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07-28T01:52:13.567Z 来源:《建筑细部》2020年第10期作者:郑纪伟武雁飞
[导读] 机电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生产力,有必要加强对于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创新,同时这也符合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趋势与方向。

山东鑫润机电安装工程有限公司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机电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行业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生产力,有必要加强对于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研究与创新,同时这也符合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趋势与方向。

希望相关工作者能够对其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对于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而不断推动整个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促进工业的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机械制造;机电自动化;应用
1机电自动化应用于工程机械制造的意义
1.1强化提高相关企业日常生产效率与质量
机电自动化技术的最直观影响就是可以大大提升机械制造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能够更加精准的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有效把控,进而减少了各种生产故障以及安全隐患等问题,加强对整体生产过程的可控性,确保企业的稳定经济效益;另外由于机电自动化技术能够实现对机械设备的有效把控,如果机械设备状态不稳定或出现各种安全隐患故障等等可以及时的对其进行有效调整和隔离,避免其发生二次恶化影响,有效确保了整体工程机械制造的生产力。

1.2加强机械制造生产条件的改善
目前虽然我国整体机械制造产业正在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但是仍有不少的施工企业单位过分依赖人工操作,缺乏对于机电自动化技术引进的创新性,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确保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人工操作所带来的人为因素影响也十分明显,而且极易产生各种施工效率低下的现象。

而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的提高对于各项生产线的控制,在降低一线作业人员的作业强度的同时,还能够不断提高对于整条生产线的有效控制与把控,这既能够有效降低在人力方面的费用支出,还能够大大提升施工效率与质量,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进而不断推动整个企业的稳定性发展。

1.3加强工程机械制造安全性的提高
通过加强机电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在另一方面加强工程机械制造安全性的提高,研究发现,它主要是通过对工程机械制造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并采取及时的警报、诊断及维修等措施,以此来实现当工程机械制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相关人员能够及时的发现并进行处理,确保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危险性因素的出现及发展。

2机电自动化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2.1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柔性自动化技术依托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数控技术为核心,是生产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三位一体的,新型的自动化技术。

它能够实现操作性技术过程的全自动化,极大地减少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能够高效低能耗地完成工作,还能提高机械质量、缩短制造周期与交货期,成为各国机械制造业提高竞争力的强劲武器。

柔性自动化技术有诸多领域,如柔性制造单元(FMC)、管理信息系统(MIS)、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都取得了很大发展。

柔性自动化技术的开发,要注重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将方便联网和集成作为目标,做好单元技术的开发与提高。

将柔性自动化技术用于机械制造中的计算机数控系统,使之实现高精度、高速度,迅速扩展CAD/CAM、CAPP、MIS功能,促进机械制造的网络系统的开放、集成、智能和实用有效。

当前我国还未普及CNC机床,无法可靠地联系运行;FMS实用化程度低,还未掌握一些关键的基础技术,不能完全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差距。

2.2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是能够全程控制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在无人操作的条件下调控产品生产的新技术。

智能化不单单将各种系统组合在一起,更增添了自我调节的功能。

智能化技术参与生产过程的核心在于数据收集与处理,它有专门的处理中心,充分收集和传递系统内与生产相关的各项数据,通过系统中心对数据进行分析,科学检测运行中的各种机械的状态。

如果是正常运行状态,则允许继续生产;若出现异常状况,则智能调整系统结构、参数。

若智能调整后无效,则终止整个系统运行,并向管理人员发出信号,提醒人员介入。

智能化技术是研究者模拟人类大脑的构造和功能开发出来的,目的在于以智能化技术代替人的判断、以机械智能操作代替人工劳动。

芯片技术、集成电路技术、模块化设计等智能化技术融入机械制造行业,串联生产相关的程序模块,为不同的机械制造项目服务。

除了生产智能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科技,智能地将生产信息反馈给用户,使之网络共享。

智能化技术还被应用到提高生产中的设计标准,增加销售渠道等方面,加快企业的蓬勃发展。

2.3虚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虚拟自动化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与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结合,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虚拟自动化技术为企业提供了仿真技术,借助计算机操作,对机械制造的各个环节进行模拟演练,排查实际生产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前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对企业实现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虚拟自动化技术被企业广泛应用在降低生产环节的失误率、减少资源能耗、避免不必要的生产环节上,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虚拟接卸自动化技术是该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的多方式交互技术,能够分析出虚拟环境下不同的人—机交互模式特点,结合人工拆卸产品装配体的操作过程,面向人—机—零件等多方式交互操作方法,研究出在虚拟环境下手势操作、3D虚拟菜单、语音指令、抓取操作等交互方式,方便更加自然、直观地对产品零部件进行人工拆卸,人际结合对产品进行装配和拆卸序列规划。

3机电自动化技术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3.1微型浓缩化发展方向
以往在企业中进行生产的机械设备体积过于庞大,特别在机电自动化技术应用之后,机械设备的体积会变得更大。

大型设备的使用具有很大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从空间利用率角度来说,大型设备已经无法满足空间的需求,小型设备甚至微型迷你机械设备是机电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将机电自动化设备微型化,其中最主要的优势就是可以节省成本,在生产中减少原材料的消耗与浪费,同时还可以节省生产原料。

此外,变成迷你版的设备体积小可以节省大量的空间,节省更多的空间放置生产设备或者生产资料等,进而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3.2网络技术化发展方向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与使用,成为人们信息传递的平台与方式。

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日常生活习惯,同时对企业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走进企业生产工作中,因此,想要紧随时代发展的脚步,不被时代所淘汰就要将机电自动化技术向着网络技术化方向发展。

实现网络技术与机电自动化技术的结合,将移动端设备手机与机电自动化设备相连接,实现远程操控生产,其中不仅体现出远程操控功能,还要控制生产设备的实际生产情况,为生产提供了便捷服务,节省大量的工作时间。

结束语
随着当前我国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整体市场正在朝着自动化与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而机电自动化的应用使得整个机械制造过程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有效保障,所以说研究机械制造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机电自动化的合理应用既能够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促进整体生产线的改革与创新,有效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良性可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龚雨兵.论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时代农机,2019,46(07):79-80.
[2]杨维发.探讨工程机械制造中机电自动化的作用[J].建材与装饰,2019(17):218-219.
[3]齐嫒丽.简述机电自动化在工程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9(11):227-2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