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习题化学4-2
2020秋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5课时作业 4-2 糖类 Word版含解析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8分)1.(双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解析:果糖属于单糖,故A项错误;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故B项错误。
2.将淀粉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中,扎好袋口,浸入流动的温水中。
相当一段时间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和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分别是(C)A.显蓝色、无现象、显黄色B.显蓝色、红色沉淀、无现象C.无现象、变黑色、显黄色D.无现象、红色沉淀、无现象解析: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透过玻璃纸,而酶蛋白留在袋内。
新制Cu(OH)2悬浊液受热分解显黑色,酶蛋白遇浓HNO3发生颜色反应。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糖类物质的是(C)A.CH2OH—CHOH—CHOB.CH2OH—CHOH—CHOH—CH2—CHOC.CH2OH—CHOD.CH2OH—(CHOH)3—CO—CH2OH解析:选项A中CH2OHCHOHCHO是最简单的糖,选项B是脱氧核糖,选项C中只有一个羟基,所以它不是糖,选项D是多羟基酮,是果糖,属于单糖。
4.对于蔗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蔗糖是最重要的双糖,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是葡萄糖的两倍B.纯净的蔗糖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微热,不发生银镜反应C.蔗糖与稀硫酸共热后的溶液中滴加银氨溶液,再水浴加热,看不到银镜生成D.在蔗糖里加入浓硫酸,可观察到颜色变黑,并有气泡出现解析: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蔗糖的分子式为C12H22O11,故A不正确;蔗糖分子内无醛基,不能发生银镜反应,B正确;蔗糖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但检验水解产物时必须加入碱液调至溶液显碱性,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才有银镜生成,故C正确;浓H2SO4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故D正确。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4第二课时 元素周期表 核素 含答案

第二课时元素周期表核素学习目标:1.知道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培养探索未知的意识。
2.能说出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及其结构。
3.能根据原子序数确定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4.知道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现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
试写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2)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3)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①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序号。
②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③横行原则: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④纵行原则: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列。
(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①周期a.含义: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的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
b.数目: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
c.特点:周期序数=该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d.分类:②族a.含义:元素周期表18个纵行中,除中间8、9、10三个纵行为一族外,其余每一纵行为一族。
b.数目:元素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族。
c.特点:主族元素的族序数=该主族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d.分类e.常见族的别称(5)认识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元素周期表中每个格中的信息(以Fe为例):2.元素周期表在元素推断中的应用(1)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相互推断①元素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②填写符合条件的短周期元素符号a.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有H、Be、Al。
b.族序数是周期数的2倍的元素有C、S。
c.族序数是周期数的3倍的元素是O。
d.周期数是族序数的2倍的元素是Li。
e.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的元素是Na。
(2)由元素的原子序数推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3.核素同位素(1)核素①概念: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
②实例——氢的三种核素(2)同位素①概念: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高中化学四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总复习(习题2)含答案

河南省信阳市二高2016届高三化学复习能力提升训练:选修4 电化学基础(有详解)1.某课外活动小组,为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护的原理,做了如下实验:将剪下的一块镀锌铁片,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入少量食盐水将其浸湿,再加数滴酚酞试液,按如图的装置进行实验,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A. B中导气管中产生气泡B。
B中导气管里形成一段水柱C. 金属片剪口变红D. 锌被腐蚀2.在水中加入等物质的量的Ag+、Pb2+、Na+、SO42—、NO3-、Cl—,该溶液放在用惰性材料做电极的电解槽中,通电片刻后,则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A.35。
5∶108 B.16∶207 C.8∶1 D.108∶35。
53.铅酸蓄电池是目前应用普遍的化学电池,新型液流式铅酸蓄电池以可溶的甲基磺酸铅为电解质,电池总反应:Pb +PbO2+4H+2Pb2++2H2O。
下列有关新型液流式铅酸蓄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充放电时,溶液中Pb2+浓度保持不变B.充放电时,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C.放电时的负极反应式为:Pb-2e-=Pb2+D.充电时的阳极反应式为:Pb2++4OH-+2e-=PbO2+2H2O4.以铁为阳极、铜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电解,一段时间后,得到2 mol Fe(OH)3沉淀,此间共消耗水的物质的量为()A.3mol B.4mol C.5mol D.6mol5.银锌电池广泛用做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它的电池反应是:Zn+Ag2O+H2O=2Ag+Zn(OH)2,则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A。
Ag B。
Zn(OH)2 C. Ag2O D. Zn6.下列述叙正确的是()..A.要除去氯化镁酸性溶液里少量的氯化铁,可以选用氢氧化钠B.镀锡铁表面有划痕是,仍然能阻止铁被氧化C.向上图烧杯内的溶液中加入黄色的K3Fe(CN)6]溶液,一段时间后可看到Fe电极附近有蓝色沉淀生成D.各种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变成硫酸铜,遇到深层的ZnS和PbS,便慢慢地使之转变为CuS7.惰性电极电解下列溶液,电解一段时间,阴极质量增加,电解液的pH下降的是( )A.CuSO4B.NaCl C.NaOH D.H2SO48.如图所示,将两烧杯中电极用导线相连。
高二化学选修4一二章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一章检测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5分)1、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⑤B、①②④C、②③D、②④2、下列选项中说明乙醇作为燃料的优点的是①燃烧时发生氧化反应②充分燃烧的产物不污染环境③乙醇是一种再生能源④燃烧时放出大量热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A.X的能量一定高于MB. Y的能量一定高于NC. 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放热反应都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C.焓变就是反应热,二者没有区别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5、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 =+131.3kJ/mol表示()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3kJ热量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1kJ6、据报道,氢燃料电池公交汽车的已经驶上北京街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解水制取氢气是理想而经济的制氢方法B.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不需要安全高效的储氢技术C.氢燃料电池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空气污染D.氢燃料电池把氢气和氧气燃烧放出的热能转化为电能7、已知常温时红磷比白磷稳定,在下列反应中:P4(白磷,s)+5O2(g)=P4O10(s) ΔH=-a kJ/mol4P(红磷,s)+5O2(g)=P4O10(s) ΔH=-b kJ/mol若a、b均大于零,则a和b的关系为()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8、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A.H2(g)+Cl2(g)=HCl(g);ΔH=-184.6kJ/molB.CH4(g)+2O2(g)=CO2(g)+2H2O(g);ΔH=-802kJ/molC.CO(g) + 1/2 O2(g) == CO2(g);ΔH=-283kJ/molD.2H2(g) + O2(g) == 2H2O(l);ΔH= -517.6kJ/mol9、已知方程式2H2(g) + O2(g) == 2H2O(l);ΔH= -517.6kJ/mol,则关于方程式“2H2O(l)==2H2(g) + O2(g) ΔH”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B.该反应ΔH大于零C.该反应ΔH= -517.6kJ/molD.该反应可表示36g水分解时的热效应10、已知反应:①101kpa时,2C(s) + O2(g) == 2CO(g) ΔH=-221kJ/mol②稀溶液中,H+(aq)+OH-(aq)== 2H2O(l) ΔH= -57.3kJ/mol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大于110.5kJ/molB.①的反应热为221kJ/molC.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D.稀醋酸和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二.填空题(3小题,共34分)11、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途径Ⅰ:C(s)+O2(g)=CO2(g) ΔH1<0 ①途径Ⅱ:先制成水煤气:C(s)+H2O(g)=CO(g)+H2(g) ΔH2>0 ②再燃烧水煤气:2CO(g)+O2(g)=2CO2(g) ΔH3<0 ③2H2(g)+O2(g)=2H2O(g) ΔH4<0 ④请回答下列问题:(1)途径Ⅰ放出的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2019-2020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四同步练习:第4章第2节化学电源(13) Word版含答案

第四章第二节 化学电源(13)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 )A.甲醇B.天然气C.液化石油气D.氢气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化学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B.化学电池的种类包括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等C.化学电池供能稳定可靠,可以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使用方便,易于维护D.废旧电池可以随意丢弃3、一种充电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为--22H +2OH -2e =2H O ;--22NiO(OH)+H O+e =Ni(OH)+OH ,当为电池充电时,与外电源正极连接的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是( )A.2H O 的还原B.NiO(OH)的氧化C.2H 的氧化D.2Ni(OH)的氧化4、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种“水”电池,这种电池能利用淡水与海水之间含盐量差别进行发电,在海水中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 25MnO +2Ag+2NaCl2510Na Mn O +2AgCl 。
下列“水”电池在海水中放电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式: Ag Cl e --+-AgClB.每生成1mol 2510Na Mn O 转移2mol 电子C. Na +不断向“水”电池的负极移动D. AgCl 是还原产物5、2013年3月我国科学家报道了如图所示的水溶液锂离子电池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为电池的正极B.电池充电反应为24124LiMn O Li Mn O Li x x -=+C.放电时,a 极锂的化合价发生变化D.放电时,溶液中+Li 从b 向a 迁移6、下图是在航天用高压氢镍电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金属氢化物镍电池(MH-Ni 电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放电时正极反应为:--22NiOOH+H O+e Ni(OH)+OH →B.电池的电解液可为KOH 溶液C.充电时负极反应为:--2MH+OH H O+M+e →D.MH 是一类储氢材料,其氢密度越大,电池的能量密度越高7、铁镍蓄电池又称爱迪生电祂,放电时的总反应为23222Fe+Ni O +3H O =Fe(OH)+2Ni(OH),下列有关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池的电解液为碱性溶液,正极为23Ni O ,负极为FeB.电池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Fe+2OH -2e =Fe(OH)C.电池充电过程中,阴极附近溶液的pH 降低D.电池充电时,阳极反应为--22322Ni(OH)+2OH -2e =Ni O +3H O8、NO 2、O 2、熔融盐NaNO 3组成的燃料电池如图所示,在使用过程中石墨I 电极上反应生成一种氧化物Y,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I 电极为正极,石墨II 电极为负极B.Y 的化学式可能为NOC.石墨Ⅰ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325NO +NO -e =N O D.石墨Ⅱ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9、如图是锌锰干电池的示意图,该电池放电时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242332Zn+2MnO +2NH =Zn +Mn O +2NH +H O ↑,则此电池放电时在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ZnB.碳C.MnO 2和4NH +D.Zn 2+和NH 310、下列关于铅蓄电池(2242Pb PbO H SO ++4222PbSO H O +)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放电时,正极发生的反应是()()()244 2Pb s SO aq PbSO s e --+→+B.在放电时,该电池的负极材料是铅板C.在充电时,电池中硫酸的浓度不断变小D.在充电时,阳极发生的反应是()()()2442PbSO s e Pb s SO aq --+→+11、LED 产品的使用为城市增添色彩。
最新年高中化学 专题4 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教学案 苏教版选修6(考试必备)

课题2 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浙江选考·加试要求]—————————————————————————————————————1.不同的催化剂对同一反应的催化效果。
2.变量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应用。
1.通过比较不同的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的差异,从中认识到催化剂的种类、用量等的选择对实验效果的影响。
2.认识实验方法的选择及反应条件的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加深对化学反应条件控制的重要性的认识。
3.尝试用比较法来寻找实验的最佳方案,通过实验提高处理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实验要素先知道1.催化剂和催化作用(1)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组成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这种物质叫做催化剂。
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2)在化工生产中,常常加入催化剂以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例如,硫酸工业中,由二氧化硫制三氧化硫的反应常用五氧化二钒作催化剂;氮气与氢气合成氨的反应,使用的是以铁为主体的多成分催化剂;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也与催化剂有着密切的关系,生物体内的各种酶具有催化活性,是生物催化剂。
(3)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的速率,不能使原来不能发生的反应得以进行。
在可逆反应中,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
(4)催化剂一般有选择性,不同的化学反应要选用不同的催化剂。
同样的反应物选用不同的催化剂,可以发生不同的反应,从而得到不同的产物。
2.催化剂与反应活化能(1)催化剂虽然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但有些催化剂却参与了化学变化过程,在参与反应的过程中其化学性质和质量均发生改变,即反应过程中必定既包括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又包括使催化剂再生成的反应。
(2)分子或离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先决条件,但不是每次碰撞都会引发反应。
能够引起反应的分子(或离子)间的相互碰撞叫做有效碰撞,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
活化分子具有较高的能量,因此活化分子所占分数的大小决定了反应速率的快慢。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单元检测题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高温高压液态水具有接近常温下弱酸的c(H+)或弱碱的c(OH−),油脂在其中能以较快的反应速率水解。
与常温常压水相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温高压液态水中,体系温度升高,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B.高温高压液态水中,油脂与水的互溶能力增强,油脂水解反应速率加快C.高温高压液态水中,c(H+)增大,可催化油脂水解反应,且产生的酸进一步催化水解D.高温高压液态水中的油脂水解,相当于常温下在体系中加入了相同c(H+)的酸或相同c(OH−)的碱的水解2.已知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橙色-黄色实验①:向2mL - K2Cr2O7溶液中滴入3滴-NaOH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向所得溶液中再滴入5滴浓,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实验②:向2mL -酸化的K2Cr2O7溶液中滴入适量溶液,溶液由橙色变为绿色,发生反应:-绿色.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①和②均能证明K2Cr2O7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B.实验②能说明氧化性:-C.-和Fe2+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D.稀释 K2Cr2O7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均减小3.氢气可用于烟气的脱氮、脱硫,反应为4H2(g)+2NO(g)+SO2(g)N2(g)+S(1)+4H2O(g),△<0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剂是NO,还原剂是H2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当v(H2)=v(H2O)时,反应达到平衡D.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提高NO的平衡转化率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氯水中存在Cl2+H2O H++Cl-+HCl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 .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mol/L 硫酸洗涤BaSO 4沉淀,后者损失的BaSO 4沉淀少C .SO 2催化氧化成SO 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 .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5.对于反应N 2O 4(g)2NO 2(g)在温度一定时,平衡体系中NO 2的体积分数φ(NO 2)随压强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实线上的任何一点为对应压强下的平衡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C 两点的正反应速率的关系为A >CB .A 、B 、C 、D 、E 各状态中,v(正)<v(逆)的是状态EC .维持P 1不变,E→A 所需时间为x ;维持P 2不变,D→ 所需时间为y ,则x <yD .使E 状态从水平方向到达C 状态,从理论上来讲可选用的条件是从P 1突然加压至P 2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向K 2Cr 2O 4溶液中滴入浓的NaOH 溶液后,溶液黄色加深B .高压比常压更有利于合成SO 3C .反应2SO 2+O 22SO 3 ΔH<0,工业上采取高温的措施有利于提高SO 2的转化率D .合成氨反应:N 2+3H 22NH 3 ΔH<0,为使氨的产率提高,理论上应采取低温高压的措施7. ℃时,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 · -1的Q 后会发生如下反应:2Q(g)M(g) 。
分析化学(高教第五版)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整理排版20页)

分析化学(高教第五版)课后习题第四章答案(整理排版20页)第四章习题习题4-14.1 下列各种弱酸的p K a 已在括号内注明,求它们的共轭碱的pKb ;(1)HCN(9.21);(2)HCOOH(3.74);(3)苯酚(9.95);(4)苯甲酸(4.21)。
解: (1) HCN p K b =14-9.25=4.79 (2) HCOOH p K b =14-3.74=10.26 (3) 苯酚pK b =14-9.95=4.05 (4) 苯甲酸pK b =14-4.21=9.794.2. 已知H 3PO 4的p K a =2.12,p K a =7.20,p K a =12.36。
求其共轭碱PO 43-的pK b1,HPO 42-的pK b2.和H 2PO 4- 的p K b3。
解:PO 43- pK b =14-12.36=1.64 HPO 42- pK b =2.14-7.20=6.80H 2PO 4- pK b =14-2.12=11.884.3 已知琥珀酸(CH 2COOH)2(以H 2A 表示)的p K al =4.19,p K b1=5.57。
试计算在pH4.88和5.0时H 2A 、HA -和A 2-的分布系数δ2、δ1和δ0。
若该酸的总浓度为0.01mol ·L -1,求pH =4.88时的三种形式的平衡浓度。
解: pH=4.88 〔H +〕=1.32×10-55655252521046.61069.21032.11046.6)1032.1()1032.1()(------2++??=A H δ=0.1455655255511046.61069.21032.11046.6)1032.1(1046.61032.1)(--------++?=HA δ =0.71056552565201046.61069.21032.11046.6)1032.1(1096.21046.6)(--------++?=A δ=0.145 pH=55655252521046.61069.2100.11046.6)100.1()100.1()(------2++??=A H δ =0.1095655255511046.61069.2100.11046.6)100.1(1046.6100.1)(--------++?=HA δ =0.70256552565201046.61069.2100.11046.6)100.1(1096.21046.6)(--------++?=A δ =0.189pH=4.88 c (H 2A)=0.01mol·L -1 c (H 2A)=0.145×0.01=1.45×10-3mol·L c (HA -)=0.710×0.01=7.10×10-3mol·Lc (A 2-)=0.145×0.01=1.45×10-3mol·L -14.4 分别计算H 2CO 3(p K a1=6.38,pK a2=10.25)在pH=7.10,8.32及9.50时,H 2CO 3,HCO 3-和CO 32-的分布系数δ2` δ1和δ0。
4-2-1 电解原理(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e- 阳极 C
CuCl2溶液 【思考3】在电解过程中,电子、离子是如 何形成闭合回路的?
电子的流向: 电子从外加电源的负 e- 极流出,流到电解池的阴极,再 阴极
e- 阳极
从阳极流回电源正极。(注意: C
C
电子只在外电路定向移动,不能
从溶液中移动)
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 阳离子向阴极移动, 阴离子向阳极移动。
戴维(1778 ~1829)
探究实验电解氯化铜
现象:
阳极:黄氯气气体产生,
该气体能使润湿的淀粉碘
铜
氯气
化钾溶液变蓝。
阴极:有红色物质析出。
电解
CuCl2 ==Cu+Cl2↑
电解原理
1. 电解: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 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 注意:①电流必须是直流而不是交流。 ②熔融态的电解质也能被电解。
第1课时 电解原理
学习目标 1. 会描述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正确书写电 解池的电极反应式和总反应方程式。 2. 熟悉电解规律和电解产物的判断方法。
科学史话
伏打(1745~1827)
伏打电池
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发明了将化学能转化为电 能的装置,使人类第一次获得了可供实用的持续电流。
科学史话
减小 增大 不变
H2O
仅 质溶电放氢无氧生酸碱
HCl
解
不活泼金属的 无氧酸盐
CuCl2
溶质
活泼金属的无
氧酸盐
NaCl
和溶
阳 阴极 极::22CHl+-+-2e2-e=-===HC2l↑2↑
阳 阴极 极::2CCul2-+-+2放e2-e=氧- ===C生Cul↓2酸↑
新课改《高中化学-选修4》习题(2)

新课改高中化学-选修4习题(2)习题P661.试用文字描述生成AgCl反应达到沉淀溶解平衡的过程,并根据该过程中各反应粒子的变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B.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C.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D.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3.以MnO2为原料制得的MnCl2溶液中常含有Cu2+、Pb2+、Cd2+等金属离子,通过添加过量难溶电解质MnS,可使这些金属离子形成硫化物沉淀,经过滤除去包括MnS在内的沉淀,再经蒸发、结晶,可得纯净的MnCl2。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推知MnS具有的相关性质是( )。
A.具有吸附性B.溶解度与CuS、PbS、CdS等相同C.溶解度大于CuS、PbS、CdSD.溶解度小于CuS、PbS、CdS4.根据表3.5判断,将AgCl与AgBr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浓AgNO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
A.只有AgBr沉淀生成B.AgCl和AgBr沉淀等量生成C.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AgCl沉淀为主D.AgCl和AgBr沉淀都有,但以AgBr沉淀为主5.试利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下列事实:(1)FeS不溶于水,但能溶于稀盐酸中;(2)CaCO3难溶于稀硫酸,却能溶于醋酸中;(3)分别用等体积的蒸馏水和0.010 mol/ L硫酸洗涤BaSO4沉淀,用水洗涤造成BaSO4的损失量大于用稀硫酸洗涤的损失量。
6.阅读本节资料卡片“氟化物防治龋齿的化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与产生龋齿的沉淀溶解反应和与防治龋齿有关的沉淀转化反应;(2)参阅更多资料,对如何正确利用加氟预防龋齿提出你的看法。
习题P721.原电池是一种。
在原电池中,较活泼的金属极上发生,是极;较不活泼的金属极上发生,是极。
2.用铜和硫酸铜溶液、银和硝酸银溶液设计一个原电池,这个原电池的负极是,电极反应式是;正极是,电极反应式是。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专题四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教案)4-2-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专题4 硫、氮和可持续发展第二单元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主备人:田加才教学课题【必修Ⅰ】§4-2-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教学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⑴学会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⑵在复习化合价的基础上,使学生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等概念⑶掌握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⑷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能力目标⑴掌握用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⑵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⑶情感目标⑴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⑵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修改、备注【复习】1、常见元素的化合价2、写出钠、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其得失电子的情况,推出钠、氯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思考】标出2KBr+Cl2=Br2+2KCl此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分析哪种元素失电子给了哪种元素,得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练习】【学生归纳】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学生归纳】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3.氧化剂还原剂在反应中的本质变化判断下列反应是否是氧化还原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就请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1)2Fe+3Cl2=2FeCl3(2)CaO+H2O=Ca(OH)2(3)Cl2+H2O=HCl+HclO (4)Fe+CuSO4=FeSO4+Cu(5)CaCO3高温CaO+CO2↑(6)2H2O通电2H2↑+O2↑(7)NaOH+HCl=NaCl+H2O【归纳】上述反应各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哪一种?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有何关系?二、氧化还原反应和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过渡】还原剂失去电子,氧化剂得到电子,我们可用双线桥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三、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师生互动)1、双线桥法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强调】a、“e-”表示电子b、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头起止为同一种元素c、标出“得”与“失”及得失电子的总数【小结】1、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1、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引入新课】那么如何配平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呢?【阅读】教材p101【讲授】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巩固练习]2、标出下列反应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MnO2+4HCl△MnCl2+2H2O+Cl24NH3+5O24NO+6H2ONH4NO3△N2O+2H2O。
(完整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3.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 M、N 的物 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
N
C.t3 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B.t1 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平衡 D. t1 时,N 的浓度是 M 浓度的 2 倍
4.在温度不变、恒容的容器中进行反应 2HI
_。
(3)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2. 对于反应 3X(g)+Y(g)====Z(g),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其中一个条件则生成 Z 的速
率(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1) 升高温度:
;
(2) 增大压强:
;
(3) 增大容器容积:
;
(4) 加入 X: (5) 加入 Y: (6) 压缩体积:_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看,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的作用
9. 已知“凡气体分子总数增加的反应都是熵增大的反应”。下列反应中,在任何温度下都
不自发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是
A.203(g)=3O2(g) △H<0 B.2CO(g)
化学第二章练习题一
1.下列哪些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
A.压强
B.温度
C.催化剂
D.反应物的性质
2.100 mL 6 mol·L-1 的 H2SO4 跟过量的锌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 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 物中加入适量的( )
A.硫酸钠固体
B.水
【成才之路】2016年春高中化学新人教版选修4(习题)第2章 第4节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 第四节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判断过程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B .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C .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D .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解析:有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如2N 2O 5(g)===4NO 2(g)+O 2(g)是吸热反应,又是熵增的反应,所以A 不正确。
高温、高压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向体系中输入能量,本质仍然是非自发的,所以B 不正确。
同一物质:气态时的熵值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熵值最小,所以D 不正确。
答案:C2.(2015·四川广安月考)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焓变小于0而熵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B .焓变和熵变都小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C .焓变和熵变都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D .熵变小于0而焓变大于0的反应肯定是自发的解析:ΔH -T ΔS 的数值――→根据正负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ΔG =ΔH -T ΔS①当ΔH >0,ΔS >0时不能判断ΔG =ΔH -T ΔS 正负,与T 有关。
②当ΔH >0,ΔS <0时ΔG =ΔH -T ΔS >0,非自发反应。
③当ΔH <0,ΔS >0时ΔG =ΔH -T ΔS <0,一定是自发反应。
④当ΔH <0,ΔS <0时不能判断ΔG =ΔH -T ΔS 正负,与T 有关。
答案:A3.下列关于焓变与反应方向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的焓变与其反应的方向无关B .化学反应的焓变直接决定了反应的方向C .反应焓变为正值时不利于反应自发进行D.焓变为负值的反应都能自发进行解析:焓变是与反应进行的方向有关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
可逆反应的两个反应其焓变的数值相等,但是符号(变化趋势)相反,故A、B项错误;焓变只表达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不能用来独立判断反应的自发性,D项错误;ΔH>0,说明反应为吸热反应,不利于反应自发进行,C项正确。
4-2糖类 (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 认识常见糖类代表物的组成、结构和典型性质,能够说明单体、
二糖和多糖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观念。 2) 了解葡萄糖的结构特点和主要性质,能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葡萄糖
的化学性质。能描述淀粉和纤维素的典型性质,深化对多官能团有机化 合物中羟基和醛基性质的认识。
问题:葡萄糖属于还原糖,蔗糖和麦芽糖是否属于还原糖?
三、二糖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试管内无明显现象 ➢ 蔗糖分子中无醛基,是 非还原性糖; ➢ 麦芽糖分子中含有醛基,
试管内产生砖红色沉淀 是还原性糖
加入银氨溶液的试管
中都产生银镜;加入
新制的Cu(OH)2的试 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 蔗糖的水解产物分子中 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 麦芽糖的水解产物分子 中含有醛基,具有还原性
四、多糖
3、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2)水解反应: 在酸或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发生水解反应,最终 生成葡萄糖
(C6H10O5)n+nH2O 酸或酶 nC6H12O6
思考: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
四、多糖
思考: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
淀粉液 硫酸 水解液
碘水 现象A
NaOH 溶液
溶液呈 碱性
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
现象B
现象
现象A
现象B
溶液变蓝
无银镜生成
溶液变蓝
有银镜生成
溶液无现象
有银镜生成
结论
淀粉没有水解 淀粉部分水解 淀粉完全水解
四、多糖
3、淀粉和纤维素的化学性质 (2)酯化反应: 由于分子中葡萄糖单元醇羟基的存在(每个葡萄 糖单元有三个醇羟基),淀粉和纤维素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北京市2018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4-2 氯及其化合物课时

4-2 氯及其化合物测试(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l2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所以Cl2具有漂白性B.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反应生成FeCl3C.利用溴单质的氧化性可以把碘离子转化为碘单质D.实验室常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以避免污染【答案】A【解析】A、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作用,氯气无漂白作用,故A 错误;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氧化变价金属为高价态化合物,红热的铁丝在Cl2中剧烈燃烧,反应生成FeCl3,故B正确;C、溴单质氧化性大于碘单质,溴单质氧化碘离子生成碘单质,故C正确;D、氯气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故D正确;故选A。
2.向含Fe2+、Br-、I-各0.1mol的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Cl2,通入Cl2的体积和溶液中某种离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Q是I-B.Q是Br-C.ab区间的反应:2Fe2++Cl2===2Fe3++2Cl-D.b点时溶液中只有Cl-【答案】C【解析】离子的还原性I->Fe2+>Br-,首先发生反应2I-+Cl2=I2+2Cl-,然后发生反应2Fe2++Cl2=2Fe3++2Cl-,最后发生反应2Br-+Cl2=Br2+2Cl-,根据发生反应先后顺序可知,开始时Q没有变化,通入0.05mol氯气后开始减少,则Q为Fe2+,ab 区间的反应为2Fe2++Cl2===2Fe3++2Cl-,b点时溶液中有Cl-、Br-,答案选C。
3.向NaBr、NaI、Na2CO3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后,将溶液蒸于并充分灼烧,得到固体剩余物的组成可能是()A.NaCl B.NaCl、NaHCO3C.NaCl、I2D.NaCl、NaI、Na2CO3【答案】A【解析】通入足量氯气后,反应生成NaCl、Br2、I2、CO2;加热灼烧过程中Br2、I2、CO2离开,最终只有NaCl,答案为A。
201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基础巩固训练:4-2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pdf

第二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 1.物质间的反应有时会产生颜色,如用毛笔蘸取某些溶液,在纸上可书写出多彩的字来。
下列各图中能书写出红色汉字的是( ) 解析 A为蓝色,B为红色,C为无色,D为黄色。
答案 B 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 g磷消耗掉314 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3∶1 B.5∶3 C.2∶3 D.1∶2 解析 若生成的PCl3的物质的量为n1,PCl5的物质的量为n2,则由P原子守恒和Cl原子守恒可得n1+n2=n(P)、3n1+5n2=n(Cl),可得n1≈0.006 mol、n2≈0.002 mol,故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3∶1。
答案 A 3.某同学在一张pH试纸上滴几滴新制的氯水,现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说明Cl2分子具有漂白性 B.该实验说明H+的扩散速度比HClO分子快 C.将实验后的pH试纸在酒精灯上微热,试纸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 D.若用久置的氯水进行上述实验,现象完全相同 解析 HClO具有漂白性,Cl2无漂白性。
久置的氯水主要成分为稀盐酸无漂白性,HClO的漂白持久、稳定。
答案 B 4.在5 mL 0.05 mol·L-1的某金属氯化物溶液中,滴加0. 1 mol·L-1 AgNO3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体积关系如右图所示,则该氯化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2 C.+3 D.+4 解析 从题图中可以看出,AgNO3溶液的体积应在7~8 mL之间。
由于5 mL金属氯化物的溶液中所含Cl-的物质的量与Ag+的物质的量相等,设金属氯化物的化学式为MClx,粗略计算有:5×10-3 L×0.05 mol·L-1×x=7.5×10-3 L×0.1 mol·L-1,解得x=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第2节1.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NaClO2)漂白织物.亚氯酸钠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O-2,其中HClO2是漂白剂的有效成分,ClO2是有毒气体.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A.3.0B.4.0~4.5C.6.5~7.0 D.9.0解析:选择的原则有二:①HClO2浓度较大,②污染物浓度较小,故结合图可知B项符合条件.答案:B2.下列溶液能使红色花瓣快速褪色的是() A.稀盐酸B.新制氯水C.氯化钙稀溶液D.生理盐水解析:能使花瓣快速褪色的只有新制氯水,因其余物质均不具有强氧化性.答案:B3.氰气分子式为(CN)2,其性质与卤素相似,在化学上称为类卤化合物,以下关于(CN)2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与活泼金属直接发生化学反应B.易溶于水也易溶于NaOH溶液C.是一种有毒气体D.可用HCN溶液与MnO2混合加热制取解析:卤素在水中溶解度不大,其他几种说法都可根据氯元素对应的性质进行判断.答案:B4.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管道漏气则遇氨就会产生白烟B.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C.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生成1 molN2有6 mol电子转移解析:根据题给反应知,其产物HCl遇NH3生成白色固体NH4Cl,A正确;从方程式看Cl元素化合价降低,氮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Cl2为氧化剂,B正确;且生成1 molN2时,转移6 mol电子,故D正确;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定义,C错误.答案:C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氯气与水反应:Cl 2+H2O2H++Cl-+ClO-B.氯水滴加到AgNO3溶液中:Cl-+Ag+===AgCl↓C.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aCO3+2H+===Ca2++H2O+CO2↑D.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氯气:Cl2+2OH-===Cl-+ClO-+H2O解析:在Cl2与水的反应中,生成的HClO是弱酸,不可拆开,正确的应为Cl2+H2O H ++Cl-+HClO.答案:A6.氯化溴是由两种卤素互相结合而成的卤素化合物,其化学性质与Cl2相似,能与金属和非金属反应生成卤化物,能与水反应:BrCl+H2O===HBrO+HCl.下列有关BrCl的性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是较强的氧化剂B.是一种化合物C.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D.BrCl与水反应中,BrCl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解析:BrCl的化学性质与Cl2相似,应是较强的氧化剂,可氧化KI生成I2,I2遇淀粉变蓝.BrCl由两种元素组成,显然属于化合物.BrCl分子中,Cl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强,故电子对偏向Cl,使Cl显-1价,Br显+1价,根据反应BrCl+H2O===HBrO+HCl,BrCl 中各元素化合价未变,故此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答案:D7.某温度下,将Cl2通入NaOH溶液中,反应得到NaCl、NaClO、NaClO3的混合溶液,经测定ClO-与ClO-3的浓度之比为1∶3,则Cl2与NaOH溶液反应时参加反应的Cl2与被氧化的氯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21∶5 B.11∶3C.3∶1 D.5∶1解析:设ClO-和ClO-3分别为1 mol和3 mol,则被氧化的Cl2为2 mol,再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被还原生成Cl-的Cl2共为(1+3×5)/2=8 mol,参加反应的Cl2共8 mol+2 mol=10 mol.所以选D.答案:D8.CsICl2是一种碱金属的多卤化物,这类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既可表现氧化性又可表现还原性,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Cs显+3价,I和Cl均显-1价B.Cs显+1价,Cl显+1价,I显-1价C.在CsICl2溶液中通入氯气,有单质碘生成D.在CsICl2溶液中通入SO2,有硫酸生成解析:Cs为第ⅠA族,化合价为+1价,因Cl的非金属性强于I,故I为+1价,Cl 为-1价,又因I的价态较高,故该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氧化性,所以只有D正确.答案:D9.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I-、NH+4、Cu2+、SO2-3,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呈无色,则下列关于溶液组成的判断正确的是()①肯定不含I-②肯定不含Cu2+③肯定含有SO2-3④可能含有I-A.①③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解析:原溶液为无色溶液说明肯定不含Cu2+;由于亚硫酸根离子的还原性强于碘离子,因此加入的少量溴水先和亚硫酸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SO2-3+Br2+H2O===SO2-4+2Br -+2H+,反应后溶液呈无色,因此③和④也正确.答案:D10.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到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A 为浓盐酸,B 为MnO 2,C 中盛品红溶液,则C 中溶液褪色 B .若A 为醋酸,B 为贝壳,C 中盛澄清石灰水,则C 中溶液变浑浊C .若A 为浓氨水,B 为生石灰,C 中盛AlCl 3溶液,则C 中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D .实验仪器D 可以起到防止倒吸的作用解析:用MnO 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Cl 2,反应需要加热,A 错误;贝壳的主要成分为CaCO 3,与醋酸反应生成的CO 2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 正确,NH 3·H 2O 不能溶解Al(OH)3,C 错误;D 有较大的容积,可起防止倒吸的作用,D 正确.答案:BD11.(1)我们每天食用的碘盐,主要成分就是由氯元素和钠元素组成的氯化物.请写出NaCl 的电子式________.(2)聚四氟乙烯与聚氯乙烯为常见的高分子化合物,它们的单体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3)漂粉精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工业上用Cl 2与石灰乳反应制备.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药品KBr 、KI 、NaI 均为白色固体.若试剂瓶的标签已模糊不清,请设计实验检验出KI ,完成表格.解析:(1)NaCl 的电子式为Na+[··Cl ····]-. (2)聚四氟乙烯、聚氯乙烯分别由CF 2=CF 2、CH 2=CHCl 加聚生成,因此CF 2=CF 2、CH 2=CHCl 分别是聚四氟乙烯和聚氯乙烯的单体.(3)Cl 2与Ca(OH)2发生反应制漂粉精的离子方程式为: Cl 2+Ca(OH)2===Ca 2++Cl -+ClO -+H 2O.(4)先利用焰色反应检验出NaI ,再用AgNO 3和稀HNO 3根据反应生成沉淀的颜色不同检验KBr 、KI.答案:(1)Na +[··Cl ······]- (2)CF2=CF 2CH 2=CHCl(3)Cl 2+Ca(OH)2===Ca 2++Cl -+ClO -+H 2O(4)火焰呈黄色的为NaI 再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加入HNO 3酸化的AgNO 3溶液 12.某化学研究小组的成员经过学习得知,Cl 2与H 2O 发生下列化学反应,并且HClO 具有比Cl 2更强的氧化性.Cl 2+H2O HCl+HClO他们为了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先观察了氯水的外观性质以后,又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边滴边振荡,并连续观察现象,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褪去而得无色溶液.以下的一些问题需要请你来配合回答:(1)请写出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不再进行更多的实验,请说明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Cl2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他们又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究竟是上述中的①还是②,在此之前先做了实验预案的设计.请你简述实验的方法、现象和结论.解析:(1)由Cl 2+H2O HCl+HClO可知,溶于水的Cl2,一部分转化成了HCl和HClO,另一部分以Cl2的形态溶解于水中.(2)氯水因Cl2的存在而显浅黄绿色,氯水显浅黄绿色就是其中含有Cl2的依据.(3)溶液的红色是酚酞与NaOH相互作用的结果.若没有酚酞,NaOH溶液呈无色;若没有NaOH,酚酞溶液也呈无色.由“(1)”中的分析可知,新制的氯水中既含有以显强酸性为主的HCl,又含有以显强氧化性为主的HClO.(4)若是氯水中的HCl中和了NaOH而使红色褪去,则溶液中还有酚酞,故可应用验证酚酞存在的方法来证明之;若是氯水中的HClO氧化了酚酞而使红色褪去,则溶液中就没有酚酞了,故可应用验证酚酞不存在的方法来证明之.答案:(1)Cl2、HCl(或Cl-)、HClO(2)氯水显浅黄绿色(3)①HCl中和了NaOH②HClO漂白(氧化)了酚酞(4)取无色溶液3 mL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2滴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若溶液复现红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①而不是②;若溶液仍为无色,则证明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是②而不是①.13.如图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反应物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1)要将C装置接入B和D之间,正确的接法是:a→________→________→d.(2)实验开始先点燃A 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 ,让Cl 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 处的酒精灯.Cl 2通过C 装置后进入D ,D 装置内盛有碳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O 2和HCl(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使C 装置发挥更好的作用,可向烧杯中加入浓硫酸,加入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D 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 ,移去两个酒精灯,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少量Cl 2产生,此时B 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量筒量取20 mLE 中溶液,倒入已检查不漏水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10 mLCCl 4,盖好玻璃塞,振荡,静置于铁架台上(如图),等分层后取上层液和下层液,呈黄绿色的是________(填“上层液”或“下层液”),再装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________(填“上层液”或“下层液”).(5)在A 、B 、C 、D 、E 装置中有一处需要改进,说明需要改进的理由并在方框中画出改进后的装置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连接的关键是C 装置的作用,由于D 中反应生成了CO 2和HCl ,有氢元素存在,说明有水参加反应,反应方程式为2Cl 2+C +2H 2O=====△4HCl +CO 2,C 装置的作用是提供水蒸气,而且Cl 2从C 中出来带出水蒸气,因此应该是长进短出.(2)C 中提供水蒸气,烧杯中加入浓硫酸,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有利于水蒸气生成.(3)K 关闭,此时B 相当于量气装置,生成的气体将B 中的NaCl 溶液压入漏斗中.(4)此步操作是卤素单质的萃取,Cl 2易溶于CCl 4,而使CCl 4层呈黄绿色,Cl 2无漂白性,上层液主要是Cl 2和水反应生成的HCl 和HClO ,HClO 具有漂白性,可以使有色布条褪色.(5)由于D 中反应生成了极易溶于水的HCl ,E 装置不正确,会造成E 中水倒吸,可以用一个倒置的小漏斗防止倒吸.答案:(1)c b (2)2Cl 2+C +2H 2O=====△4HCl +CO 2 加入的浓硫酸溶于水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利于试管中的水变为水蒸气,从而提供足量的水蒸气供D 中反应需要 (3)瓶中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贮存少量Cl 2,避免Cl 2对环境造成污染 (4)下层液 上层液 (5)D 中反应生成的HCl 气体极易溶于水,易发生倒吸,如图所示。