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的功能
1、决策功能 针对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科学的理论与 方法,系统地分清主、客观条件,提出 各种可行方案。 2、计划功能 确定目标、选择目标和为实施目标拟定的 步骤和方法。其实质在于进行新的结构 的总体设计。
管理的功能
3、组织功能 管理的组织功能是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和 计划有效执行的一种功能。组织功能是通过任 务结构和权力关系的设计、协调而努力实现的 功能 。 4、控制功能 控制功能包括管理人员为保证实际工作能 与计划一致而采取的一切行动,是科学管理的 重点。
土地的概念
各个学科的观点 地学的观点 经济学观点 法学观点 生态学观点 资源经济学的观点
土地的概念
地学的观点 狭义的土地概念 地球一星体的表面,包括海洋、大陆、内陆水域、 岛屿、高山和南北极冰川。人们常把地壳的陆地部分、 由泥土、江河、湖泊、池沼,土地上空气层及附着于 地面与地中的各种物质的能力,均没列入其中。 广义的土地概念 FAO 联合国粮农组织《土地评价纲要》中认为: “土地是比土壤更为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了过去和现 在的人类活动成果。”
142
113 65 115 2 213 222 180 8
9
7 5 8 1 13 14 10 2
湖 北
重 庆 四 川 江 西 江 苏 湖 南 天 津 浙 江 福 建
1.17
1.10 1.04 1.00 0.97 0.85 0.65 0.64 0.58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土地的概念

经济学观点 《资本论》指出“经济学所说的土地是 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的劳 动对象……土地在经济学中包括着水” 西方经济学把陆地、水面、地上空气层、 地下矿物及附着地上的阳光、热能、风 力、地心引力、雨水等一切自然无和自 然力,都列入土地范畴之列。
土地的概念

法学的观点 法律上的土地仅是指人们能够利用、 控制的土地。人力难以达到、难以控制 利用的陆地,还不能成为法律意义上的 土地。
管理方法
3、思想方法 管理的思想方法是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来处理管理对象复杂多变。 4、社会心理方法 管理的社会心理方法是指运用社会心理学 的知识,通过了解被管理者集体和个人的社会 心理活动的特点,按照人们在工作中的社会心 理轰动规律,来搞好管理的各种方法。
管理方法
5、数学方法 管理的数学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所提供 的概念、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技巧,对所 研究的对象进行量的分析、描述、推导 和计算,从而找出能以数学形式表达事 物内在联系的一种方法
第三节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一、我国土地资源概况 1.由于气候、地貌、土壤、水文等自然条 件上存在差异,从而形成了各地复杂多 样的土地利用类型。 2.从其分布来看,地域分布差异极为明显。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 人均占有土地,世界平均为44.5亩,而我国为14.2亩。 人均占有耕地,世界平均为4.8亩,而我国为1.4亩。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世界上低于印度(55.5%)、日本(14.0%),但高 于苏联(10.2%)加拿大(4.7%)。
土地的特性
5、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每块土地都具有特定的“三维”(长、宽、高) “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只能在其所处内加以利用,常 称土地为不动产,这是土地不同于其他生产资料的地 方。 6、土地属性的两重性 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具有两重性,它表现在土地 既是生产要素,同时又是土地关系的客体。土地既是 资源,同时是也是资产。土地属于资产性资源,又是 资源性资产。土地利用不仅单纯是一个自然技术问题, 也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
管理的概念
“管理”如下定义:管理是人们为了达到某一共 同目标,有意思、有组织,不断进行的协调活 动。 具体来讲: 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3.管理是围绕某一目标共同进行的活动。
管理的要素
1、管理主体 管理主体即由谁来进行管理。管理主体是 指具有一定管理能力,拥有相应的权威和责任, 从事现实管理活动的人,即管理者。 2、管理客体 管理客体即管理对象。土地管理的客体是 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所辖行政区域内的全部土地。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1.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按人口平均的相对数量少。 人均占有土地,世界平均为44.5亩,而我国为14.2亩。 人均占有耕地,世界平均为4.8亩,而我国为1.5亩。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 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世界上低于印度(55.5%)、日本(14.0%),但高 于苏联(10.2%)加拿大(4.7%)。
土地的特性
3、土地沃度的差异性 由于组成土地的利用因素不同量的不同组 合,形成相互区别各具特色的土地,其差异性 表行为土地沃度的不同等级。 4、土地利用可变更性 土地在合理利用过程中,一般来讲,其肥 力不仅不会减退,反而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但必须指出:“只要处理得当”,才能使 土地得到不断更新和永续利用。
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资产特性 土地资产具有经济与法律的双重价值。 经济学意义上的土地资产所注重的是其 价值,而法律意义上的土地资产即不动 产强调的是资产所有权。
土地的特性
土地的资源特性 1、土地的物质自然性 土地区别于其他生产资料在于土地不是前人的劳 动成果,而是自然的产物。

2、土地面积的有限性 土地的面积是固定的:虽然地球表面有高山也有 低谷,但其水平投影面积始终是一个常数。鉴于土地 的有限性,我国政府把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 寸土地作为我们的国策,这也是土地有别于其他生产 资料的第二特征,后者的数量是可变的,人力能够使 其数量增减。

1 2 3
137
84 21 12

6 4 3
安 徽
广 西 山 东 河 南
1.33
1.32 1.23 1.22
16
17 18 19
461
206 585 587
24
12 26 27
吉 林
3.07
2.81 2.69 2.08 1.98 1.84 1.73 1.68 1.51
4
5 6 7 8 9 10 11 12
土地的功能
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必需的物质条件, 对任何社会部门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任 何部门对土地的需求是相同的,仅仅是 对土地功能的需求存在着差异。对土地 的需求属于次生需求,即对土地功能的 需求。
土地的功能
1、养育功能 万物土中生。农业用地就体现了土地 养育功能,人类社会对农业用地的需求 实质上是对养育功能的需求。 2、承载功能 作为非农业部门的地基、场地和操作 基础发生作用。是人类修建一切构筑物 和建筑物的场所
管理的要素
3、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即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土地管 理的目标在于保证社会、经济、生态的 可持续发展。 4、管理职能 管理职能即用什么方式进行管理。管理具 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五大 职能。
管理的要素
5、管理环境 管理环境,即实现管理目标的客观条 件,它是管理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和条 件的集合体。可以分为:自然环境、社 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
土地的功能
3、仓储功能 各种矿产资源埋藏于地下,可以视土地为 仓库。各类地上地下工矿用地就是体现土地的 仓储功能。 4、景观功能 具有景观功能的土地价值在于舒适性和美 学价值。风景旅游用地、自然保护区用地就发 挥土地景观功能的土地利用方式
第二节 管理的概念、要素和基本原理
一、管理的概念 我国古代人把开锁的钥匙称为“管”, “管理”一词从词义而论是“管辖”、 “处理”的意思。英文中管理 (management)本意是“驾驭的技 术”,可以理解为“控制”、“支配”
人均耕地分级
人均耕地分级
人均耕地与人口密度
第四节 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对象和内容 一、土地资源管理的客观必要性 二、土地资源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三、土地资源管理学的内容和体系
2004年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均耕地占有量 单位:亩/人
地区名 人均耕地 人均耕地 排名 人口密度 密度 排名 地区名 人均耕地 人均耕地 排名 人口密度 密度 排名
全 国
黑龙江 内蒙古 新 宁 甘 云 西 山 贵 陕 青 河 海 疆 夏 肃 南 藏 西 州 西 海 北 南
1.41
4.58 4.39 3.08
第一章 总论
总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 管理的概念、要素和基本原理 我国土地资源及其利用 耕地资源管理学的对象和内容
第一节 土地的概念、特性和功能
一、土地的概念 我国古书《说文解字》述释:“土者, 吐也,即吐万物之意。”
植物地上部分
植物地下部分

表土层
324
379 180 257 696 316 859 448 283
20
22 11 16 28 19 29 23 17
辽 宁
1.46
1.42 1.34
13
14 15
285
361 231
18
21 15
广 东
上 4
29
30 31
462
2114 910
25
31 30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3.林地面积极少,森林覆盖率极低。 我国森林面积1.3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3.9%,居世界第 五位。森林覆盖率为14%,人均占有森林面积0.11公顷,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人均0.6公顷),在世界179个国家中居119位。 4.农业用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耕地质量下降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沙漠化严重 5.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据有关资料表明,1985-2005年我国城市数量有324个增加至600 个左右,市区占地面积由82万平方公里增至140.9万平方公里。
土地的概念

生态学观点 整个系统是一个生态圈,环境条件差 异很大,因而形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 土地是一系列生态系统的集合。
土地的概念

资源经济学观点 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 地资源是最基本、最宝贵的资源。
土地的概念
综上所述,关于土地的概念可以归纳如下:


土地是多学科的研究对象。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的内涵和外延 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讲,土地概念是一格动态概念。 土壤是土地综合体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尤其是农业土地更是如此, 但是,他不能等同于土地而代替土地。 土地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有平原和立体土地之别。 土地本身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各类用地为其子系统,同时它又是更大 系统中的环境要素。土地又是由土地生态系统和土地经济系统相互作用、 相互渗透、相互交织在特定的空间耦合而成、且具有一定功能的生态经 济复合系统即土地生态经济复合系统。 土地的整体要求我们既不能视单个土地构成要素要素为土地,又要认识 土地的各个构成要素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和地位。土地的质量及其利用 方式取决于全部土地构成要数的综合影响,而不能从属于其中任何一个 要素。
管理的性质
管理具有双重性质,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 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即与生产力相联系。管理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 与人的关系,即一定的生产关系的体现。 管理的历史演变说明:管理决策不仅仅需 要经验,而且越来越需要科学技术的帮助。
管理的原理
1、系统原理 2、整分合原理 3、反馈原理 4、人本原理 5、封闭原理 6、能级原理 7、弹性原理 8、动力原理
管理方法
管理方法是实现合理功能手段和达到 管理目标的途径。实行有效的管理手段
管理方法
1、行政方法 管理的行政方法是指依靠 行政组织的权威、 运用命令、规定、指示、条例、下达指令性计 划任务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统、层次管理 方式直接指挥下属的工作。 2、经济方法 管理的经济方法是指运用经济手段(价格、 税收、利息、利润),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 求,从事讲究社会经济效益的管理方法。
底土层
土地的概念
各个学科观点 1.地学的观点:地球一星体的表面,包括海洋、 大陆、内陆水域、岛屿、高山和南北极冰川。 2.经济学观点:《资本论》指出“经济学所说的 土地是指未经人的协助而自然存在的一切的劳 动对象……土地在经济学中包括着水” 3.法学观点:人们能够利用、控制的土地 4.生态学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