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3英英学古诗教案苏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坐井观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会分角色、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懂得学习、做事要眼界开阔,不能目光短浅,自以为是。

教学重点、难点:
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对话,理解寓意。

教学准备:
1、青蛙、小鸟图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喜欢听故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青蛙和小鸟的故事。

二、新授(播放动画)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课题是什么?(坐进观天)伸出小手写课题。

生字组词:
沿(沿着)(边沿)
答(回答)(答案)
渴(口渴)(渴了)
喝(喝茶)(喝水)
话(说话)(讲话)
弄(弄错)(弄堂)
错(犯错)(错误)
际(边际)(国际)
哪(哪里)(哪边)
抬(抬头)(抬手)
是谁坐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青蛙坐在井里干什么?
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
想不想知道青蛙和小鸟在什么地方争论的呢?齐读第一自然段。

青蛙坐在哪里?(井里)。

请同学把青蛙放进井里。

小鸟从哪里飞来?你来读一读这句话(小鸟从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你知道“井沿”是哪里吗?(生答)就请你来,让小鸟落到井沿上吧!(生到黑板放小鸟)
师:井沿就是井的边,那你知道床的边应该叫什么呢?碗呢?桌子呢?(出示图片)
想不想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一边听一边看看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3次)
第一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二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第三次对话是哪几个自然段?
谁来读一读青蛙的问话?指生读。

青蛙生活在黑暗的井底,很久没有见到过朋友了,突然有一天小鸟来了,它是什么样的心情?开心、愉悦。

朗读应是声音上扬。

小鸟是怎么回答的?生读。

一百多里远吗?一百多里,那就是飞了很远很远的距离啊,这个时候,小鸟会感到很累,很渴,谁再来读小鸟的话?(师读青蛙的话,指生读小鸟的话,两名同
学读后全班读小鸟,突出“一百多里”体会小鸟的累、渴)请同学们分别扮演青蛙、小鸟、旁白。

师:听了青蛙和小鸟的话,你知道它们是为了一件什么事情而争吵吗?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天)
青蛙是怎么认为的呢?(指读)你知道“大话”是什么意思吗?大话:不真实的夸大事实的话。

师:青蛙认为小鸟在吹牛,那它觉得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师:那小鸟呢?(指读)(出示卡片无边无际)
你们知道“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无边无际:没有边际,形容非常大。

那你们还能举例子说说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大海、沙漠、草原。

师: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认真的进行练习,一会儿我们还要评出最佳青蛙和最佳小鸟,开始练习吧!(指生对读、男女声对读)师:现在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同意小鸟说的请举手,那你们读小鸟的话一定很棒。

同意青蛙说的请举手。

师:看来我们一致同意小鸟的看法,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大?(生回答)因为青蛙生活在黑暗的地方,生活的地方很小。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做个小游戏,把书本卷起来看天花板,看到的天花板有多大?小圆点。

现在把书拿开看天花
板有多大?很大。

是什么挡住了我们的视线。

纸筒。

那是什么挡住了青蛙的视线?井壁。

为什么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生活的范围小,看到的东西就少,见识也少。

为什么小鸟认为天无边无际?因为小鸟飞在天上,看到的东西多,见识广。

所以你们认为谁说的对?小鸟说的对。

青蛙说的不对。

但是青蛙总觉得自己说的是对的,它现在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那同学们想不想知道青蛙和小鸟争论的结果是什么?青蛙和小鸟第三次对话。

(生齐读)
青蛙为什么笑了,它笑的对不对?青蛙自以为是,相信自己是对的,小鸟说的是错的,它在嘲笑小鸟。

小鸟为什么也笑了,它笑什么,它是怎样帮助青蛙的?
笑青蛙愚蠢。

小鸟是怎样帮助青蛙的?生读。

找出课文原文。

现在谁把他们的三次对话表演出来?看看谁最棒。

青蛙听了小鸟的话会跳出井口来吗?
师:看哪位同学的本领大,能把小青蛙劝出来。

师:老师相信这只井底的小青蛙听了同学们的劝告,一定会急着跳出来,
看看这无边无际的天空,这景色优美的大自然。

三、拓展:想一想:如果有一天青蛙跳出井口,会看见什么?
四、全课总结:
演一演“坐井观天”这个故事。

交流:学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看问题,认识事物,不要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像小鸟那样飞得高看得远。

板书:
12坐井观天
小鸟见多识广
青蛙见识短浅
教学反思:
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寓意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还是老师给学生的。

语文教学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简单的知识传授,还在于他的教学育人作用。

所以在课文教学的最后环节,需要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意识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
于接受新事物,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

让学生自愿选择作在外面飞翔的小鸟。

怎样达到这个效果呢?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用多媒体课件,配上动听的音乐,展示小鸟见过的缤纷世界:飞过广阔的海洋,飞过无边的沙漠,飞过茂密的森林,飞过灿烂的田野,飞过清澈的小溪,也没有看到天的边,而这时的青蛙仍然坐在井底,一抬头只能看到巴掌大的天,此时小鸟的广博见识和井底之蛙的孤陋寡闻形成鲜明的对比,让学生顺理成章的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缤纷多彩,而青蛙的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

这样潜移默化让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

可以这样说本课的教学突破点是重点词汇,而最终目的是理解寓意。

我从无边无际,大话,笑,着手进入对文本的分析。

进入文本后,我的教学重点是从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中,分析二者的特点,实现本文寓意的理解。

3、英英学古诗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古诗是我国的文化精华。

今天我们做个和故事有关的游戏“看图猜古诗”,好不好?(依次出示古诗的插图.)(课件1)
生:积极猜古诗并背诵。

师:你还会背其它的古诗吗?
生:背古诗。

师:的确,我国文化精华古诗不仅为我们呈现出美的意境,还让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点评:上课伊始,教师采用游戏形式让孩子们背诵古诗,这一环节的设计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
愉悦的情感,孩子们积极背诵古诗,俨然一位小诗人。

教师着眼点不仅仅是本课所要学会的古诗,
更激发了孩子们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师:有一个名叫英英的小朋友特别喜欢古诗,你们看她正在背古诗给奶奶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英英学古诗!(课件2)
师:英英学的是那一首古诗呢?
解题
师:齐读《静夜思》读了古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一个安静的夜晚。

师:对,“静”就是安静的意思。

(板书:安静)
师:再读读题目,你知道作者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干什么?
生:诗人在想念自己的家乡。

师:“思”的意思就是思念。

静夜思就是在安静的夜晚思念家乡。

(板书:思念)大家说得都不错!瞧,古代的诗人多有才学啊,才三个字的题目就告诉我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师:为什么诗人要在安静的夜晚思念家乡呢?诗人到底在想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地学古诗吧!仔细看看我们的课文,静静地听老师读。

(课件3范读古诗)【点评:古诗的题目简洁凝炼,概括了全诗的内容,破题方能入诗境。

此关节引导学生理解古诗
题目意思的同时,抓主了古诗感情基调“思”, 整体感知诗境,调动学生探究诗人“思”何人? “思”
其因?同时也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懂得了古诗短小精悍的特点。


师:听了朗读,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生:我眼前好像看到了夜晚诗人正在窗前看天上的明月,想起了自己的故乡。

师:这首《静夜思》的作者就是李白。

《静夜思》是诗人离开家人后,26岁写出的诗句。

当时的李白胸怀大志却无法得到重用,被迫辞官离开家乡,流放到异乡。

在异乡,李白住的是仅仅能够避寒的破茅草屋。

此时的他不仅贫穷又身患重病。

当中秋节到来的时候,只有一轮明月和他相伴,想到自己的前途迷茫,有抱负不能施展,有家不能回,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不禁油然而生,于是便写下了这首《静夜思》。

【点评: 喜欢听故事是小学生的特点,在古诗教学前讲述一段有关的故事或传说,当然能激发他
们的学习兴趣。

教师适时的对古诗作者进行介绍其实也是在介绍作品本身。

教材外诗人创作背景
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才能触摸
到诗的灵魂,易于在学生的心中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为加深诗意的理解和感悟做好了铺垫。

】二、初读古诗
师:(课件:静夜思古诗)我们学习古诗,读准字音对小朋友理解古诗的意思很有好处。

现在,
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古诗。

在读第一遍的时候,要注意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第二遍的时候
要注意把古诗读通顺。

生:自读古诗。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
生:指名读古诗、生评价,正音。

师:谁能比他读得更好?师正音。

师:如果我们要读出古诗的节奏,应该怎么注意停顿呢?(师生共同划分古诗奏)
师:同桌试着带节奏读读古诗。

生:自己带节奏试读古诗。

师:全班小朋友一起试试。

生:师边打手势生齐读。

二、看图感悟,体味诗情。

师:小朋友们,古诗是诗人情感的抒发,要想把诗读得更好,我们还要理解古诗的意思。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诗人的心灵,与诗人对对话。

一)学习一、二行
师:(图:月光)看看,图上都画了什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月亮)(课件4月光图)(月亮怎么样?月光怎么样?)
师:月光和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生:月光和霜都是银白色的。

师:霜就是秋天的时候,因为天气边的寒冷,地面上会出现的一种白色东西,从“霜”字你体会到诗人心情是怎样的?
生:孤独、寂寞。

师:是呀,古时候诗人常常用霜学出自己孤独的感觉。

生:读:出示: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商山早行»温庭筠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浦歌»李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枫桥夜泊»张继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渔家傲»
师:古时候诗人常常用霜来写出自己孤独的感觉。

【点评:教师从“霜”字的颜色入手, 引导学生从“霜”字体会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这样
有利于
学生抓住诗中含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此外通过其他含有“霜”字诗句的迁移,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更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古诗文的水平,可谓是一大亮点。

】古诗的第一、第二行描写的就是这幅图。

(课件5古诗一、二句)
师:回到课文里,再仔细读读课文,看看课文里哪句话能让你联想到这两句古诗的。

(课件6古诗+课文句子)
生:读课文,找句子。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疑”字的意思?
生:好像。

师:像霜一样冰冷的月光不仅洒满了整个屋子,也洒进了诗人的心里,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读出诗人孤单、寂寞的感情。

生:感情朗读。

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的意境。

(课件7一、二行诗+音乐)
师:这一轮孤独的明月,给诗人带来的是特别寂寞的夜晚。

谁再来读?
生:感情朗读。

师:是呀,这样的夜晚,没有父老乡亲,没有亲朋好友,只有明月相伴,多凄凉呀!请你来读.生:感情朗读。

师:天上只有一轮明月,地上也只有一个李白,天和地都这样广阔,却只有明月和李白相对望,怎么能不让人感到寂寞呀!全班同学读出诗人心里的寂寞之情.
二)学三、四行
师: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诗人在干什么?(课件8诗人看月图)
生:诗人正抬头看着天上的月亮。

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生:八月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生:中秋节时,我和家人在一起吃月饼,赏月。

师:是啊,中秋节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个快乐又热闹的节日!假如你此时你独自一个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样?
生:我会感到特别的孤单。

师:诗人李白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生:他一个人在破草屋里上月,只有明月和他相伴。

师:是呀,(指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生:句式练习:在这宁静的中秋之夜,诗人抬头望着圆圆的月亮,想到了小时候,中秋节时,少年时。

此时,他更加思念。

(课件9 )
师:你们说得真好啊!这就是诗人写的——
生: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课件10古诗三、四句)
【点评:教学中,充分迎合了二年级小朋友富于想象的这一心理特点,注意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
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体会古诗的情感,同时也理解了诗句的意思,设计上没有了痕迹,却
有了浓浓的语文味。


师:能用动作告诉我什么是“举头”吗?
生:上台表演“举头”动作。

师:这个安静的月圆之夜,远在他乡的诗人多么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啊!谁愿意来当一回诗人,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古诗,读出思乡之情?(课件11古诗三、四句+音乐)
生:感情朗读。

师:我们在读低头的时候,语速还可以慢一些,这样可以体现诗人在沉思。

师:一个人独自在异乡,白天的忙碌可以冲淡思乡之情,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之情就会涌上心头。

请女孩子来读。

师:团圆之夜,家家户户团员在一起,李白却孤单一个人,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就会特别的深。

男孩子来读。

师:是呀,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出现在了诗人的脑海里,此时此刻,你就是李白,把思乡之情读得再深一些。

生:全班感情朗读.
【点评:此时的教学,紧紧抓住学生心里那个“情”字,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引入情境,借
助朗读,去想像,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达到了以境促朗读,促理解,促感悟的多重目
生引入情境,借助朗读,去想像,去体会,去理解,去表达,达到了以境促朗读,促理解,促感
悟的多重目标。


三、诵读全诗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这首古诗好吗?(课件12全诗+音乐音乐一直放)
师引读:今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这就是——
生: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这就是——
生: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打开书把英英对奶奶说的这首古诗意思的句子读一读。

生:秋天的夜晚——
师:让我们全班小朋友再读一次《静夜思》,读出诗人心里的孤单,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生:读古诗.
师: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李白写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回诗人,背背这首诗?也可以做动作。

生:边做动作边背诵古诗。

(课件13 全诗+音乐)
【点评: 整节课充满了朗朗的读书声。

朗诵不只是停留在形式多样的示范读、比赛读、配乐读、表演读等浅层次上,更是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诗的语言美,感受到
古诗语言的魅力。


四、拓展
师:《静夜思》是一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老师这也有两首这样的古诗。

小朋友们想读读吗?(课件:出示古诗)
师:读诗,说诗意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诗人独自在异乡作客。

每当美好的节日到来的时候,诗人就格外想念自己的亲人。

在遥远的家乡,诗人的兄弟姐妹们正在登高山,插茱萸呢,可唯独就少了他一人。

《泊船瓜洲》王安石
诗人站在瓜洲的渡口,放眼向南望去,看到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特别的近,中间
只隔了一条江水。

而自己的家乡钟山只隔了几座山,不是很远。

现在已经是春诗人站在瓜洲的渡口,放眼向南望去,看到南边岸上的“京口”、与“瓜洲”特别的近,中间只隔了一条江水。

而自己的家乡钟山只隔了几座山,不是很远。

现在已经是春天了,春风又一次把千里的江岸变成了一片新绿。

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色,心里就想,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自己的家乡?师:想不想自己也读读这两首古诗?
生:读古诗。

师:今天,我们不仅静静地走进了诗人李白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思,感受诗文的意境美,很有收获。

课后请同学们把古诗《静夜思》背诵给亲人听,并讲一讲古诗的意思,还可以收集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一读,读给同学听。

【点评: 课堂结尾拓展扩大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将有限的课堂古诗资源延伸到无限的课外学习
活动中去,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