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二中高2017届b部第三学月月考试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泸县二中高2017届B部2014年秋期第三学月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1、B(A舐.犊情深shì、C洗涤.dì、短小精悍.hàn D一撮zuó毛拐弯抹.角mÒ
2、C(A噩梦、不谙世事 B 殒身不恤 D通牒、羽翼)
3、C(紊乱:杂乱、纷乱,多用于抽象;凌乱;不整齐、没秩序、多用于具体。
委曲:事情的底细、原委;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开拓:从小到大地发展、扩大,对象一般是范围较大的;开辟,强调从无到有,打通,创建。
自满:满足于己有的成绩,贬义词;自负:指自以为了不起,中性词。
)
4、D(出离愤怒:愤怒到了极点,重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惯于玩弄手段。
长歌当哭:用长声歌咏或写诗文来代替痛哭,借以抒发心中的悲愤。
博闻强记: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5、D (解析:A项句式杂糅,“拟采用”和“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以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B,主客颠倒,“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短暂而伟大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C项“这”指代不清,应将前半句改为“一些人指责这些学说缺乏理论支持、说她不以实验而以先验方式作一般性推理”。
)
6、C(《家》、《春》、《秋》是《激流三部曲》)
7、 D( A自由体和格律体并存,没有取代。
B五七言取代了四言成为中国诗歌
的主要形式。
C“主要体现”在文中没有依据。
)
8、A “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在文中没有依据。
9、A(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
C“转变发生在晋代”应为“晋宋之
际”。
D性情与声色不仅要统一,还要维持下去,才能成就一个诗歌时代。
)
10、D项,“驰骋”在文句中是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的意思。
11、C项,均为代词,他;A项,介词,凭借;连词,表目的,来B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却D项,表结果,因此;趁机。
12、A项,“方山子出身贫寒,自幼苦读”错误;B项,“传主少年、壮年时血气方刚,意气风发,一身侠气”错误,因为他壮年时“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C项,理解有误,方山子自己就是一个“异人”,当然会同类相求。
13、(1)注意“而”和“妻子”的翻译。
(2)注意“因”和“马上”的翻译。
答案:(1)(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和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2)因而他就在马上与我谈论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败之事,自认为是一代豪杰。
(3)见教材
14.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林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15.(1)(参考答案)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
形象。
(2分。
关键词“孤单困苦”“执着念群”,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
)诗歌通过
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
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分。
答对第一点得1分,答对第二点或第三
点得1分。
)
(2)(参考答案)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
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
(2分。
手法答对2分,结合诗句分析2分。
)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
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
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2分。
手法答对2分,结合诗句分
析2分。
16 .答案略
17、A E(B第②段体现了蒲公英生命力旺盛的特点;C第③段写的是村庄女人们到城里卖
蒲公英。
第⑤段开始写的是“蒲公英”的亲戚们以及我对蒲公英的深情。
D比喻的修辞手法)
18、①随处绽放(遍布广)②开花早,花期长③有食用、药用价值④生命力强⑤种子回归
乡野(一点一分)
19、(1)“醒”,苏醒;指大地在春天的复苏。
蒲公英是春天最早萌发的植物,它的萌芽昭示着春天的到来,大地上万物开始复苏,新一年的劳作开始了。
(2)这是作者看到蒲公英的绒球飘飞引发的联想,蒲公英的花朵(种子)将要随飘飞的云朵回到自己的乡野老家,那么,远离故乡的游子何时才能落脚故乡,魂归故里呢?
含蓄委婉地表达了游子渴盼早日回故园的心情。
20、意蕴:①蒲公英无论在哪里,最终都要回到乡野老家。
②漂泊游离在外的人,无论离
家有多远有多久,终究是要回到故乡的。
联系实际:现在许多人为了生计或梦想,离开自
己的家乡远赴外地打拼。
但人不论在外面漂泊得有多远、有多久,总是眷恋着自己的故土
和亲人,正如文中所说的“灵魂是不会流落的,它注定永远属于某一粒土”。
因此,漂泊
的游子就像文中的蒲公英一样,始终眷恋着自己的故乡和亲人,终究是要回家的。
21、答案:示例一:地球母亲满面愁容地说:“我不知未来该如何喂饱我的孩子。
”当前
所未有的挑战来临时,是采取行动拯救地球母亲的时候了。
(拟人)
示例二:地球太拥挤了,这个充满生机的地球的未来在哪里?在你我实实在在的低碳行动中,在你我将空前的挑战转化为机遇的过程中。
(设问)
示例三:人口挑战前所未有,地球未来步履沉重。
让我们行动起来,少一点浪费,多一点
节约,少一点污染,多一点环保,拯救我们的家园吧!(对偶)
22、(1)做人要胸怀坦白(处事应心底无私)
(2)书山有路奋勉能攀(书山有径恒久方登)23、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