赐给他帽子和衣服,尊称其为三老。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以张永仍据险要,攻守势倍,惧伤士卒。

(2)元豫测永必将奔亡,邀其走路,南北奋击,大破于吕梁之东。

14. 尉元认可韩念祖可以做睢陵县令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①芣苢,车前草②“薄”“言”均为助词,无实义③有:取得④掇:拾取⑤捋:从茎上成把地取下⑥袺:提起衣襟兜东西⑦襭: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15. 从题中选出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
A. 本诗采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描写了一群劳动妇女采芣苢的情景。

B. 全诗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重章叠句,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C. 诗歌从节奏、意境、韵味等方面,显示出相当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D. 第三、五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六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这是一曲劳动欢歌,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16.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可以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陶潜《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一个反问句,写出了世人的一切与“我”都不相同,而“我”又为何要驾车出去的反思。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的经验时说,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3)从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我们可以得到—个启示:治学做事要有严谨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态度是不可取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迎春花在节气中醒来,苏醒在尚未展叶的枝条上,开始用黄色的小喇叭,一一唤醒草木邻居。

玉兰()脱掉茸毛外套,踮脚、侧腰,那甜丝丝的花香,便一缕缕氤氲在空气里,把我、蜜蜂和四周的廊亭花柱,全都()在它的香味里。

桃花接力,未曾开口,已粉面含羞,夭夭倾城;连翘、金钟、棣棠,对镜贴花黄;樱花、海棠、紫荆、丁香、姚黄魏紫,都以最美的姿态,登上了春的舞台。

和这些千娇百媚的春花不同,① ,像一大群年轻人兴高采烈地一起涌来,肩并肩,手挽手,每位
成员都自带光芒。

大地(),如片片黄绿色的海。

因为油菜花,江西婺源、云南罗平、陕西汉中等地,成为这个季节里令人()的地方。

阳光和煦,微风轻摇。

当我把目光定格在一朵小花时,我发现了油菜花的秘密,看到了动植物之间互惠共赢的亲密关系。

指甲盖大小的四枚花瓣,十字形两两相对,围绕在花蕊身旁,如一首精妙的绝句。

无数朵十字小花,绽开一嘟噜,连成一大片。

说花瓣如诗,只是我的看法;② ,这花瓣,是它进食的餐桌。

遍地的花瓣餐桌。

每一桌、都铺好了明黄的桌布,等待贵客蜜蜂来访。

18.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领先覆盖透亮怀念
B. 领先笼罩透明怀念
C. 率先笼罩透亮向往
D. 率先覆盖透明向往
19. 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修辞手法的妙处。

遍地的花瓣餐桌,每一桌,都铺好了明黄的桌布,等待贵客蜜蜂来访。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21.下面这张海报有多处错误,读后完成问题,
海报
为配合第五届市中学生影评征文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电影欣赏和电影评论写作水平,经学校邀请,著名影许家王尧先生将赴我校作题为《电影欣赏与评论入门》的讲座。

时间为5月8日下午4时,主办方为墨痕文学社。

届时欢迎同学们光临。

XX中学学生会
2020年5月6日
(1)用语不得体的两个词语是:①_________ ②________
(2)标点有误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
(3)应删去的一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4)应补充的一项内容是: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