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概况

合集下载

中国大陆合成氨工业发展概况

中国大陆合成氨工业发展概况
此外,中国大陆合成氨制程原料结构不合理,目前原料组成气、油、煤比例大致为14%、22%和64%。由于原料在成本结构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要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首要的是选用价格较低的原料,由于渣油和石脑油来源困难且价格高,未来这些厂必须调整原料结构。将来有天然气的地方改用天然气为原料,没有天然气的地方改用煤为原料。对于以无烟煤或焦炭为原料,要加快推广富氧连续气化、碎煤或煤粉加压气化技术。
中国大陆合成氨的下游产品主要为尿素,产品结构不合理,因此必须调整产品结构,生产部分复合肥料或混配肥料,以适应农业发展的需要。
目前中国大陆合成氨生产已基本满足氮肥工业的需要,由2000~2001年中国大陆合成氨进口量为41~46公吨来看,中国大陆合成氨产品在和国际接轨后,对国际合成氨产品仍有较强的抵抗力,但进军国外的力量也较为微弱,2000~2001年中国大陆合成氨出口量仅为55~67公吨。
另外,中国大陆还有3套大型合成氨生产设备在建,南化公司在建,吉化在设计中,卢天化公司购买的墨西哥二手设备正在着手兴建,预估2005年中国大陆大型合成氨设备总生产能力将达1,205万公吨/年。
中国大陆中型合成氨生产设备有55套,生产能力为460万公吨/年,约占中国大陆合成氨总生产能力的11%,下游产品主要是尿素和硝酸铵,其中以煤、焦为原料的制程有34套,占中型合成氨设备的62%;以渣油为原料的设备有9套,占中型合成氨设备的16%;以气为原料的设备有12套,占中型合成氨设备的22%。
氮肥生产是合成氨主要需求领域。2000年氮肥生产量(折N100%)为2,398万公吨,消费合成氨约占中国大陆合成氨总需求量的86.6%,其中尿素为1,412万公吨。2001年氮肥生,量(折N100%)为2,527万公吨,所消费合成氨约占中国大陆合成氨总需求量的90.1%,其中尿素为1,455万公吨。2001年氮肥生产量(折N100%)比2000年氮肥生产量(折N100%)成长5.4%。2001年尿素生产量比2000年尿素生产量成长3.1%。

中国的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和展望

中国的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和展望

中国的乙烯工业的发展概况和展望乙烯作为最为基础的石化原料之一,是生产各种化学品和塑料的重要前提。

中国的乙烯工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在当前的国内环境下,乙烯工业也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

一、发展概况乙烯是最基本、最受欢迎的石化产品之一,中国的乙烯工业是在近三十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乙烯生产国。

据数据显示,在2017年,中国乙烯总产量超过了2000万吨,总产值达到了3.2万亿元。

目前,中国乙烯工业发展的重要特点是,随着国家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工业经济的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由于环保要求加强和技术进步,传统工艺和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优化和升级,推动了各类产品的质量提高和性能优化,乙烯资料的生产与应用离不开高超的工艺技术和产品设计理念的贡献。

在过去几年中,中国的乙烯工业已经形成了完整、稳定的生产体系,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尤其是在高低温注塑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前,中国乙烯工业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能过剩。

由于中国的乙烯工业起步晚,且在近几年取得了迅速的发展,现在的乙烯产量已经超过了市场的实际需求。

乙烯工业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迫切需要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利润率。

2.环境问题。

虽然乙烯工业发展已经走在了环保的正轨上,但是与外部环保政策的要求相比,乙烯工业的环保工作还存在较大差距。

企业需要加强环保意识和环保设施的建设。

3.技术瓶颈。

乙烯工业的技术发展还存在一定的瓶颈,尤其是在新材料和新产品研究开发方面。

必须加强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避免技术落后带来的市场竞争力下降。

三、展望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加强,未来乙烯工业必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但是趋势却是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的。

未来乙烯工业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淘汰落后产能。

我国工业的发展概况-初中地理知识

我国工业的发展概况-初中地理知识

我国工业的发展概况【知识点的认识】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许多工业产品的产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其中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汽车的产量居世界首位.我国工业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已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过去,我国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重工业主要集中在辽宁中南部地区,轻纺工业则集中分布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等少数沿海城市.而在辽阔的内地,现代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新中国成立后,加强了东部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区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在中部地区和东北腹地,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在过去交通闭塞、经济不发达的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兴建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或工业中心,地方工业有了长足发展.我国的沿海工业地带集中了我国几个最发达的工业基地,其中最著名的是以沈阳、大连为中心的辽中南工业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为中心的京津唐工业基地;以上海、南京、杭州为中心的沪宁杭工业基地;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目前,中国机械、汽车工业总体技术自给率只有 60%左右,尤其是在重大成套技术装备及高技术产品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上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是制造大国却不是制造强国,是机械大国却不是机械强国.【命题的方向】考查了对我国工业发展的认识,基础知识,难度不大.例:下列关于我国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黄河流域是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B.上海浦东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薪技术开发区C.高薪技术产业多分布在矿产丰富的地区D.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中,科技人才占的比重大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空间特点有:沿铁路线分布,如京沪、京广、哈大等铁路线;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解答: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科技力量,而大城市是区域的文化中心,科技力量雄厚;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北京的中关村是我国一个高科技中心,它也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从业人员中,科技人才占的比重大;故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该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工业空间分布特点,解答时认真阅读相关地图,尽可能的从图上提取有用的信息.【解题思路点拔】理解记忆我国工业的发展概况.。

中国化学工业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化学工业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化学工业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化学工业现状
中国化学工业发展迅速,其产业链正越来越完善,不断拓展新的领域,突破传统产业的瓶颈。

从2024年起,中国化学工业的规模从1万亿元增
加到2024年的4.38万亿元,增长了超过三倍。

中国化学工业持续增加了
新的产品类别,改进了工艺流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二、中国化学工业发展趋势
今后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有以下几点:
1.综合利用能源:中国化学工业长期以来依靠原油及其衍生物作为
主要原材料供应,但随着原油价格不断上升,以及近年来对国内污染的更
加严格的监管,中国化学工业正在积极地研究综合利用多种能源,如生物
质能源、污染物能源等。

2.发展循环经济:中国化学工业也正在努力推进“循环经济”理念,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工业经济自查报告

工业经济自查报告

工业经济自查报告一、概况我国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工业经济的运行情况,识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改革和发展方案,特进行了工业经济的自查工作。

二、总体情况1. 工业规模:我国工业规模庞大,已形成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工业结构。

根据数据统计,截止到去年底,我国工业企业总数超过300万家,从业人数近4亿人,工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超过40%。

2. 产业结构:我国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比重逐年提升。

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如传统行业仍占较大比重,高端技术和产品依赖进口。

3. 创新能力:我国工业创新能力总体较强,已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创新投入不足,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 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不足:我国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研发投入占比较低。

需要加大对创新科研的支持力度,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

2. 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工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耗较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需要加强节能减排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产业结构问题:工业产业结构仍然存在问题,传统产业占比较大,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发展仍面临一定困难,需要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4. 人才培养与创新人才缺乏:我国工业领域的创新人才不足,高技术人才短缺。

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四、改革和发展方向1. 创新驱动:加大对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培养和引进更多的创新人才。

2. 节能减排:加强对工业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推动绿色发展,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3. 产业升级: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推动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减少传统行业的比重。

4. 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创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中国地理_中国的工业概况

中国地理_中国的工业概况

②交通便利
攀枝花
包头
鞍山
北京
钢铁工
太原 马鞍山
业基地
武汉
上海
2.我国钢铁工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存在的问题
①行业结构、产业结构不合理
②技术研究开发能力不足
③铁矿石、水资源和焦炭等资源分布的不匹配 也科技投入 ③调整产业布局
毛太这津棉这纺原里3纺是织、市主工 中工济是要业国业南全是:第:、国畜主一主天三牧要和目要津大业分第前分、毛区布二国全布青纺和在棉各国在岛织接黄产省毛北和中近河区区纺京长心畜中。都织、江,牧下有中工呼中拥业游了国业和下有区的棉纺遍浩游优的北纺织及特的越羊京织工全、上的毛、工业国兰海技产石业的各州、术地家。主省、无基。庄干区西锡础上、现宁、和海西除、武协、安西汉作北乌、藏等条京鲁郑外城件、木州,市,天齐、全,,
(二)临海型 : 二战后,由于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 集装箱的出现,极大的降低运输成本,所以大型的工业 建立在临海的港口。如日本濑户内海的福山、意大利南 部的塔兰托、我国的宝钢。
(三)临空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高新产业的更新 快,产品又以轻、薄、短、小为特点,或是价格昂贵, 这样主要靠飞机运输,空运被认识是尖端技术产品工厂 传送带的延伸。这类工业的布局越来越取决于人才和交 通。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九州岛等。
中国制造的第一艘巨型油轮: “远大”号于 2002年8月31日上午,一艘我国境内运力最 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 在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建成下水, 中国人没有自己巨型油轮的历史由此结束。
➢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
一、较高的增长速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工业生产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
2.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考虑环境影响, 也就是“风水问题”。

中国化学工业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化学工业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国化学工业现状概况及发展趋势在经历了2008年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后,2009年随着各国政府刺激经济政策渐显成效,世界经济逐渐企稳复苏。

中国经济更是率先起步,在强大的刺激政策与存货调整周期的作用下,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成功走出了自2008年3季度以来深度下滑的低谷,实现“V”反转,实体经济出现超预期反弹。

2009年我国石化工业也迅速回暖,开工率回升,产量产值稳步增长,企业亏损额减少。

据统计,2009年1-11月,我国化学工业累计产值35315.7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累计产值32872.3亿元,同比增长7.4%。

截止至2009年11月,我国化学工业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4588亿元,同比增长6.5%;资产总计为32486亿元,同比增长12.9%;利润总额为1718亿元,同比增长13.5%。

企业数为31966家,亏损企业数为4984家,同比增长11.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340.47亿元,同比下降16%。

从业人员年均人数为491.14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

化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1%,增速同比加快4.4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中,烧碱产量1763万吨,增长6.8%。

纯碱产量1837万吨,增长7.2%。

化肥产量6051万吨,增长14.3%;其中,氮肥、磷肥、钾肥产量分别增长12.8%、18.4%和18.5%。

农药产量204万吨,增长12%。

橡胶轮胎外胎产量59734万条,增长15.6%。

电石产量1374万吨,增长4.7%。

一.下面从石油化工、煤炭化工、天然气液化气化工、盐碱化工几个方面分析:(一)石油化工行业发展现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石化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为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截至2009年底,中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达4.77亿吨/年,位居世界第二位。

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大国有石油公司分别跻身2009年世界500强企业的第9位和13位。

(2009年进口原油突破2亿达到2.05亿吨)过去十年是中国炼油能力增长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十年,炼油能力增加了72.8%,年均增长率达6.3%。

中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

中国饲料工业发展概况

由 于 科 技 投 入 不 足 ,科 研 能 力 较 低 ,行 业 的 整
体 技 术 水 平 同 国 际 水 平 有 较 大 差 距 ,产 业 化 水 平 不
高 ,缺 乏 技 术 创 新 能 力 。饲 料 工 业 的 培 训 、技 术 推 广 、信 息 咨 询 等 服 务 体 系 建 设 薄 弱 。 尽 管 围 家 对 饲 料 工业 的发 展给予 较 大支持 ,年产量 已步人世 界前 列 ,但 对 饲 料 工 业 的 科 研 经 费 的 投 入 较 少 。相 当 一 部 分 企 业 规 模 小 、设 备 陈 旧 、工 艺 落 后 、技 术 水 平 低 、缺 乏 市 场 竞 争 能 力 。 “ 五 ” “ 五 ” 二 十 年 六 至 九 这
成 主流 。
从 1 8 - 2 0 年 ,饲 料 产 品 产 量 由 1 0万 吨 增 加 到 9 0- 0 7 1 1 3 2 3 1万 吨 , 2 7年 增 长 1 21倍 , 年 递 增 率 为 1.
1 .% , 从 1 9 - -0 7年 , 饲 料 工 业 产 值 由 11 9 91 9 0 -2 0 1 亿 元 增 长 到 33 5 元 。 3 亿
质 量 稳 步 提 高 。 饲 料 产 品 质 量 直 接 关 系 到 动 物
养 殖 业 的 正 常 发 展 ,关 系 到 动 物 产 品 的 质 量 、对 人 类 的 危 害 和 环 境 的 污 染 。 多 年 来 ,我 国各 级 政 府 相
关 部 门加 强 了x o eN N生 产 、经 营 活 动 的 监 督 管 理 , 每年 都进行 监督抽 检 ,饲料产 品质量稳 步提 高 。 18 9 7年 国 家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第 一 次 组 织 的 配 合 饲 料 产 品 质 量 监 督 抽 查 中 ,抽 样 合 格 率 仅 为 2% , 0

论我国合成氨工业的现状及节能减排的措施

论我国合成氨工业的现状及节能减排的措施

论我国合成氨工业的现状及节能减排的措施论我国合成氨工业的现状及节能减排的措施导语:合成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农业、化肥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然而,合成氨工业的发展也面临着能耗高、排放废气等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合成氨工业的现状,并就节能减排措施进行全面分析和总结,旨在为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一、我国合成氨工业的现状1. 行业概况我国合成氨工业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近7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合成氨产量最大的国家。

目前,我国合成氨工业已经形成了以大型煤炭、天然气、石油化工企业为主体的生产格局,技术水平和产能居于世界前列。

2. 产能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的合成氨产能已经超过了3000万吨,其中大约有40%用于化肥生产,其余用于农药、石化等行业。

这一庞大的产能规模不仅为我国农业和化肥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也面临着诸多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3. 能源消耗问题合成氨的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能源投入,包括煤炭、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能源。

随着合成氨产能的不断扩大,能源消耗问题日益凸显。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合成氨工业每年消耗的能源相当于全国范围内几个大中型城市的总能耗,造成了巨大的能源浪费和碳排放。

4. 环境污染问题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废水,其中包括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这些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也形成了我国合成氨工业发展的一大瓶颈。

二、节能减排的措施1. 改进生产工艺合成氨工业可以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来降低能耗和环境污染。

采用先进的合成氨技术,如高效催化剂、低温合成等,可以提高产氨效率,减少原料和能源消耗。

合成氨工业还可以引入循环利用技术,如余热回收、水资源回收等,以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合成氨工业可通过推广清洁能源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可利用天然气替代煤炭作为主要原料,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还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降低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

中国木材工业概况

中国木材工业概况
维普资讯
人 童 一■ 讯
2 0 . 021
中 国 木 材 工 业 概 况
华 毓 坤
( 京 林 业 大 学 木 材 工 业学 院 ) 南
术 材 是 人 民 生 话 不 可 缺 少 的 重 要 的 再 生 绿 色
17 9 8年 全 国锯材 年 产量 为 1 0 . 1 5 5万 m。人 造板 , 年产量 为 1 6 6万 m。 . 9 。改革 开 放以后 , 着我 国 随 国 民经 济持 续 、 速 、 定 的 发 展 , 国的木 材 工 高 稳 我
资源, 因此 , 来 越受 到各 国 的高度 重视 和关 注 。 越 木 材工 业 是指 以 木材 和木质 材 料 为原 料 , 经机 械
加工 ( 主要 的) 化学 加 工 , 产 品仍 保持 木 材基 或 其
本 特性 的产业 。 主要 产 品包括 锯材 、 造板 和各种 人
业也 得到 了快 速发展 , 人造板 产量 跃居 世界第 二 , 形成 了具有教 学 、 科研 、 设计 、 生产 、 备制造等 较 设
木 材 工 业 的 发 展 2 0 年 我 国 胶 合 板 产 量 为 00 925 9 . 4万 m。 占世界 第 二位 , 次 于美 国 。MD , 仅 F
( 19 以 90年 产量 , 口以 1 人 计 ) l9 人 0亿 ,99年增
为 1 和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随 着人均 生活水平 的提 高 , 3 78 我 国对木材 产 品将会有 更 多的需 求 。 1 2 1 9 ~1 9 . 9 5 9 8年 中 国木 材 产 品 进 出 口情 况
为完 善 的工 业 体 系 , 为国 家经 挤 建设 和满 足人 民
木制 品 。木 材工业 是我 国基 础产业 的重要 组成部

我国乳制品工业概况介绍

我国乳制品工业概况介绍

资金 达 数 亿 , 以此 在 消 费 者面 前 彰显 责 任 。 伊 利 如 集 团 , 几 年 来 一 直 将 奶源 建 设放 在 第 一 位 , 握 十 掌 “ 大 黄 金 奶 源 带 ” 白建 牧 场 比例 超 过 5%, 原 三 , 0 在
的 《 乳》 G 9 0 .0 0 等 6 项 食 品 安全 国家标 生 ( B1 3 12 1) 8
准; 国务 院办 公 厅 发 布 的 《 于进 一 步 加 强乳 品质 关 量 安 全 工作 的通 知 》 有 关 部 门对 乳 品 企业 进 行 清 , 理 整 顿 : 信 部 、 改 委对 已建 、 建 、 工 发 在 拟建 项 目进 行清理 审核; 国家 质 检 总局 制 定 《 业 生产 乳 制 品 企
பைடு நூலகம்
产 业 链 , 保 为 消 费者 提 供 绿 色 的生 态 品质 产 品 。 确
遵 义 的 乳 制 品工 业 : 内蒙 古 、 龙 江 、 黑 山东 、 河
关 闭不符 合 标 准要 求 的奶 站 ; 奶 车辆 实 施准 运 证 运
制 度 ; 料 乳 进 厂 批 批 检验 。在 市 场 上 , 乎 所 有 原 几 的奶 企 已经 拉 起 了“ 奶源 建 设 ” 的大 旗 。从 白建 牧 场 、 作 牧场 , 大 型 的 牧 场 园 区 , 少 奶 企 投 入 合 到 不
开 始 试 点 , 0 1年 在 乳 制 品行 业 全 面 开展 。 21 奶 源 基地 建 设 : 强 奶源 基 地 建设 是 我 国乳 制 加
中 国 的乳 制 品 消 费主 要集 中于 大 中城 市 ; 小城 镇 和
富裕 的 农 村 ,乳 制 品 消 费 正在 兴起 。2 0 0 9年 全 国 城 镇 居 民年 人 均乳 制 品消 费 支 出 161 , 2 0 9. 4元 比 0 8

我国焦化工业现状及今后发展

我国焦化工业现状及今后发展

我国焦化工业现状及今后发展 郑文华 1、中国炼焦工业概况 1.1中国是世界炼焦生产大国 我国是世界焦炭生产大国,据统计:2006年我国共生产焦炭29768万吨,同比增产4356万吨,增长17.14%。

其中机焦产量达26279万吨,同比增长18.36%,其占总产量的比重从2001年的72%提高至2006年的88.3%左右;其他为半焦、石油焦、改良焦、土焦等产量3489万吨,比上年略有增加。

土焦、改良焦产量大幅度下降,约为1500万吨,其比重从2001年的28%下降至2006年的5.04%。

,全国规模以上炼焦企业生产焦炭28121万吨、同比增长17.64%;其中重点大中型钢铁联合企业的炼焦厂生产焦炭9110万吨,同比增长11.28%,;其他炼焦企业生产焦炭19011万吨,同比增长20.95%。

 2006年世界总共生产焦炭5.20亿吨,我国的焦炭生产量占世界的57.2%。

1996年 ̄2006年我国焦炭产量如表1。

 表1:中国(未含台湾省)焦炭产量(单位:万t)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中国焦炭总产量 13646 13902 12806 12111 12184 13130 14289 17776 20873 25412 29768 其中:机焦 6996.6 7067.2 8010.0 8000.0 8752.3 9442 10830 13146 17733 23000 26279 占总产量,% 51.3 50.8 62.5 66.1 71.8 71.9 75.8 74.0 85.0 90.5 88.3 世界焦炭总产量 35767 36027 33613 32706 34002 33600 35800 39000 42677 47703 52000 中国/世界,% 38.2 38.6 38.1 37.0 35.8 39.1 39.9 45.6 48.9 53.3 57.2 从表中可以看出,由于积极贯彻国家的产业政策,大力淘汰土焦(改良焦)设施,因此,我国炼焦生产中,土焦(改良焦)所占的比例在大幅度下降,机焦的比例在逐步上升。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概况

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概况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概况我国具有丰富的能源资源。

可开发利用的水能蕴藏量约为3.78亿kW,居世界首位。

解放前,全国总装机容量仅为185万kW,年发电量43亿kW·h,居世界第25位。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建立起了一套完整的、有相当规模的电力工业体系。

到2005年底全国发电容量达到5亿kW,发电量和装机容量均跃居世界第2位。

电力系统的建设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建成以500kV电压等级为主干网架的7个跨省区域性的电力系统,并且以三峡水电站为核心的全国性的电网已见雏形。

第二节发电厂和变电所的类型一、发电厂的类型发电厂是电力系统的中心环节,它是将各种天然的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的工厂。

根据一次能源的不同发电厂可分为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风力发电站和核发电厂等。

按发电厂的规模和供电范围又可以分为区域性发电厂、地方发电厂和自备专用发电厂等。

(一)火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是将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工厂。

能量的转换过程是:燃料的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通常将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称为火力发电厂的三大主机,其中汽轮机又被称为原动机。

火力发电厂可分为凝汽式火力发电厂(通常称火电厂)和供热式火力发电厂(通常称热电厂)。

(二)水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又简称为水电厂。

水电厂就是把水的位能和动能转变成电能的工厂。

能量的转换过程是:水能→机械能→电能。

根据集中落差的方式分为堤坝式、引水式和混合式;按运行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有调节水电站、无调节水电站和抽水蓄能水电站。

1.堤坝式水电厂在河流的适当位置上修建拦河水坝,利用坝的上下游水位形成的较大落差,引水发电。

堤坝式水电厂可以分为坝后式(如刘家峡、丹江口水电厂)和河床式(如葛州坝水电厂)两种。

2.引水式水电厂水电厂建在水流湍急的河道上,或河床坡度较陡的地方,由引水管道引入厂房。

3.抽水蓄能电厂这种水电厂由高落差的上下两个水库和具备水轮机—发电机或电动机—水泵两种工作方式的可逆机组组成。

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工业布局概况

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工业布局概况

我国主要经济区域工业布局概况一、我国区域经济布局1.总体概况随着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通过并上升到国家战略,我国经济区域化、城市集群化、产业集聚化日益明朗,东、中、西部逐步形成“三大六小”经济区(经济圈)格局,“三大”是指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和泛渤海经济圈,“六小”是已规划或者正在规划建设的中部经济圈、中原经济区、南海经济圈、东北经济去、海峡经济圈、西三角经济圈。

“九大”经济区(经济圈)格局又包括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武汉都市群、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群、太原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川渝城市群、关中—天水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长吉都市圈、哈大齐工业走廊、海峡西岸城市群等17个城市群(都市群)。

这些经济圈或大城市圈的形成及其相互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加快区域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影响、辐射和带动国内区域均衡发展,推进国内东部先行、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战略实施进程。

2.产业园/开发区概况1984年,中央在建立经济特区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兴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重大决策。

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在中国沿海地区应运而生。

目前,我国共有1541个省级和国家级开发区,其中,截止2009年10月,国家级开发区共189家,包括54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5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2008年,中国54个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已突破1.5万亿元。

实际使用外资近200亿美元,连续多年占全国比重近四分之一,呈现持续发展的旺盛生命力。

54个国家级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平均增长34.5%,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贡献率达到6.29%。

二、各主要经济区域情况介绍1.大珠三角经济圈以珠三角城市群为核心的大珠三角经济圈(即“9+2”经济地区),包含中国华南、东南和西南的九个省份及两个特别行政区,具体是: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海南、湖南、江西、四川、云南、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发展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发展状态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发展状态一、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在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之后,我国面临着废墟和贫困,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艰苦奋斗,我国的工业体系得到了迅速发展。

1950年代至1970年代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建设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领域的发展都取得了显著成就。

二、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深度发展从简单的农业国变为拥有强大工业体系的国家,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变。

农业、矿产资源、能源等多个领域的发展为我国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政府还通过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促进了工业体系的升级和转型,进一步推动了工业化的深度发展。

三、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广度发展我国的工业体系发展还呈现出了广度和全面的特点。

不仅煤炭、钢铁、机械等传统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我国在航天、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这些产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工业体系的广度发展,还为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支持。

四、总结与回顾在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发展历程中,我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通过深度和广度兼具的发展,我国工业体系在一系列关键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个人观点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充满艰辛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一个值得自豪的历程。

我国工业体系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和保障,同时也为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章完结,期待您的阅读。

很高兴看到您对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发展的关注。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探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发展,以及它对经济、社会和国际地位的影响。

让我们来看一下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发展对经济的影响。

随着工业体系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中 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概况与特点

中 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概况与特点

中国古代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概况与特点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业是古代中国社会的根基,其发展历程漫长而丰富。

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从事简单的农业生产。

他们学会了种植粟、稻等农作物,并逐渐掌握了一些初级的农业技术,如松土、播种、灌溉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并逐渐推广。

铁犁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使得土地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到了汉代,农具的种类更加丰富,如耧车等先进播种工具的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播种的速度和质量。

水利工程的建设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芍陂、都江堰、郑国渠,到后来的灵渠、大运河等,这些水利工程有效地保障了农田的灌溉,促进了农业的丰收。

特别是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农业技术方面,古人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轮作、间作、套种等种植方式的应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人们还注重改良土壤、施肥、选种等,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适应能力。

古代中国还形成了独特的农业历法,即二十四节气。

它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指导着农民的农事活动,如播种、收割、施肥等。

二十四节气是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经验的结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同样取得了辉煌成就。

纺织业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之一。

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丝织业。

到了汉代,丝绸远销欧洲,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唐代的丝织技术更加高超,出现了缂丝等精美的丝织品。

宋代棉花种植的推广,使得棉纺织业逐渐兴起。

陶瓷业也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一大亮点。

中国被誉为“瓷器之国”,早在商代就已经出现了原始瓷器。

唐代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鲜艳,闻名于世。

宋代的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各具特色,其瓷器工艺达到了极高水平。

中国轻重工业发展概况(1949~2010)

中国轻重工业发展概况(1949~2010)

中国轻重工业发展概况(1949~2010)中国轻重工业发展概况(1949~2010)2011-10-06 17:35轻工业,指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

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

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

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等工业;(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

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

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根据上述划分原则,修理业中以重工业产品为修理作业对象的划为重工业,反之划为轻工业。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按1952年不变价格计算,1949年全国工业总产值140亿元,其中,轻工业103亿元,占73.6%,重工业37亿元,占26.4%;195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到784亿元,其中轻工业405亿元,重工业379亿元,分别占比55.0%和45.0%。

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1957年工业总产值为704亿元,其中轻工业374亿元,重工业330亿元。

1958年,中国重工业总产值首次超过轻工业,按1957年不变价格计算,1958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为1083亿元,其中,轻、重工业比例为46.5%和53.5%,绝对数分别为504亿元和579亿元。

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引言概述:工业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概况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工业经济的定义、重要性以及影响工业经济发展的因素等方面。

接下来,本文将围绕五个主要的大点,分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创新、市场竞争、人力资源和政府政策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详细的讨论。

正文内容:一、产业结构的调整1.产业结构调整的概念和意义2.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目标和原因3.产业结构调整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4.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策略和实践5.产业结构调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二、技术创新1.技术创新的定义和重要性2.技术创新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3.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4.技术创新的主要方式和途径5.技术创新的障碍和解决方法三、市场竞争1.市场竞争的概念和特点2.市场竞争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意义3.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和方式4.市场竞争对企业经营策略的影响5.市场竞争对工业结构和产业链的调整四、人力资源1.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和作用2.人力资源对工业经济发展的影响3.人力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状况4.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的策略和方法5.人力资源的挑战和未来发展趋势五、政府政策1.政府政策对工业经济发展的作用2.政府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方向3.政府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和职责4.政府政策对工业投资和创新的支持措施5.政府政策对工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总结:本文通过对工业经济发展的概况进行详细的阐述,从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创新、市场竞争、人力资源和政府政策等方面全面分析了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可以看出,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市场竞争、人力资源和政府政策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注重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强技术创新,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同时,政府也应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来促进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工业经济的稳定增长,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我国既是世界能源资源大国,也是世界能源生产大国。

加速发展能源工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重点。

目前能源供应不足与浪费并存,必须贯彻开发与节约并举的方针。

煤炭是我国第一大能源,占全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0%以上。

我国是世界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

在各省区中,山西省的煤炭产量最多,每年有大量煤炭供应外地。

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中仅次于煤炭。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石油蕴藏量较为丰富。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发现并开发了一系列大、中型油田。

黑龙江的大庆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与山东交界处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等,也是重要的石油工业基地。

十多年来,我国西北地区和近海大陆架的石油天然气开发已取得了重大突破。

水力也是我国的重要能源资源。

近20年来,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大批水电站,主要集中在水力资源丰富的黄河、长江、珠江、澜沧江、松花江上游。

钢铁工业分布
我国丰富的铁矿资源和焦煤资源为发展钢铁工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大型钢铁工业基地,在东部沿海的有鞍(山)本(溪)、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