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文化运动范文.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新文化运动范文
篇一:浅析新文化运动
浅析新文化运动
1840-1945,一个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的年代,百年的屈辱带来了百年的激荡,百年的压迫激起了百年的抗争。

当兄弟姐妹被随意戕害的时候,站起来拼命的是整个民族。

而这个民族觉醒的那声号角,便是新文化运动!
一、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概述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封建思想文化,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之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

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和阶级的局限,也没有理论对革命进行指导,使人们的斗争成效甚微,中国没能摆脱被凌辱的半殖民地的命运,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历史呼唤新的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

而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被猛烈冲击,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了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后期,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了。

纵观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具有很多原因。

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世界已进
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这就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国际环境。

这是转变的时代条件。

在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欧美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互相厮杀无暇顾及中国,且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在此期间,随着中国工人阶级不断成长,工人运动不断发展,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到了五四运动后期,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

而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民主主义思想深入人心,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这个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二、新文化运动之意义
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第一,新文化运动猛烈地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文化的腐朽部分,大大促进了民主自由等先进思想的传播,进一步促进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解放。

面对袁世凯的复辟活动和伴随之的“尊孔复古”逆流,陈独秀等人以《新青年》为阵地,大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批判封建伦理和宗法,要求思想自由和真正的民主,收到青年知识分子的广泛拥护,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为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政治运动做好了思想准备。

第二,新文化运动早期提倡科学思想,拥护“赛先生”,传播了科学思想,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第三,新文化运动大力提倡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新青年》率先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并刊登了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和一大批新诗,使得白话文的使用在全国蔚然成风,促进了全国范围的文字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文字的推广和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第四,新文化运动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崛起,为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奠定了基础。

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李大钊等人将马克思主义介绍到中国,使得工人阶级开始觉醒,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做了准备,启发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更是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及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思想运动,使旧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转变为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运动。

在“五四”以后,全国各地的进步报刊和进步社团,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

“五四”以前,倡导新文化的刊物,只有《新青年》、《每周评论》和《新潮》等少数几种。

“五四”后的一年里,全国新出版的期刊猛增至400余种。

这些报刊和社团的活动,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新文化运动从内容到形式的深刻变化,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是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成果。

三、新文化运动之影响
“新文化运动”是一场伟大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

它在推动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进入新阶段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创造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在伟大的新文化运动中,青年学生和热血知识分子,他们以民族和国家的利益为己任,特别是广大的青年学子,他们不顾高压,不怕流血,不怕坐牢,奔走呼号,始终冲锋在最前面,拉开了现代中国翻天覆地的历史序幕。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应该从新文化运动中感悟到精华:科学与民主。

虽然在实践中也有一些需要讨论的问题,但总地来说歧义不大。

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胡锦涛也大力倡导科学发展观。

至于民主,那更是当今世界每个国家的政府或政党都要争着抢着要戴到自己头上的桂冠。

事实也是如此。

任何一个国家,只有崇尚和发展科学,实行和发扬民主,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才能使国力强盛,才能不受他国的欺负,才能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生活得幸福、有尊严,才能做到真正的爱国。

反过来说,如果不提倡和发扬科学和民主,社会就要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国家就要衰弱和腐朽,许多人就会为着自身地或集团的利益去叛国、卖国,象汪精卫和李鸿章那样,哪里还会有什么社会进步和爱国主义?
所以,新文化运动,首先和根本的不在于进步和爱国,而在于科学与民主。

科学和民主的精神,不仅在中国,即使在全世界也没有过时。

但是,新文化运动同样给中国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疤。

今天,我们回过头来看新文化派,我们需要承认,新文化运动确实给当时中国
带来了一股新鲜的空气,让科学、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从而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的历史,并且这种影响就是在今天,还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的.但是,其消极
影响,也是伴随而至,直到今天,流毒不绝。

消极影响之一,就是历史的、文化的虚无主义。

我们知道,世界任何民族的起源历史,其一大特点就是具有神话色彩,神人不分,这本不奇怪。

然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以堪称愤青鼻祖的顾颉刚、钱玄同为首的“疑古派”派,对中国上古史全盘否定,称“三皇五帝”史为伪古史,夏也是不存在的(“大禹是条虫”就是这位老先生的杰作),殷商王朝若非安阳甲骨资料的出土.也几乎难逃被抹煞的噩运。

甚至西周初年也被看成是“本无信史””的传说时代。

流毒至今,仍然有人否认夏代的存在。

既然这些历史是不存在的,那以此为基础产生的《诗》《书》诸文化经典也就是伪经典了。

就连以“小心求证”求学术的胡适,也说,“东周以前的历史没有一个字是可信的。

”这里,我们看到的只剩下他的“大胆怀疑”了,而“全盘西化”就是这位“小心求证”的胡适老先生提出的。

在这种学术气氛下,可想而知,作为传承中国文明精髓的诸经和其建立的历史实践基础的被打倒,中国人的精神,就失去了其自强不息的源头动力了,经典失去了其解释系统,其存在不过是活的化石而已,只能让人欣赏。

而经典及其历史实践的被打倒首先是中国人自己倒下了,失去了对中国文化的自信。

对自己文化的不自信,往往会产生对其它文化盲目崇拜。

于是,出现了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学者,居然
闹出了将孟子当外国人崇拜的笑料。

消极影响之二,以偏激代替理性。

新文化运动,标榜科学和理性,要求以理性与科学判断一切,但事实上,新文化运动挟庸俗的进化论观点,宣扬优胜劣汰,偏激偏进,几无理性可言的。

新文化运动标榜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反对儒家,歌颂法家。

而鲁迅,被时人歌颂为中国的尼采。

如果说,儒家专制的话,法家思想起码比儒家专制的多,历来为人所垢病;而尼采本人,后来被视法西斯理论的先驱。

理性何在?
新文化派否定中国传统是从文学开始的,号称“文学革命”。

后来,这种否定和怀疑的思潮,发展到否定中国的一切所谓旧的东西(和文革何其相象!),甚至于中国人。

阿Q就是中国人的国际形象代表。

我们来看看新文化派的主张:
一、废除汉语
取消汉语,用英语或法语代替(刘半农、钱玄同)。

二、废除汉字
欲使中国不亡,非取消记载道教妖言的汉字不可(钱玄同);
汉字不废,中国必亡(胡适);
汉字终当废去,盖人存则文必废,文存则人当亡,在此时代,已无幸存之道(鲁迅);
三、废除中国戏曲
四、废除中医中药
五、文学革命1917年1月,胡适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首先
提出文学改良的主张,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以白话文学代替仿古文学。

2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改良变而为革命,标榜所谓国民文学,将传统的文学等同于贵族文学,封建主义的文学。

陈积极鼓吹他的所谓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即:推倒贵族文学,建设国民文学;推倒古典文学,建设写实文学;推倒山林文学,建设社会文学。

这种对文明及其载体贴标签,一棒子打倒的做法,和后来的给人随便戴高帽,无限上纲之间,是否有某种冥冥中的幽暗通道在沟通着?
六、??
七、??
废除!废除!废除!??
打倒!打倒!打倒!??这种疯狂,真叫人怀疑,是要拥抱文明呢,还是自绝于文明?倘若这些个废除都彻底实现了,中国还剩下什么?我们中国人恐怕真不认识中国人了!但是倘若没实现或没完全实现呢?那新文化派就有话说了,你做的还不够彻底!这种偏激带来的另一大弊端就是造成学风轻浮,学者追求轰动效应,广告效应;而文学革命,带来的就是革中国文明的命,几千年文明的积累,毁于一旦,文丧道绝。

1912年,蔡元培废除了小学“读经科”,1920年,小学语文科全部改成了白话文。

今天,能读懂文言文的国人已经少之又少了;而读文言文的人,多数也只是将其当做一种个人爱好,抱着欣赏的态度读的。

中国文明失去了发展,随着大清王朝的灭亡,永远的停留在了过去,成了无生命力的东西。

消极影响之三,反道德主义。

新文化派反礼教,打倒孔家店。

在鲁迅看来,中国的书中,就三个字――“人吃人”,藏在仁义道德的缝里。

中国几千年唯一不变的就是道学家虚伪的仁义礼智。

新文化派还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光明灿烂的博爱的新道德的社会,以便让人们认清所谓狭隘的旧道德的社会:“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

是因为孝弟底范围太狭了。

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猾头了。

”(《新文化运动是什么?》陈独秀)这种墨子先生兼爱的老调,早已经证明不合人性了,反倒成了新文化派手中的宝贝。

雷锋精神可谓博爱之至矣,国人也学习实践多年,反倒是这个社会时时出现孟子批判的“率兽食人”现象,人给狗下跪的事时有耳闻。

道德具有强烈的实践性。

只有深查人性的微妙,从符合人性的的路径出发,才能真正实践道德。

不合人性的道德,必将不能长久。

子贡是孔子的弟子,名赐,也是富甲一方的商人。

有一次,他赎回了一个沦落在国外为奴的鲁国人。

根据鲁国的法律,国家是要给赎买人相应的赔偿金的,但是,富有的子贡却没有去领取自己应得的赔偿。

他认为,君子应该扶危济困,况且自己又有钱,这点赎金算得了什么呢?
子贡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孔子。

孔子说:“赐,这样做,就是你的过失了。

”子贡有些诧异,问为什么?孔子说:“从官府取你应得的赔偿金,并不会对你的德行有什么损害。

你不取赔偿金,就会暗示别人,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